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96)
- 2023(3081)
- 2022(2552)
- 2021(2214)
- 2020(1869)
- 2019(4455)
- 2018(4369)
- 2017(8331)
- 2016(4630)
- 2015(4887)
- 2014(4895)
- 2013(4975)
- 2012(4931)
- 2011(4369)
- 2010(4504)
- 2009(4053)
- 2008(4025)
- 2007(3506)
- 2006(3179)
- 2005(2874)
- 学科
- 济(19503)
- 经济(19490)
- 业(10369)
- 管理(10141)
- 企(7690)
- 企业(7690)
- 地方(7293)
- 方法(7234)
- 制(7087)
- 学(6717)
- 数学(6593)
- 数学方法(6533)
- 银(5694)
- 银行(5682)
- 农(5675)
- 体(5587)
- 融(5578)
- 金融(5578)
- 中国(5519)
- 行(5505)
- 财(5453)
- 结构(4988)
- 体制(4903)
- 产业(4414)
- 业经(4094)
- 农业(3927)
- 地方经济(3867)
- 环境(3030)
- 务(3005)
- 财务(3005)
- 机构
- 学院(64856)
- 大学(64572)
- 研究(27180)
- 济(25063)
- 经济(24572)
- 管理(21607)
- 中国(21048)
- 科学(19201)
- 理学(18311)
- 理学院(17997)
- 江(17749)
- 管理学(17556)
- 管理学院(17442)
- 农(16004)
- 京(15165)
- 所(15080)
- 研究所(14051)
- 农业(12805)
- 业大(12722)
- 中心(12391)
- 财(12045)
- 省(11183)
- 院(10649)
- 财经(9352)
- 室(8897)
- 州(8594)
- 研究院(8581)
- 范(8525)
- 经(8417)
- 科学院(8390)
- 基金
- 项目(47348)
- 科学(36595)
- 基金(33933)
- 家(31720)
- 国家(31497)
- 研究(30567)
- 科学基金(25883)
- 省(20211)
- 社会(19021)
- 基金项目(18221)
- 自然(18205)
- 社会科(18079)
- 社会科学(18074)
- 自然科(17709)
- 自然科学(17702)
- 自然科学基金(17406)
- 划(16479)
- 资助(14077)
- 教育(13385)
- 重点(12045)
- 江(11350)
- 发(10954)
- 编号(10833)
- 计划(10284)
- 部(10238)
- 科技(9886)
- 科研(9558)
- 创(9444)
- 创新(9046)
- 课题(8866)
共检索到100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龚廷登 杨伟阶 何滔 刘建虎 张春霖 郑永华 冯兴无
为分析水富港改建对金沙江水富段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2010年12月-2011年6月对金沙江水富段的3个监测点进行了水生生物及水质的调查研究。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26科47属127种。其中硅藻有73种,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57.48%;浮游动物3门15科19属31种,其中原生动物种类最多,为15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总数的48.39%;着生藻类有4门12科16属43种,其中硅藻34种,占着生藻类总种数的79.07%,为优势种群;底栖动物3门8种,其中环节动物最多,为3种。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金沙江水富段水质符合GB3838-2002规定的Ⅲ类水质要求。
关键词:
金沙江 水生生物 群落结构 水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柳素清
1987年我曾陪关君蔚老师考察了金沙江的支流小江及攀枝花以下的金沙江段,行程是东川市—昆明市—元谋县—攀枝花—西昌市—成都市.此段属金沙江中下游,地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横断山区.地形地势变化剧烈,构造变动强烈,其两岸的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频繁活跃,引起环境加剧退化.这里亦是人口密集区,人类经济活动发达地区,人类经济活动不合理的部分,促进了环境的恶性循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大清
一、战略地位金沙江位于我国西南,自青海巴圹河口流经川滇高原,至四川宜宾纳眠江后称长江,全长2316公里,流域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1552亿立米,是全国重要水电基地和长江上游主要水道,对发展航运水电都十分有利;流域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中游地区是国土总体布局中的攀西钢铁基地重点开发区,下游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属滇东北、川南和黔西北国土资源综合开发重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南是我国的资源宝库,尤以水能、矿藏、森林三大资源著称。可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50%以上,仅金沙江为全国总蕴藏量的六分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茆泽圣 方明 陈效民 陈铭达 徐中祥
研究了王港垦区河水盐分多点动态监测资料,进行水质评价,并对本区河水灌溉利用的可能性和改善区内河水水质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
滨海盐土 灌溉 水质监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文盈 高润宏 张秋良 李小梅
2006年以桃-阿海子和红碱淖尔湖泊为主要研究监测对象,利用镜检分析方法,对2个湖泊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的种群特征进行了调查;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计算。结果表明:红碱淖尔检出浮游植物14种,桃-阿海子4种。根据生物多样性指数水质评价标准,红碱淖尔湖水达到中等污染程度,桃-阿海子湖水是重污染。红碱淖尔检出浮游动物8种,轮虫密度最大,轮虫和枝角类的生物量占绝对优势;桃-阿海子检出9种,原生动物密度最大,枝角类生物量最大。红碱淖尔底栖动物共发现9种,全部为水生昆虫幼虫;桃-阿海子在浅水区未发现任何底栖动物,水生生物以耐盐种和喜盐种为主。2个湖泊水生生物种类...
