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15)
- 2023(5664)
- 2022(4872)
- 2021(4496)
- 2020(3915)
- 2019(9426)
- 2018(9001)
- 2017(17252)
- 2016(9571)
- 2015(10208)
- 2014(10187)
- 2013(9821)
- 2012(9019)
- 2011(8207)
- 2010(8286)
- 2009(7573)
- 2008(7441)
- 2007(6563)
- 2006(5720)
- 2005(5222)
- 学科
- 济(46525)
- 经济(46503)
- 管理(24681)
- 业(23527)
- 方法(23499)
- 企(22950)
- 企业(22950)
- 数学(21442)
- 数学方法(20997)
- 业经(10781)
- 学(9990)
- 中国(9701)
- 地方(9300)
- 财(8927)
- 农(8222)
- 制(7578)
- 理论(6966)
- 环境(6242)
- 务(5960)
- 财务(5924)
- 财务管理(5913)
- 和(5867)
- 产业(5807)
- 企业财务(5685)
- 体(5597)
- 农业(5560)
- 结构(5487)
- 划(5283)
- 企业经济(5262)
- 银(5085)
- 机构
- 大学(136944)
- 学院(135394)
- 济(53668)
- 经济(52519)
- 管理(52511)
- 研究(48233)
- 理学(46087)
- 理学院(45477)
- 管理学(44132)
- 管理学院(43895)
- 中国(34802)
- 科学(33120)
- 京(29975)
- 所(25266)
- 农(24263)
- 研究所(23441)
- 财(23190)
- 业大(23133)
- 中心(21206)
- 江(19907)
- 农业(19097)
- 北京(18873)
- 财经(18776)
- 院(18300)
- 范(18244)
- 师范(17998)
- 经(17054)
- 经济学(16261)
- 州(15674)
- 省(14856)
- 基金
- 项目(97810)
- 科学(77364)
- 基金(71573)
- 研究(65109)
- 家(64435)
- 国家(64032)
- 科学基金(54988)
- 社会(41179)
- 省(39561)
- 社会科(39329)
- 社会科学(39317)
- 自然(38099)
- 基金项目(37979)
- 自然科(37294)
- 自然科学(37284)
- 自然科学基金(36572)
- 划(33453)
- 教育(30632)
- 资助(30551)
- 编号(24108)
- 重点(22829)
- 部(20773)
- 发(20441)
- 计划(19936)
- 创(19896)
- 科研(19308)
- 创新(18730)
- 成果(18463)
- 课题(17965)
- 科技(17752)
共检索到192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袁梓馨 郭秋菊 艾训儒 姚兰 朱江 王蕾 向钦
【目的】综合评价湖北省金子山国有林场4种林分的空间结构,确定影响该区域林分结构的主要因素,为精准提升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和森林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 var. sinensis人工林和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人工林实测样地数据,选取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密集度等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应用单位圆综合评价体系对4种典型林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林分中随机木个体的占比均为最高,不同大小比数等级林木比例整体上接近。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中林木整体呈现随机分布(角尺度均值为0.492),林分混交良好(混交度均值为0.747),但优势不明显(大小比数均值为0.497),林冠连续覆盖(密集度均值为0.941),资源利用率高。其他人工林分也呈现随机分布(角尺度均值为0.505~0.514)或轻微聚集分布(角尺度为均值0.529)的趋势,混交程度均较低。有部分林木表现出一定优势,在杉木林中最为明显。3种人工林中鹅掌楸人工林林木处于很密集(密集度均值为0.768)的状态,而杉木(密集度均值为0.557)和柳杉(密集度均值为0.563)人工林林分处于较密集状态,林木还有一定生长空间。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数显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0.600)林分状态优于杉木林(0.583)、柳杉林(0.521)和鹅掌楸林(0.487)。【结论】同一区域不同起源的林分结构存在差异,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天然林的空间结构优于杉木、柳杉和鹅掌楸人工林。图2表6参37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永湘 张博 左冰洁 孙玉军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林场的杉木阔叶混交林、杉木毛竹混交林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的群落稳定性进行评价.选取郁闭度、物种多样性、优势树种更新潜力、Godron指数、坡度、腐殖质层厚度、土层厚度、立地质量、树种组成、平均胸径、龄组、空间配置构建群落稳定性评价体系.群落稳定性评价结果:杉木毛竹混交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阔叶混交林.根据评价结果,M-Gordon指数较为接近综合排序结果,但并不完全相同,不能完全代表群落稳定性,需要结合各种影响群落稳定性的立地因子、林分结构、林分特性判定当前群落的稳定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惠刚盈 赵中华 胡艳波 张弓乔 程世平 徐雪飞
[目的 ]构建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指数用以评价林分空间结构优劣,指导林分结构优化。[方法 ]在诠释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密集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均值意义的基础上,对林分角尺度、密集度和大小比数的均值重新赋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成为正向指标;林分平均混交度为正向指标,采用实测值,然后将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与单位圆法相结合,构建林分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数(FSS),并采用不同林分类型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 ]运用构建的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数对我国4个地区47块样地的评价结果表明:1)天然林中极端立地条件下的天然纯林空间结构最差;2)天然混交林的空间结构优于人工混交林;3)人工林中人工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明显优于人工纯林;4)天然纯林空间结构优于人工纯林。[结论 ]构建的林分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数能够评价林分空间结构优劣,科学表达出“天然混交林的空间结构优于人工混交林、人工混交林优于人工纯林以及天然纯林优于人工纯林”的普遍认知,是一个良好的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测度指数,对林分空间结构优化和效果评价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伟平 王玉杰 李绍才 孙海龙 马瑞 张磊 杨皓 李桾溢 缪宁
