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36)
2023(4873)
2022(4098)
2021(3697)
2020(3356)
2019(7470)
2018(7298)
2017(14261)
2016(7542)
2015(8272)
2014(8032)
2013(8142)
2012(7674)
2011(6782)
2010(6927)
2009(6661)
2008(6761)
2007(6263)
2006(5521)
2005(5235)
作者
(23313)
(19291)
(19013)
(18128)
(12484)
(9259)
(8811)
(7480)
(7433)
(6893)
(6589)
(6540)
(6279)
(6278)
(6170)
(6164)
(5805)
(5782)
(5531)
(5421)
(5057)
(4748)
(4558)
(4468)
(4438)
(4339)
(4325)
(4107)
(3919)
(3852)
学科
(29384)
经济(29344)
(24533)
管理(23051)
(19621)
企业(19621)
方法(14769)
数学(13307)
数学方法(13194)
(11963)
(10899)
保险(10808)
(10543)
银行(10521)
(10420)
(10027)
(9567)
金融(9567)
中国(9389)
(8716)
财务(8713)
财务管理(8681)
企业财务(8419)
(6367)
(6220)
(5695)
体制(5608)
业经(5502)
(5290)
贸易(5286)
机构
大学(109174)
学院(105460)
(45153)
经济(44164)
管理(39762)
研究(38160)
中国(35612)
理学(32961)
理学院(32638)
管理学(32062)
管理学院(31890)
(26437)
(23555)
科学(22433)
(20250)
财经(20069)
(19433)
(18422)
中心(18210)
研究所(17987)
(16439)
农业(15657)
业大(15617)
财经大学(15419)
北京(15407)
经济学(14288)
(14211)
(13583)
金融(13369)
(12930)
基金
项目(67456)
科学(52648)
基金(51284)
(46290)
国家(45930)
研究(45036)
科学基金(38752)
社会(28961)
社会科(27459)
社会科学(27447)
自然(27245)
自然科(26655)
自然科学(26643)
基金项目(26311)
自然科学基金(26226)
(23891)
资助(22731)
(21713)
教育(20190)
编号(16383)
(15720)
重点(15445)
科研(13837)
成果(13769)
(13483)
教育部(13373)
计划(13253)
(12853)
创新(12768)
大学(12706)
期刊
(47696)
经济(47696)
研究(36327)
中国(22545)
(21529)
(21208)
金融(21208)
学报(19510)
科学(16618)
(16505)
管理(15860)
大学(14753)
学学(14220)
农业(10724)
财经(10405)
(8699)
经济研究(8046)
技术(7175)
国际(7072)
(6394)
(6213)
教育(6107)
问题(5907)
理论(5856)
财会(5796)
会计(5558)
业经(5281)
实践(5260)
(5260)
世界(5058)
共检索到172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彭志  
量化投资和高频交易在改善市场流动性的同时,也可能带来较大的市场风险。2013年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量化投资和高频交易蕴含着较高的技术风险、策略模型风险和操作风险,对交易所的订单处理能力、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及有效监管带来挑战。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在内部风险控制尤其是授权管理方面存在缺陷,交易所的市场预警和异常交易处置机制还有待完善,国家尚未出台法律法规授权监管部门对异常程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进行规制。为引导量化投资和高频交易有序发展,应确立公平交易、定性监管、分类监管的监管原则,建立市场机构、交易所和清算部门三道风险防线,推行交易所、地方证监局和证监会"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实施算...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路   章玉贵   贺宇倩  
经过二十余年发展,高频交易已经成为海外市场主流的交易模式,学术界对其的认识也从初期的一致赞誉演变成如今的众说纷纭。首先,从理论研究而言,高频交易的复杂性在于如何处理信息与价格的关系、信息的构成结构、信息效率与做市效率的权衡这三个关键性问题。其次,从实证研究而言,检验的核心始终是高频交易与市场流动性、市场稳定性和市场效率的关系,争论之处在于上述关系在区分正常与极端市场、真实与虚幻流动性、信息与做市效率之后的结论大相径庭。最后,当高频交易的交易量占比过大之后,其与散户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分析师之间甚至是高频交易内部产生了诸多利益冲突。本文旨在梳理高频交易的发展脉络和人类对于高频交易的认知过程,为学术研究和监管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敏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监管改革均以传统的金融服务业态为基础,并没有考虑到金融科技本身及其在传统金融业态中引发的巨大变化。金融科技的系统性风险诱因包括对不利的经济波动更为敏感,并会将这种不利因素传导至整个行业,以及信息不对称与金融科技企业规模的急剧膨胀等。这为金融监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为以传统大型金融机构为"抓手"的风险监管体系难以适用于金融科技,甚至连被监管对象及其行为识别都存在困境,算法黑箱更使得既有监管捉襟见肘。因此,推动功能监管理念革新,紧握技术契机发展实时监管和代码规制,加强自律监管并开展国际合作,成为鼓励金融科技创新并有效控制风险的重要举措。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施龙刚  周布信  
近年来,多家境外高频量化巨头陆续通过在中国境内设立外贸企业的形式进入中国。这些披着批发业“马甲”的企业实际从事期货高频交易,获取高额的境内收益,通过向境外关联企业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等形式列支管理费用,在降低自身税收负担的同时,还可获得增值税进项税额留抵退税。目前我国对该类企业的制约和监管仍较为宽松,相关政策法规有待完善。税务机关应在关联运用内外部数据,强化对该类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监管的同时,发挥税收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作用,运用税收监管经验,为完善相关监管政策贡献税收智慧和力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晓静  劳传玲  
我国保监会现行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对于保险公司资本量的测度与界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反映保险公司投资资产所具有的风险,迫切需要形成新一代监管制度。投资资产认可标准的确定是计量偿付能力的基础,本文应用风险价值模型度量了资产的某段时间风险价值,并与投资资产认可标准中风险折价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投资资产标准认可不当带来的松弛风险、过度约束风险及其他潜在风险。最后本文围绕偿付能力充足率这个核心内容,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蓝海平  
