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38)
- 2023(14641)
- 2022(12722)
- 2021(11872)
- 2020(9917)
- 2019(22718)
- 2018(22536)
- 2017(42246)
- 2016(23700)
- 2015(26778)
- 2014(27022)
- 2013(26645)
- 2012(24957)
- 2011(22881)
- 2010(22976)
- 2009(20727)
- 2008(20129)
- 2007(17844)
- 2006(15809)
- 2005(14253)
- 学科
- 济(94222)
- 经济(94128)
- 管理(60579)
- 业(58512)
- 企(47068)
- 企业(47068)
- 方法(37627)
- 数学(31767)
- 数学方法(31332)
- 中国(28555)
- 农(26035)
- 学(25972)
- 地方(24530)
- 业经(21579)
- 财(19904)
- 理论(18080)
- 农业(17639)
- 制(17123)
- 贸(16685)
- 贸易(16670)
- 易(16082)
- 教育(15551)
- 和(15362)
- 技术(15258)
- 环境(14931)
- 银(14874)
- 银行(14789)
- 融(14619)
- 金融(14617)
- 行(14230)
- 机构
- 大学(336267)
- 学院(334708)
- 济(124780)
- 管理(124119)
- 研究(123080)
- 经济(121621)
- 理学(106064)
- 理学院(104735)
- 管理学(102603)
- 管理学院(102037)
- 中国(88565)
- 科学(81234)
- 京(74995)
- 农(65575)
- 所(65272)
- 研究所(59708)
- 财(56050)
- 业大(55533)
- 中心(54043)
- 江(51941)
- 农业(51658)
- 北京(48156)
- 范(47767)
- 师范(47159)
- 院(44909)
- 财经(44021)
- 州(42075)
- 技术(40820)
- 经(39936)
- 省(39881)
- 基金
- 项目(228045)
- 科学(175709)
- 研究(163425)
- 基金(160132)
- 家(142542)
- 国家(141284)
- 科学基金(118088)
- 社会(97377)
- 省(92439)
- 社会科(91883)
- 社会科学(91858)
- 基金项目(84706)
- 自然(79127)
- 划(78162)
- 自然科(77218)
- 自然科学(77195)
- 教育(76372)
- 自然科学基金(75796)
- 编号(67169)
- 资助(67022)
- 成果(55743)
- 发(52419)
- 重点(52322)
- 课题(48923)
- 部(48606)
- 创(47313)
- 创新(44081)
- 科研(43812)
- 计划(43700)
- 大学(41424)
- 期刊
- 济(146170)
- 经济(146170)
- 研究(100884)
- 中国(75763)
- 学报(63281)
- 农(60456)
- 科学(55123)
- 教育(49258)
- 管理(47224)
- 大学(46045)
- 学学(43021)
- 农业(42346)
- 财(40184)
- 技术(30397)
- 融(28281)
- 金融(28281)
- 业经(24215)
- 经济研究(22499)
- 业(22109)
- 财经(21002)
- 图书(20117)
- 问题(18278)
- 经(17881)
- 科技(17489)
- 业大(17249)
- 版(16595)
- 理论(15808)
- 技术经济(15397)
- 林业(14791)
- 实践(14544)
共检索到511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向东 戴亮芳 钱春桃 陈劲枫
【目的】探讨野黄瓜(Cucumis hystrix Chakr.,2n=24)与栽培黄瓜‘NC4406’(C.sativus L.,2n=14)的种间杂种F1(2n=19)雌雄配子发生、发育特点,为种间亲缘关系、杂种可育和败育机制提供细胞学证据。【方法】采用减数分裂制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分别观察研究雄配子和雌配子发生、发育过程,并通过回交试验测定雌雄配子的实际育性水平。【结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中存在单价体、二价体、三价体和四价体等多种染色体构型;后期I和后期II中常出现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最终导致了多分体的形成和只有部分小孢子能发育成正常可育的花粉粒(约占总数的23.3%)。杂种F1雌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龙正 娄群峰 张晓青 钱春桃 马云飞 陈劲枫
研究了野生种Cucum is hystrix(2n=2x=24)与栽培黄瓜C.sativusL.(2n=2x=14)种间杂种F1(2n=2x=19)及其双二倍体(2n=4x=38)自交S1~S4代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及花粉育性。结果表明:减数分裂中期Ⅰ,杂种F1代花粉母细胞(pollen mother cell,PMC)染色体主要以单价体存在,染色体构型为:16.75Ⅰ+0.5Ⅱ+0.25Ⅲ+0.13Ⅳ;双二倍体染色体构型以二价体为主,伴随着自交,平均每个PMC所含二价体比例逐渐增加,非二价体配对比例减少。四分体时期,F1代不能形成正常的四分孢子,主要以多分孢子形态存在;双二倍体以四分孢子为主,并...
