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7)
2023(9144)
2022(7735)
2021(7055)
2020(5878)
2019(13363)
2018(12976)
2017(24883)
2016(13909)
2015(15754)
2014(15966)
2013(15893)
2012(15103)
2011(13744)
2010(13811)
2009(12766)
2008(12793)
2007(11765)
2006(10124)
2005(8956)
作者
(42883)
(36087)
(35976)
(34323)
(22768)
(17588)
(16420)
(14223)
(13657)
(12788)
(12449)
(12379)
(11501)
(11475)
(11386)
(11372)
(11320)
(10707)
(10675)
(10560)
(9165)
(8989)
(8903)
(8314)
(8300)
(8195)
(8002)
(7994)
(7344)
(7297)
学科
(63176)
经济(63129)
管理(33994)
(32516)
方法(27186)
数学(24447)
数学方法(24225)
(24146)
企业(24146)
地方(18880)
(18371)
中国(15382)
(15214)
(13410)
农业(12523)
业经(12272)
(10941)
贸易(10938)
地方经济(10788)
(10504)
环境(10226)
(9983)
(9400)
(8503)
金融(8500)
(8342)
银行(8304)
(7917)
(7740)
财务(7725)
机构
学院(204846)
大学(203035)
(80915)
经济(79104)
研究(74316)
管理(73674)
理学(63436)
理学院(62542)
管理学(61330)
管理学院(60934)
中国(54922)
科学(49838)
(43982)
(40382)
(39780)
(36999)
研究所(36744)
(35823)
中心(34438)
业大(33921)
农业(32091)
(29218)
师范(28907)
财经(28629)
(27247)
北京(26703)
(25788)
(25693)
经济学(24798)
(24255)
基金
项目(140895)
科学(109878)
研究(100579)
基金(99993)
(88883)
国家(88173)
科学基金(73467)
社会(62045)
社会科(58641)
社会科学(58620)
(57330)
基金项目(53718)
(48378)
自然(48028)
自然科(46743)
自然科学(46728)
自然科学基金(45864)
教育(45721)
编号(41752)
资助(40014)
成果(33475)
重点(33411)
(32816)
(30500)
课题(29673)
(28786)
科研(27453)
计划(27124)
创新(27042)
发展(25806)
期刊
(89909)
经济(89909)
研究(55799)
中国(38205)
学报(36456)
(35878)
科学(32990)
(27263)
大学(26009)
学学(24757)
农业(24183)
管理(23112)
教育(20671)
技术(17109)
(16917)
金融(16917)
业经(15554)
经济研究(13909)
财经(13521)
(13090)
资源(12749)
问题(12220)
(11586)
(10892)
技术经济(10096)
商业(9674)
科技(9652)
统计(9513)
(9355)
理论(9136)
共检索到297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岑思弦  秦宁生  李媛媛  
利用金沙江流域的直门达、石鼓、小得石以及屏山4个站的径流量,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地面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金沙江流域汛期(7月-9月)径流量变化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汛期金沙江流域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并不显著;直门达站径流量以2~4a时间尺度为主要振荡周期;而石鼓、屏山以及小得石站径流量在1970年前后存在显著突变,这种突变主要体现为变率突变,1970年以前振荡周期以2~4a时间尺度为主,1970年以后振荡周期则转变为以8~16a时间尺度为主;当伊朗高原至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上空的西风水汽输送加强(减弱)时,三江源地区的降水增加(减少),有利于金沙江流域源头径流量增加(减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长艳  王顺久  彭骏  
本文研究了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及邻近地区空中水资源的气候特征,主要结论如下:①金沙江流域大气可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最低,夏季最高。流域主要位于高原东侧大气可降水量最大经向梯度带上,受到了高原大地形的显著影响;②冬、春季节金沙江流域水汽主要来源于中纬度偏西风水汽输送,高原南侧经过孟加拉湾北部的南支偏西风水汽的贡献尤其重要;夏季该流域上空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西太平洋地区;秋季则主要来源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③20世纪60年代至今,金沙江流域的主要水汽源地、水汽输送通道上空大气可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述区域上空增湿更是明显;1958年-2002年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小峰  闫昊晨  岳遥  卢雅婷  
为深入探究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金沙江流域的径流特性,将屏山站以上区域分为6个区段,采用线性倾向估计、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Mann-Kendall检验、有序聚类分析、秩和检验等方法,分析了1960~2015年各区段径流序列,并结合流域的水文要素和人类活动情况讨论了影响径流量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近50 a仅直门达以上区段和华弹-屏山区段径流变化在全时段有显著趋势,分别是上升和下降;但在近20 a中下游的石鼓-攀枝花、攀枝花-华弹、华弹-屏山区段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90年代后多个区段经历了突变。分析表明降水是近50 a来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石鼓站以上区段和雅砻江流域受降水影响最大。没有充足证据表明持续上升的气温对各区段径流量造成足够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以水土保持措施为代表的人类活动是下游攀枝花-华弹、华弹-屏山区段径流减少的重要因素,但主导因素仍为降水。此外,雅砻江流域和华弹-屏山区段内大型水库投运前的初期蓄水对当年径流量有显著影响;蓄水后的水库蒸发及引水工程的损失对径流影响则相对较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鸽  韩琳  唐信英  金之川  
