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45)
- 2023(5567)
- 2022(4966)
- 2021(4492)
- 2020(4065)
- 2019(9637)
- 2018(9537)
- 2017(18564)
- 2016(10585)
- 2015(12109)
- 2014(12487)
- 2013(12615)
- 2012(12141)
- 2011(11121)
- 2010(11195)
- 2009(10549)
- 2008(10621)
- 2007(9775)
- 2006(8349)
- 2005(7343)
- 学科
- 济(45004)
- 经济(44965)
- 业(26333)
- 管理(25793)
- 方法(23292)
- 数学(20856)
- 数学方法(20702)
- 企(19936)
- 企业(19936)
- 农(13645)
- 学(13079)
- 财(10721)
- 中国(10155)
- 地方(9546)
- 农业(8982)
- 贸(8628)
- 贸易(8628)
- 易(8348)
- 业经(8307)
- 制(7382)
- 和(7076)
- 环境(6686)
- 务(6478)
- 财务(6465)
- 财务管理(6444)
- 企业财务(6045)
- 银(6032)
- 银行(5997)
- 理论(5913)
- 融(5897)
- 机构
- 大学(161550)
- 学院(161096)
- 济(62029)
- 经济(60634)
- 管理(57975)
- 研究(57709)
- 理学(49947)
- 理学院(49298)
- 管理学(48244)
- 管理学院(47966)
- 中国(42070)
- 科学(40563)
- 农(39823)
- 京(34438)
- 农业(32230)
- 所(32191)
- 业大(31898)
- 研究所(29834)
- 财(27316)
- 中心(26415)
- 江(25197)
- 财经(21980)
- 农业大学(21482)
- 北京(21285)
- 范(20937)
- 师范(20661)
- 省(20216)
- 院(20066)
- 经(19825)
- 州(19306)
- 基金
- 项目(109803)
- 科学(83450)
- 基金(78026)
- 研究(73391)
- 家(71033)
- 国家(70498)
- 科学基金(57470)
- 省(44416)
- 社会(43796)
- 基金项目(42237)
- 社会科(41303)
- 社会科学(41282)
- 自然(39870)
- 自然科(38846)
- 自然科学(38829)
- 自然科学基金(38107)
- 划(37926)
- 教育(33781)
- 资助(32208)
- 编号(29546)
- 重点(26030)
- 发(24155)
- 部(23834)
- 成果(23726)
- 计划(23621)
- 创(22279)
- 科研(22030)
- 科技(21933)
- 创新(20989)
- 课题(20727)
共检索到229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晶 李敏 杨航 孙德智
以北京市野鸭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对湿地土壤吸附正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特性、吸附影响因素和吸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对水中正磷酸盐的吸附在5h后基本达到平衡;Langmuir交叉型吸附等温式可较好地描述土壤对正磷酸盐的等温吸附过程;水体pH值对土壤吸附正磷酸盐具有显著影响,pH值在8左右时,吸附量最大;土壤对正磷酸盐的吸附量随水中有机质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有机质质量浓度为100mg/L时,吸附量最大,3#、5#和7#土壤样品的吸附量分别比有机质浓度为0时增加了37.81%、35.52%和64.98%。此外,对吸附正磷酸盐前后的土壤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党丽霞 洪剑明
为了研究北温带湿地不同退水时间条件下土壤种质资源的特征,在3个不同的水位条件下,通过幼苗萌发法对野鸭湖湿地近10年来退水湿地面积中土壤种子资源的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种子在不同的退水时间条件下,变化明显:种子的密度在退水5~7年时达到最大值2.389×104ind./m2,在退水7~10年时最小,为1.352×104ind./m2;萌发植物的物种数量与之相一致,其中广泛分布类型植物与水生植物的萌发在退水5~7年时同样达到最大值,但萌发的湿生植物的数量在退水1~3年时,达到最大值;湿地中土壤种子在0~5cm和5~10cm分层上,萌发的物种数差异不显著,但在萌发数量上有明显分层现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白军红 叶晓飞 胡星云 王伟 张玲
以黄河口不同淹水条件的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潮汐淹水湿地、淡水恢复湿地和季节性淹水湿地),通过吸附模拟实验探讨了不同类型湿地表层土壤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评估了不同淹水条件下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具有不同水盐条件的芦苇湿地土壤对上覆水体中磷的吸附表现为淡水恢复湿地>潮汐淹水湿地>季节性淹水湿地,淡水恢复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量最大;三类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过程均表现为初期(0~3 h)最快、中期(3~24 h)逐渐减慢、后期(24 h以后)慢而平衡的状态,但淡水恢复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速率最快,季节性淹水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速率最慢且存在着时间上的延迟性;三类湿地土壤的水盐条件和理化性质差异(如pH、盐度、土壤质地、Al0、Fe0和Ca0)是导致三类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Simple Elovich模型和Power Function模型更适合模拟黄河口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在黄河口退化芦苇湿地实施淡水恢复工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进而降低湿地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风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厚庭 董元彦 李学垣
