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5)
- 2023(10016)
- 2022(8949)
- 2021(8526)
- 2020(7118)
- 2019(16678)
- 2018(16536)
- 2017(32596)
- 2016(17697)
- 2015(19585)
- 2014(19333)
- 2013(19209)
- 2012(17510)
- 2011(15600)
- 2010(15347)
- 2009(13743)
- 2008(13214)
- 2007(11351)
- 2006(9744)
- 2005(8258)
- 学科
- 济(68749)
- 经济(68679)
- 管理(48178)
- 业(45749)
- 企(38495)
- 企业(38495)
- 方法(33490)
- 数学(29172)
- 数学方法(28853)
- 农(17412)
- 学(17004)
- 中国(16928)
- 财(16303)
- 地方(15100)
- 业经(15020)
- 农业(11623)
- 制(11452)
- 理论(11393)
- 贸(11357)
- 贸易(11351)
- 和(11307)
- 环境(11019)
- 易(10970)
- 务(10666)
- 财务(10609)
- 财务管理(10593)
- 技术(10426)
- 企业财务(10083)
- 划(9434)
- 产业(9220)
- 机构
- 大学(245918)
- 学院(243116)
- 管理(100210)
- 济(92871)
- 经济(90770)
- 理学(88022)
- 理学院(87008)
- 管理学(85466)
- 管理学院(85045)
- 研究(80669)
- 中国(57230)
- 科学(53182)
- 京(53078)
- 财(40344)
- 所(40100)
- 业大(39305)
- 农(38541)
- 研究所(37171)
- 中心(35793)
- 北京(33643)
- 财经(33472)
- 江(33461)
- 范(32882)
- 师范(32580)
- 院(30595)
- 经(30540)
- 农业(29792)
- 州(27575)
- 经济学(26945)
- 师范大学(26629)
- 基金
- 项目(177090)
- 科学(139171)
- 基金(128719)
- 研究(127364)
- 家(113117)
- 国家(112241)
- 科学基金(96403)
- 社会(78669)
- 社会科(74596)
- 社会科学(74576)
- 基金项目(70222)
- 省(68984)
- 自然(64937)
- 自然科(63402)
- 自然科学(63389)
- 自然科学基金(62250)
- 划(58376)
- 教育(57694)
- 资助(52703)
- 编号(51468)
- 成果(40554)
- 重点(39473)
- 部(38271)
- 发(37203)
- 创(36316)
- 课题(35102)
- 科研(34244)
- 创新(33862)
- 教育部(32647)
- 大学(32617)
共检索到33598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君璞 宁杨翠 郑小贤
以金沟岭林场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基本测树因子,对样地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来表达林分的水平结构,用林层指标来反映林分垂直方向的结构特征,从而得出杨-桦次生林各演替阶段林分空间结构特征以及随着演替的进行林分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在演替初期林木分布为随机分布,演替中期与演替的亚顶级阶段林木分布为团状分布;林木混交程度随着演替由中度混交逐渐转变为强度混交和极强度混交;随着演替进行,先锋树种的优势程度逐渐减小,顶级树种的优势程度逐渐增大。(2)演替初期,各林层伴生树种比例逐渐增加,先锋种比例逐渐减少;演替中期,则顶级树种比例逐渐增加,先锋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龙生1 李永宁1 冯楷斌1 赵中凯1 霍艳玲1 金辉2
摘 要:在木兰林管局桃山林场选取面积为 100 m×100 m 的杨桦次生林样地,以每株林木树高、胸径和坐标为基础数据,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等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杨桦次生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该林分中山杨 Populus davidiana 和白桦 Betula platyphylla 在株数和断面积比例上占优势,为林分内优势树种;(2)林分各混交类型的比例相差不大,林分整体呈中度混交状态;(3)林分优势木和亚优势木相对较多,基于胸径、树高得到的平均大小比数结果基本一致,均能客观反映林分的分化规律;(4)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04,属于随机分布,林下伴生树种以集聚分布为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吕飞舟 吕勇 张江
选取青石冈林场木荷次生林4块样地,计算出样地内各林木的间伐指数,并根据间伐指数值对4块样地进行弱度、中度以及强度间伐模拟来调整林分空间结构。基于不同的间伐强度,根据林分空间结构相关指标(混交度、大小比、角尺度等)和间伐指数对间伐前后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变化进行分析,确定了基于中度间伐的方案可以优化该林场木荷次生林空间结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 郑小贤 刘东兰 高祥 徐光
以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个林分结构参数,分析其不同龄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各龄组的样地混角度均为0.5,处于中度混交;中龄林为均匀分布,近熟林为团状分布,成熟林为团状或均匀分布;中龄林中落叶松处于中庸状态,大部分阔叶树处于中庸或劣态,近成熟林中落叶松和阔叶树逐渐转为亚优势状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曾思齐 李东丽 宋武刚 张敏 黄炎俊
