- 年份
- 2024(11904)
- 2023(17446)
- 2022(14593)
- 2021(13458)
- 2020(11049)
- 2019(24942)
- 2018(24304)
- 2017(47194)
- 2016(24737)
- 2015(27511)
- 2014(27444)
- 2013(26819)
- 2012(25004)
- 2011(22507)
- 2010(23030)
- 2009(21512)
- 2008(20233)
- 2007(17739)
- 2006(15986)
- 2005(14681)
- 学科
- 济(119591)
- 经济(119486)
- 管理(70765)
- 业(68325)
- 企(55313)
- 企业(55313)
- 方法(43533)
- 数学(37661)
- 数学方法(37194)
- 中国(36562)
- 地方(30766)
- 农(30174)
- 融(29144)
- 金融(29143)
- 银(27856)
- 银行(27842)
- 财(27679)
- 行(26963)
- 业经(25985)
- 制(23001)
- 学(20925)
- 农业(20723)
- 贸(19647)
- 贸易(19630)
- 易(18959)
- 理论(17776)
- 地方经济(16983)
- 务(16797)
- 财务(16727)
- 财务管理(16695)
- 机构
- 学院(349569)
- 大学(346811)
- 济(157665)
- 经济(154515)
- 管理(134091)
- 研究(120592)
- 理学(114133)
- 理学院(112929)
- 管理学(111153)
- 管理学院(110490)
- 中国(97842)
- 财(73513)
- 京(72350)
- 科学(67255)
- 所(58597)
- 财经(57479)
- 中心(56891)
- 江(53007)
- 研究所(52414)
- 经(52182)
- 农(49883)
- 经济学(49876)
- 范(46742)
- 师范(46363)
- 北京(45893)
- 业大(44535)
- 经济学院(44516)
- 院(43435)
- 州(42752)
- 财经大学(42601)
- 基金
- 项目(224635)
- 科学(179432)
- 研究(170828)
- 基金(163768)
- 家(139836)
- 国家(138614)
- 科学基金(120856)
- 社会(111779)
- 社会科(106125)
- 社会科学(106103)
- 省(87457)
- 基金项目(85179)
- 教育(78368)
- 自然(74230)
- 划(72776)
- 自然科(72545)
- 自然科学(72530)
- 自然科学基金(71221)
- 编号(69312)
- 资助(66945)
- 成果(56745)
- 发(53192)
- 重点(50615)
- 部(50386)
- 课题(48423)
- 创(47325)
- 国家社会(46585)
- 教育部(44396)
- 创新(44171)
- 人文(43737)
- 期刊
- 济(183107)
- 经济(183107)
- 研究(112659)
- 中国(71832)
- 财(56225)
- 管理(52656)
- 融(48938)
- 金融(48938)
- 农(46497)
- 学报(44541)
- 科学(44388)
- 教育(39214)
- 大学(36173)
- 学学(34089)
- 技术(32455)
- 农业(31134)
- 经济研究(30251)
- 财经(29415)
- 业经(28729)
- 经(25512)
- 问题(23200)
- 贸(18822)
- 技术经济(18281)
- 国际(17237)
- 世界(17197)
- 理论(16740)
- 统计(16359)
- 商业(16225)
- 现代(16187)
- 业(15559)
共检索到547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凤林
2007年以来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由金融危机所触发的经济大衰退,至今余波未尽。作为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场经济大震荡,此次危机不仅对于当事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广泛思考。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了后凯恩斯学派危机理论的独特视角,并系统阐述了他们对于流行经济理论与政策的批判性反思。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国疆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特征是经济危机必然性的证明和国家干预的系统分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的应对政策实质上仍然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但政策选择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将促使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加速融合,并会对未来国家干预的方式和重点会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凯恩斯主义 金融危机 国家干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成林 何自力
在自由主义经济信条的指引下,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进入新世纪以来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在反思西方自由市场经济思想弊端的同时,不断重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刻剖析。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解释当前发生的经济危机时,显得苍白无力。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相比,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深刻的阐述了经济危机的本质,即危机本质上是实体经济的危机。此外,后凯恩斯主义危机理论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也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
关键词:
实体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 异端学派经济学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罗伯特·E.卢卡斯 托马斯·J.萨金特 袁忆秋 齐昊
文章首先回顾了凯恩斯主义理论所借助的计量经济学框架,该理论藉此从互不相连的定性讨论进化为一个能够系统地运用数据作估计的方程组,并在需要量化货币和财政政策时提供可操作的指导建议。接着,文章对导致这一框架在20世纪70年代失败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讨论。文章指出,现代宏观经济模型在政策指导上毫无价值,而沿着现在的思路所进行的任何修正也都无法改变这种情况。这一判断提出了一个有用的经济周期理论所必须具备的某些原则。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民 曹永栋
本文试图回到经典文本,运用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危机原因的理论批判凯恩斯《通论》中经济危机原因的理论,证明凯恩斯经济危机原因理论前提的三条基本心理规律是错误的,因而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的解释是错误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内在矛盾不断发酵的客观结果,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正确认知。
