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45)
2023(5043)
2022(4096)
2021(4201)
2020(3233)
2019(7438)
2018(7555)
2017(12067)
2016(8312)
2015(9456)
2014(9704)
2013(8433)
2012(7878)
2011(7515)
2010(8081)
2009(6942)
2008(6842)
2007(6301)
2006(5788)
2005(5224)
作者
(21685)
(17739)
(17725)
(17074)
(11397)
(8560)
(8164)
(7084)
(6851)
(6601)
(6237)
(6191)
(5783)
(5638)
(5619)
(5618)
(5537)
(5264)
(5237)
(5115)
(4809)
(4711)
(4264)
(4263)
(4256)
(4147)
(3969)
(3924)
(3749)
(3635)
学科
教育(20480)
(17841)
经济(17814)
管理(14686)
中国(12080)
(10114)
(9723)
理论(9048)
环境(8148)
教学(7655)
(7062)
企业(7062)
(7062)
(6433)
方法(5955)
生态(5531)
发展(5250)
(5124)
农业(4733)
(4682)
业经(4621)
数学(4532)
思想(4373)
地方(4342)
(4321)
数学方法(4314)
研究(4198)
政治(4181)
资源(4114)
技术(4045)
机构
大学(111254)
学院(106302)
研究(43753)
教育(31553)
管理(29677)
(29085)
(29019)
师范(28936)
科学(28625)
经济(27981)
(26540)
理学(25548)
理学院(24944)
中国(24692)
师范大学(24009)
管理学(24008)
管理学院(23786)
(22876)
研究所(21244)
(18370)
北京(17866)
中心(17787)
(17740)
技术(16505)
(15777)
业大(15322)
职业(14706)
(14342)
(13910)
农业(13848)
基金
项目(69181)
研究(58208)
科学(55633)
基金(45364)
(39587)
国家(39073)
教育(35855)
社会(32783)
科学基金(31585)
社会科(30493)
社会科学(30485)
(28954)
(27392)
编号(26589)
成果(25558)
基金项目(23429)
课题(22714)
(19461)
自然(18965)
自然科(18373)
自然科学(18365)
重点(18046)
自然科学基金(18002)
资助(17382)
规划(16900)
(16678)
(16552)
项目编号(15255)
(15234)
教育部(14521)
期刊
教育(54377)
研究(40362)
(34320)
经济(34320)
中国(33167)
学报(17866)
(16094)
科学(15948)
大学(14334)
职业(13158)
农业(11700)
技术(11690)
学学(11496)
(9128)
管理(8834)
技术教育(8161)
职业技术(8161)
职业技术教育(8161)
(7161)
论坛(7161)
(6659)
(6513)
高等(6415)
成人(6292)
成人教育(6292)
图书(6242)
(5775)
金融(5775)
资源(5772)
(5750)
共检索到168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俊德  
金代女真人从没有文字到文学成就辉煌,教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女真人的教育经过初期的"借才异代"到中前期"尊孔崇儒"的文教制度确立与实施,再到中后期形成完善的教育制度三个阶段,为女真人的文学形态生成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金代女真人的教育并不仅仅是"女真汉化"的结果,金代统治者对于自身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也非常重视。两种教育融合之下生成的独特文学生态是女真人取得辉煌文学成就的直接原因。通过对女真人文学生态生成机理的历史梳理,对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当代社会的中华民族文学生态的构建主要有两方面的启示:一是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二是必须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杜维明  李若虹  
近年来,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哈佛大学东亚系哈佛燕京中国历史、哲学和儒学研究教授杜维明先生曾多次就人文学及其教育功能和社会效益,尤其是对人文学普遍被边缘化的现象,作过精深的阐述。杜维明教授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向一直非常关注。2002年9月17日,中国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风泰和中国高等教育中心、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副校长就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问题访问美国哈佛大学。杜教授和来访的校长们就人文学和大学教育作了一次座谈。本文是基于杜维明教授这次谈话的内容整理、加工和编辑而成的,成稿后杜教授百忙中审阅并予以首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尔东   罗英姿  
基于历史演进视角剖析,美国人文博士生教育在20世纪经历由高速扩张,到引发危机,再到培养策略调整的发展历程。繁荣的美国高等教育黄金年代在促进人文学科博士生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持续数十年的人文学科博士危机埋下隐患;美国人文学科博士危机其本质是博士学位获得者与大学终身教职之间的自然衔接关系消失,根深蒂固的学术接班人培养理念与培养方式难以适应博士生个人发展诉求。进一步分析发现,人文博士危机的出现及加重同美国博士生教育基本特征相关,包括市场导向、非中心化、结构化等。为促进人文学科博士生教育持续发展,美国学界聚焦于“培养公共人文学者”议题,强调在培养学科继承人、促进多元化职业发展以及提升人文学科社会价值三者间实现平衡。由此借鉴,在我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博士生教育空前繁荣的历史背景下,既需要培养能够走出校园、服务公共文化事业的人文学者,也需要警惕教育市场化所衍生的功利倾向与短视问题,并借助毕业博士追踪数据持续为教育领域提供反馈。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浦江  
在金代历史上,女真人与汉人之间的土地争端是一个牵动着诸多层面的关键性问题。就其大者而言之,一方面,土地争端是与女真人向中原地区的大规模移民,与女真人的汉化和封建化进程分不开的;另一方面,土地争端又形成为金代中后期民族矛盾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直接导致了金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农民起义——红袄军起义。有鉴于此,本文将围绕女真人与汉人的土地之争,对上述有关金代历史的重大问题进行一番新的审视。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文佳  
