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00)
- 2023(13505)
- 2022(11870)
- 2021(11081)
- 2020(9363)
- 2019(21482)
- 2018(21350)
- 2017(41746)
- 2016(22596)
- 2015(25039)
- 2014(24924)
- 2013(24698)
- 2012(22467)
- 2011(20234)
- 2010(20113)
- 2009(18457)
- 2008(18312)
- 2007(16022)
- 2006(14052)
- 2005(12629)
- 学科
- 济(89168)
- 经济(89034)
- 管理(72866)
- 业(67209)
- 企(58704)
- 企业(58704)
- 方法(41799)
- 数学(36157)
- 数学方法(35799)
- 财(28245)
- 农(22119)
- 中国(21977)
- 制(21963)
- 业经(20505)
- 学(18734)
- 务(18671)
- 财务(18603)
- 财务管理(18572)
- 企业财务(17784)
- 地方(16439)
- 体(15682)
- 贸(15077)
- 贸易(15068)
- 易(14636)
- 理论(14527)
- 银(14378)
- 银行(14335)
- 农业(14283)
- 环境(14032)
- 技术(14005)
- 机构
- 大学(322940)
- 学院(319343)
- 管理(129714)
- 济(128244)
- 经济(125493)
- 理学(112959)
- 理学院(111744)
- 管理学(109977)
- 管理学院(109390)
- 研究(103649)
- 中国(76985)
- 京(67953)
- 财(62974)
- 科学(62958)
- 所(51089)
- 财经(50295)
- 农(47574)
- 中心(46443)
- 业大(46310)
- 研究所(46307)
- 经(45724)
- 江(45554)
- 北京(42877)
- 范(40413)
- 师范(39999)
- 经济学(38917)
- 院(37826)
- 财经大学(37672)
- 农业(37167)
- 州(36765)
- 基金
- 项目(220155)
- 科学(174519)
- 基金(162132)
- 研究(161029)
- 家(140460)
- 国家(139332)
- 科学基金(121049)
- 社会(102488)
- 社会科(97251)
- 社会科学(97228)
- 基金项目(86703)
- 省(84771)
- 自然(79338)
- 自然科(77519)
- 自然科学(77504)
- 自然科学基金(76136)
- 教育(73808)
- 划(71271)
- 资助(66493)
- 编号(64892)
- 成果(52616)
- 部(49340)
- 重点(48804)
- 创(45827)
- 发(45382)
- 课题(44052)
- 制(43469)
- 教育部(42823)
- 创新(42779)
- 国家社会(42019)
- 期刊
- 济(138560)
- 经济(138560)
- 研究(95813)
- 中国(57868)
- 财(49836)
- 学报(49814)
- 管理(48603)
- 科学(45713)
- 农(42594)
- 大学(38237)
- 学学(36102)
- 教育(32834)
- 农业(29249)
- 融(28465)
- 金融(28465)
- 技术(26086)
- 财经(25279)
- 业经(22168)
- 经济研究(22166)
- 经(21453)
- 问题(17949)
- 理论(16354)
- 科技(15161)
- 图书(15146)
- 技术经济(14927)
- 实践(14854)
- 践(14854)
- 业(14697)
- 现代(14597)
- 版(14343)
共检索到460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建荣 朱婷娇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终极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与上市公司利益的侵占行为呈现出与股权分置改革前诸多不同的特点。基于后股权分置时期2008-2014年连续存在的343家上市家族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应用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析终极控制者的控制权、现金流权、两权分离度、股权制衡度、控制层级与隧道效应的关系,发现各因素对隧道效应的影响在不同家族企业之间呈现显著差异;隧道效应与终极控制人拥有的控制权比例显著正相关,与现金流权比例显著负相关,与两权分离度显著正相关;外部股东的存在未能有效遏制隧道行为,低负债率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建荣 朱婷娇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终极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与上市公司利益的侵占行为呈现出与股权分置改革前诸多不同的特点。基于后股权分置时期2008-2014年连续存在的343家上市家族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应用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析终极控制者的控制权、现金流权、两权分离度、股权制衡度、控制层级与隧道效应的关系,发现各因素对隧道效应的影响在不同家族企业之间呈现显著差异;隧道效应与终极控制人拥有的控制权比例显著正相关,与现金流权比例显著负相关,与两权分离度显著正相关;外部股东的存在未能有效遏制隧道行为,低负债率的资产结构助长了隧道挖掘动机。因此,应构建低控制权、低现金流权的"双低"股权结构,从权力根源上避免隧道挖掘行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唐建荣 朱婷娇
我国家族企业的终极控制者普遍采用金字塔控股方式实现对底层上市公司的超额控制。本文基于2008-2014年连续存在的343家家族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应用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研究隧道效应。研究表明:隧道效应与终极控制人拥有的控制权比例显著正相关,与现金流权比例显著负相关,与两权分离度显著正相关;同时,外部股东的存在无法有效遏制隧道行为,低负债率的资产结构助长了隧道挖掘动机。最后,结合家族企业特征,从限制两权过度分离、实现控股结构扁平化、敦促控股股东自律、优化内部监管设计等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家族控制 金字塔结构 隧道效应 固定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韩亮亮 李凯 方圆
