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29)
- 2023(5324)
- 2022(4898)
- 2021(4453)
- 2020(4114)
- 2019(9810)
- 2018(9659)
- 2017(18522)
- 2016(10771)
- 2015(12334)
- 2014(12689)
- 2013(12866)
- 2012(12409)
- 2011(11240)
- 2010(11428)
- 2009(10649)
- 2008(10907)
- 2007(10027)
- 2006(8583)
- 2005(7511)
- 学科
- 济(45841)
- 经济(45805)
- 业(25987)
- 管理(25747)
- 方法(23277)
- 数学(21067)
- 数学方法(20883)
- 企(19721)
- 企业(19721)
- 农(13139)
- 学(12463)
- 地方(11700)
- 财(10928)
- 中国(10310)
- 贸(8678)
- 贸易(8677)
- 农业(8672)
- 易(8360)
- 业经(8023)
- 制(7498)
- 和(7064)
- 环境(6749)
- 务(6582)
- 财务(6569)
- 财务管理(6547)
- 企业财务(6140)
- 地方经济(6069)
- 融(6037)
- 金融(6035)
- 银(6032)
- 机构
- 大学(161093)
- 学院(160491)
- 济(61651)
- 经济(60284)
- 研究(59523)
- 管理(56776)
- 理学(48780)
- 理学院(48128)
- 管理学(47132)
- 管理学院(46840)
- 中国(42792)
- 科学(42002)
- 农(39105)
- 京(35463)
- 所(33612)
- 业大(31594)
- 农业(31435)
- 江(31285)
- 研究所(31204)
- 财(27242)
- 中心(27032)
- 省(21896)
- 财经(21820)
- 院(21635)
- 北京(21359)
- 范(21040)
- 师范(20677)
- 农业大学(20497)
- 州(20341)
- 经(19583)
- 基金
- 项目(109760)
- 科学(82472)
- 基金(76413)
- 研究(73336)
- 家(70249)
- 国家(69699)
- 科学基金(56040)
- 省(45638)
- 社会(43177)
- 基金项目(41218)
- 社会科(40745)
- 社会科学(40725)
- 自然(38889)
- 划(38352)
- 自然科(37871)
- 自然科学(37851)
- 自然科学基金(37168)
- 教育(33431)
- 资助(32237)
- 编号(29485)
- 重点(26156)
- 发(24440)
- 成果(23971)
- 计划(23725)
- 部(23690)
- 科技(22661)
- 科研(22245)
- 创(22080)
- 课题(21434)
- 创新(20830)
共检索到232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昆 曾觉民
1992~1998年以来的实地观测研究表明,金沙江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中,大叶相思、绢毛相思、赤桉和乡土树种坡柳等树种旱季水分自然饱和亏缺较大,造林比较成功的树种可分为蒸腾作用较强的乡土树种和桉树类树种以及以较弱的蒸腾作用度过旱季的相思类树种两大类。旱季蒸腾作用的大小直接影响叶温高低及其叶子的萎蔫与脱落。旱季,马占相思和尾叶桉的蒸腾强度与气温有较紧密的负相关关系,与空气湿度呈较紧密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它们受干旱和高温的影响比较大,其它树种则相关性不明显。
关键词:
干热河谷 造林树种 蒸腾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柳素清
1987年我曾陪关君蔚老师考察了金沙江的支流小江及攀枝花以下的金沙江段,行程是东川市—昆明市—元谋县—攀枝花—西昌市—成都市.此段属金沙江中下游,地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横断山区.地形地势变化剧烈,构造变动强烈,其两岸的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频繁活跃,引起环境加剧退化.这里亦是人口密集区,人类经济活动发达地区,人类经济活动不合理的部分,促进了环境的恶性循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昆 张春华 崔永忠 赵一鹤 施永泽
金沙江干热河谷上段退耕还林区适宜造林树种筛选结果:甜酸角、山毛豆、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久树、印度黄檀等适宜在海拔1400m以下地带造林,构树、木豆、坡柳、余甘子、川楝等适宜在海拔1600m以下地带造林,山合欢、黑荆树、墨西哥柏、干香柏等适宜在海拔1400~1600m地带造林。木豆、坡柳、山毛豆等可进行直播造林,山合欢、黑荆树、川楝、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久树等采用百日容器苗造林,甜酸角、墨西哥柏、干香柏、印度黄檀等采用1年生容器大苗造林效果更好。块状整地(规格40cm×40cm×40cm),施有机肥加一定量的N、P肥作基肥,塘底施放高丙体粉防治白蚁危害,于雨季初期择时取苗造林,造林后...