研究了三个可变电荷土壤吸附磷酸根后对Cu、Zn、Cd次级吸附和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重金属的次级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次级吸附量的大小顺序是,湖北孝感黄棕壤>湖北咸宁红壤>湖南桃源红壤。土壤吸附磷酸根后,可使重金属的次级吸附量增加,解吸率下降,并有线性关系。供试土壤吸附磷酸根后,表面负电荷增加,表面负电荷的增量与重金属次级吸附量的增量呈线性关系,这表明土壤吸附磷酸根后,表面负电荷的增加,可能是影响重金属次级吸附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可变电荷土壤 重金属 次级吸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曹佳玮 王永强 刘芳 刘春爽 焦彤彤
针对不同水体和水质指标测定过程中全自动化学间断分析仪的参数优化问题,以市政污水造成的地表水污染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评价法,在全自动化学间断分析仪测定地表水磷酸盐过程中,对染色剂和还原剂的剂量及静置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用此方法监测地表水磷酸盐时,染色剂剂量是主要影响因素,需要控制在35~50μL之内,磷酸盐的加标回收率可以达到99.62%,相对标准偏差仅为0.43%,优化后的参数对河流水体磷酸盐测定有指导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薇 陈祖义 洪良平
应用平衡法测定了4种浓度~(14)C-苄嘧磺隆溶液在10种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性能。结果表明:土壤对苄嘧磺隆有很强的吸附性,且随供试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其吸附性呈现明显变化,其中安徽红壤和江西红壤性水稻土吸附率为73.24%和50.95%;江苏黄潮土B和A吸咐率分别为10.74%和21.12%。根据Fruendlich方程计算:10种土壤的吸附方程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经计算机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吸附率与土壤理化性质呈显著相关,其中pH值与吸附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吸附于土壤的苄嘧磺隆经水作用可被解吸,解吸率与其吸附率呈负相关.苄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强吸附性表明它在土壤中移动性小而难以淋脱。
关键词:
苄嘧磺隆,吸附,解吸附,吸附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伟 王进军 张忠明 秦蓁
【目的】对氯嘧磺隆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解吸特性进行研究,为其安全使用及对水资源的风险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衡振荡法和液相色谱法测定氯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并运用5种数学模型对其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及迁移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氯嘧磺隆等温吸附-解吸曲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以物理作用为主,吸附常数(Kads-f)在0.740~9.703之间,其中在2#(江西黏壤土)和3#(江西砂壤土)土壤中的等温吸附线属S型等温吸附线,而在其他土壤中属L型等温吸附线;其解吸存在滞后现象,滞后系数(H)在0.259~0.980之间。此外,Kads-f和解析常数(Kf-des...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承财 范文静 朱蕾
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保护区拥有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可有效保护其资源环境与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分析了野鸭湖湿地旅游资源环境的特点,其次从现状、问题、SWOT三个方面对旅游开发进行分析,然后从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湿地资源环境保护、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四大模块来构建野鸭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最后从政策机制、发展资金与效益三个方面提出湿地生态旅游发展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月 王云龙 欧阳珑玲
浮游虫黄藻可与共生虫黄藻一起维持珊瑚群落的健康。前期研究表明1株营浮游生活的虫黄藻(Symbiodinium sp.ECSFRI081109)在不同磷酸盐浓度培养下的生长速率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所差异。为了解其对不同磷酸盐浓度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高磷酸盐初始浓度(35μmol/L)和低磷酸盐初始浓度(0.15μmol/L)下不同培养时间(第0天、第5天和第10天)的虫黄藻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做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测序组装后获得80955个Unigenes,其中在NR、GO、KEGG、eggNOG、SwissProt以及Pfam数据库中共同注释的有4407个。对5个实验组的转录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到23个与磷利用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有磷脂酶A2、磷脂酶B、磷脂酶C、磷脂酶D、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无机磷酸盐转运体、Na~+依赖型磷酸盐转运体、线粒体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根据不同磷酸盐初始浓度培养下上述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推测在低磷环境下,虫黄藻可通过增强对无机磷酸盐的转运能力及利用磷酸酶分解有机磷以缓解磷胁迫,从而维持细胞生长。本研究旨为深入了解浮游虫黄藻响应不同磷酸盐浓度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焦有 孙克刚 郭中义
