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03)
2023(5817)
2022(4609)
2021(4133)
2020(3523)
2019(7796)
2018(7299)
2017(14984)
2016(7546)
2015(8111)
2014(7929)
2013(8081)
2012(7447)
2011(6498)
2010(6860)
2009(6749)
2008(5565)
2007(5106)
2006(4545)
2005(4252)
作者
(20117)
(16507)
(16448)
(15889)
(10192)
(7830)
(7591)
(6414)
(6274)
(5917)
(5662)
(5504)
(5347)
(5307)
(5188)
(5028)
(4888)
(4838)
(4613)
(4487)
(4265)
(4056)
(3871)
(3815)
(3807)
(3678)
(3538)
(3423)
(3304)
(3248)
学科
(36134)
经济(36113)
(25608)
(24536)
金融(24536)
(21447)
银行(21439)
(20894)
(20188)
企业(20188)
管理(19352)
中国(18260)
方法(13160)
数学(11629)
数学方法(11582)
地方(11437)
中国金融(10945)
(10792)
(10720)
产业(10452)
(10273)
业经(10250)
农业(8170)
(7532)
(7407)
财务(7392)
财务管理(7383)
企业财务(7185)
结构(6905)
体制(6755)
机构
学院(104426)
大学(101493)
(52812)
经济(51967)
管理(39907)
研究(34769)
理学(34309)
理学院(34004)
管理学(33629)
管理学院(33447)
中国(33376)
(23583)
(20112)
财经(19129)
经济学(18460)
中心(17908)
科学(17834)
(17304)
经济学院(16853)
(16256)
(16066)
金融(15764)
(15536)
(15310)
银行(15000)
研究所(14667)
(14467)
财经大学(14379)
(14078)
人民(13336)
基金
项目(69085)
科学(55585)
研究(52490)
基金(50983)
(42970)
国家(42625)
科学基金(37515)
社会(36226)
社会科(34838)
社会科学(34834)
(27894)
基金项目(26911)
教育(22373)
(22090)
自然(21681)
自然科(21199)
自然科学(21195)
自然科学基金(20869)
资助(20833)
编号(20186)
(17384)
重点(15783)
国家社会(15621)
(15598)
成果(15587)
(15194)
发展(14886)
(14673)
创新(14632)
课题(13997)
期刊
(56140)
经济(56140)
研究(32552)
(26881)
金融(26881)
中国(20801)
(17490)
管理(15367)
(13845)
科学(12690)
学报(12265)
财经(10178)
大学(10163)
学学(9978)
经济研究(9898)
业经(9749)
(8974)
农业(8377)
技术(8366)
问题(7543)
商业(5846)
技术经济(5700)
(5358)
理论(5260)
教育(5159)
现代(5155)
国际(5100)
经济问题(5006)
统计(4810)
中国金融(4805)
共检索到161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叶德珠  王佰芳  黄允爵  
硅谷和班加罗尔高新产业园区的经验表明,风险性资本符合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金融需求,稳健性贷款符合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金融需求,金融与劳动力在结构上相互匹配能够很好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新结构金融学的金融与要素禀赋相匹配原则,运用社会学的排序匹配法,将2005-2018年间我国各省各年的金融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排序相减来构建匹配度指标,进而对匹配度与产业结构升级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匹配度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正相关,即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与高技能劳动力、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与低技能劳动力的匹配均能推动产业结构向更高形态演变以及减小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间的偏离;(2)金融—劳动力结构差距与产业结构高级化间成"倒U型"关系,即存在最优匹配状态使产业结构升级效率达到最大;(3)作用机制方面,匹配度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对金融与劳动力结构匹配问题的探讨,拓展了产业结构的研究边界,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经验证据和思路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慧敏  
借鉴新结构经济学金融体系和资源禀赋结构相匹配的原则,在运用排序匹配法客观度量200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金融结构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匹配度的基础上,借助双固定效应对自主创新、技术创新进行回归分析。此外,运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创新效率,并借助Tobit模型检验匹配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匹配度对自主创新及技术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在匹配度与创新之间分别具有遮掩效应和调节作用;匹配度对研发综合技术效率和研发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其他创新效率未发挥出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慧敏  
借鉴新结构经济学金融体系和资源禀赋结构相匹配的原则,在运用排序匹配法客观度量200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金融结构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匹配度的基础上,借助双固定效应对自主创新、技术创新进行回归分析。此外,运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创新效率,并借助Tobit模型检验匹配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匹配度对自主创新及技术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在匹配度与创新之间分别具有遮掩效应和调节作用;匹配度对研发综合技术效率和研发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其他创新效率未发挥出促进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春凯  许珍珍  
推动全国劳动力市场统一和提升劳动力就业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基于2003—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互联网发展对就业中劳动力人力资本供给与产业结构需求间匹配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1)互联网对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的影响系数为正且显著,说明互联网促进了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2)互联网通过促进人口跨区域流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提升了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3)互联网对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特征,突破门槛后劳动力池效应更加明显,互联网的促进作用明显跃升;(4)随着互联网发展阶段的递进,互联网网络溢出效应的增强对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产生更加显著的影响。东中部地区互联网的劳动力就业匹配效应最为明显,西部地区尚不突出。因此,应从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互联网就业信息平台以及强化互联网与农业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就业匹配效率,助力中国区域经济社会走向共同富裕。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叶德珠  王佰芳  黄允爵  
硅谷和深圳的经验表明,对创新来说,用风险投资类证券市场资金来匹配高技术人才会更有效率。因此本文根据新结构金融学强调的金融要与资源禀赋结构相匹配的原则,考察金融结构与劳动力结构之间的匹配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借鉴社会学排序匹配方法,将中国2005~2018年间31个省的金融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分别通过标准排序并相减来构造匹配度指标,进而对创新进行回归。实证结果表明:匹配度与创新之间显著正相关,市场型金融结构与高技能劳动力匹配、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与低技能劳动力匹配能够促进创新产出增长,且匹配度对创新增长的解释力强于金融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简单交乘项;金融-劳动力结构差距与创新成“倒U型”关系,即匹配度存在最优状态使得创新产出边际增长达到最大值;创新产出水平越高,结构匹配对创新增长效应越大。本文首次考察并验证了金融与劳动力的结构匹配问题的重要性,拓展了传统增长理论中有关劳动与资本相互替代这一总量分析结论,也为新结构金融学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尊国  王耀中  尹国君  
