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31)
2023(3971)
2022(3470)
2021(3198)
2020(2827)
2019(6420)
2018(6440)
2017(12190)
2016(6783)
2015(7438)
2014(7306)
2013(7454)
2012(7062)
2011(6391)
2010(6376)
2009(5844)
2008(5749)
2007(5243)
2006(4806)
2005(4540)
作者
(22989)
(19109)
(19027)
(18027)
(12144)
(9405)
(8627)
(7425)
(7400)
(6997)
(6694)
(6638)
(6508)
(6476)
(6307)
(6114)
(5794)
(5745)
(5643)
(5599)
(4931)
(4906)
(4866)
(4443)
(4392)
(4309)
(4207)
(4171)
(4053)
(3919)
学科
(27103)
经济(27069)
管理(16638)
(15639)
(13066)
企业(13066)
方法(11388)
数学(9945)
数学方法(9799)
(9376)
中国(7330)
(7297)
(6734)
(6526)
(6437)
贸易(6434)
地方(6340)
(6269)
业经(5763)
结构(5392)
产业(4921)
(4910)
(4329)
财务(4326)
财务管理(4307)
农业(4296)
(4189)
银行(4151)
企业财务(4104)
(4064)
机构
大学(98972)
学院(97286)
研究(40239)
(36710)
经济(35916)
管理(31500)
中国(29470)
科学(28802)
理学(26867)
理学院(26452)
管理学(25659)
管理学院(25507)
(24959)
(22650)
(22591)
研究所(20940)
农业(20007)
业大(19199)
中心(17122)
(16715)
(16337)
(15023)
北京(14255)
(14239)
(13074)
财经(12943)
农业大学(12528)
科学院(12474)
(12416)
(12411)
基金
项目(67481)
科学(51271)
基金(48518)
(45681)
国家(45358)
研究(41948)
科学基金(36834)
自然(26845)
(26535)
自然科(26213)
自然科学(26199)
自然科学基金(25758)
基金项目(25138)
社会(25122)
社会科(23726)
社会科学(23717)
(23407)
资助(21200)
教育(19416)
重点(16598)
计划(15407)
编号(14857)
(14723)
(14369)
科技(14305)
科研(13700)
(13376)
创新(12681)
成果(12200)
课题(11864)
期刊
(42034)
经济(42034)
研究(28699)
学报(25576)
(22261)
中国(21488)
科学(20472)
大学(18338)
学学(17547)
农业(14695)
管理(13427)
(12963)
教育(8909)
(8691)
金融(8691)
(8293)
技术(8089)
经济研究(7696)
业大(7597)
财经(6876)
业经(6434)
(6242)
农业大学(6092)
(6037)
林业(6026)
问题(5443)
科技(5260)
(4442)
自然(4395)
技术经济(4352)
共检索到151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明昕  林坚  陈莲英  
采用混合密度泛函方法,对一系列包含金属离子(Cr2+、W2+、Fe2+、Ru2+、Cd2+、Cu+、Ag+、Au+、In+、Tl+、Li+、Na+)的咪唑基三核金夹心化合物基态分子结构进行了优化;并采用含时密度泛函方法对这些夹心化合物的垂直激发态进行研究,描述了与发光过程相关的前线分子轨道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夹心金属离子与三核金分子间的成键距离明显小于相应的范德华距离,并且大多数夹心离子可引起激发峰显著红移.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春霞  李世清  李静  阳萌  杨凤  
咪唑鎓类化合物的电致变色综合性教学实验设计是立足于实验教学改革进行的拓展研究和兴趣开发实验,通过"合成—观察—分析—推理"4步骤,平行对照实验安排,实现多学科交叉兼"研究+趣味"型双赢教学模式的构筑。该文从分组实践、有机合成、器件制备、分析测试、调研推论几个方面进行了课程的梳理,从而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认知视野的拓展、综合素养以及探索兴趣的铸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文明  王昌钊  李长杰  赵勇  
 以3,3-二甲基-1-(1,2,4-三唑-1-基)-2-丁酮为原料,合成了6个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NMR和IR予以确认。以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cingulata)、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um)及南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ium)为供试菌种,在100μg/mL质量浓度下,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6种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菌活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煜昶  岳铭秀  董景华  于维强  韩玉芬  李秉武  李树正  