本文以2005年我国270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金字塔股权结构的"内部资本市场假说"和"终极股东利益侵占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金字塔股权结构复杂性与上市公司全部非银行借款率、短期非银行借款率显著正相关,即金字塔股权结构越复杂,所形成的内部资本市场规模越大,上市公司越倾向选择非银行借款,这表明金字塔股权结构确实发挥了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作用;终极股东现金流权与总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率显著负相关,这表明终极股东的现金流权越大,侵占其他股东利益的程度越低,避免了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相反,终极股东的现金流权越小,侵占其他股东利益的程度越高,从而引起公司财务状况恶化,资产负债率增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学洪 章仁俊
隧道行为虽然合理地解释了金字塔结构下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但对重复博弈条件下中小股东明知道利益受到侵害却依旧投资金字塔结构公司的激励动因的解释力度不足。受到LLSV掏空模型的启发,笔者构建了一个数理模型,考察在股权相对集中条件下控制性股东持股比例、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度、法律保护程度、惩罚力度四个因素对隧道行为的影响。模型表明,两权偏离度与隧道行为正向变动;法律保护、惩罚力度与隧道行为反向变动;持股比例对隧道行为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较高的持股比例增强了侵占动机,当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则产生支撑效应。
关键词:
金字塔结构 现金流权 两权偏离 隧道行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克勇 王慧
我国股权大都集中在大股东的手中,终极控制股东普遍采用金字塔股权结构的方式对底层公司实施控制并影响会计稳健性。基于Basu模型,采用2012-2017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终极控制股东产权性质、金字塔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终极控制股东为非国有的上市公司相比,终极控制股东为国有的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更高;金字塔层级增加导致会计稳健性降低;金字塔层级的增加对于国有控股企业和非国有控股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国有终极控制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更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戴亦一 潘越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因金字塔控股结构所造成的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之间的分离以及最终控制者性质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程度及其方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金字塔股权结构引发的两权分离加剧了上市公司盈余操纵行为,并且这种现象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在棘轮效应和预算软约束作用下,两权分离程度及其最终控制者性质对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方向也具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曾惠芬 许萍
本文选取2014-2016年的深交所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终极控股股东的终极控制权与金字塔股权结构的控制层级与控制复杂度两个层面上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金流权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控制权与信息披露质量显著负相关,说明终极控制权会强化第二类代理冲突,而两权偏离度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对信息披露具有"隧道效应"。控制层级和控制复杂度均与信息披露质量显著负相关,意味着公司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会降低信息披露质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学勇 欧朝敏
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隧道输送行为一直都是监管的难点和研究的热点。基于终极控制权的分析框架,并借以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和关联债权债务,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的隧道输送行为和外资持股对其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绝大部分中国上市公司都被政府所终极控制;对于家族所控制的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确实可以影响到大股东的隧道输送行为,但对于政府终极控制的上市公司此效应并不明显;外资股东的存在能有效地约束家族终极控制者的隧道输送行为。
关键词:
终极控制权 现金流权 关联交易 外资持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闫永淑 和辉 李文瑞
一、引言Laporta、Shleifer(1999)首次研究了终极控制权问题,他们通过层层追溯所有权的关系链找出终极控股股东。研究认为终极控股股东的目标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主要通过金字塔式控股及管理层任命来获得超过现金流权的控制权,并借以牟取私利。刘芍佳等(2003)认为,只要处于底端的上市公司有一个终极控股股东并且至少有一个公司(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存在于底端的上市公司和其终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宁科杰