大学生作为一个肩负祖国繁荣复兴之重任的特殊群体,他们一方面受社会大环境影响较深,另一方面又对目前所处的社会现状有独特的观察视角和与众不同的理解及实践方式。大学生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正确解读《论语》中的教育思想:诚信为本,德育为先;学思结合,全面发展;知行合一,重视实践。学会为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进而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成为社会认可的高素质人才,其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十分重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齐焕美  尹逊才  
《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的教育理论专著。其阐释的教育理论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步骤、方法及指导方针,呈现出一种自觉的理论形态,具有教育哲学的性质。《大学》中充满智慧的儒家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的目标、目的、功能、方法等方面,仍然具有十分深刻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羽程  陈晓  潘潇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非你莫属》《职来职往》等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应运而生,吸引了大量在校大学生观众。本文透过职场真人秀节目热播现象,深入分析了职场真人秀节目对大学生求职就业方面所产生的正向影响,并从高校辅导员及大学生这两个角度思考探讨了职场真人秀节目所产生的启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康洁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中外文学教育,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英美文学教育使得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仅开拓了大学生的知识文化视野,还强化了他们的人文精神、感悟能力和认知程度。在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教学中,要想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在加强人文知识传授的同时,还须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英美文学教育带给我国高校文学教育的启示作用。由林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旭  王晓宇  
[目的/意义]在数字人文由单纯的学术热点演化成一门渐进完善的独立学科的同时,关于其学科归属问题并未在学术共同体之间达成共识。[方法/过程]文章从本质目的、内容议题、成果分布、主流趋势四个维度阐述数字人文归属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的合理性,并以此为基础,厘清数字人文与图书馆学、情报学以及档案学之间的关系,指出四者的核心指向在于知识创新。[结果/结论]文章的最后分别论述了数字人文对于图情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基于“把握机遇,转型升级”和“正面挑战,迎难而上”两个方面针对数字人文与图情档的交叉融合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东升  
教育研究中存在着科学范式和人文学范式,质性研究其实就是教育学中的人文学范式。德语Buildung一词在哲学和教育中内涵的演变,表明教育是个体生活世界的重要表现。在教育活动中,个体一方面受到传统和已有的意义世界的"型塑",另一方面,又在接受这一"型塑"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意义世界。因此,教育体现出人文世界的整体性、个别性、差异性和丰富性。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人文实践活动。自然科学的方法在揭示教育的上述特征时,明显有其局限性。而质性研究秉承经验描述及阐释学的方法,在研究教育的人文性方面,有着十分恰当的适切性。质性研究最终又必然走向行动研究,从而将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统一于教育活动中,统一于人的生活世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何祖健  文春  
从文科研究生教育的文化特性的认同入手,在揭示目前文科研究生碎片化阅读、浅表性思维以及外在性研究诉求这些教育困境的同时,以整体贯通的阅读方式、历史意识的思维的养成以及在场体验的为己之学三个相应的方面,提出人文学科研究生文化自救的对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南宫梅芳  
自2012年“环境人文学”这一术语正式亮相以来,在西方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环境人文学被看作是西方传统人文学科在应对环境问题过程中的出路。环境人文学融合了“后人类主义”和“新物质主义”的新思潮,首先反对人类的特殊性,拆解了人类与非人类的二元对立,认为人类与其他所有存在物一样,是构成世界的一部分;其次,主体性非人类独有,非人类也具有施动性质的主体功能;最后,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构建人类与大自然平等的环境伦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南宫梅芳  
自2012年“环境人文学”这一术语正式亮相以来,在西方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环境人文学被看作是西方传统人文学科在应对环境问题过程中的出路。环境人文学融合了“后人类主义”和“新物质主义”的新思潮,首先反对人类的特殊性,拆解了人类与非人类的二元对立,认为人类与其他所有存在物一样,是构成世界的一部分;其次,主体性非人类独有,非人类也具有施动性质的主体功能;最后,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构建人类与大自然平等的环境伦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媛媛  
福斯特与奥康纳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两个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观点既有一致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研究路径。比较二者的思想,既可以加深对他们理论观点的认识,也可以为当代生态学的研究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宏宇  陈勇越  解文龙  邱微  张成龙  
历时数百年至今仍在有效运转的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生态治水智慧的鲜活载体,其具备的低技术、低成本、低冲击、适应式、复合化等特征恰恰正是现代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本文在进行"东西方哲学传统"、"城市与村落"和"传统村落生态治水智慧与现代城市雨洪管理体系"特征对比的基础上,以井陉于家古村为例,尝试从古代八大防洪方略的视角,解析北方传统村落的治水机制,并总结凝练其生态治水智慧的特点及古代治水知识体系。最后阐述将其应用于当代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