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90)
- 2023(18532)
- 2022(15823)
- 2021(14834)
- 2020(12263)
- 2019(28071)
- 2018(27649)
- 2017(53334)
- 2016(28354)
- 2015(31754)
- 2014(31017)
- 2013(30354)
- 2012(27394)
- 2011(24510)
- 2010(24445)
- 2009(22640)
- 2008(20915)
- 2007(18317)
- 2006(15998)
- 2005(13739)
- 学科
- 济(110340)
- 经济(110216)
- 业(83397)
- 管理(76989)
- 企(61181)
- 企业(61181)
- 农(52344)
- 方法(48652)
- 数学(42711)
- 数学方法(42117)
- 农业(34971)
- 中国(33334)
- 业经(29485)
- 财(29458)
- 融(28030)
- 金融(28027)
- 银(26891)
- 银行(26850)
- 行(25837)
- 地方(24260)
- 制(23594)
- 学(21966)
- 贸(20438)
- 贸易(20422)
- 易(19905)
- 务(18888)
- 财务(18812)
- 财务管理(18768)
- 理论(18472)
- 企业财务(17816)
- 机构
- 学院(386957)
- 大学(381986)
- 济(153765)
- 管理(153529)
- 经济(150462)
- 理学(133761)
- 理学院(132402)
- 管理学(129914)
- 管理学院(129248)
- 研究(124854)
- 中国(99525)
- 京(78845)
- 科学(77014)
- 农(76277)
- 财(69456)
- 业大(62057)
- 所(60753)
- 中心(60523)
- 农业(58435)
- 财经(55967)
- 江(55807)
- 研究所(55472)
- 经(51156)
- 范(50355)
- 师范(49888)
- 北京(48551)
- 州(45876)
- 经济学(45724)
- 院(45136)
- 财经大学(41632)
- 基金
- 项目(270840)
- 科学(213193)
- 研究(200967)
- 基金(196026)
- 家(169725)
- 国家(168226)
- 科学基金(145512)
- 社会(126660)
- 社会科(119731)
- 社会科学(119700)
- 省(107305)
- 基金项目(104434)
- 自然(93766)
- 教育(92016)
- 自然科(91574)
- 自然科学(91555)
- 自然科学基金(89865)
- 划(88693)
- 编号(83918)
- 资助(79450)
- 成果(66320)
- 重点(60195)
- 部(59242)
- 发(58449)
- 创(56707)
- 课题(56417)
- 创新(52854)
- 国家社会(51879)
- 科研(51846)
- 教育部(50991)
- 期刊
- 济(167495)
- 经济(167495)
- 研究(109367)
- 农(76679)
- 中国(72900)
- 学报(60524)
- 科学(56015)
- 财(52175)
- 管理(51846)
- 农业(51673)
- 大学(47337)
- 融(46505)
- 金融(46505)
- 学学(45028)
- 教育(41379)
- 技术(33541)
- 业经(33472)
- 财经(26190)
- 经济研究(25272)
- 业(24315)
- 问题(22680)
- 经(22364)
- 版(20173)
- 科技(18508)
- 理论(18348)
- 图书(18058)
- 技术经济(17682)
- 现代(17168)
- 实践(16926)
- 践(16926)
共检索到560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邵传林
在中国金融"新政"实施之后,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微观行为主体对国家政策变更做出了合理反应。本文通过对一正一反两个方面的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当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地下"非法经营时,它具有较高的制度效率;在农村资金互助社获得合法地位后,其制度效率反而下降了。通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对此做出了解释,即政府的过度监管增加了互助社的运营成本,并造成社会福利损失。最后,还提出了优化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外部制度环境及其内部治理机制的战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纪崴
主持人的话:2006年,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创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织形式。从本质上说,农村资金互助社是一种弱势群体"抱团取暖"的组织形式,能够通过内源融资缓解成员面临的资金短缺矛盾,尤其适应类似我国这样以小规模生产为主体、外源融资不足的自然经济形态。但随后的6年时间里,村镇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成长显著,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却比较缓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玉凯
近年来,在外部政策和市场内生需求的双重促动下,农村微小金融组织呈现多渠道发展态势。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农村微小金融的一种形式发展较快,对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缓解农民融资难题、发展现代农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受制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这种草根金融还存在一些问题。律法规与政策支持不足。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高晓光 罗俊成 姜丽丽
面对分散的农村信贷市场,农村资金互助社拥有信息透明、定位明确和交易成本低廉的优势。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农村资金互助社普遍面临运营成本偏高、内部管理混乱、后续资金乏力等制约因素。为构建金融包容的社会,实现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优化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外部制度环境及内部治理机制,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规范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机制,积极探索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的道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民学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农村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产业振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而金融服务则是支持产业振兴的重要助力,不仅能推动农业实现规模化、数字化转型,更能引导农村产业标准化运营,对于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局限性,难以满足乡村产业发展需要,金融服务升级成为现阶段农村金融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金融 产业振兴 困境 应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春华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在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具有一些显著的优势,能够提高覆盖面、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有效控制风险。同时,互联网金融与农村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本质宗旨意义相同、价值应用指向一致,因此借助互联网金融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然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农村普惠金融还面临着互联网金融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互联网金融知识宣传不足以及互联网金融服务意识较弱等诸多发展困境。为此,为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还需加快完善互联网金融软硬件设施,宣传互联网金融知识,加强互联网金融服务。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农村普惠金融 困境 出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阿江 吴金芳
当前农田用水问题日益突显,但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状况各不相同,微观层面的用水问题非常复杂。选取巢湖流域蒋村,对其近一个世纪农田用水进行微观分析。传统时期,以"塘口"为用水单位,通过"大户领小户"式的合作,遵循"点香计时"规范分水。人民公社时期,村庄拥有了水塘—水库—电管站三级抗旱系统,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又基本恢复了传统的塘口用水方式。近十年来,村庄人口持续外流,精英缺失,代耕者挑战"熟人社会"规范,人—地关系弱化,蒋村原有的用水组织和用水规范难以为继。村庄日益"空心化"使土地规模经营成为必然,土地规模经营将原来的户间合作用水转变为经营者的内部事务,有利于化解塘口用水问题,但要恢复村外的水库...
