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21)
- 2023(8391)
- 2022(7365)
- 2021(6912)
- 2020(5891)
- 2019(13758)
- 2018(13646)
- 2017(27118)
- 2016(15117)
- 2015(17112)
- 2014(17298)
- 2013(17288)
- 2012(16607)
- 2011(15173)
- 2010(15354)
- 2009(14360)
- 2008(14545)
- 2007(13358)
- 2006(11620)
- 2005(10468)
- 学科
- 济(61681)
- 经济(61626)
- 管理(40735)
- 业(39862)
- 企(31269)
- 企业(31269)
- 方法(29663)
- 数学(26790)
- 数学方法(26487)
- 农(18779)
- 财(17061)
- 中国(15392)
- 贸(14232)
- 贸易(14228)
- 易(13855)
- 学(13801)
- 地方(12377)
- 制(12138)
- 业经(11988)
- 农业(11904)
- 策(10355)
- 银(10337)
- 银行(10311)
- 务(10037)
- 财务(10013)
- 财务管理(9989)
- 行(9855)
- 融(9620)
- 金融(9618)
- 企业财务(9415)
- 机构
- 学院(219963)
- 大学(219610)
- 济(92291)
- 经济(90192)
- 管理(82492)
- 研究(78371)
- 理学(70018)
- 理学院(69228)
- 管理学(67963)
- 管理学院(67552)
- 中国(61135)
- 科学(48542)
- 京(46359)
- 财(44441)
- 所(41554)
- 农(40846)
- 研究所(37653)
- 中心(36759)
- 江(35006)
- 财经(34415)
- 业大(34159)
- 农业(32283)
- 经(31123)
- 北京(29527)
- 范(28662)
- 师范(28383)
- 经济学(28343)
- 院(28152)
- 州(27411)
- 经济学院(25747)
- 基金
- 项目(141518)
- 科学(110046)
- 研究(102155)
- 基金(101664)
- 家(89429)
- 国家(88714)
- 科学基金(74135)
- 社会(62516)
- 社会科(59224)
- 社会科学(59206)
- 省(55104)
- 基金项目(53388)
- 自然(48710)
- 自然科(47487)
- 自然科学(47469)
- 划(47322)
- 教育(47126)
- 自然科学基金(46638)
- 资助(43085)
- 编号(42407)
- 成果(35654)
- 重点(32547)
- 部(31796)
- 发(30869)
- 课题(29754)
- 创(28634)
- 科研(27882)
- 创新(26863)
- 教育部(26685)
- 性(26511)
共检索到332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穆争社
本文以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逻辑起点,研究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特征和运行机制;结合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阐述了政策的两种类型——"定量宽松"和"信贷宽松"的异同点,分析了政策的实施阶段及其特点、政策工具的差异、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问题,并指出值得借鉴之处。
关键词:
政策利率 量化宽松 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翟会颖 刘婧
金融危机时期,鉴于传统货币政策面临"流动性陷阱"的无效性,美联储实施了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系统分析了其运行效果。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流动性陷阱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肖芍芳 黄洁文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种非传统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后,美国选择了这种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本文对该政策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运用计量模型对该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发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于增加流动性、防止通货紧缩有一定作用,但长期效果不明显。而在刺激经济复苏方面,效果微弱。因此,本文认为,美联储应谨慎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才能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效果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穆争社
结合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本文阐述了"定量宽松"和"信贷宽松"政策的异同点,分析了政策的实施阶段及所呈现的特点、政策工具的差异。认为在肯定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应当充分认识并高度关注其所面临的政策措施防卫性特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威胁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合理引导社会公众预期;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所创造的广义流动性的管理。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彬 邓美薇
在国际与国内因素影响下,安倍政权出台了史无前例的无限度、无限期的异次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旨在短期内提振日本经济。时隔一年多,异次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差强人意。在出口方面,日元大幅贬值却未带来"J曲线效应"。在消费方面,受提高消费税影响,物价增幅过快,没有达到稳定增长目标。在投资方面,企业没有显著增加设备投资,整体经济规模尚未出现明显变化。此外,异次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潜藏着债务加剧和海外投资者投机行为加剧等风险,从而可能给新兴经济体带来金融动荡等诸多隐患。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耿群
2006年3月9日,日本银行宣布终止实行了5年之久的“量化宽松”政策。朝最终升息跨出了第一步,原因是日本经济从2005年起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好转,如果再继续实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可能引发通胀。日本央行这次顶住了政府压力做出改变货币政策的决定, 凸现其独立性进一步提高。在目前状况下日本货币政策的改变对日本经济和全球经济都具有积极影响,对资金流动和金融市场的影响更大,尤其是将提高日本金融市场的吸引力。
关键词:
量化宽松政策 日本银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石凯 刘昊虹
美国超宽松货币政策的目标原本是拉动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水平,然而就是在这两方面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却与预期相去甚远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宣布开始以每月400亿美元规模购入机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此举标志着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向松祚
