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71)
- 2023(5027)
- 2022(4205)
- 2021(4114)
- 2020(3461)
- 2019(8109)
- 2018(7758)
- 2017(14750)
- 2016(8223)
- 2015(9162)
- 2014(8914)
- 2013(8778)
- 2012(8329)
- 2011(6901)
- 2010(6951)
- 2009(6250)
- 2008(6204)
- 2007(5273)
- 2006(4466)
- 2005(3978)
- 学科
- 济(29497)
- 经济(29465)
- 管理(28251)
- 财(23924)
- 业(20915)
- 企(17158)
- 企业(17158)
- 财政(14242)
- 出(13139)
- 政(11655)
- 方法(11264)
- 贸(10863)
- 贸易(10862)
- 易(10691)
- 数学(10082)
- 数学方法(10029)
- 地方(9456)
- 务(9233)
- 财务(9230)
- 农(9199)
- 财务管理(9177)
- 中国(9041)
- 企业财务(8637)
- 出口(7701)
- 出口贸易(7701)
- 口(7701)
- 制(7374)
- 家(6783)
- 国家(6536)
- 农业(5767)
- 机构
- 大学(100341)
- 学院(100084)
- 济(43048)
- 经济(42176)
- 管理(37572)
- 研究(32328)
- 理学(32219)
- 理学院(31842)
- 管理学(31531)
- 管理学院(31325)
- 财(31028)
- 中国(26078)
- 京(21218)
- 财经(20019)
- 科学(18196)
- 经(18155)
- 江(15802)
- 中心(15518)
- 所(15101)
- 财经大学(14527)
- 经济学(14417)
- 经济学院(13242)
- 范(13166)
- 师范(13099)
- 研究所(12972)
- 北京(12925)
- 农(12424)
- 院(12174)
- 业大(12014)
- 州(11946)
- 基金
- 项目(66341)
- 科学(52433)
- 研究(51879)
- 基金(48735)
- 家(40964)
- 国家(40599)
- 科学基金(35423)
- 社会(34050)
- 社会科(32284)
- 社会科学(32276)
- 基金项目(26257)
- 省(25463)
- 教育(23142)
- 自然(21167)
- 编号(21106)
- 自然科(20667)
- 自然科学(20664)
- 划(20615)
- 自然科学基金(20274)
- 资助(19348)
- 成果(17603)
- 部(15227)
- 国家社会(14517)
- 重点(14284)
- 课题(14246)
- 发(13964)
- 性(13900)
- 创(13639)
- 教育部(13545)
- 制(13508)
共检索到159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俏彬
综观东西方财政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总的来讲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政府理财观,其一是我们熟知的量入为出,其二是近年来逐渐为国人所认同的量出为入。本文通过对这两种理财观历史起源的考察,拟理清它们各自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并结合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大方向,认为我国政府理财观必将在波澜壮阔的经济与财政改革实践的推动下,由量入为出过渡到量出为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安秀梅 陈东
量出为入——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财原则安秀梅陈东任何国家的财政活动都有个适度规模的问题,国家财政约束和确定自身规模的方式不同,形成不同的理财思路。所谓理财原则,就是对安排和使用财政资金的不同方式所呈现出的规律性作出的理论概括。总的来看,在理财原则上...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翁礼华
理财,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政权的巩固、国家的兴衰以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古人"《洪范》五福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的口头禅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把理财作为治理国家的大事。口头禅中的《洪范》是孔子编定的上古史——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斯叶青
中国唐宋时期实施"量出制入"理财原则,大大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当的"量出制入"不是索求无度,以支定收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政府滥用权力,在这个意义上"量出制入"和西方公共财政理论不谋而合。我国政府财政在新形势下应当由"量入为出"转化为"量出制入"。
关键词:
唐宋财政 量出制入 西方公共财政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肖凌
两宋吸取前朝教训,加强中央集权,构建了完备的中央财计体系,使得在唐代提出而未得到应用的"量出制入"财政原则,实际在两宋得到了贯彻实施。文章从宏观上对两宋中央财政机构的演变进行了分析,从微观上对两宋官厅会计的簿账、会计核算、会计凭证和库藏制度的变化进行了介绍,总结了两宋财计的四个特征。
关键词:
量出制入 两宋 财计制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BillSmith 朱关鑫 李富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石柱鲜 陈磊
