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74)
- 2023(12558)
- 2022(10525)
- 2021(9402)
- 2020(7734)
- 2019(17385)
- 2018(16934)
- 2017(31778)
- 2016(16348)
- 2015(18465)
- 2014(18542)
- 2013(18808)
- 2012(17949)
- 2011(16754)
- 2010(17508)
- 2009(16477)
- 2008(15414)
- 2007(13807)
- 2006(12877)
- 2005(12303)
- 学科
- 济(95760)
- 经济(95682)
- 业(43878)
- 管理(41955)
- 企(33880)
- 企业(33880)
- 中国(32023)
- 地方(31095)
- 融(28056)
- 金融(28055)
- 方法(26562)
- 银(25197)
- 银行(25177)
- 行(24589)
- 数学(22188)
- 农(21999)
- 数学方法(21998)
- 业经(21394)
- 制(17745)
- 地方经济(17724)
- 财(17097)
- 学(16752)
- 农业(15913)
- 贸(15575)
- 贸易(15555)
- 易(14887)
- 产业(14681)
- 发(13681)
- 技术(13363)
- 环境(12808)
- 机构
- 学院(244277)
- 大学(242537)
- 济(117182)
- 经济(114865)
- 研究(96337)
- 管理(87585)
- 中国(78887)
- 理学(72756)
- 理学院(71821)
- 管理学(70886)
- 管理学院(70399)
- 科学(54019)
- 京(52861)
- 财(52087)
- 所(49141)
- 研究所(43938)
- 中心(43539)
- 财经(39790)
- 江(38253)
- 农(37641)
- 经济学(37509)
- 经(35870)
- 北京(35148)
- 院(34494)
- 经济学院(33439)
- 范(33042)
- 师范(32757)
- 州(31600)
- 业大(30307)
- 财经大学(29283)
- 基金
- 项目(150353)
- 科学(118280)
- 研究(114270)
- 基金(106699)
- 家(91980)
- 国家(91204)
- 科学基金(77233)
- 社会(74271)
- 社会科(70783)
- 社会科学(70769)
- 省(59454)
- 基金项目(55442)
- 划(49456)
- 教育(49244)
- 自然(45453)
- 编号(45150)
- 自然科(44285)
- 自然科学(44273)
- 资助(43624)
- 自然科学基金(43462)
- 发(40737)
- 成果(37478)
- 重点(34614)
- 发展(33686)
- 展(33177)
- 课题(32983)
- 部(32473)
- 创(32242)
- 国家社会(31190)
- 创新(30285)
- 期刊
- 济(145731)
- 经济(145731)
- 研究(85578)
- 中国(57711)
- 融(40658)
- 金融(40658)
- 财(37753)
- 管理(36780)
- 农(35628)
- 科学(32287)
- 学报(31828)
- 教育(25558)
- 大学(24700)
- 经济研究(24039)
- 农业(23759)
- 学学(23151)
- 技术(22414)
- 业经(21903)
- 财经(20333)
- 问题(18780)
- 经(17856)
- 国际(16669)
- 贸(16225)
- 世界(14404)
- 技术经济(14004)
- 业(13070)
- 坛(12402)
- 论坛(12402)
- 商业(12188)
- 科技(12147)
共检索到413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顾文静 刘楼
"2018湾区经济发展国际论坛"于2018年6月23日在广州市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此次论坛由广东财经大学、"广州金融·交易博览会"组委会和南方都市报联合主办,广东财经大学区域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国际商学院和南方都市报南方金融研究所承办。12名国内外专家学者作为演讲嘉宾,另有来自企业、政府机构及学校共计600多名人士出席了会议。论坛以"金融、科技、产业融合,推动湾区经济发展"为主题,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基础、
关键词:
粤港澳 产业融合 湾区经济 国际论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天芸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区位、经济、制度等优势,是推动国家整体转型发展,培育经济新动能,进一步提高国家对外开放水平,引领我国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格局的中坚力量。本文使用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1998-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财政收入等指标来衡量金融支持力度,选择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指标,构造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金融支持对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支持在长期内稳定促进了大湾区的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需要大力发展金融业,推动跨境金融、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用好"看得见的手",培养和吸引更多高端金融人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裴光
推动大湾区金融改革发展,可以充分发挥三地经济金融的多元性和互补性,发挥各自所长、突出优势互补,构建竞合有序、协调发展的金融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中央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决策。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6670多万,区域生产总值达1.4万亿美元,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2019年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标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银行业 保险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云贤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金融业发展成就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速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经济运行环境不断改善,为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013~2016年,广东省金融业增加值以年均12.2%的增速发展。到2016年,广东省金融业增加值达6127.05亿元,是2012年的1.77倍。2016年金融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7%,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平均每
关键词:
粤港澳 NRA 离岸人民币 金融业增加值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郭璇瑄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给湾区内的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过程中发展具有集群效应的旅游经济,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战略的内在要求。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多核心的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已基本形成,但也存在着边缘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滞后、部分节点城市网络功能较差;湾区内旅游特色同质化、定位模糊;非核心城市未能发挥资源优势等问题。大湾区内部需要通过旅游合作,统筹湾区内各城市发展,促进同城化、互动化,增强经济联系,建立经济规模,减少内部成本。因此,应认清城市网络角色,发挥功能优势;着重发展非核心地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佟宇竞
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都市农业经济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大湾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都市农业资源丰富,高度发达的城市化为都市农业提供有力支撑,消费需求升级促进都市农业经济多功能拓展,但也存在大湾区都市农业布局缺乏科学统筹规划,城市赋能农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为推进大湾区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要优化大湾区城市圈都市农业发展布局,促进大湾区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相互赋能、相互加持,打造大湾区都市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共筑大湾区绿色生态屏障,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推进都市农业对外开放。
关键词:
城乡融合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圈 都市农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寿佳 代欣召