[目的]研究四川盆周山地5种典型林分空间结构的特征,为该地区森林结构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盆周山地同龄的杉木纯林、柳杉纯林、杉木-柳杉混交林及同一时期形成的人天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和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1)杉木纯林、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的水平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485、0.478、0.478、0.481,柳杉纯林为均匀分布,平均角尺度为0.455。2) 5种林分的大小比数频率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465、0.529、0.446、0.810和0.534,林分整体为中庸生长状态。3)在混交度研究中,杉木纯林和柳杉纯林以零度混交为主,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227和0.020;杉木-柳杉混交林的平均混交度为0.460,林分整体为中度混交;人工天然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平均混交度为0.610和0.674,为强度混交。4)引入林分空间结构指数FSSI,综合分析3种林分空间结构参数,FSSI大小排序为:天然次生林>人工天然混交林>杉木-柳杉混交林>杉木纯林>柳杉纯林,其排序与林分混交度排序结果一致。[结论]该地区5种典型林分空间结构的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相差不大,林分空间结构主要受混交度的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魏红洋 张一帆 董灵波 刘兆刚 陈莹
【目的】以帽儿山实验林场主要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要林分类型的空间结构综合评价确定影响林分结构状态的主要因素,为实现森林的合理经营和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5种主要林分类型(白桦纯林、蒙古栎纯林、硬阔混交林、软硬阔混交林、软阔混交林)实测样地数据为基础,选取能够代表林分结构和林分活力的指标,包括林层比、角尺度、直径分布、树种多样性、林分蓄积量、林分空间优势度、林分潜在疏密度、目的树种优势度、林木稳定性和健康林木比例共10项,基于单位圆综合评价体系,对不同林分类型的林分结构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并比较不同林分类型各指标间的差异性。【结果】从结构状态指标值可以看出,不同林分类型的林层比(0.43~0.59)和林分空间优势度(0.62~0.72)差异不显著。林分的水平空间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0.50)或轻微团状分布(0.52~0.55)。白桦纯林和软阔混交林的直径分布基本合理(1.23),其他林分类型的直径分布状态均不合理(1.12~1.14)。不同林分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水平(0.39~0.79)、林分蓄积量(110.2~209.5)和目的树种优势度(0.06~0.77)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单位圆综合评价体系可以看出,各林分类型的林分结构状态评价等级排序为硬阔混交林(0.42)>软硬阔混交林(0.41)>软阔混交林(0.37)>蒙古栎纯林(0.36)>白桦纯林(0.30)。综合来看,目的树种优势度水平偏低、直径分布不合理是导致林分结构状态较差的主要原因。【结论】基于单位圆综合指标体系的林分空间结构状态综合评价,能够直观、快速地确定林分的经营方向,加快现有林分向顶级植物群落发展的演替进程。
关键词:
帽儿山 林分结构 综合评价 单位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玉平 杨志高 李丹 李建军 吴鑫 阙华斐 杨卫民
【目的】基于加权三角网提出的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指数模型,为综合性评价林分空间结构及制定森林经营决策方案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模型。【方法】选取林木的自身属性(胸径、树高和冠幅)为综合权重,建立了一种用于描述林分空间结构单元的加权三角网。引入微观经济学中C-D生产函数的相关理论,构建了以全混交度、角尺度和交角竞争指数3个参数作为“投入”,以林分整体空间结构综合指数作为“产出”的林分空间结构生产函数模型,从而定义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指数(FSSCI)。以实验样地为例,对基于加权三角网确定的3个参数和FSSCI进行适用性评价。【结果】1)天然林样地加权前后的3个空间结构参数均符合正态分布;加权前后的全混交度呈显著相关,但由于加权过程中改变了林木的坐标,导致角尺度和交角竞争指数不存在相关性。2)天然林样地加权前后的平均FSSCI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50,Sig.值为0.029;天然林样地的FSSCI与FSSI′之间存在相关性,且两者对天然林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但FSSI′对人工林的评价结果为0,无法做出有效的评价;FSSCI对林分空间结构的评价比传统方法更为全面。【结论】基于加权三角网计算的3个空间结构参数和FSSCI仍然是合理可用的。FSSCI同FSSI′一样对天然林的空间结构评价具有合理性和适用性,但FSSCI的适用范围广于FSSI′,满足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空间结构评价。FSSCI的提出丰富了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性评价方法,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合理可靠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欣 丁松 欧阳勋志
【目的】分析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典型常绿阔叶林的林分空间结构,为其恢复及次生林改造过程中的树种配置、人工抚育与综合定量评价林分空间结构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0年6月在线路踏查的基础上,于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具代表性的地段,分别对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罗浮栲(Castanopsis faberi)、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3种典型常绿阔叶林群落设置标准地,每种群落类型各设置3块,对标准地进行调查,获取数据,计算群落的大小比数、混交度、角尺度和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对各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丝栗栲、罗浮栲和红楠群落的平均大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灵波 刘兆刚 马妍 倪宝龙 李元