多产业协同集聚下,某类型劳动力迁入数量增加会引起该类行业生产率更大的提高。由此,当城市处于福利最大化就业结构状态时,至少有一类劳动力会因同行业劳动力规模扩大而更大程度地提升效用,这样,原有城市稳定的纳什均衡必然被破坏;这种"同行业效应"也强化了厂商因竞逐集群租而选址,加剧了劳动力向同行业主导的城市流动,经城市与人口双边选择而最终形成城市规模太大且结构不匹配。因此,传统城镇化的核心观点"人口自由流动必然形成最优的城市结构与规模,以及策略性产业政策壮大中小城市一定能够更多地吸纳就业人口"就会受到较大质疑。文章以最优城市结构是否一定符合完全专业化或完全多样化趋势为出发点,首次利用双边市场匹配理论,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汤小银   吴浩波  
新发展格局下,异质性技能劳动力在城市间与城市内的有效配置是影响城市体系分布结构和规模结构均衡的重要因素。基于Behrens等建立的城市模型均衡框架,探讨了实现城市体系分布结构和规模结构均衡时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技能匹配与城市生产率之间的理论逻辑以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使用全国287个地级市2010—2019年的数据,进行了计量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城市体系分布结构均衡取决于不同技能劳动力的分布结构,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均衡取决于高技能劳动力的空间集聚、生产力的合理配置和劳动力技能匹配质量,也取决于城市集聚因素与城市成本因素间的权衡。据此提出了优化我国城市体系分布结构、城市体系规模结构以及劳动力市场供给的政策建议:制定城市均衡发展战略,重点关注城市技能劳动力分布结构;继续提高城市规模,尤其是优化大型城市的公共供给;提高中小型城市吸纳异质性技能劳动力的能力;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提高劳动力供给水平,提高技能匹配质量和效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辛冲  石春生  陈湘锋  
基于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引发的社会现象,提出社会经济活动的非良性循环:劳动者收入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商品需求不足→产业结构层级低→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出口→竞争力弱→产业利润低→劳动者收入低;分析了劳动力成本、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三者的联系,深入挖掘了提高劳动力成本,促进企业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有助于为产业升级储备高素质人才的机理;揭示了劳动力成本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提高劳动力成本能够从扩大内需、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企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苏永照  
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的形成机制及其变动机理,并对匹配效率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由匹配能力和聚合能力决定,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匹配成本改变劳动力市场的匹配能力、聚合能力,影响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匹配成本过高都对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在劳动力市场匹配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劳动适龄人口规模的扩大也对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产生不利影响。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低于理想水平,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在产业转型升级、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减少的背景下,提升中国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的关键是,削弱劳动力市场分割、降低匹配成本,在提高劳动力市场匹配能力的基础上,适度扩大人口规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雅  
本文首先分析了劳动力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当前,较低的死亡率、较低的出生率以及较低的人口增长速度导致了适龄劳动力越来越少,依靠劳动力不断增长来实现产业升级发展的可能性降低。然后基于劳动力匹配视角,分析我国产业升级困境,指出面临的主要困境是高级劳动力数量不足、低级劳动力数量过剩形成的劳动力结构矛盾,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最后,针对劳动力结构矛盾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文章基于科技、政府、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苏永照  
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的形成机制及其变动机理,并对匹配效率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由匹配能力和聚合能力决定,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匹配成本改变劳动力市场的匹配能力、聚合能力,影响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匹配成本过高都对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在劳动力市场匹配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劳动适龄人口规模的扩大也对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产生不利影响。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低于理想水平,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在产业转型升级、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减少的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雅  
本文首先分析了劳动力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当前,较低的死亡率、较低的出生率以及较低的人口增长速度导致了适龄劳动力越来越少,依靠劳动力不断增长来实现产业升级发展的可能性降低。然后基于劳动力匹配视角,分析我国产业升级困境,指出面临的主要困境是高级劳动力数量不足、低级劳动力数量过剩形成的劳动力结构矛盾,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最后,针对劳动力结构矛盾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文章基于科技、政府、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谷彬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受转型升级的巨大影响,中国出现"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现象,即结构性失业问题。由于受劳动力市场体制分割、僵化、惰性的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调整速度相对缓慢,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的新变化,从人才支撑的角度制约了转型升级的顺利实现。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视角,系统梳理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搜寻匹配理论,分析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不匹配引发结构性失业的传导机制及结构性失业不同来源的影响。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远天  胥英明  王文倩  
金融结构调整是新时代经济增长的主旋律,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中国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的匹配度,并以2001—2019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中国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的匹配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中国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的匹配度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拉动作用;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的匹配度通过显著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拉动经济增长;进一步的区域异质性检验表明,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的匹配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而相对于金融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这一影响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学江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会直接引起社会职业在数量、种类、结构等方面发生变化,从而相应地要求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加快提高劳动力素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