关键词:
干热河谷 退耕还林 树种选择 金沙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昆 孙永玉 张春华 崔永忠
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区8个造林树种的有关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思类树种在旱季水分自然饱和亏缺较大,乡土树种坡柳和3种桉树则是雨季水分亏缺较大,具有WSD高而RWC低的植物同样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比叶面积增大是植物提高抗旱能力的一个表现方面,但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细胞质浓度也是途径之一;干热逆境可造成叶绿素含量降低,雨季叶绿素含量有较大提高,叶绿素a/b值也随之得到提高;参试树种的糖分含量旱季比雨季高,除马占相思外,其它树种淀粉与糖的比率则旱季比雨季低;在干热逆境胁迫下,7个树种(除尾叶桉)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旱季植株易出现萎蔫现象,有部分或较多叶片脱落的树种积累的游离脯氨...
关键词:
干热河谷 造林树种 生理生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昭伟 吕平毓 于阳 陈永灿
基于金沙江干流巴塘、石鼓、华弹3个水文站的50年来水温监测数据,利用线性回归和小波分析的方法,探讨了金沙江干流的水温变化特征,辨识了气候变化和水电工程对水温变化的影响。金沙江干流水温沿程逐渐递增,并呈现出多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除年变化外,还存在4~6年、10~12年的变化周期。气候变化对金沙江水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均水温的变化:近50年来,3个测站的年均水温逐渐增加,变化率约0.006 3~0.017 0℃/年。支流水电开发对华弹站水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内的水温变化,升温期水温比建坝前有所降低,4月份降幅最大,达0.8℃;降温期水温比建坝前有所升高,12月份升幅最大,达1.8℃。
关键词:
金沙江 水温 水电工程 气候变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昭伟 吕平毓 于阳 陈永灿
基于金沙江干流巴塘、石鼓、华弹3个水文站的水温监测数据,利用线性回归和小波分析的方法,探讨了金沙江干流的水温变化特征,辨识了气候变化和水电工程对水温变化的影响。金沙江干流水温沿程逐渐递增,并呈现出多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除年变化外,还存在4-6年、10-12年的变化周期。气候变化对金沙江水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均水温的变化:近50年来,3个测站的年均水温逐渐增加,年变化率约0.0063-0.0170℃/年。支流水电开发对华弹站水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内的水温变化,升温期水温比建坝前有所降低,4月份降幅最大,达0.8℃;降温期水温比建坝前有所升高,12月份升幅最大,达1.8℃。
关键词:
金沙江 水温 水电工程 气候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大强
金沙江冒水段位于下游北岸,严重的水土流失已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群众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1988年国务院将屏山列入金沙江下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着重抓了沿江滩地水土保持香蕉林建设。实践证明利用滩地、荒山、陡坡发展香蕉生产,不但是群众的一条致富之路,而且是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岑思弦 秦宁生 李媛媛
利用金沙江流域的直门达、石鼓、小得石以及屏山4个站的径流量,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地面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金沙江流域汛期(7月-9月)径流量变化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汛期金沙江流域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并不显著;直门达站径流量以2~4a时间尺度为主要振荡周期;而石鼓、屏山以及小得石站径流量在1970年前后存在显著突变,这种突变主要体现为变率突变,1970年以前振荡周期以2~4a时间尺度为主,1970年以后振荡周期则转变为以8~16a时间尺度为主;当伊朗高原至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上空的西风水汽输送加强(减弱)时,三江源地区的降水增加(减少),有利于金沙江流域源头径流量增加(减少...