韩国实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财政政策是政府对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研究韩国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及其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影响。通过单变量回归分析可知,财政支出对GDP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民间消费。要刺激民间消费和经济增长就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但也要考虑到物价上涨的因素。如果经济形势对于物价上涨的压力不大,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搞活经济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政府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齐守印
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的优化配置是科学划分政府间财政收入的直接基础。其纵向配置并非简单地与政府间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提供责任的配置格局一一对称 ,且公共经济责任的纵向配置也需进行多层细分。本文以政府间公共经济责权的合理配置为前提 ,借鉴国外有益的公共经济理论与实践 ,阐发了实现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优化配置的 4条基本原则 ,论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 1 0个方面财政支出责任在中国五级政府之间实现优化配置的具体设想及其依据。
关键词:
财政体制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责任 政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志超 何永江
挤出效应的正确含义是指一定时期消费(私人消费或公共消费)对投资(私人投资或公共投资)的替代,而并非仅指政府开支对私人开支的替代。挤出效应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必须以广阔的视野对此加以分析和研究。就中国而言,目前尚未发现如货币主义者定义的政府开支扩大带来的标准挤出效应,未来几年中可能会出现一种根本不同于挤出效应的挤入效应。由于中国目前远未达到充分就业的宏观经济均衡,政府开支的挤入效应,亦即能在较长时期内刺激社会投资适度增长的财政政策是必要的。
关键词:
财政开支,挤出效应,挤入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勇
政府信用由于具有权威性的特点,对其支出可以为公众有效化解信息不对称,维护公众利益。但政府信用若出现透支的情形,又会误导公众,乃至严重损害公众利益,并造成政府合法性危机。因此,政府信用须能实现一种理性支出,也即支出行为既能够满足公众需求,亦不会超出政府责任能力范围。为此就应考虑政府信用支出目的和手段的正当性,问责制等制度要件的完备性以及坚持以治理为导向。
关键词:
奶粉事件 政府信用 透支 理性支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杜萌昆
瑞典政府在管理公共财政支出中,引进了私人部门企业管理的核心思想,即成本与效益的“经营思想”,并通过建立制度化的程序来提高多级财政部门的工作质量和保证财政支出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瑞典国家财政收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很大。近20年来,政府的多项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左右,政府的多项支出(包括公共福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燕 刘淼
在社会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需求大幅增加的现实压力下,财政收支长期处于一种不均衡的状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级财政在加强预算管理的同时,扩大理财视野,推进理财方式创新,在公用事业领域开始运用市场的理念和方式运作财政资金。在此背景下,有必要研究这一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公用事业 市场化运作 政府职能 民营部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培勇
当前中国的财政收入处于“超常”增长区间。因此 ,有必要按照“以支定收”的财政观重新审视当前中国的政府收支格局 ,并以此解释或处理财政经济领域的一系列问题 :由支出入手 ,从支出到收入 ,在严格界定支出与收入的基础上界定“两个比重”;启动各项旨在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及其机制的改革举措 ,避免整个政府收支规模的不适当增长 ;循着“政府究竟需要干什么事”、“政府究竟需要多少钱”和“政府究竟可以取得多少钱”的线索 ,构建本来意义上的中国的公共财政框架。
关键词:
财政收入 以支定收 政府收支行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创练
分析了1978~2008年我国29个省(市)政府消费性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研究了政府支出规模、税负水平以及债务融资对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影响,以期评价财政政策在宏观需求管理中的有效性。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消费性支出挤入了居民消费,而税负和债务融资占用了居民可支配的消费资源,降低了政府消费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从而减弱了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和扩大内需上的乘数效应。
关键词:
挤出效应 挤入效应 面板协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