运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等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对国有桂花林场的檫木与杉木、马尾松、南酸枣、鹅掌楸等不同树种形成的混交林进行了空间结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檫木在檫杉混交林中混交度和空间隔离程度最大,而在与其它树种形成的混交林中混交度和空间隔离程度较小;檫木与杉木混交时在生长上处于优势,与马尾松混交时则稍微处于劣势;从林木分布格局上看,檫杉混交林为轻度团状分布,其余为随机分布。总而言之,此地檫木的最佳混交树种是杉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霍艳玲 金辉 赵海玉 王志彬 刘丽颖 黄龙生 李永宁
杨桦次生林是冀北山地的典型森林类型,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以冀北黑龙山的杨桦次生林为例,利用角尺度、混交度及大小比数以及参数熵权修正层次分析法,对中龄林与幼龄林的结构及森林自然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幼龄林与中龄林的树种组成均较单一,中龄林的树种多样性指数较高,树种组成较好;中龄林的直径分布范围较大,林木个体分化程度明显;幼龄林与中龄林的树高结构均呈单峰型,幼龄林树高分布范围较小,林层分化不明显;幼龄林与中龄林的林分角尺度都呈聚集分布,但中龄林林木个体分布较趋于随机;中龄林与幼龄林均以零度混交比例为主,中龄林的林分整体混交度相对较好;幼龄林与中龄林林分大小比数分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妍夏 康冰 迪玮峙 杜焰玲 李万春 张莹
【目的】研究秦岭中段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次生林的更新特征,为红桦林的近自然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典型样地法,调查红桦次生林的更新状况,分析林下木本植物更新特征及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更新层共有木本植物59种,其中乔木树种有25种,占所有木本植物总数的42.4%。更新的木本植物中以灌木种居多,优势种有箭竹(Fargesia spathacea)、悬钩子(Rubus corchorifolius)等,红桦在群落更新层中的优势地位不明显。红桦次生林木本植物幼苗在40~60cm高度级内数量最多,0~20cm高度级内分布很少。林下木本植物的更新方式以萌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琳 梁军 周国英 朱彦鹏 杨蕾 张星耀
为研究天然赤松次生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在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立了一块6 hm2的永久性监测样地,并对林内树种组成及其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参数,对天然赤松次生林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赤松是绝对的优势种,麻栎为次优势种,与其他16种乔木共同构成了赤松麻栎林生态群落;赤松次生林的平均混交度为0.44,主要以弱度混交与中度混为主,林分的平均大小比为0.50,且各部分频率分布比较均匀,说明乔木层的树种稳定性较好;全林角尺度平均值为0.54,林木水平格局为团状分布;虽然阔叶树种在混交度上稍好于针叶树种,但是其在胸径大小上明显小于针叶树种,说明其受针叶树种压迫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际平 郭瑞 卿东升 李建军 张晓芳 朱凯文 刘帅 邓巧玲 杨忠权
【目的】系统地分析已有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数据,通过灰色模型预测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天然林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以湖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典型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依据结构化森林经营理论,选取了混交度、竞争指数、角尺度、空间密度指数、开阔比数、大小比数、林分综合均质性指数作为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与预测的量化指标,构建了基于GM(1,1)的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灰色预测模型。模型将2008年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并在研究区设置了面积为20 m×20 m的5个研究样地(M1,M2,M3,M4,M5),利用保护区2008—2018年典型样地林分空间信息,预测了研究区调研样地2019年—2021年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利用精度检验机制对该模型的精确度进行了有效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指标预测合格概率P_合=71.43%,良好的概率P_(良好)=22.86%,优的概率P_优=5.71%,表明该预测模型符合精度检验要求。【结论】样地未来3 a各指标整体变化尺度不大,林分空间结构基本稳定。从各指标在2008—2018年时空上的变化规律来看,各样地林分平均竞争指数、平均大小比数及平均空间密度指数是影响林分均质性指数的关键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群 范少辉 沈海龙 杨文化 赵克尊 亓丽岩
本项研究以红松幼树及其周围最近4株相邻木组成的小环境结构单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光照条件、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相邻木、直射光、上层树种、草本和灌木等6个环境因子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本文对其中的光照条件、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和相邻木等3个林木空间结构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可以用开敞度表达红松幼树对光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随着林木的生长,开敞度将不断减小。(2)深厚的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约20cm)有利于红松幼树的生长。(3)用混交度和角尺度分别代表相邻木种类及相对于红松幼树的方位,当M=0 5(中度混交),W=0 5(随机),即同种红松伴生且周围相邻木为随机分布时,对红松幼树生长有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雪凡 张会儒 周超凡 张晓红
