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06)
- 2023(15509)
- 2022(13538)
- 2021(12630)
- 2020(10696)
- 2019(24397)
- 2018(23955)
- 2017(46511)
- 2016(25365)
- 2015(28143)
- 2014(27793)
- 2013(27040)
- 2012(24557)
- 2011(21810)
- 2010(21264)
- 2009(19108)
- 2008(18338)
- 2007(15459)
- 2006(12980)
- 2005(10676)
- 学科
- 济(95697)
- 经济(95585)
- 管理(70888)
- 业(68210)
- 企(56480)
- 企业(56480)
- 方法(49214)
- 数学(43587)
- 数学方法(43027)
- 农(25464)
- 财(25423)
- 中国(23159)
- 学(21658)
- 业经(21052)
- 贸(18282)
- 贸易(18277)
- 地方(17945)
- 易(17778)
- 农业(17319)
- 务(16757)
- 财务(16688)
- 财务管理(16657)
- 技术(15882)
- 企业财务(15815)
- 制(15649)
- 环境(15343)
- 理论(15284)
- 和(14869)
- 银(13668)
- 银行(13598)
- 机构
- 大学(350123)
- 学院(348224)
- 管理(140507)
- 济(135414)
- 经济(132697)
- 理学(124201)
- 理学院(122854)
- 管理学(120494)
- 管理学院(119889)
- 研究(113623)
- 中国(81615)
- 科学(74404)
- 京(72841)
- 农(62664)
- 财(59146)
- 业大(59138)
- 所(56629)
- 研究所(52708)
- 中心(51990)
- 农业(49877)
- 财经(49370)
- 江(47247)
- 经(45283)
- 北京(44762)
- 范(43964)
- 师范(43368)
- 院(41884)
- 经济学(40737)
- 州(38421)
- 财经大学(37391)
- 基金
- 项目(256799)
- 科学(200803)
- 基金(187332)
- 研究(179832)
- 家(166518)
- 国家(165202)
- 科学基金(141305)
- 社会(113104)
- 社会科(107243)
- 社会科学(107214)
- 基金项目(100374)
- 省(100115)
- 自然(95601)
- 自然科(93416)
- 自然科学(93389)
- 自然科学基金(91696)
- 划(85187)
- 教育(82663)
- 资助(77080)
- 编号(71531)
- 重点(57584)
- 部(55992)
- 成果(55235)
- 发(53855)
- 创(53687)
- 科研(50426)
- 创新(50144)
- 计划(48854)
- 课题(48561)
- 教育部(47570)
- 期刊
- 济(132493)
- 经济(132493)
- 研究(92719)
- 学报(63188)
- 中国(55460)
- 农(55281)
- 科学(55086)
- 管理(47771)
- 大学(47287)
- 学学(45117)
- 财(43661)
- 农业(38467)
- 教育(33065)
- 技术(28613)
- 融(24930)
- 金融(24930)
- 业经(22851)
- 财经(22803)
- 经济研究(22027)
- 业(19793)
- 经(19407)
- 科技(18458)
- 问题(17631)
- 版(17599)
- 业大(17345)
- 图书(16219)
- 理论(15964)
- 技术经济(15733)
- 商业(15369)
- 资源(15139)
共检索到470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华建
文章运用事件研究法鉴别了日美两国量化宽松对各自国内中长期利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日本的量化宽松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降低中长期利率的作用,但显著程度和影响的幅度远小于美国量化宽松。进一步地,文章基于供求理论、资产组合再配置效应以及大规模资产购买的存量效应和流量效应等理论,结合对两国量化宽松操作上的深入比较对上述效果差异进行了解释,并运用回归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上述解释进行了验证。结论认为,日本央行未能有效降低长期债券的绝对供给水平和相对供给水平,忽视大规模购买的流量效应是导致量化宽松效果减弱的关键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华建
为什么日美两国量化宽松对于各自中长期利率的影响效果呈现显著差异?文章基于preferred-habitat theory(偏好习惯理论)探讨了一个长期被忽略的影响因素——投资者风险规避度。根据偏好习惯理论,文章认为减少长期债券的供给的确能够降低中长期利率(文章称之为供给效应),但供给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投资者风险规避度。文章运用两种方法计算比较了日美两国投资者风险规避度,结果发现各自量化宽松期间日本投资者的风险规避度远小于美国投资者。进一步地,文章的实证检验证实,量化宽松的供给效应存在于不同国家,且与投资者风险规避度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从而证明了偏好习惯理论。更为重要的是文章发现美国量化宽松的供给效应显著高于日本,这说明投资者风险规避情绪确实是造成两国量化宽松的中长期利率效应差异的关键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华建
为什么日美两国量化宽松对于各自中长期利率的影响效果呈现显著差异?文章基于preferred-habitat theory(偏好习惯理论)探讨了一个长期被忽略的影响因素——投资者风险规避度。根据偏好习惯理论,文章认为减少长期债券的供给的确能够降低中长期利率(文章称之为供给效应),但供给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投资者风险规避度。文章运用两种方法计算比较了日美两国投资者风险规避度,结果发现各自量化宽松期间日本投资者的风险规避度远小于美国投资者。进一步地,文章的实证检验证实,量化宽松的供给效应存在于不同国家,且与投资者风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窦菲菲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国内利率的影响具有阶段性特征和结构特征。在美联储量宽政策大规模资产购买阶段,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降会引起中国短期利率显著上升,对中国长期利率无显著影响。在美联储量化宽松时期,中国长期利率期限溢价随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降而显著下降。就美联储量宽政策实施前后的所有时间窗口来看,中国长期利率随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上升会显著上升。美联储量宽政策进入退出阶段以后,中国长期利率的上升压力会增加,中国需要对国内流动性做主动调节,既要防止货币过多投放导致国内经济风险攀升,也要防止因美国量宽政策退出引起流动性不足而激化国内经济结构矛盾,中国需要对冲流动性变动趋势,尽可能保持新常态下合适的流动...