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早已深陷负利率和流动性陷阱,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基本失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量化宽松和伯南克的货币政策准则当地时间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正式宣布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称QE3)。根据联储公报,QE3包括如下举措:第一,每月新增购买400亿美元联邦机构发行的抵押债券,主要是联邦房贷机构发行的债券。第二,继续实施利率扭曲操作,以降低长期利率。加上利率扭曲操作的长期债券购买量,到今年年底,联储每月购买的债券量为850亿美元,与第二轮量化宽松购债量持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石凯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美联储投放的美元中没有形成美国国内流动性的部分,绝大多数已经溢出美国金融体系,对刺激美国经济无效,但却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冲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路妍 吴琼
本文分析了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新特点和演化趋势,并分析了其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我们发现:近年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发达经济体间形成了多元化局面;由以往的"量化"逐步向"质化"转变;由以往的"救市与救政府并举"转变为"重点救市,兼顾救政府"。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新变化必然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产生影响,即: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压力增加,相对日元和欧元不确定性增加;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增强了人民币汇率走势的相关性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复杂程度;目前宏观因素仍是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根本原因。因此,针对这种变化,中国应采取相应对策,以避免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从...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原青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多数学者将其理解为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在二级市场购买包括国债等在内的中长期资产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将其定义为"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干预方式。"理论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传导: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青松
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措施和影响差异的表现,指出货币乘数下降及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严重影响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美元本位制及贸易生产全球化也降低了发达国家的通胀压力。在总结部分国家采取的应对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应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建议,即适度推动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加强短期资本流入管制、采取"紧货币、宽财政"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参与G20等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机制。
关键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影响差异 应对策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易宪容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无论是退出还是延续,都会对全球经济及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因为,当前以信用货币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的货币政策既是本国的也是国际的,因此美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国际市场产生巨大冲击,而现代金融市场的本质异化更是把这种影响与冲击无限地放大。本文全面分析了美联储五年来推出QE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美联储的决策机制,QE退出可能时机、路径及方式,以及对国内外市场的重大冲击,并指出QE退出是一种必然,中国政府要估足QE退出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尽早地准备最好的应对方式,以便减弱QE退出对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和冲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宗良
2012年10月24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第40期"经济每月谈",主题是"积极应对国际冲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对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的背景、目标、特点及影响进行了分析。他认为,QE3对美国经济利大于弊;对全球经济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压力,增加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加大货币政策调控难度,我国外汇储备资产面临再度贬值,美国企业竞争力加强后,倒逼中国企业转型。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驰
2013年12月19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货币政策决策声明中宣布,将从2014年1月开始,将每月850亿美元的资产采购规模削减至750亿美元,其中,国债采购规模从每月450亿美元降至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担保证券的采购规模从每月400亿美元降至350亿美元。这一决定标志着美联储在金融危机后实施5年的3轮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开始进入退出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