高频交易作为电子化交易的最新方式,其高盈利性与高争议性的特点引发了业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本文考察了海外市场高频交易的风险、利弊、技术要素以及策略特征,着重分析高频交易对市场效率、市场波动的影响,梳理了低延迟技术、硬件与软件等高频交易关键技术的特征,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了高频交易在我国应用的机会和挑战。我们认为高频交易本质上是先进信息技术在证券交易模式上的创新,是交易技术发展与市场竞争的自然结果。高频交易在我国市场的发展应遵从制度建设和技术创新主导的特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巴曙松  王璟怡  王茜  
着力强化流动性风险监管,并将流动性风险监管提升到与资本充足监管同样重要的位置,被视为是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一个重要监管进展。事实上,此次金融危机体现了过去在跨国经营机构流动性管理、流动性监管规则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马英文  
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全面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核心内容包括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制定清晰的风险管理战略和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建立科学实用的风险管理模型、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善东  
从国际上看,数字技术优化了金融的触达方式、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服务成本、缓解了信息不对称,但也给普惠金融带来了新的问题和风险。文章从数字技术端、服务提供方及合作方、消费者及投资者三个方面,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本身存在的各类风险,同时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给监管带来的挑战,例如混业跨界模糊了监管界限、耦合性加强带来了监管成本提升、数字化提高了反洗钱难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定数字普惠金融国际监管准则、加强跨境监管协作与互委、建立松紧适度的数字普惠金融国内监管体系、提高各方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认识及接受度、强化数字普惠金融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建立健全多维度数据共享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曾冠  
市场竞争的压力与交易所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得交易所公司制改造已成为交易所发展的国际趋势。面对交易所改制所引发的交易所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失衡、监管权力滥用、自我上市的利益冲突、滋生金融风险等一系列问题,证券监管机关应当立足本国国情,借鉴成功经验,做出相应制度安排,采取限制交易所所有权取得、转移交易所监管功能等措施,完善内部治理与强化外部监管并重,从而有效消除利益冲突,发挥公司制交易所的组织结构优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凤雨  
高频交易在欧美发达证券市场已经非常活跃,并促进了市场的有效性,但对其仍然褒贬不一。高频交易固然存在一些风险,但是市场的需求推动其不断获得交易商的青睐。虽然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状况限制了高频交易的发展,但是,未来的市场竞争必然要求监管部门改革证券市场交易制度,放开对高频交易的管制。因此,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制定监管的法律标准,引导高频交易对证券市场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信喆  杨朝军  
本文首先回顾了美国证券市场高频交易的历史,之后对高频环境下流动性水平的新定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讨论了在高频交易环境下,如何对流动性进行市场监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雍晨  
高频交易是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产物,是资本市场的创新选择。本文着重论述了高频交易产生的市场风险以及在我国发展和监管中面临的困境,并从主体责任、风险控制、市场监管三方面提出监管建议。通过分析高频交易的现状及对市场的负面效应,本文认为应引入个股动态涨跌幅限制机制和错误撤销机制,避免系统性新风险的发生,修改《证券法》中完善高频操纵的认定,以监管科技应对金融科技,配套建立一套审计追踪系统,完善操纵市场的因果和责任认定。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培培  
随着电子化交易的发展,高频交易在证券市场中的运用越来越多。高频交易在增加流动性的同时,也因技术故障等问题造成证券市场价格剧烈动荡,这引发了人们的争论,即是否需要对高频交易进行限制。高频交易虽然带来了流动性,但是技术故障引发市场波动,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更是会引发崩盘的系统性风险。因此,限制高频交易具有正当性。光大"乌龙指"事件,是我国首例因为技术故障引发的极端事件,应该借此机会反思,建立熔断机制、异常交易的处理规则和法律制度。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梁庆  
由于习惯性命名的缘故,一直以来高频交易被不少业内人士和学者误解。高频交易的本质不是交易频率高,而是订单信号传输速度快。高频交易基于抢先交易的原理,类似但不等同于内幕交易,是高频交易商对其信息获取优势和信号传递优势的合法利用。但是,高频交易的常见策略均有不合理、不合法之嫌:猎物算法交易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市场操纵,暗池交易违背公平交易原则以及投资者初衷,流动性回扣交易在市场急跌时无助于增加甚至还会减少市场流动性,试单交易有操纵市场和损害大单交易利益的嫌疑,闪电订单交易有悖于证券市场交易公平、公开的基本原则。我国对高频交易的法律规制存在着漏洞,一是对短周期市场操纵行为的法律定性还有待明确,二是对订单信息尚未推送到交易所之前的信息保护存在着监管空白,三是对于频繁报撤单、大额报撤单等异常交易行为缺乏有效规制。为此,建议修订《证券法》《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扩充对"连续交易"、"侵犯商业秘密"概念的认定,按照"穿透式"监管原则对幌骗行为进行规制,防止高频交易商利用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的漏洞操纵市场、侵犯其他投资者权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