关键词:
美国 量化宽松 利率变动 结构特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路妍 刘亚群
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分别实行了各具特色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会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增加了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难度。本文采用VAR模型对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显著影响,并通过M2、实际有效汇率和利率进行国际传导。鉴于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或退出会对中国货币政策带来一定的冲击,文中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降低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或退出对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效果的冲击。
关键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VAR模型 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约瑟夫·加尼翁 王宇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降低长期利率而发挥作用,较为有效地缓解了流动性危机,其传导机制与常规货币政策的传导基本相同。宏观模型表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都具有积极影响,这种影响并不仅仅限于金融危机期间。
关键词:
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 长期利率 金融危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少林
最近,美联储宣布了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相对于此前两轮量化宽松,QE3更为激进,引发舆论普遍担忧。受QE3影响,日本央行9月19日决定进一步追加货币宽松措施,将资产翙计划的规模从70万亿日元扩大到8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42万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董杨
11月3日,美联储正式宣布重启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宣布在未来8个月内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这是继2009年3月美联储1.7万亿美元注入流动性后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手段,试图通过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量化宽松"是央行采用的一种货币政策。当银行利率、贴现率或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为零或接近零时,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杜婕 朱欣乐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自实施以来都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实施效果方面的确起到了提振美国经济的作用,但它对国际经济产生的冲击却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新兴经济体,在经贸等众多领域都与美国联系十分密切,且不能忽视的问题是,经济的传导过程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正位
2013年以来,对美国量化宽松(QE)退出的揣测不断,直接冲击了部分新兴经济体。2013年12月28日,美国QE退出正式拉开帷幕。事实上,这种由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简称"中心国家")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所引发的危机,在历史上已多次上演。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天生缺陷更加明显,特别是中心国家权责不对称,只顾收取"铸币税"的好处,却不愿承担国际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自锋 白玥明
本文首先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证明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美通货膨胀的影响差异,即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的溢出效应强于对美国国内物价的直接影响;然后从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渠道发现,资本项目传导较快但经常项目传导时滞较长,而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弱和对外依赖度过高是造成其影响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量化宽松政策 通货膨胀 SVAR模型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天锋
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美国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台背景,认为它是美国实现经济复苏的不二选择,而较低的物价水平则是该政策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本文的研究认为,本轮量化宽松政策将使中国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进一步上涨,中国将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压力也将会加大,中国外汇储备也将面临大幅缩水风险。最后,针对二次"量化宽松"的影响,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兰芬 韩立岩
本文通过研究五大代表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变动,估算出全球流动性扩张的规模。接着,通过格兰杰因果分析,得到全球流动性是中国和巴西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的原因,量化宽松政策溢出效应的政策渠道显著。然后,本文利用EGARCH模型描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同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和巴西的股市冲击,计量结果表明全球流动性扩张对中国和巴西的股市资产泡沫均有溢出效应,且对巴西的影响大于中国,说明量化宽松政策溢出效应的资产价格渠道明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自磊 张云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与金砖四国的汇率、产出和通胀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推动了人民币的升值,且较之于巴、俄、印三国,该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正向冲击更加明显;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巴、印、中三国的产出水平构成了负向冲击,同时该政策对中国产出水平的负向冲击更加持久;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金砖四国的通胀均构成了正向冲击。文章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量化宽松政策对金砖四国的汇率、产出和通胀产生了显著影响,但由于四国在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影响对四国而言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
量化宽松 金砖四国 溢出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安辉 秦伟广 谷宇
黄金作为重要的金融资产和储备资产,其价格一直深受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而2008年至2013年期间美联储实施的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更是对黄金价格产生了重大的冲击效应。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QE政策可能影响黄金价格的信号渠道、资产组合平衡渠道和流动性渠道,随后应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QE政策宣告事件对黄金价格的短期影响,并进一步应用滚动回归考察了QE政策对黄金价格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QE政策宣告对黄金价格有明显的影响。从长期看,QE政策分别通过作用于信号渠道、资产组合平衡渠道和流动性渠道,而对黄金价格产生了时变冲击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