本文从终极控制权变更视角研究上市公司金字塔控股结构的演变效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呈现"黏性"特征,60%以上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在这段时间内并未发生变更,但上市公司的金字塔组织结构复杂程度有日渐加剧的趋势,并且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变更越频繁,将会进一步加剧上市公司金字塔控股结构的长度、宽度和复杂度。因此,政府应鼓励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长期、稳健地控股,这样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金字塔控股结构的复杂性,提升公司治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霜 康勇 唐力 付群英
分析我国发生股权转让的上市公司,探讨股权转让行为中的终极控制者的壕堑效应,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研究发现,在终极所有权结构中,如果未处于控制地位的股东联合起来也无力与终极控制者抗衡的话,存在终极控制者"压榨"公司长期价值的可能性。这进一步表明控制权交易市场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终极所有权结构 抗衡 壕堑效应 股权转让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玉龙 任国良 文春晖
本文基于终极控制人的虚拟经济属性和实体经济属性差异,将上市公司终极控股的金字塔结构分为虚拟终极控制和实体终极控制两类,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控股结构的演化以及金字塔持股结构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利用中国2004—2011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金字塔持股结构呈现日益复杂和从实体终极控制向虚拟终极控制变迁的趋势,而且不同属性的终极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金字塔控制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虚拟"长窄"控制和实体"宽扁"控制的特征。另外,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金字塔持股复杂度可以抑制实体终极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助长虚拟终极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具体到金字塔结构的长度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浩
本文通过选取我国A股市场2010~2011年818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金字塔股权结构下终极控制人的代理成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对公司治理和证券监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终极控制权 第二类代理成本 实证分析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刘志远 高佳旭
企业承担风险是获得更高投资回报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保证。终极控制人通过金字塔结构控制下层企业并影响其重大决策是一种普遍现象,已有研究针对终极控制人利用金字塔结构进行利益攫取等负面效应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很少涉及其正面效应。针对金字塔结构是否影响终极控制人的风险偏好,进而对企业经营产生积极作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更为全面地认识金字塔结构的影响。基于投资组合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资产替代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对终极控制人通过金字塔结构影响上市企业风险承担决策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财富分散化效应、控制权私利效应、风险转移效应和资源优势效应。利用手工整理的2004年至2013年中国上市企业金字塔结构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检验金字塔结构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所有权性质和投资者保护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上市企业金字塔股权结构的层级越多、结构越复杂,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高。进一步分析发现,金字塔层级和复杂度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正向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但随着企业所在地区投资者保护水平的提高,金字塔层级和复杂度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被削弱。金字塔结构促使终极控制人提高了上市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弱化了大小股东在风险承担方面的利益不一致,从而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研究结论支持金字塔结构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正面影响,这对全面认识金字塔结构的利弊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研究结果丰富了企业风险承担领域的文献,并为相关政策制定者完善监管机制提供一定的借鉴,建议在防范终极控制人可能的隧道挖掘行为的同时,也应充分发挥金字塔结构的积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