金沙江流域是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地区,是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的重点实施区。首次利用遥感数据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采取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定量化的分析金沙江流域生态建设工程对流域植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8年,金沙江流域年均NDVI在波动中呈显著增加趋势,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增加速率最快的是农田植被,增加趋势最显著的是灌丛植被;季节平均的NDVI空间分布与年内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不同季节ND-VI的变化趋势也存在空间分异性,春、夏、秋和冬季金沙江流域NDVI呈增加趋势的像元分别占总像元的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培亮  毛德华  周慧  何晴亲  
分析资水流域汛期径流量变化规律能够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旱灾害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根据资水干流主要代表水文站1990~2013年汛期月径流量实测数据,应用分配不均匀系数和变化幅度等方法指标、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法分析了资水流域汛期径流量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并应用汛期内分配指标与湖南省水旱灾害状况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1)资水流域径流量在汛期内各月之间分配极不均匀,但随时间的推移,逐渐趋向均匀;汛期内各月径流量呈现在波动中递减的趋势;罗家庙站、冷水江站和桃江站各项分配指标值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2)资水径流量汛期内分配特征指标与流域水旱灾害的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顾萍  陈国民  邵怀勇  仙巍  
植被覆盖度是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指标之一。改善植被观测的时空尺度和植被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的方法,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植被变化的信息,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特征和变化。基于MODIS-EVI数据,使用Sen和Mann-Kendall模型,结合偏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GRA)等方法,探索了金沙江流域近16年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气候驱动力。结果表明:(1)在近16年中,金沙江流域的植被覆盖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EVI增速为0.011/10a;(2)植被覆盖改善区和退化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55.53%和28.95%;(3)植被覆盖受气温和降水驱动的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32.627%和28.265%。在半干旱区,植被覆盖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而在半湿润和湿润区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但地形和植被类型会改变气候与植被覆盖之间的相关性;(4)半干旱区植被覆盖对气候的响应不明显,在半湿润和湿润区植被覆盖对温度的响应要慢于降水,响应时间也随海拔和植被类型的不同而变化。高海拔地区的植被对气候因素的响应要快于低海拔地区,农作物和草地对气候的响应更快,针叶林和混交林对温度的响应要快于降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东霞  章光新  冯夏清  
目前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陆地水文循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50年来,嫩江流域径流过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时空变异性,并带来一系列突出的水与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根据嫩江、石灰窑、同盟、江桥、大赉水文站1956年~2006年51a的径流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对嫩江流域径流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径流演变过程存在明显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具有8a、20a、45a多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且以45a尺度的年代周期信号最强,表明45a尺度的年代周期变化最为明显;嫩江、江桥气象站的降水周期与上述径流资料基本一致,说明降水的变化是流域径流演变过程的重要自然控制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小凡  叶磊  翟建青  张海荣  
基于金沙江流域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对流域长时间尺度降水要素和多个典型降水日数进行分析,研究金沙江流域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金沙江流域年降水量呈一定的增加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汛期雨量变化趋势不明显,逐月降水除9月和12月外其他月份均呈微弱增加趋势。小雨等级和中雨等级的降水日数空间变化趋势相似,呈中上游地区微弱增加、下游地区微弱减少趋势,大雨及以上等级的降水日数则以微弱增加为主,仅在源区、德格一带呈不明显减少趋势。年无雨日数和年连续无雨日数呈比较明显的中上游地区减少、下游增加趋势,特别是年无雨日数在昭觉、昭通、会泽等区域增加趋势显著,年连续有雨日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武阶  王继竹  郭英莲  金琪  
利用2000~2012年金沙江中下游流域5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08~08时降水资料,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得到金沙江中下游5个子流域逐日面雨量,对金沙江中下游及5个子流域面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强降水日面雨量的季节分布、频次分布、等级分布、极值分布等统计特征。结果表明:金沙江中下游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明显,年平均面雨量为812mm,夏季降水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且秋雨多于春雨;5~10月为降雨集中期,降水总量占年平均降水的91%;5个子流域平均每年出现日面雨量≥20mm的强降水29.5次,且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华弹-屏山段出现强降水的频次最高,横江流域次之,雅砻江下游最少,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娴  陈晓宏  何艳虎  李深林  郑炎辉  
