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16)
2023(2524)
2022(2165)
2021(1978)
2020(1723)
2019(3937)
2018(3838)
2017(7039)
2016(4060)
2015(4692)
2014(4557)
2013(4645)
2012(4627)
2011(4197)
2010(4172)
2009(3856)
2008(3785)
2007(3479)
2006(3130)
2005(2883)
作者
(15391)
(12895)
(12875)
(12069)
(8067)
(6286)
(5783)
(5126)
(5070)
(4672)
(4565)
(4483)
(4378)
(4292)
(4223)
(4064)
(4036)
(3913)
(3889)
(3789)
(3479)
(3356)
(3242)
(3099)
(3035)
(2945)
(2937)
(2790)
(2765)
(2688)
学科
(14212)
经济(14183)
管理(9787)
(8078)
(6592)
企业(6592)
方法(6181)
(6105)
数学(5366)
数学方法(5240)
(4983)
中国(3907)
(3620)
(3554)
(3065)
(2873)
金融(2873)
业经(2807)
收入(2698)
(2515)
贸易(2513)
(2448)
农业(2394)
理论(2307)
(2205)
(2190)
银行(2141)
地方(2115)
国民(2081)
(2080)
机构
大学(62373)
学院(60181)
研究(27595)
科学(20618)
(20434)
中国(19988)
经济(19938)
(18989)
管理(16990)
(16702)
农业(15516)
研究所(15384)
(14899)
理学(14109)
业大(14062)
理学院(13876)
管理学(13315)
管理学院(13231)
中心(11407)
(10811)
(10301)
(10253)
(10066)
农业大学(9791)
北京(9706)
(9702)
实验(9367)
实验室(8979)
科学院(8954)
(8951)
基金
项目(42552)
科学(31017)
(30199)
基金(30044)
国家(29979)
研究(24158)
科学基金(22872)
自然(17702)
自然科(17256)
自然科学(17244)
自然科学基金(16947)
(16351)
(15373)
基金项目(15010)
资助(13801)
社会(13438)
社会科(12573)
社会科学(12568)
计划(11106)
教育(10723)
科技(10523)
重点(10455)
科研(9068)
(9009)
(8673)
专项(8422)
(8301)
编号(7960)
创新(7897)
(7865)
期刊
(23835)
经济(23835)
学报(19748)
研究(17687)
(17395)
科学(15204)
中国(15053)
大学(13638)
学学(13092)
农业(11713)
管理(7639)
(7438)
(6557)
业大(6163)
教育(5783)
(5385)
金融(5385)
林业(5274)
农业大学(4899)
(4502)
经济研究(4159)
财经(4107)
技术(3958)
科技(3616)
(3511)
自然(3463)
中国农业(3429)
业经(3119)
自然科(3004)
自然科学(3004)
共检索到97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宗先  胡锦矗  
2006年3—5月,在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采用焦点猴群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通过瞬时扫描行为取样,对野生黑叶猴的个体行为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黑叶猴的行为可划分为觅食、休息、移动、饮水、晒太阳、舔食石壁、社会行为、出洞和入洞9大类.在黑叶猴日活动节律中,休息存在1个明显的高峰期(10:30—14:00);觅食有2个高峰期,分别是7:30—9:30和17:00—18:30;移动也有明显的高峰期,分别是6:30—8:00、14:00—15:30和18:00—19:30;其他行为(包括理毛、玩耍和拥坐等社会活动,以及饮水、舔食石壁等稀有行为)只有1个明显的高峰期(12:00—14:00).在黑叶猴1d(...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宗先  王维  胡锦矗  
2007年3—5月,在金佛山自然保护区调查黑叶猴对生境的选择和利用情况,采用资源选择函数和资源选择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黑叶猴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是上层乔木郁闭度、灌木胸径、人为干扰、洞穴距离。黑叶猴喜欢在郁闭度大于0.5、乔木和灌木密度大于21棵.(400 m2)-1、灌木胸径大于8 cm、人为干扰大于1 000 m、洞穴距离小于500 m、水源距离小于250 m、南坡的乔木-灌木混交林活动。黑叶猴的生境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P)=-21.964+2.126×DBH+2.108×CA+2.081×HD-1.829×DC(DBH为灌木胸径,CA为上层乔木郁闭度,HD为人为干扰距离,D...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薛亚东  孙志成  吴鹏  张于光  李迪强  
【目的】对散养状态下野生双峰驼(下称野骆驼)昼夜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进行研究,旨在丰富野骆驼行为生态学基础资料,为其进一步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10—12月期间,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试验性放归的4峰野骆驼(2雄2雌)进行昼间行为的观测。将野骆驼的行为分为6类:休息、警戒、运动、采食、反刍和其他行为。【结果】时间分配上雄性采食行为时间比例最高,为28.13%±10.42%,雌性野骆驼由于适应新的环境表现出警戒行为比例最高,为28.22%±10.74%。观察期间雌、雄性野骆驼行为时间分配无显著差异。随月份变化,野骆驼休息、警戒和反刍时间呈下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琛  胡磊  陈照娟  姜秀丽  乌力吉  王晓玲  鲍伟东  