关键词:
盐沼湿地 水生生物 监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俊 苏巍 杨少荣 姜伟
为探索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对鱼类群落多样性影响,于2011年(蓄水前)和2015年(蓄水后)对金沙江下游绥江断面进行渔业资源调查,分析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绥江段共计采集鱼类60种,隶属于5目12科,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2种。蓄水前以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为优势种类;蓄水后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为优势种类。与蓄水前相比,鱼类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生态类群分析,静水缓流型鱼类由蓄水前54%增加到蓄水后的71%,河道洄游型鱼类从39%减少到20%,江湖洄游型鱼类蓄水前后变化不大。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蓄水前绥江段鱼类群落未受到干扰,而蓄水后受到严重干扰。库区蓄水后总生物量有明显增加趋势,但优势种类趋于小型化、种类结构单一化。为科学保护金沙江下游流域鱼类生物多样性,建议成立鱼类保护区、开展梯级生态调度和加强流域环保预警研究等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巧 卢志兴 张威 马艳滟 冯萍
【目的】比较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7种人工林地表蚂蚁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多度和多样性,揭示各种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状况及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为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在云南省元谋县荒漠化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的桉树林、膏桐林、膏桐-新银合欢林、印楝林、印楝-大叶相思林、印楝-苏门答腊金合欢林以及印楝-新银合欢林7种人工林中设置调查样地,分别于2011年4月(旱季)和8月(雨季)运用陷阱法对各样地地表蚂蚁群落进行抽样调查。在样地内设置1条200 m长的样带,每隔10 m布设1个口径80 mm、高150 mm的陷阱,共20个;以50 m L 50%的丙三醇作为陷阱溶液...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锦育 杨婉嘉
台东县海端乡之新武吕溪,具有深潭、急濑和稳流等各种不同的河床型态,以及巨石、卵石、砾石与泥沙等底质材料,也因此新武吕溪蕴含丰富鱼类资源,但因垂钓者众多,水中生态渐渐受到破坏,为了保护珍贵的鱼类资源,海端乡公所于1999年3月公告禁止垂钓,进而开始执行溪流保育工作。因此,本研究着手调查保护区内水文及地文资料,并长期进行水质监测,调查成果如下:自2003年9月至2005年10月之pH值有降低趋势;保护区内在丰水期与枯水期期间之浊度有明显的区分;而温度的高低决定溶氧量含量,但调查结果中,温度变化不大,但溶氧量的变化却相当明显,故需再进行细部探讨;电导度与水中之溶存物质(NaCl)成反比,调查结果此现...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 陈普坤 陈雷雷 张丽珍 胡庆松
良好的水体水质是池塘健康养殖的基础,为了实现监测和采样的自动化,设计一体化无人水质监测船并进行性能试验。兼顾水质监测与采样需求,对船体结构进行设计,考虑承重和稳性对船舱传感器与采样、电源与控制盒、水样采集瓶功能区进行布局设计,基于双螺旋桨差速驱动模型融合GPS和姿态传感器开发自主巡航控制系统,应用物联网技术集成水质采样控制系统和水质监测数据平台。综合试验结果表明:无人船行驶轨迹准确,监测点位最大偏差量为1.49 m,最小偏差量为0.39 m,平均偏差量为1.003 m;监测及采样功能稳定,可实时回传水体的pH、温度和溶氧数据,6只500 mL水样采集瓶能够实现符合国家标准的水下50 cm精准取样。研究结果为水产养殖全水面水质监控提供一种低成本、高可靠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
水质监测 水体采样 无人船 自主导航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花俊 胡庆松 李俊 张丽珍 申屠基康 章守宇
水质长期实时监控对于深入研究海洋牧场环境变化和生产力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象山港海洋牧场基本海况为依托,设计了一套海洋牧场远程水质监测系统。系统根据海洋牧场的环境特点,针对性地选取了需要检测的溶解氧、浊度、温度、pH等关键水质参数,进而确定下位机各个模块的设计;设计了配套的浮标以承载传感器、电源、太阳能板等设备;使用C语言编写了网络通信程序,并且设计了一套终端监控软件,方便用户查看当前水质状况以及查询历史数据。在上海海洋大学镜湖中进行的6个月的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按照设定程序上传水质数据,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访问并由终端监控软件直观地显示,说明了整个系统工作的有效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栋 段登选 王志忠 陈金萍 陈述江 马荣棣
为客观评价山东省东平湖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2004~2005年对东平湖水域的主要离子、pH、透明度、叶绿素、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氮、磷等理化因子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东平湖水域水型在不同区域分属CCⅢa、C lCⅢa、SCⅢa三种类型,且同一区域水型常发生转化;阳离子中Ca2+含量最高,阴离子中C l-和SO42-取代了CO32-和HCO3-占主导地位。运用Carlson指数近似评价法对东平湖水质进行了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平湖是富营养型或超富营养型湖泊。