湾区经济是沿海经济重要形式,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湾区发展海洋经济直接关系到湾区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战略区域,是带动南部海洋经济圈及泛珠三角区域的重大引擎。总结国际三大湾区和环杭州大湾区建设现状和经验,大湾区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高阶形态,具有“江、城、湾”的地理格局,以河口地区为中心向外围扩展,城市分工明确,滨海人口密集,跨国企业总部集聚,对全国和全球经济具有绝对控制力。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应聚焦交通互联,激活综合型港城经济活力,海港差异化发展产业结构加强互补,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合作,统筹协调机制等策略,发展海洋经济助推建设世界级湾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琼 李松林 白杏 夏涛 陈修岭
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耦合协调度发展是包容性增长的重要内容。论文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方法,研究粤港澳大湾区2009—2019年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且二者发展不完全同步。(2)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耦合作用强,协调性逐渐改善,但耦合协调等级没有发生跃迁,始终为勉强耦合协调类型,形成外围低中心高的空间格局。(3) 11个城市耦合协调亚类型异质性明显,外围的江门、惠州、肇庆均属于经济发展滞后型。分区域看,经济发展滞后型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澳珠中江),基本公共服务滞后型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东部(深港莞惠)和中部(广佛肇)。(4)低值区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高值区城市之间的差异性在逐渐缩小,高值区与低值区城市间形成了两极分化现象。该成果能为相关部门在制定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与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协调政策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利 陈说 朱喜钢
明晰产业专业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运行中的微观影响机理,利于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助益。采用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3-2017年面板数据,设计克鲁格曼指数为度量的产业专业化测度指标,详细测算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产业专业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产业专业化与大湾区城市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模型,探索产业专业化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运行中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影响大湾区城市经济运行的其他因素后,产业专业化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的运行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加快同城一体化推进步伐,重新定位并调整中心城市和边缘城市的产业专业化布局,以激发产业专业化的正外部性功效,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林树哲 李秋俭 谢嘉岚
本文通过协整分析、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金融中介效率、保险市场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存在长期促进作用;第二,金融中介效率、保险市场发展、证券市场发展是大湾区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粤港澳大湾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经伟 毛艳华 江鸿泽
如何打造世界级湾区经济,哪些因素对湾区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基于拓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采用2001-201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研发创新和金融发展对湾区经济会有显著影响。第二,政治制度、贸易和投资开放的影响不显著;而经济制度表现得比较敏感,并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其无论与何种要素结合均能够对湾区经济产生推动作用。最后,金融与创新、科技服务与创新的交叉也具有正向带动作用。因此,湾区可以进一步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以优化市场结构、鼓励风险投资企业与创新企业融合,进而提升湾区活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经济发展 影响因素 创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余荔 宋荣 赵晨野
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2010-2017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通过构建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熵值法测算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运用协调度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测度,并进一步验证高等教育、经济发展与其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相关性演变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10-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梯度分布格局明显。第二,城市群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呈下降趋势,大部分城市二者发展不均衡的态势加剧。其中,香港、澳门、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其余8市高等教育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第三,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未能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城市之间未能形成显著的合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喻凯 陈匡钰
报酬递增假设下的要素流动效应和地理尺度重构中的空间聚集效应塑造了流量经济发展的基本形态。流量决定湾区发展的地位、演化格局与边界。香港、广州和深圳三大核心城市流量优势分立,但也面临现代流量经济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传统流量对经济的拉动力下降、基础流量优势存在分流弱化风险、流量经济分布格局不均衡、区域发展碎片化制约流量经济发展五大挑战,未来应将打造现代流量经济体系作为发挥主引擎作用的重要抓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军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要地和前沿阵地,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内广东与港澳地区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内部联系上存在特殊性,造就了区域内流通体系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条件逐步改善,其物流业发展逐步向好,但受体制机制、物流设施建设管理、企业协同合作及物流产业法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流通体系构建存在障碍。为此,政府需要立足长远谋篇布局,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有具体可行措施,从而通过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流通体系,综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宣霖
湾区经济是沿海区域经济集聚发展的一种常见模式,国际著名湾区对所在地区及周边发展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带动作用。中国近年来提出打造的粤港澳大湾区正从规划到实施,明确自己的定位并引领区域的发展。综合该湾区优势来看,无论从经济还是社会的视角,中西医融合都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在比照分析国际著名湾区要素配置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并就如何建设国家中西医融合示范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中西医融合 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