针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年径流及最大日流量变化影响的定量识别问题,以华南湿润区武江流域为例,分别采用HIMS(Hydro-Informatic Modeling System)模型和敏感性系数法,从日和年尺度定量模拟和评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年最大日流量和径流变化的影响过程及贡献率。结果表明:HIMS模型在武江流域适用性良好,日尺度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纳西效率系数分别为0.85和0.77,水量平衡误差绝对值分别为3.1%和3.3%;两种方法均表明气候变化是引起流域年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导致了流域径流量的减少,但贡献率较小。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导致了流域年最大日流量的增加,气候变化对年最大日流量增加的贡献率为94%,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则为6%。相较于年均径流量,气候变化对年最大日流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郎南军  郑科  温绍龙  袁春明  郭玉红  
为了正确分析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因子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该研究从宏观的角度 ,把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看成是一个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具有多层次、多因子、高维数、关联性、分散性、不确定性和主动性的开放式复合巨系统 .运用数学模型 (CCA)分析组成这一系统的自然生态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和土壤侵蚀变量元素集之间的典型关联关系 .结果表明 :人口压力、农业压力、森林资源破坏和薪柴重负是导致高原山地土壤侵蚀的典型相关因子 .为正确认识现实系统 ,有目的的协调各子系统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郎南军  郭立群  孟广涛  方向京  温绍龙  郑科  袁春明  李贵祥  
该文根据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具有山高坡陡 ,土壤侵蚀面广、侵蚀量大 ,支流和干流落差大 ,搬运能力强 ;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植被恢复难度大 ;经济发展普遍滞后 ,贫困面大等突出特点 .利用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系统具有地域分异的规律性这一基本原理 ,在充分调查分析了该流域内云南 4 7个县、市、区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 ,按照高原山地空间层次结构的多样性 ,对构成金沙江流域这一极为复杂的开放性景观生态系统的地貌、气候、森林植被、社会经济、土壤侵蚀等多级子系统的分异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以求得实现系统恢复与功能需求的一致性 ,为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恢复重建提供科学的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昭伟  吕平毓  于阳  陈永灿  
基于金沙江干流巴塘、石鼓、华弹3个水文站的50年来水温监测数据,利用线性回归和小波分析的方法,探讨了金沙江干流的水温变化特征,辨识了气候变化和水电工程对水温变化的影响。金沙江干流水温沿程逐渐递增,并呈现出多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除年变化外,还存在4~6年、10~12年的变化周期。气候变化对金沙江水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均水温的变化:近50年来,3个测站的年均水温逐渐增加,变化率约0.006 3~0.017 0℃/年。支流水电开发对华弹站水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内的水温变化,升温期水温比建坝前有所降低,4月份降幅最大,达0.8℃;降温期水温比建坝前有所升高,12月份升幅最大,达1.8℃。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昭伟  吕平毓  于阳  陈永灿  
基于金沙江干流巴塘、石鼓、华弹3个水文站的水温监测数据,利用线性回归和小波分析的方法,探讨了金沙江干流的水温变化特征,辨识了气候变化和水电工程对水温变化的影响。金沙江干流水温沿程逐渐递增,并呈现出多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除年变化外,还存在4-6年、10-12年的变化周期。气候变化对金沙江水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均水温的变化:近50年来,3个测站的年均水温逐渐增加,年变化率约0.0063-0.0170℃/年。支流水电开发对华弹站水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内的水温变化,升温期水温比建坝前有所降低,4月份降幅最大,达0.8℃;降温期水温比建坝前有所升高,12月份升幅最大,达1.8℃。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子凡  刘时银  马凯  张鲜鹤  杨延伟  崔福宁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近年来金沙江上游区径流变率较1990年代显著增大,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极端洪水事件,对流域水资源利用、水库调度带来了新的挑战。金沙江上游地区范围广大、观测站点稀少,基于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单目标径流模拟较传统模型具有优势,但该方法在大尺度高寒山区的径流模拟研究不足。论文应用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模型对金沙江上游径流年内过程进行模拟,模型由高程分带提取的日降水(GPM,0.1°×0.1°)、日均气温(ERA5Land,0.1°×0.1°)及逐日积雪面积(MODIS,500 m)数据驱动,以径流观测数据为目标进行建模,同时构建集合模型,模拟流域径流并进行模型对比。模型训练期和验证期分别为2001—2014年和2015—2019年。结果显示:2种模型在预见期15 d内模型效率系数(NSE)≥0.80,且在相邻预见期NSE接近,预见期25 d和30 d的NSE均能达到0.70以上,表明2种模型在30 d预见期内的径流模拟效果良好。以高程分带数据驱动的高程信息模型,1~5 d预见期径流模拟显著优于集合模型,7~13 d预见期优势减小,15~30 d预见期二者模拟效果相当。高程信息模型对汛期径流的模拟优于集合模型,展现出其在洪水模拟方面的优势。总体而言,高程信息模型在预见期为3 d的径流模拟中精度最高,尤其对春汛及夏汛的模拟,可为金沙江中游梯级电站水库调度提供参考,但模型对极端春季洪水模拟效果仍有待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