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6)
- 2023(1987)
- 2022(1645)
- 2021(1708)
- 2020(1366)
- 2019(2935)
- 2018(2746)
- 2017(5107)
- 2016(2932)
- 2015(3291)
- 2014(3311)
- 2013(3426)
- 2012(3196)
- 2011(2386)
- 2010(2445)
- 2009(2224)
- 2008(2618)
- 2007(2166)
- 2006(1780)
- 2005(1586)
- 学科
- 财(20988)
- 管理(14447)
- 财政(11565)
- 业(11448)
- 企(10870)
- 企业(10870)
- 政(9276)
- 务(9227)
- 财务(9227)
- 财务管理(9183)
- 企业财务(8865)
- 济(7320)
- 经济(7310)
- 制(4566)
- 方法(3818)
- 度(3658)
- 制度(3649)
- 中国(3640)
- 家(3602)
- 国家(3530)
- 数学(3484)
- 数学方法(3468)
- 体(3390)
- 体制(3222)
- 及其(2888)
- 策(2867)
- 券(2741)
- 债(2681)
- 地方(2677)
- 出(2673)
- 机构
- 学院(34191)
- 大学(34024)
- 财(18751)
- 济(13508)
- 经济(13234)
- 管理(11622)
- 研究(11434)
- 中国(11034)
- 财经(9997)
- 理学(9562)
- 理学院(9495)
- 管理学(9402)
- 管理学院(9345)
- 经(9017)
- 财政(8241)
- 政(7245)
- 财经大学(7163)
- 京(7032)
- 科学(6679)
- 所(6489)
- 江(5718)
- 省(5578)
- 研究所(5241)
- 中心(4959)
- 会计(4892)
- 北京(4794)
- 经济学(4553)
- 院(4503)
- 部(4429)
- 融(4298)
共检索到62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永利
在政府债务不断扩大,甚至成为永续负债根本难以偿还的情况下,货币的信用和生命力将面临危险在废弃金(贵金属)本位制之后,为防止货币的超量投放,很多国家都以立法的方式强调央行的独立性,并禁止央行直接购买政府债券等。然而,一旦遭遇重大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这一点很容易被突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社会投融资低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竞相打破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应贵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采取了一系列货币和财政政策以拯救深陷泥潭的本国经济。美联储运用非常规政策工具向金融体系注入大量流动性资产,美联邦政府也大幅度提高了财政支出,使得财政赤字愈加恶化。在此背景下,美元资产的安全性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分别从货币政策效果、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以及投资主体等方面考察了美元资产的安全性,分析了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作用,并从投资主体结构探讨了美国联邦政府的经济取向,最后以所涉及资产的市场表现回应美元资产安全问题。笔者认为,与其它货币资产相比,持有美元资产并不会承担额外的币种风险。
关键词:
量化宽松 财政政策 投资主体 美元安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经国
本文在一个带有金融摩擦的两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分析了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并探讨了危机传染下一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于另一国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危机通过贸易联系进行跨国传染,其传染效应又通过金融加速器被进一步放大。在此机制作用下,本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财政政策效果会受到外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当外国量化宽松政策较弱时,本国财政政策可以较好地治理金融危机传染;但当外国量化宽松政策过强时,本国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便会占主导,使得本国的投资波动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进而导致本国的财政政策失效。由此表明,在欧美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葛奇
作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第二阶段,美联储将在2017年开始缩减因危机后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而形成的规模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并指出缩表结束后的证券资产持有规模将不会大于为有效执行货币政策所必须维持的水平。本文认为,决定美联储资产负债表长期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美联储负债中的流通中货币量和准备金余额的长期水平,前者取决于美联储对未来名义GDP增长趋势的估计,后者则取决于美联储对未来货币政策执行框架的选择。如果美联储倾向于采用危机前的公开市场操作办法,准备金余额的长期水平将与银行交易性存款余额决定的必要准备金水平趋于一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长期规模将因此显著低于目前的水平。相反,如果依照本文所预计的,美联储将继续危机后实行的利率走廊机制,以超额准备金利率和隔夜反向回购利率控制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动范围,准备金余额的长期水平就将由银行对准备金的需求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虽会在目前的基础上缩减,但程度相对有限,因而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较小。此外,和危机前的以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作为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不同,本次量化紧缩政策的特点是美联储可以同时运用短期利率和资产负债表两种政策工具,意味着美联储能够通过资产负债表的缩减来部分地取代联邦基金利率的提高,而不至于改变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总体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将缓和升息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葛奇
作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第二阶段,美联储将在2017年开始缩减因危机后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而形成的规模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并指出缩表结束后的证券资产持有规模将不会大于为有效执行货币政策所必须维持的水平。本文认为,决定美联储资产负债表长期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美联储负债中的流通中货币量和准备金余额的长期水平,前者取决于美联储对未来名义GDP增长趋势的估计,后者则取决于美联储对未来货币政策执行框架的选择。如果美联储倾向于采用危机前的公开市场操作办法,准备金余额的长期水平将与银行交易性存款余额决定的必要准备金水平趋于一致,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浩宇 薛爽 张为国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相关政府机关推出各项政策鼓励金融创新,丰富了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其中包括在2013年推出的永续债。此后,永续债备受资本市场欢迎,发行数量与发行总额增长迅速,发行人以央企和地方国企为主,集中在金融业、基础设施建筑业、公用事业、房地产业和制造业等。它们大都是高杠杆的行业,除去金融业,又都是重资产的行业。为适应资本市场的快速变化、防控金融风险,相关政府部门不断调整完善永续债相关会计准则,尤其2019年财政部颁布的永续债新规即《永续债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较为严格,对永续债的分类和发展影响重大。本文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3~2022年发行的永续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永续债新规出台前,企业普遍将永续债归为权益工具;永续债新规出台后,绝大部分企业未据此对此前发行的永续债进行重新分类,并且基本都通过调整合同条款将新发行的永续债归类为权益工具。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选取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印证了上述结论。本文最后从全球视角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表明:我国存在与永续债相关的争议不足为怪,不能不顾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变化谈会计准则的变迁及其影响问题。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钟伟 谢婷