以常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为切入点,以微观经济学中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以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为"投入"与林分整体空间结构为"产出"的林分空间结构生产函数,定义了林分空间结构指数(FSSI)。同时,根据林分空间结构3参数的"三维散点图"中现实的林分空间结构向理想结构点变化的趋势,计算了林分空间结构距离(FSSD)。结合黑龙江省3个不同区域、不同林分类型的75块固定样地全面调查数据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林分空间结构指数以及林分空间结构距离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和林分空间结构距离均能有效反映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可以认为,林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小玉 李际平 委霞
【目的】研究林分空间结构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揭示影响土壤养分含量的主导空间结构因子,为以改善森林土壤养分含量为目标的森林空间结构优化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亚热带人工针叶纯林、人工阔叶纯林、人工阔叶混交林、人工针阔混交林、天然次生林和竹林6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在比较其空间结构与土壤养分含量差异的基础上,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法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空间结构在整体上最优,其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也最高,其他5种人工林分的空间结构和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的优劣排序随着指标的改变而改变,没有呈现出规律性;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林分混交度、角尺度和林层指数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海燕 雷相东 陆元昌 周燕华 何楚林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primary forest,natural secondary forest,Pinus caribaea and Acacia mangium stands in Baisha County,Hainan Province,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soil pH,organic matter,total and available N,P and K.The effects of soil layers and forest st...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曹小玉 李际平 委霞
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为明确其影响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主导因子,以亚热带杉木纯林、杉木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量化分析3种林分的空间结构指数和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和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天然次生林的树种隔离程度、林层多样性、竞争态势和林木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最优,杉木混交林次之,杉木纯林最差。2)天然次生林、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林下草本物种丰富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均匀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5个指数都表现出天然次生林>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的规律。3)影响杉木纯林、杉木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共同空间结构因子是混交度。因此,欲提高杉木纯林和混交林的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可选择通过改善树种结构的人为干扰措施来实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岗岗 王得祥 柴宗政 张丛珊 刘文桢 张宋智
采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一元分布、二元分布、林分综合指数和距离分析方法,探讨小陇山林区2种典型天然林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1)油松天然林混交度为0.397,树种隔离程度较低,锐齿栎天然林混交度为0.797,混交良好,油松、锐齿栎天然林胸径大小比数分别为0.507、0.485,林分均处于中庸状态,角尺度分别为0.511、0.508,林木分布格局均属随机分布。(2)油松、锐齿栎天然林中相同混交程度或优劣程度的林木大多处于随机分布,相同混交程度或分布格局的林木处于不同优劣程度的林木大致相等。区别在于油松天然林中同一优劣程度或分布格局的林木大多与同种相邻,而锐齿栎天然林中同一优劣程度或分布格局林木大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慧,耿宏强
陕西空间结构调整与空间分布秩序反映的是陕西各地区经济发展、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发展和增长的综合能力。并由经济、资源、社会、环境等子系统构成,在这个系统中,通过各部分的相互作用和有机组合,形成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
空间结构 模型设置 指标体系 评价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 宁1 梁丽双2 常月梅3 张国强4 郭宾良5 张建华4 谷建才1
摘 要:对冀北山地落叶松四种典型林分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树种组成复杂程度上,杉落针阔混交林>落阔混交林>落桦混交林>落叶松纯林,而且杉落针阔混交林的树种组成比其他三个林分更加合理,结构更加稳定,在空间利用上也更加充分;(2)在水平结构上各个树种直径大小分布上,均匀程度比较:杉落针阔混交林>落阔混交林>落桦混交林>落叶松纯林,除了杉落针阔混交林为均匀分布,其他都比较接近团状分布;(3)在垂直结构上,分层情况比较:杉落针阔混交林、落阔混交林>落桦混交林>落叶松纯林,其中杉落针阔混交林和落阔混交林分层比较明显,而落桦混交林与落叶松纯林无明显分层;(4)在林分空间结构格局上,从角尺度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国恒 王德强 谷建才 谭绪泉 陆贵巧
用大小比数、角尺度和混交度3个指标对塞罕坝地区不同林分类型内的样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林分分化方面,各林分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不影响林木的生长,其中2、3、5和7号样地所在林分的分化趋势较严重,应当考虑进行适当的营林抚育措施;9个样地所在林分的林分平均角尺度均为0.50~0.60,林木分布为聚集分布;混交林分平均混交度均不高,为弱度混交。可见,在资源经营中应根据林分空间结构的分析结果和各林分不同的经营目的,进行适当营林活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