关键词:
凯恩斯 经济危机 《资本论》 批判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少华
本文首先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进行了简要阐释,然后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当前金融危机中的若干经济现象进行解释,最后,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对政府干预及其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世晴 王辉 甄学民
新老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比较张世晴,王辉,甄学民自80年代以来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崭露头角,颇有重振凯恩斯主义昔日雄风之势。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既不同于沉缅于非真实世界抽象思辩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不同于“空中楼阁”式的传统凯恩斯主义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迈伦·戈登 裴小革
一、宏观经济的背景 宏观经济学的两个核心问题是就业和产量的现期水平和它们未来的增长率。在凯恩斯以前,新古典经济理论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是既简单又优美的。简言之,在每一时期开始时资本存量是给定的,产量水平是在劳动市场决定的,在那里工资率使劳动的供给等于需求。结果,每个人都在现行工资率下找到和提供着就业岗位,因此非自愿失业在这种体制里从逻辑上说是不可能的。在劳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忠 徐苗
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西斯蒙第和凯恩斯处于十分特殊的地位。他们既是古典经济学的继承者,又对古典经济学的根本原则提出了挑战。在经济危机问题的研究方面,他们有许多相近之处又各具特色。对二人经济思想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危机理论发展演进的轨迹,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加深对当代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思考。
关键词:
西斯蒙第 凯恩斯 经济危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何国华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董昀
大萧条爆发后,最终占据主流地位的是系统提出摆脱大萧条方案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以后,凯恩斯主义因无法解释"滞胀"现象而日渐式微。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共同占据主流地位,它们都要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负责。危机爆发之后,"回到凯恩斯"的声音日渐高涨。但是凯恩斯主义宏观政策只能防止经济深度下滑,并不能带来经济长期繁荣,也不能帮助人们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本质特征。在后危机时代,我们需要"回到熊彼特",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为基本框架来理解经济周期和金融危机,从而找到走出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国华
现代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中,代表性的流派有三个,一是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二是供应学派,三是理性预期学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过度干预,提倡恢复市场调节机制的权威。他们认为,在这个饱经经济振荡和失业痛苦的世界中,政府参与经济事务乃是导致经济困境的主要原因,唯有恢复私有企业积极性的市场竞争,经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昌廷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本原因是劳动群众有限的消费,只有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才能从根本上消灭经济危机;凯恩斯认为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决定了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又造成非自愿失业,政府需要干预经济来增加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两种经济危机理论在经济危机的成因、理论基础、危机的实质、研究方法、阶级立场、研究目的等方面存在根本的区别。我国要克服和避免经济危机需要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冯俊新 王鹤菲 何平 李稻葵
在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学者们对过去30年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进行了反思,这些反思可以给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借鉴意义,同时也利于我们判断西方主流学界今后的发展方向。我们把这些反思按照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即认为:(1)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应该更加强调金融部门的作用;(2)应该更加重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宏观经济后果的研究;(3)应该重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以使之与经济发展现实相适应。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袁辉 毛顺宇
后凯恩斯主义认为,在当前的外汇市场上,汇率及其变化主要取决于短期资本流动,而非西方主流理论声称的"根本因素"。经济主体在根本不确定性的环境中,遵循启发式原则形成预期、作出判断、付诸行动,具有从众效应,易发生突然逆转,导致汇率不稳、波动频繁。后凯恩斯主义强调,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外汇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投资周期的约束造成收入流与支出流、现实收益与预期金融收益、非金融汇率与市场汇率等多个"紧张点",危机将率先以某个"紧张点"断裂的形式爆发,而后通过各种传导路径影响其他市场和整体经济。为此,后凯恩斯主义主张采取适度资本管控、合理引导预期、维护货币主权等措施,尽可能降低汇率大幅波动的不利影响,促进一国经济良性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