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96)
2023(9087)
2022(7845)
2021(7226)
2020(6002)
2019(13625)
2018(13340)
2017(26417)
2016(14428)
2015(16151)
2014(16213)
2013(15668)
2012(14695)
2011(13344)
2010(13721)
2009(13155)
2008(13428)
2007(12265)
2006(11218)
2005(10505)
作者
(41114)
(34306)
(34057)
(32774)
(22010)
(16181)
(15535)
(13140)
(12820)
(12609)
(11991)
(11557)
(11241)
(11202)
(11043)
(10591)
(10215)
(10091)
(10064)
(9871)
(8834)
(8440)
(8380)
(7915)
(7848)
(7828)
(7769)
(7641)
(6919)
(6731)
学科
(53035)
经济(52942)
管理(48053)
(43136)
(36668)
企业(36668)
(23525)
方法(21381)
(20636)
银行(20490)
(19578)
(19172)
数学(18534)
数学方法(18228)
(15684)
中国(15193)
(14031)
金融(14028)
(13466)
制度(13461)
业经(12888)
(12274)
(11620)
财务(11592)
财务管理(11565)
(11078)
企业财务(11004)
体制(10461)
(10433)
业务(10387)
机构
大学(206932)
学院(205869)
(88473)
经济(86486)
管理(78620)
研究(71219)
理学(66160)
理学院(65446)
管理学(64401)
管理学院(64001)
中国(61548)
(48251)
(43099)
科学(39870)
财经(36334)
(35590)
(34001)
(33565)
中心(33434)
(32867)
研究所(31679)
经济学(27771)
北京(27094)
业大(27045)
财经大学(26958)
(26605)
(26511)
农业(26177)
(25825)
(25625)
基金
项目(129454)
科学(103571)
研究(97067)
基金(95783)
(82130)
国家(81476)
科学基金(70516)
社会(63187)
社会科(60007)
社会科学(59992)
(49616)
基金项目(49428)
教育(45012)
自然(44470)
自然科(43438)
自然科学(43425)
自然科学基金(42687)
(42051)
资助(39789)
编号(38727)
成果(33597)
(30156)
(29943)
重点(29486)
课题(27726)
(27386)
(27115)
教育部(26344)
国家社会(26211)
(26036)
期刊
(101805)
经济(101805)
研究(69551)
中国(44251)
(38378)
(37488)
金融(37488)
(31123)
管理(30743)
学报(28434)
科学(27863)
大学(22605)
教育(21856)
学学(21334)
农业(19176)
财经(18924)
技术(16524)
(16113)
经济研究(15796)
业经(15464)
问题(12910)
(11261)
理论(10814)
国际(10698)
现代(9677)
实践(9661)
(9661)
技术经济(9482)
(9384)
世界(9209)
共检索到331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计小青  乔越  
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出发,本文发现金砖银行的平权决策机制是对现有国际金融组织治理结构的创新,但是由于成员国之间内在的利益冲突、意见分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平权决策机制存在一个促进合作与损失决策效率之间权衡的两难困境。解决之道恰恰在于利用成员国之间在经济上的异质性,发挥各个成员国的比较优势,在金砖银行的框架内设立多样化的、由各个成员国主导的投融资机构,从而既保留平权机制促进合作的好处,又能缓解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意见分歧,有效提高金砖银行的决策效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计小青  乔越  
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出发,本文发现金砖银行的平权决策机制是对现有国际金融组织治理结构的创新,但是由于成员国之间内在的利益冲突、意见分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平权决策机制存在一个促进合作与损失决策效率之间权衡的两难困境。解决之道恰恰在于利用成员国之间在经济上的异质性,发挥各个成员国的比较优势,在金砖银行的框架内设立多样化的、由各个成员国主导的投融资机构,从而既保留平权机制促进合作的好处,又能缓解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意见分歧,有效提高金砖银行的决策效率。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徐曼  沈江  余海燕  
针对故障诊断过程中决策误判的损失问题,将最小风险决策与树增强朴素贝叶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决策诊断模型。引入决策损失测度函数,构造基于最小风险准则的TAN推理模型,及基于该模型的三级推理机制,以最大限度减少误判的发生。以航天航空系统环境中作业人员生理参数数据集进行有效性验证,与其他相关智能推断模型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最小风险准则的贝叶斯网络分类器进行推理诊断,具有更低的决策总损失。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瑞稳  樊平  
贷款损失准备(LLP)反映了商业银行现有资产组合中贷款的预期损失,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效率会对银行财务报表的质量及银行的稳健运行产生一定影响。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相关理论对2010~2014年中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相对效率进行分析,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考察计提效率的表现和变动情况,并对计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存在一定的无效性,技术效率呈递减趋势,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LLP计提技术效率优于股份制银行。LLP计提效率主要受银行自身特征因素影响,与宏观经济因素关系不显著。非利息收入占比和流动性风险对技术效率有显著负面影响。因此,为提高L...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吕科  沈圣凯  
《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出台的意义不亚于内部评级法合规达标,是风险管理领域又一次“宁静的革命”。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管理的要义,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商业银行构建及优化新准则下预期信用损失管理提供借鉴。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瑞稳  吴毓龙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相对效率,并探讨计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技术非效率在中国商业银行中确实存在,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计提效率相近,但都高于城市商业银行;银行的规模、管理水平以及监管机构的监管行为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效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同时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效率也表现出一定的顺周期性。因此,为提高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效率,应全面提高银行自身管理水平,强化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监管,完善计提方法和动态拨备计提体系。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冰  陈亚楠  