测定了16个通式为(CH3)3C(X)CH(Tr)CH2(Y)R的新三唑类化合物[式中,X=CO,CHOH;Tr=(1H)-1,2,4-三唑-1-基,Y=N,NH;R=(取代或未取代)苯基,烷基;(五员或六员)杂环基]对8种病原菌的杀菌活性和促进黄瓜子叶生根植物生长调节活性。比较了16个新化合物的结构-生物活性关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唐晓莉  马灵飞  
参考了国家木材物理性能和造纸原料化学组分分析标准,对大麻Cannabis sativa秆芯的主要物理性能和化学组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麻秆芯壁和秆芯的气干密度分别为0.240g·cm-3和0.193g·cm-3;大麻秆芯壁的弦向气干干缩率为5.68%,大麻秆芯的弦向气干干缩率为7.37%;大麻秆芯壁和秆芯的吸水率都随时间递增,12d后基本达吸水平衡;大麻秆芯的综纤维素质量分数为799.1g·kg-1,酸不溶木质素质量分数为191.6g·kg-1,热水抽提物、冷水抽提物、苯醇抽提物、10g·kg-1氢氧化钠抽提物质量分数分别为56.6,42.6,57.2,308.1g·kg-1,灰分为14.8...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邵涛  王玉银  李元元  杨梅  胡传圣  戚泽明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镀膜技术在Si(100)衬底上生长了La_2Ti_2O_7栅介质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及同步辐射红外透射光谱技术探索了不同温度下的后退火处理对薄膜结构及介电性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退火处理的La_2Ti_2O_7薄膜为非晶态,退火后薄膜结晶形成单斜结构.红外谱表明退火处理能够显著增加薄膜介电常数.沉积的非晶态薄膜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是因为损失了一些声子振动模式,尤其在低波数段损失的更加明显.实验结果说明后退火处理对La_2Ti_2O_7薄膜的介电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灵峰  徐翠莲  吴建宇  张德聪  
5硝基咪唑类衍生物有效分子结构的研究收稿日期:19970120朱灵峰1徐翠莲1吴建宇2张德聪3(1河南农业大学基础学院,郑州450002;2南京农业大学;3华南理工大学)STUDYONSTRUCTUREOFMEDICINALMOLECULEOF...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传清  周明国  
研究了三环唑防治黄瓜炭疽病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三环唑对黄瓜炭疽病菌菌丝和附着胞黑色素的生物合成有抑制作用,而对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都没有抑制作用;且黑色素生物合成对三环唑的敏感性在菌株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NJ-0菌株菌丝黑色素化的最小抑制浓度(MIC-H)≤1μg/mL,而对NJ-0菌株的MIC-H为50μg/mL。当处理浓度≥MIC-H时三环唑对黄瓜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也有影响。但是,三环唑对黄瓜植株的超氧阴离子产生和黄瓜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的抗氧化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康义  郭泉水  程瑞梅  洪明  金江群  王祥福  
连续2年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定位监测,研究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对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落带经受2个水位涨落周年影响区域比未受水位涨落影响区域的土壤密度增加了0.7%~4.6%,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减少0.2%~7.5%,0.6%~4.0%和32%~60.8%,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分别减少0.6%~15.1%,0.7%~11.9%和0.3%~12.5%。虽然各项物理指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经受3个水位涨落周年影响区域比未受水位涨落影响区域的土壤密度增加7%~17%;土壤总孔隙度减少18%~21%,毛管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思宇  王景燕  龚伟  罗建跃  苏黎明  舒正悦  赵昌平  蔡煜  
以川南天然林(TRL)及其转变成的毛竹林(MZL)、檫木林(CML)、柳杉林(LSL)、杉木林(SML)和水杉林(SSL)为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差异,以主成分分析法(ZCFM)和隶属函数法(LSHM)分别计算的土壤抗蚀性综合值Ⅰ(KSX-Ⅰ)和Ⅱ(KSX-Ⅱ)评价林分变化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探索简便易行的土壤抗蚀性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天然林转变为人工林后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变差,呈现出有机质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团聚度、孔隙度及物理稳定性指数降低,而结构体破坏率、不稳定团粒指数、容重、分散率及侵蚀系数增加。各林分土壤KSX-Ⅰ和KS...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智聪  段文贵  林桂汕  张瑞  罗梦香  杨章旗  