人口老龄化和债务危机,成为限制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美国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以及后续持续量化宽松的趋势,引发全球国债竞争性发行问题。量化宽松政策之下,通货膨胀预期骤增,而发达国家的就业状况和经济增长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实体经济的持续复苏需要虚拟经济的相对缩减和重大技术创新的涌现。在全球经济体系相对混乱之际,中国应在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三个层面开展行动,化危机为机遇,发挥应有作用。
关键词:
持续量化宽松 主权债务危机 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益平
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英、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的财政状况迅速恶化、公共债务急剧增加。而美联储和其他主要央行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可能直接增加流向中国的热钱。另外还有三大因素将直接抬高中国的通胀压力:第一是粮食及大宗商品价格直线上升;第二是工资水平急剧上涨;第三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所有这些表明通货膨胀可能是2011年中国最大的宏观经济风险,央行需要采取包括加息、升值等的全面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来控制通胀风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洋天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为核心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得到了大规模应用,对稳定金融市场并促使经济走上复苏的轨道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行考察,首先研究了资产负债表渠道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其次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为例分析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运转机理,最后分析了量化宽松的潜在影响、退出机制及对货币政策的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静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发达经济体纷纷启用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不仅为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有效地缓解了金融市场波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受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延缓了经济衰退和刺激了经济复苏。本文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考查了各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机制和政策效果。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缘起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传导机制及美、欧、英、日四个经济体央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的实践及其政策效果。
关键词:
量化宽松 央行资产负债表 传导机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澜飚 贾飙 张靖佳
本文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视角,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美国广义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路径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资产项退出路径来看,美联储的退出路径以流动性工具退出为主,证券持有工具反复调整为辅,并在QE3~QE4期间加速退出。从负债项退出路径来看,美联储以结构效应退出为主,增长效应依然以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大幅增长为主。这表明美联储正逐步压缩非传统资产的规模,其资产结构向更为传统的证券持有工具回归;同时,美联储负债中的主要调节工具是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其规模变化在政策退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国在QE2~4期间通过对汇率稳定性和国际资本流动的调整控制了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溢出效应,增强...
关键词:
量化宽松政策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 退出路径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赵放 刘雅君
本文通过建立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研究了安倍政府时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日本民众生活、工业经济及对外贸易的时变动态影响,并与小泉政府时期的政策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在对日本国内民众生活的影响方面,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使日本国内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平稳增长,却起到了相反作用;在对日本国内产业活动指数的影响中,货币供应量增长对短期的日本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在对外贸易影响方面,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内改善了日本在国际贸易上的逆差困境,但从长期来看,日本进出口贸易额均呈下降趋势;从与小泉政府时期量化宽松政策进行对比来看,安倍政府时期政策在刺激物价以及改善贸易逆差方面具有一定成效。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董杨
11月3日,美联储正式宣布重启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宣布在未来8个月内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这是继2009年3月美联储1.7万亿美元注入流动性后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手段,试图通过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量化宽松"是央行采用的一种货币政策。当银行利率、贴现率或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为零或接近零时,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邓志超
<正>一个时期以来,关于量化宽松的讨论甚至是争论,不绝于耳。支持者认为,量化宽松有效应对了危机,缓解了危机爆发带来的危害,其中的典型代表是现代货币理论(MMT)。反对者则认为,量化宽松的效用在大幅减弱,而其导致的全球通胀和金融风险的危害却在与日俱增,量化宽松还拉大了贫富差距,增加了全球不稳定性因素。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阿温德·克里纳穆尔蒂 安妮特·维辛-乔根森 许平祥
大规模资产购买(LSAPs,也常被称为量化宽松或"量化宽松政策")是一个货币政策工具,最先由日本银行于2001年启用,金融危机以来该政策被美联储、欧洲央行和英格兰银行所广泛运用。中央银行和投资者对于LSAPs的运作机制比对中央银行的传统目标工具——隔夜同业拆借利率的了解要少得多。在过去的几年中,鉴于中央银行对LSAPs的广泛使用,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实证和理论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