【目的】以长白山林区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基于目标树经营与传统经营的抚育间伐前后蒙古栎次生林空间结构主要指标及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变化,评价不同抚育间伐方式对森林空间结构的影响。【方法】在吉林汪清设置9块面积均为1 hm~2的蒙古栎次生林样地,随机区组进行3种处理,分别为传统经营(T1)、目标树经营密度1(T2)和目标树经营密度2(T3)。利用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和密集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分析间伐前后目标树及林分的空间结构变化,并利用4个指标构建空间结构综合指数(CSSI)来综合评价蒙古栎次生林的空间结构对不同抚育间伐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从干扰树间伐对目标树的影响来看,目标树的混交度、大小比数和密集度3个指标的改善明显,角尺度改善不明显;从不同抚育间伐方式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来看,3种处理均提高了林分内种间隔离程度、降低了密集程度,使林分空间分布格局趋向于随机分布,对林木大小分化度的影响不明显;根据CSSI综合评价得知:3种处理均提高了林分的空间结构综合指数,提高幅度为T3> T2> T1。【结论】干扰树间伐优化了目标树的空间结构,3种处理的抚育间伐均优化了林分的空间结构。基于目标树经营的抚育间伐对空间结构的改善程度优于传统的抚育间伐,T3处理,也即目标树选择密度为100株/hm~2时采取的抚育间伐最有利于目标树和林分的空间结构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 郭洋 万舒珂 张梦弢
【目的】探究关帝山云杉次生林林分的空间结构对林内光照的影响,为了解森林内部光环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以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4 hm~2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将样地划分为100块20 m×20 m的小样方,在2021年7—8月间,测量样方内活立木(DBH≥1 cm)的相对坐标和胸径,利用半球摄影法获取半球面林冠影像,分析得到林内光环境参数,研究样地空间结构特征和光分布特征,并对林分空间结构与林内光环境间的相关关系进行验证。【结果】(1)林冠开度(CO)和林下光照主要表现为边缘小于内部,叶面积指数(LAI)表现为边缘大于内部。林上总光照(A_(tot))值整体较大,各区域间差异较大,仅有13.7%的光照可以从森林上部进入到林下。(2)林木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团状分布,大小分化程度为亚优势-中庸、中庸和中庸-劣态3种状态,树种混交度为零弱度混交、中弱度混交和中强度混交3类。(3)树种的水平分布格局和CO呈显著正相关(P <0.05),空间隔离程度和LAI呈显著正相关(P <0.05),和林下直射光(T_(dir))、林下总光照(T_(tot))呈显著负相关(P <0.05)。【结论】林内光照和林分空间结构之间表现出一定的相关关系,林木的水平分布格局主要影响CO,树种间的混交程度主要影响LAI、T_(dir)和T_(tot)。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冠层结构 林内光照 相关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娟 陈丽华 郭文体 李胜男 高洪翠 李长暄 李海燕
【目的】研究辽宁老秃顶子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天然山杨林的空间结构特征,为其经营与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在保护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山杨天然次生林建立50m×50m的标准地3块,通过分析标准地中山杨、蒙古栎、黄桦、刺楸的胸径结构和树高结构,来反映其林分水平的竞争状态,同时利用空间结构分析软件Winkelmass1.0对标准地内各树种的混交度、角尺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山杨、蒙古栎、黄桦、刺楸的胸径和树高分布特征表现出一致性,整体上都呈现正态分布的特点,且山杨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全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65,处于强度和极强度混交的林木比例达60.0%,作为优势树种的山杨混交度最小,仅为0.45。林分平均角...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娜 郑小贤
选用福建将乐林场的十块栲属次生林的样地调查数据分析该地区栲属次生林的直径结构,为将乐林场栲类次生林的经营和结构调整提供依据。采用样地调查法获得12块样地的基本数据,将胸径分大、中、小三径级计算各径级比例及q值,用4种概率分布对各样地直径结构进行拟合,检验不同的拟合效果。小径级林木所占比例较大,占到了56.9%~88.1%,中径级和大径级的q值变化较大,Weibull分布拟合效果最好,γ分布次之,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效果较差。该区栲属次生林的直径分布基本符合异龄林直径分布的特点,可以以q值为参考对大、中级林木进行进一步结构调整研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崔嵬 郑小贤 顾丽
为适应森林多功能经营的需要,以金沟岭林场为研究区域,根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固定样地观测数据,动态评估主要森林类型及龄组的水源涵养量,利用影子工程法评价水源涵养价值量。结果表明:金沟岭林场1997年与2007年的水源涵养量分别为4 560.2×10~4、4 273.6×10~4 t,涵养水源的经济价值量分别为3 137.1、2 935.4万元;在不同森林类型中,针阔混交林蓄水量最大;10 a间,幼龄林的水源涵养价值量基本一致,中龄林与成熟林的价值量呈现增长的趋势,近熟林水源涵养价值量有所下降。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