为探明马鹿日活动节律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利用自动红外相机技术,于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该地区的马鹿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马鹿日活动节律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变化(χ2=7.905,P=0.048),秋冬两季的活动强度最强,春夏两季的活动强度类似;春夏两季,日活动强度在林缘开阔地生境和林间生境中不存在显著差异(Z=-0.210,P=0.834)。马鹿出现晨昏活动两个高峰时段(春季05:00、19:00,夏季00:00、20:00),繁殖需求、食物资源和气候条件可能是造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潘红星  刘杰  刘宁  张鑫  李容  胡刚  
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采用走访调查法对大河坝、五道拐、老鹰岩、香菇坝一带公路沿线住宅数量动态及寨民向公路沿线迁居意向进行了调查,采用实地调查法对3群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XGB1,XGB2,LYY1通过公路的现状进行全天跟踪观察,并采用全事件记录法记录了XGB1对新环境的适应对策。调查表明:公路沿线已建成47个住房,其数量约为5年翻一番,90.16%村民渴望迁居,9.84%反对;猴群通过公路的成功率为74.77%,因住户活动干扰失败率为25.23%,其迁移路线距民房的平均垂直距离L1约为(20.00±2.16)m(n=7)~(23.10±2.69)m...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鲁庆彬  王小明  丁由中  李新庆  
2004年5~6月,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保护区红星保护点,对发情期的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进行了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的研究。扬子鳄的行为谱包括游动、晒阳、停息、吼叫和交配等。就所观察到的几种主要行为统计发现,从7:00到19:00,扬子鳄昼间游动行为占有最大的百分率,达到(34.30±26.27)%;其次是停息行为,为(30.44±18.50)%;再次为晒阳和吼叫行为,分别为(21.04±32.95)%和(14.16±18.97)%。游动行为各时段占有的百分率比较接近,为26.47%~44.83%,但在游动过程中,它们并不是始终保持一种姿势游泳。停息行为存在2个高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佳  刘芳  李迪强  徐海青  蒋军  
【目的】了解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红腹角雉日活动节律变化,为保护区珍稀雉类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0-08—09、2011-03—09月的研究期和2013-08—2015-05的研究期,分别利用36和60台红外相机,在保护区的90和188个研究相机位点,监测研究红腹角雉的活动节律,共获得295张有效独立照片。【结果】1)红外相机的拍摄率在4—9月明显高于其他月份,5月拍摄率最高;2)红腹角雉雌性和雄性每日均只有1个活动高峰期,其中雌性出现在10:00—12:00;雄性出现在06: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庭云  陈大福  梁勤  李江红  
为探究中华蜜蜂工蜂在春季的活动规律,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对福州地区中华蜜蜂工蜂春季出巢活动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工蜂在3日龄内不出巢活动;4至16日龄每天中午前后短暂出巢飞行2-3 min;17日龄之后,工蜂转变为采集蜂,出巢活动扩展至整个白天,出勤频率由开始的4-6次逐渐增加至30日龄的15次,单次出巢采集时间持续(32.61±10.04)min,每次巢内停留(28.75±10.79)min;此外,研究揭示试验期间成年工蜂的寿命为(26.89±5.51)d.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滢   陈向向   应益山   伊理孝   祝立宏   应建平   林晓越   张敏  
【目的】目前,区域野猪Sus scrofa科学防控的难点在于难以达到精细化防控的水平,特别是以县域为基础的行政单元防控策略制定时,大多缺乏案例和实践经验,亟待从理论、实践到方法应用的示范性监测和评估工作。【方法】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在浙江省龙游县境内,以红外相机获取的1 308张野猪独立有效照片为材料,采用随机相遇模型对野猪种群密度进行估算,并基于核密度估计法分析野猪种群在当地的活动节律。【结果】龙游县野猪种群的密度为0.957~1.291头·km-2;结合适宜栖息地面积推算,县内野猪的总数量为417~563头,分布规律整体呈现南部山区>北部山区>中部地区。在栖息地选择上,野猪种群喜好在针叶林(物种相对多度指数IRA=38.45%)、针阔混交林生境(IRA=24.39%),以及当地1 100~1 300 m的中高海拔区间段(IRA=57.25%)活动。春冬季日活动节律基本相似,呈现单峰型;夏季日活动节律呈双峰型,主要峰值出现在日出日落前后;秋季日活动节律无明显起伏;四季均在17:00呈现较大的种群密度。种群在海拔梯度上存在极显著的季节性迁移行为(P<0.01)。【结论】龙游县野猪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同时活动节律受海拔、季节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结论将为龙游县野猪防控政策的提出和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县域野猪密度的估计和活动节律研究提供参考案例。图2表4参2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尤扬  刘香坤  董文龙  刘帅  张秋雨  刘永正  马新娟  朱花  