关键词:
东平湖 水质 富营养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强化和提升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水域生态修复工作。《意见》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岸坡硬化、挖砂采石等人类活动影响,长江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水生生物保护形势严
关键词:
水生生物 长江流域 水域生态 生物多样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振忠 鲁淼 卢兵友 高欣 刘焕章
长江是世界上著名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的资源活体库,对维系我国水域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各种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鱼类完整性达到了“无鱼”的级别。2021年起,国家开始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现已初见成效。但是,水电开发、水污染、江湖阻隔造成的栖息地退化等问题依旧严重。本文综合评估了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和已有的保护措施,认为生境破坏、水质恶化、外来种入侵、科研和保护工作投入不足,是目前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十年禁渔实施的新形势下,为了修复长江水域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提出了加强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建议,包括加强珍稀鱼类的人工保育,转换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目标;加强水生态修复的技术研究与项目实施;加强生态观测站和水生生物战略资源库建设;加大保护研究的投入;完善长江禁捕水域科研监测的审批和管理制度,健全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管理体系等。
关键词:
资源衰退 生态修复 保护建议 长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龚进玲 朱挺兵 杨德国 胡飞飞
为了解金沙江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对2017-2019年春季和秋季采集自金沙江干流的浮游甲壳动物样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浮游甲壳动物31种,其中枝角类11种,桡足类20种。优势种主要为长额象鼻溞(Bosminida longirostri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和特异荡镖水蚤(Neutrodiaptomus incongruens)。金沙江干流浮游甲壳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0.97±0.12) ind./L和(0.069±0.011) mg/L。密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均为春季高于秋季,中下游高于上游。浮游甲壳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均值分别为0.75±0.08和0.59±0.07,表明金沙江干流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简单。聚类分析显示,金沙江干流浮游甲壳动物可分为2个类群。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影响金沙江干流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pH、流速和化学需氧量。研究结果可为金沙江干流水域水生态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晨虹 凌岚馨 谭娟 林晓龙 王辉 孙冰皎 李曌
近年来,人类活动影响导致水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水生生物多样性锐减水生态健康状况堪忧。快速、有效地监测水生生物是评价水生态健康,科学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前提。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是一种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从环境样品中提取DNA并进行测序和分析来反映物种信息的技术。由于该技术只需采集环境样品(水、土壤、沉积物等)便能获得大量物种信息,具有非入侵性、灵敏性及低成本等特点,近年来备受关注。但是,已有的研究实践表明,目前eDNA技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阻碍了其常态化、业务化应用。本文从生物多样性调查、入侵和濒危物种监测、食性研究等方面列举了eDNA技术在水生生物监测中的应用实例;并总结了目前eDNA技术在采样效率、假阳性和假阴性、来源不确定性、数据库缺失和定量结果不准确等5个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挑战;进一步探讨了研究者针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技术突破。最后,对eDNA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研究人员使用eDNA技术提供启发。
关键词:
eDNA技术 应用 挑战 突破 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