关键词:
甜瓜属 种间杂交 细胞遗传学 花粉育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丽红 陈青君 张福墁
试验研究了不同黄瓜品种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秋、冬和冬、春季节的生长发育情况 ,结果表明 ,欧、亚杂交种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弱光下的结实性、根系活力均较高 ,产量高于亚洲系统黄瓜品种 ,优势明显 ,冬春茬平均增产 2 5.8% ,秋冬茬平均增产 2 7.6 %。欧洲系统黄瓜具有节成性好的优点 ,但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大
关键词:
黄瓜 生长 发育 设施栽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颖 王蕾 崔兰明 周蕴薇
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研究绵枣儿的花芽分化、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绵枣儿的花为两性花,每朵花具有雄蕊6枚,花药4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2层)、绒毡层共5层细胞构成,其发育方式为双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类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方式为连续型,产生的四分体包括左右对称型与四面体型2种,成熟的绵枣儿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子房为3心皮3室,中轴胎座,倒生胚珠,厚珠心,双珠被;胚囊的发育方式为英地百合型,成熟胚囊为7胞8核。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飞 王跃进 周会玲 万怡震 杨进孝
测定了无核葡萄品种及其杂种胚珠和浆果不同发育时期的重量和纵横径,并对其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1)不同葡萄品种及杂种组合的胚发育、败育时期不同。(2)无核葡萄及其杂种的胚珠重量和纵横径增加到一定阶段时停止,而浆果在胚珠停止发育时仍继续发育。(3)细胞学观察发现,无核葡萄、有核葡萄及其杂种胚的发育都经历合子胚→多细胞时期→小球形胚→大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成熟胚的各个时期。(4)胚败育的主要原因是合子胚发育不良,珠心、珠被细胞提早解体退化;胚乳不分裂或只进行1~2次分裂;授粉、受精不良。因此,在胚珠发育停止前,重量和纵横径最大且胚发育为心形胚时,对无核葡萄及其杂种进行胚挽救易获成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庆亚 李扬汉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绞股蓝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其发育期为 7月中旬至 8月中下旬 ,药壁分化过程为双子叶型 ,成熟的药室内壁有纤维状加厚 ,绒毡层属分泌型 ,并含丰富的细胞器 ,乌氏体有移向花粉粒趋势 ,柱头内发现花粉囊 ,花药有败育现象 ,极面观为近圆形 ,外壁具细条纹。顶生胎座 ,开放型花柱 ,珠心表皮参与厚珠心形成 ,有珠心喙 ,雌雄配子体发育进程有明显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丽园 桑子阳 陈发菊 马履一
【目的】对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显微观察,探讨其自然状态下结籽率低的原因。【方法】于2012年5月红花玉兰花芽分化开始每月采花芽1次,直至次年开花,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对红花玉兰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详细的细胞学观察。【结果】红花玉兰雌蕊成熟时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为单胞子发生型,成熟胚囊为7胞8核胚囊,蓼型胚囊发育方式。雄蕊花药四室,腺质型绒毡层,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结论】红花玉兰大、小孢子发生以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未见异常现象,因此该物种雌、雄蕊发育不是导致其濒危的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如梦 汪加魏 孙荣喜 丁菲 张露 宁晓丹 熊伟 詹丽红 吴南生
[目的]观察南酸枣雌雄配子的发育过程,初步探究南酸枣雌雄蕊败育的发生原因。[方法]利用石蜡切片观察法研究南酸枣的大小孢子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1)南酸枣雌雄异株、单性花,雄花无子房,雌花具退化雄蕊;雄花纵长大于3 mm时,花药成熟,子房纵长达3.5 mm时,胚囊成熟;(2)雄花成熟花药壁共分5层,由外向内为1层表皮、1层药室内壁、2层中层、1层绒毡层,发育形式属基本型;(3)小孢子母细胞分裂形式属同时型,四面体型小孢子四分体,2-细胞型花粉,见3个萌发孔胞质囊;(4)双珠被、厚珠心;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后期倒转;(5)雌花退化雄蕊的花药壁5层,雌花具左右对称型小孢子四分体,小孢子期绒毡层解体,小孢子解体后花药空囊,药室内壁略纤维状加厚,表皮此时退化;(6)南酸枣雄花从现蕾到散粉约25 d时间,雌花从现蕾到胚囊成熟约24 d时间。[结论]南酸枣雌雄配子发育模式与漆树科大多数种一致;雄花无雌蕊,系花芽发育过程中雌蕊原基退化所致;南酸枣未见退化胚珠,雌花退化雄蕊具正常的小孢子母细胞、异常的小孢子四分体和小孢子,且绒毡层不正常解体,花药空囊,无花粉粒。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寿海洋 马清温 刘頔 李凤兰
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土沉香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土沉香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均正常;花药4室,花粉囊壁由4层细胞组成,分别是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的类型为腺质绒毡层,药壁形成方式为双子叶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形成的四分体大多为四面体型,少数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还利用扫描电镜对土沉香的成熟花粉进行了观察,发现成熟花粉呈球形,表面为具钝三角形投影的基柱所组成。萌发孔小,边缘不清晰,不易被观察到。
关键词:
土沉香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 发育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冉钰岑 何芳 刘菊莲 郑子洪 郑伟成 胡江琴 金孝锋
【目的】九龙山榧Torreya jiulongshanensis为浙江特有的古老孑遗植物,数量极少,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也被列为浙江省极小种群保护植物。系统观测九龙山榧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有助于发现其配子是否发育异常及导致结籽率低下的原因。【方法】以九龙山榧模式产地的雌、雄植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观测和取样,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大、小孢子的发生,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切片、染色和观察。【结果】(1)小孢子叶球于8月中旬开始分化,8月下旬分化形成次生造孢细胞,11月中旬形成小孢子母细胞,翌年2月下旬进入减数分裂期,3月中旬形成游离小孢子细胞,于3月末逐渐成熟;成熟花粉粒为双核,无气囊。小孢子囊的发育类型为基本型,孢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四分体有四面体形和左右对称形。(2)雄配子体从3月中下旬开始发生,到7月底形成精子,整个过程历时约4个月。(3)翌年3月下旬,大孢子叶球每个苞叶的叶腋基部直立着生2枚胚珠;大孢子母细胞于4月下旬经过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形成4个直列大孢子,5月中旬珠孔端的3个大孢子退化,合点端的大孢子最终发育成为雌配子体。(4)九龙山榧有2个单生型椭圆形的颈卵器,从传粉到受精历时约7个月。【结论】九龙山榧雌雄生殖系统发育的周期均较红豆杉科Taxaceae其他种更长,其冗长的生殖周期、复杂的生殖过程和雌性生殖系统发育明显滞后于雄性生殖系统,加之种群个体数量极度稀少(1雌株、2雄株)是造成结籽率低下、自然更新困难的主要原因。图3表1参3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范兆廷 寮苏祥
绝大多数鱼类为两性精卵结合生殖,但有少数几种鱼类为雌核发育或杂种发育,偶然有雄核发育的现象。雌核发育鱼类为单一雌性或含有少量雄性的群体。这种方式因为仅需要精子激活卵子,精子并不参与遗传而称为雌核发育或雌核生殖。与雌核发育相反,卵子在发育中失活,只由雄核发育为一个个
关键词:
雌核发育 雄核发育 杂种发育 鱼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子
以玉簪(Hosta plantaginea Aschers)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其大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比较了花蕾长度与雌雄配子体发育的对应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重瓣玉簪的形成原因和分子机制奠定胚胎学基础。结果表明:玉簪胚囊发育为贝母型;花药为四室,腺质绒毡层;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呈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三细胞结构,有2个较小的精细胞和1个较大的营养细胞。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加茹 孙鹏 韩卫娟 张嘉嘉 杜改改 傅建敏 李芳东
为探究禅寺丸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并观察是否存在花粉及胚囊败育现象,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其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禅寺丸花药四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腺质绒毡层组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的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有3个萌发孔;不同药室间及同一药室内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步,且有巨大花粉(未减数花粉)的产生。子房8室,中轴胎座,胚珠倒生,双珠被,薄珠心和单孢原细胞;大孢子四分体直线排列,功能大孢子位于合点端,蓼型胚囊。禅寺丸花粉和胚囊发育过程多数正常,不仅可作为授粉树种,也可作为优良的杂交母本。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雪梅 吴树彪 牛天堂 王星玉
通过石蜡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系统观察了大黍有性生殖过程中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发育及其淀粉动态。大黍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组成。在花药发育过程中,表皮细胞始终积累大、小不等的圆球状内含物,该内含物经PAS、苏木精分别染色均呈负反应。表皮细胞外壁在花粉成熟时期略有增厚,且具小刺状突起。绒毡层细胞属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属连续型。成熟花粉粒富含较大颗粒的淀粉。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线型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发育为单核胚囊。4核胚囊进一步发育为4游离核与4细胞共存的8核胚囊。成熟胚囊属蓼型。在胚囊发育过程中,合点珠心细胞中淀粉不明显,在胚囊中合点端淀粉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亚娟 苏俊霞 杜秀丽 张鹏 魏学智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濒危植物翅果油树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在其发育过程中是否存在生殖障碍。结果表明:翅果油树花药四囊型,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2层中层、绒毡层5层细胞组成,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有时为交叉型或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有3个萌发孔;子房上位,基生胎座,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胚囊发育属于蓼型。其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多数正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