关键词:
现代性 村落 水利 农田用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世虹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事业不但不应弱化,反而应该加强和振兴。通过明晰价值定位,改革创新趋动,促进农村成人教育事业从扫文盲到扫科盲再到深度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转变。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成人教育 社区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辛夷 李建春 刘春朝 苑毅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新就业形态”以其容量大、灵活性强等特点,越来越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在当前我国就业市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发挥着就业“缓冲带”以及“减压阀”的重要作用,然而新就业形态下就业质量仍面临诸多“短板”,如职业保障不足、就业脆弱性突出、社会认同缺失等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新就业形态在乡村振兴中吸纳就业的作用,需要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加快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培育县域发展新动能,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建政校企社新就业形态技能培训共同体,创新农村劳动力新就业形态技能培训方式和内容,开展数字化职业培训精准帮扶行动,营造更加优良的新就业形态发展的职业环境等,促进新形态就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志强 刘玉花
农村土地大田托管作为一种新型土地经营模式,是"三权分置"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农村土地大田托管仍面临农民需求与公司供给存在不平衡、前期投入与后期收益难保成正比、资金需求与资金扶持面临相脱节、实际操作与文本规定难以相契合等现实困境。为此,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土地托管保障体系;成立专业联合社,构建惠农服务平台;运用网络技术,推动产业有效融合;健全服务机制,引导托管服务规范有序;加大政策扶持,提升托管主体风险控制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沐霖 温晨
精准扶贫是我国解决农村地区贫困问题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巩固精准扶贫成效,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农村产业扶贫是一个有效路径。当前农村产业扶贫面临的主要困境在于产业选择是否符合本地实际,扶贫资本是否能够达到最大效用,基础设施等隐性投资如何解决,针对这些困境,政府部门需发挥主导作用,科学规划并整合资源,探索多种投资模式,带动农村地区产业发展。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 扶贫资本 资源整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裴新伟
分化与整合是社会发展的双重逻辑。进入新时代以来,西部的农民阶层分化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农村转移人口的流向,以及农民群体的异质性等方面发生了新变化。在此背景下,西部农村的社会整合面临着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失衡、农村转移人口"融城困难"且"返乡无力"、农村的经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以及传统的农村社会整合力量式微等问题。需要从"东西一体"与"城乡融合"的逻辑出发,通过大力发展西部的职业教育、破除阻碍农村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的制度藩篱、优化西部农村的居住布局,以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助推西部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整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奇明 陈立辉 刘西川
梳理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对现实中农村资金互助社产生背景、发展历程与运行绩效的考察,从规模与活动边界、治理问题、外部监管等方面探讨发挥此类组织内在优势的条件,并据此提出今后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的方向,以及完善农村资金互助社外部监管政策的相关原则。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若羚 赵海峰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备受瞩目。农户是乡村振兴的主体,鼓励农户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需要资金的投入。但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仍处于滞后阶段,尤其是农户融资,面临多维度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户融资现状和农户融资的困境及产生原因,提出破解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现实困境的路径,以改善农户生产经营融资约束难题,切实推进农村金融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户融资 困境 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邱金林 韦家旭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振兴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三农"为根本,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等方面厘清发展思路。目前农村职业教育面临办学定位错位、办学条件制约、专业设置"去农化"、人才培养脱离实际、教师队伍落后等困境。农村职业教育应坚持"三农"特色办学,紧抓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实现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培养方式、教师队伍转型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职业教育 转型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