【目的】桃金娘烯醛可由可再生的α-蒎烯选择性氧化而得到,且本身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另外,含噻唑或腙亚结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常用于构建生物活性分子的砌块。本研究将噻唑和腙2类活性基团引入到桃金娘烯醛骨架中,合成得到系列新型桃金娘烯醛基噻唑-腙类生物活性化合物,为我国的天然优势林产资源α-蒎烯的改性和高值化利用提供新的途径。【方法】α-蒎烯经选择性烯丙位氧化得到桃金娘烯醛,然后与氨基硫脲缩合制备桃金娘烯醛缩氨基硫脲,再与一系列取代的α-溴代苯乙酮反应,合成得到16个桃金娘烯醛基噻唑-腙类化合物。通过FT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胥宁  刘永涛  艾晓辉  赵凤  杨秋红  吕思阳  
为了确定甲苯咪唑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体内主要代谢产物,实验用1 mg/L甲苯咪唑水溶液浸泡团头鲂,分别在浸泡后1、2、4、8、12和24 h,分别采集肝脏、肌肉、胆汁和血液,采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HPLC-MS-MS)定量和标准品比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甲苯咪唑(MBZ)在团头鲂体内所占的比例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羟基甲苯咪唑(MBZ-OH)和氨基甲苯咪唑(MBZ-NH4)逐渐升高。MBZ-OH和MBZ-NH4百分比都占到总残留的10%以上,二者为主要代谢产物,应作为残留检测的主要监控目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方怡然  李洁  薛立  
为了探索不同林分改造模式对加勒比松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在一块松树林地插种黎蒴Castanopsis fiss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红桂木Artocarpus nitidus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简称G1样地),在另一块松树林地插种荷木Schima superba、光叶山矾Symplocos lancifolia、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和油茶(简称G2样地),并与保留的松树林(称CK样地)进行对比,采用常规方法调查改造后的加勒比松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物理性质,以期为广东省低效松树纯林的改造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改造林分样地(G1和G2样地)的林下植物数量增加,土壤物理性质有所改良。灌木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为G2样地>G1样地>CK样地,CK样地的均匀度指数J_(sw)和Jsi均最大;草本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G1样地>G2样地=CK样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G1样地>G2样地>CK样地,均匀度指数J_(sw)为G1样地>CK样地>G2样地,均匀度指数Jsi则是CK样地>G2样地>G1样地;G1和G2样地的自然含水量显著大于CK样地,其余土壤物理性质也有所改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安梦洁  谭兰兰  王开勇  鄂玉联  
【目的】比较3种高分子化合物对盐渍化土壤性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在石河子146团进行,通过大田试验向重度盐渍化土壤中加入聚丙烯酸盐类(PAAS)、聚丙烯酰胺类(PAM)和纤维素类(HEC)3种高分子化合物,并测定土壤电导率、pH、盐基离子的变化。【结果】PAAS、PAM和HEC3种高分子化合物均可降低土壤盐分,降低土壤中水溶性Na~+、Ca~(2+)、SO_4~(2-)、Mg~(2+)、Cl~-、HCO_3~-某一种或几种盐基离子含量,水溶性Na~+含量降低效果最为突出。【结论】聚丙烯酸盐类、聚丙烯酰胺类、纤维素类高分子化合物改良盐渍化土壤效果显著,对绿洲区盐渍化土壤降盐改盐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碧钗  樊海平  余培建  俞道进  林丽聪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欧洲鳗鲡血浆和肌肉中甲苯咪唑(MBZ)及其代谢物5-羟甲基苯基苯并咪唑(MBZ-OH)和二氨基-5-苯基苯并咪唑(MBZ-NH2)浓度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选用C18色谱柱,检测波长为248 nm,样品经Na2CO3溶液和乙酸乙酯提取,以乙腈和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 4.5)为流动相,在0.01-1.00μg.mL-1内,MBZ及其代谢物的线性关系良好,标准品添加平均回收率均大于90%,日内、日间变异系数均低于6.70%,最低检测限为3 ng.mL-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