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含笑(Michelia figo(Lour.)Spreng.)叶片春季光合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笑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10:00左右,次峰出现在13:00,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含笑日最大净光合速率为4.783μmol.m-2.s-1。同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而胞间CO2体积分数呈现出先逐步下降到12:00达到次高峰,而后下降,最后缓慢上升,到17:00到达最高峰。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片温度均呈正相关,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而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娟  王滔  赵福泽  林剑  
【目的】为掌握金佛山方竹基础物性,探究其化学组分与物理力学性质随竹龄与轴向部位的变化规律,进而促进其秆材资源的合理高值化利用。【方法】本研究以1~5年生天然金佛山方竹为研究对象,依据相应国家标准测定其化学组分含量(本文指的是质量分数)与密度、干缩率、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和硬度等物理力学性质,通过X射线衍射仪测定样品衍射曲线,进而计算其相对结晶度与微纤丝角度。【结果】金佛山方竹各化学组分含量随竹龄与轴向部位小幅度波动变化,且变化规律不显著。结晶度随竹龄增加先增大后逐渐减小,2年生最大,为50.39%,并随轴向部位升高逐渐增大。微纤丝角度随竹龄增加与轴向部位升高均先减小后增大,2年生中部最小,为9.10°。基本密度为0.513~0.693 g/cm~3,全干密度为0.535~0.725 g/cm~3,气干密度为0.556~0.756 g/cm~3;各密度随竹龄增加与轴向部位升高均呈上升趋势,1~2年间显著增大,随后平稳增加至趋于稳定。全干干缩率和气干干缩率随竹龄增加与轴向部位升高均呈下降趋势,1~2年间显著下降,随后平稳下降,后者波动性相对较大。顺纹抗压强度为50.73~64.58 MPa,抗弯强度为114.09~134.26 MPa,弹性模量为8.45~12.42 GPa,三者均随竹龄增加均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随轴向部位升高均呈上升趋势;内外侧硬度平均值为60.00~72.70 HD,其随竹龄增加与轴向部位升高均呈上升趋势。金佛山方竹的干缩率、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硬度均受解剖构造与主要化学组分显著影响。【结论】金佛山方竹竹龄与竹秆轴向部位均影响其基础物性,但竹龄的影响更加显著;2年以上金佛山方竹秆材质基本成熟,可作为金佛山方竹的较佳砍伐竹龄。此外,物理力学性质与解剖构造和主要化学组分间存在一定的显著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江红星  楚国忠  钱法文  侯韵秋  
1999— 2 0 0 2年夏季对江苏盐城黑嘴鸥繁殖期不同阶段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繁殖前期黑嘴鸥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其出现频率依次为 :取食 39 36 % ,休整 37 95 % ,运动 9 4 8% ,警戒 8 30 % ,饮水 5 0 3% ;繁殖后期黑嘴鸥成鸟的各种行为不具明显的规律性 ,其出现的频率依次为取食 4 2 5 3% ,休整 1 4 2 1 % ,运动 1 7 6 5 % ,警戒 1 4 5 2 % ,饮水 1 0 93%。繁殖后期运动和警戒行为所花费的时间比繁殖前期显著增加 (P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琪延  
A preliminary research about people's life on the measure of time is made in this article.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researches,it puts forward the accounting concepts of people's time asset and leisure activity\,accounting principles\,accounting indexes and some specific problems about how to apply them.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海荣  宋力  张春锋  藤桂林  
应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金银忍冬(Loniccra maackii)和榆叶梅(Prunus triloba)春季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得出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温、大气湿度、气孔导度等生理生态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金银忍冬春季光合速率呈双峰曲线,17∶00出现一个小高峰,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为气孔导度(Gs)、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相对湿度(RH)、胞间CO2浓度(Ci);榆叶梅春季光合速率呈双峰曲线,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s);金银忍冬较榆叶梅春季净光合速率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洁  谢从新  熊传喜  万新淼  
乌鳢仔龟的昼夜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乌鳢仔鱼摄食具明显昼夜节律性,其饱满指数21时最高,12时最低。每天在6~15时之间停食3h左右。日摄食率随饵料密度高低而变化,饵料密度为10~15个/ml、7~8个/ml和5~6个/ml时,日摄食率分别为13.71%、7.04%和3.4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