关键词:
金沙江流域 径流量 降水 水汽输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长艳 王顺久 彭骏
本文研究了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及邻近地区空中水资源的气候特征,主要结论如下:①金沙江流域大气可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最低,夏季最高。流域主要位于高原东侧大气可降水量最大经向梯度带上,受到了高原大地形的显著影响;②冬、春季节金沙江流域水汽主要来源于中纬度偏西风水汽输送,高原南侧经过孟加拉湾北部的南支偏西风水汽的贡献尤其重要;夏季该流域上空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西太平洋地区;秋季则主要来源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③20世纪60年代至今,金沙江流域的主要水汽源地、水汽输送通道上空大气可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述区域上空增湿更是明显;1958年-2002年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郎南军 郑科 温绍龙 袁春明 郭玉红
为了正确分析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因子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该研究从宏观的角度 ,把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看成是一个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具有多层次、多因子、高维数、关联性、分散性、不确定性和主动性的开放式复合巨系统 .运用数学模型 (CCA)分析组成这一系统的自然生态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和土壤侵蚀变量元素集之间的典型关联关系 .结果表明 :人口压力、农业压力、森林资源破坏和薪柴重负是导致高原山地土壤侵蚀的典型相关因子 .为正确认识现实系统 ,有目的的协调各子系统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郎南军 郭立群 孟广涛 方向京 温绍龙 郑科 袁春明 李贵祥
该文根据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具有山高坡陡 ,土壤侵蚀面广、侵蚀量大 ,支流和干流落差大 ,搬运能力强 ;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植被恢复难度大 ;经济发展普遍滞后 ,贫困面大等突出特点 .利用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系统具有地域分异的规律性这一基本原理 ,在充分调查分析了该流域内云南 4 7个县、市、区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 ,按照高原山地空间层次结构的多样性 ,对构成金沙江流域这一极为复杂的开放性景观生态系统的地貌、气候、森林植被、社会经济、土壤侵蚀等多级子系统的分异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以求得实现系统恢复与功能需求的一致性 ,为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恢复重建提供科学的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武阶 王继竹 郭英莲 金琪
利用2000~2012年金沙江中下游流域5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08~08时降水资料,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得到金沙江中下游5个子流域逐日面雨量,对金沙江中下游及5个子流域面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强降水日面雨量的季节分布、频次分布、等级分布、极值分布等统计特征。结果表明:金沙江中下游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明显,年平均面雨量为812mm,夏季降水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且秋雨多于春雨;5~10月为降雨集中期,降水总量占年平均降水的91%;5个子流域平均每年出现日面雨量≥20mm的强降水29.5次,且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华弹-屏山段出现强降水的频次最高,横江流域次之,雅砻江下游最少,但...
关键词:
金沙江中下游 面雨量 强降水 时空分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小峰 闫昊晨 岳遥 卢雅婷
为深入探究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金沙江流域的径流特性,将屏山站以上区域分为6个区段,采用线性倾向估计、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Mann-Kendall检验、有序聚类分析、秩和检验等方法,分析了1960~2015年各区段径流序列,并结合流域的水文要素和人类活动情况讨论了影响径流量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近50 a仅直门达以上区段和华弹-屏山区段径流变化在全时段有显著趋势,分别是上升和下降;但在近20 a中下游的石鼓-攀枝花、攀枝花-华弹、华弹-屏山区段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90年代后多个区段经历了突变。分析表明降水是近50 a来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石鼓站以上区段和雅砻江流域受降水影响最大。没有充足证据表明持续上升的气温对各区段径流量造成足够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以水土保持措施为代表的人类活动是下游攀枝花-华弹、华弹-屏山区段径流减少的重要因素,但主导因素仍为降水。此外,雅砻江流域和华弹-屏山区段内大型水库投运前的初期蓄水对当年径流量有显著影响;蓄水后的水库蒸发及引水工程的损失对径流影响则相对较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易平 马泽忠 谢洪 钟敦伦
长江上游是我国山地灾害异常活跃区,其频繁活动与该区域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从自然和人文交叉最密切的领域———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入手,选择区内山地灾害频繁活动区———金沙江一级支流小江流域为典型研究区,通过定量分析不同坡度土地利用方式对山地灾害的综合敏感性,发现易致灾的土地利用方式依次为:道路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15°的旱地、>15°低盖度草地和人工修建的蓄水区、城市建设用地、>8°的裸岩地、>25°的滩地、>35°的高盖度草地,并根据敏感值的大小进行了敏感性区划。研究成果对规划土地利用方式、布局水土保持工程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