2014年7月24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了最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该版本最重要的变化是将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模型改进为预期损失模型。本文首先回顾了该准则修订的国际背景,并在分析预期损失模型优缺点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未来使用预期损失模型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赵旭  
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应对信用风险的措施,无效的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资本与盈利有一定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有意愿操纵贷款损失准备方面,而对其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很少涉及。贷款损失准备效率是指银行管理者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的有效性,即实际设置的贷款损失准备与其有效边界的偏离程度。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了1998~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效率具有一定的无效性,没有达到效率边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孙姝  姜薇  
本文基于2007—2016年我国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出商业银行要素价格扭曲和商业银行创新效率的基础上,实证考察了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和资本要素价格扭曲对商业银行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价格呈现明显的扭曲态势;在单独考虑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价格扭曲对商业银行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时,两者均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在同时考虑要素价格扭曲变量和控制变量时,劳动要素价格扭曲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不显著,而资本要素价格扭曲仍然显著为负,这可能与商业银行运营性质和政府干预有关。进一步地,反事实检验结果显示,分别排除基准模型中的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和资本要素价格扭曲变量时,商业银行的创新效率分别将提高2.17%和1.02%,并且资本要素价格扭曲造成创新效率损失的效果有逐年下降趋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赵环  
本文研究了美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发展的历程,以及美国会计界、银行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在贷款损失准备金政策上曾经存在的冲突和协调完善的进展情况,并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同样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抵御风险、真实反映资产和经营业绩都具有重要作用。会计界、银行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应该加强协调,完善法规,指导银行合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尽快健全我国银行的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俊明  胡炳惠  谢圣远  
长期以来,由于商业银行操作损失历史数据的不完整性,严重影响着操作风险度量模型的精确性。文章在分析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左截断性质对模型估计与运用所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充分地考虑损失数据左截断的条件下,利用条件概率模型与损失分布法对操作风险的两个属性即损失频率和损失金额进行度量。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考虑数据左截断性质的模型能提高模型的准确性,避免高估损失程度,有利于监管资本金的准确估算,并进一步讨论了保险的缓释效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严艳  
按照税收中性原则,银行贷款损失在实际发生时若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税前扣除,则可以保证银行名义税率等于实际税率。我国贷款损失税收政策正逐步完善并与国际接轨,但商业银行仍普遍存在贷款损失税前扣除不足的税收非中性问题,主要是现有的税收政策缺乏对银行贷款核销的鼓励。本文初步探讨如何改革现有的贷款损失税收政策,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的挑战。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熊海芳  王志强  
基于中国银行业1998-2010年面板数据,本文检验银行的损失对贷款供给的影响,并分析资本缓冲(buffer)和货币政策态势(stance)在这种影响中的作用,以进一步考察货币政策效果。经验结果表明:银行损失会导致贷款供给减少,这种影响在银行资本缓冲较少或货币政策紧缩时更明显,在危机时期这种影响也更明显;当资本缓冲较高时,货币政策紧缩使得贷款增长下降较多;货币政策对维护银行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鹏程  
预期信用损失的计提对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非常重大,其披露的充分性影响到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及经营业绩的客观判断。鉴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参数、方法、假设的复杂性,如何合理运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并考虑管理层叠加是合理计提预期信用损失的关键。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中美欧主要银行在拨备覆盖率、拨贷比、信贷成本率及各季度信用减值损失计提趋势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各银行在计提预期信用损失时所运用的模型以及在前瞻性信息预测和管理层叠加调整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为规范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预期信用损失的计提和披露,客观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本文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宏观情景预测和前瞻性信息实务运用的指导,规范管理层叠加的运用及退出机制,加强对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情况的监管检查,并制定预期信用损失审计监督指引。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宋凯艺  
采用20072015年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在测算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经营效率,以及劳动力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的基础上,采用SBM-DEA模型实证分析要素市场扭曲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商业银行存在较为严重的要素市场扭曲问题;在考虑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等非期望产出后,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商业银行考虑非期望产出经营效率的影响效应是不显著的,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效应显著为正。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