由于不 同土类 对硫吸附 的强弱不 同,决定 了不同 土壤 田间 施硫 量的 差异 。在 满足 氮、磷、钾、铜、锰 、锌等营 养元素 的基础上 ,以土壤 有效硫临 界值的2 5 ~30 倍(35 ~42 μg·m L- 1) 水 平作为高产 土壤需具 备的硫 含量,然 后根 据 吸附 曲线 ,求 出不 同 土壤 类型 硫 肥施 用量 。田 间试 验 表明这一确 定施硫 量的方法 是可行的 ,该方法 比单纯 用土壤速 效硫含量 确定的 田间施硫 量更合理 。
关键词:
硫 吸附 施硫量 土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显传 张少华 王冬生 皇甫伟国 杨挺 赵健
【目的】研究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方法】应用平衡法研究了阿维菌素在5种土壤上的吸附特性。【结果】土壤对阿维菌素具有很强的吸附特性,且随着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土壤对阿维菌素的吸附性有着明显差异;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吸附符合Fruendlich方程,其吸附常数Kaf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阿维菌素在土壤上的吸附自由能为10.9859~25.1538kJ·mol-1。【结论】阿维菌素在土壤上的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水稻土、菜地土和山地红壤上吸附的阿维菌素具有显明的增溶作用,而对山地黄壤和盐碱土则有着增加土壤对阿维菌素的吸附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土壤 吸附 液相色谱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婧 刘田 关连珠
为探讨土壤中碳酸钙对土壤吸持固定酚类污染物能力的影响,采用人工陈化培养的方法获得碳酸钙含量不同的供试土壤,利用供试土壤对苯酚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各处理土壤对苯酚的吸附量随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对苯酚的吸附均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Fruendlich吸附等温式加以描述。从方程拟合结果看,当碳酸钙含量为227.1g.kg-1时,土壤对苯酚的最大吸附量显著降低,达3333.33mg.kg-1,降低率达33.33%。碳酸钙含量低于227.1g.kg-1时,最大吸附量虽无明显差异,但土壤对苯酚的吸附强度却随碳酸钙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这有可能影响到苯酚的解吸行为。土壤...
关键词:
土壤 碳酸钙 苯酚 吸附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金龙 李鹏 李月松
对滨海脱盐土壤上11年生1-69杨根际、非根际土壤磷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69杨根系活动能抑制根际土壤对磷的吸附,抑制能力与培养溶液起始磷浓度相关,当培养溶液起始磷浓度为30 mg/L时,抑制能力最大,根际、非根际土壤磷吸附量之差为-15.57 mg/kg;I-69杨根际、非根际土壤磷恒温吸附数据都能很好地用一元 Langmuir方程、Freund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拟合,其中一元Langmuir方程拟合最好;根际土壤磷吸附容量参数Xm,k, k1,k2的值明显低于非根际土壤,相关分析表明,它们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杨树 根际土壤 磷吸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海英 杨仁斌 龚道新 贺仲兵
用批量平衡法对三唑酮在湘南红壤、内蒙古黑土及北京地区浅色草甸土3种不同土壤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测得三唑酮在这3种土壤的吸附均能用Freundlish方程较好地进行描述,吸附性随供试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呈明显变化.三唑酮在土壤固相中的分配主要受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pH值的影响,在土壤中的吸附常数Kf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pH值呈显著正相关.三唑酮在供试土壤上的吸附是表面吸附-分配作用模式,但以物理吸附为主.
关键词:
三唑酮 吸附 土壤 机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树成 张展羽 夏继红 杨洁 盛丽婷 唐丹 陈晓安
分层采集鄱阳湖近水滨岸土壤进行磷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试验,探讨不同位置滨岸土壤的总磷(TP)含量及其对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滨岸带土壤TP差异极显著(F=7. 103,p 20~40 cm土层(393 mg·kg~(-1))。各滨岸土壤的磷素动力学过程相似:即分为"快速吸附(0~2 h)"、"缓慢吸附(2~24 h)"与"吸附平台(> 24 h)"3个阶段,平衡吸附量(Q_e)最大值为216. 0 mg·kg~(-1); Langmuir模型对磷的等温吸附拟合度为0. 951~0. 995,表层土壤最大吸附量(Q_(max))高于下层土壤,饶河(629. 12 mg·kg~(-1))吸附量最大,康山大堤(340. 72 mg·kg~(-1))最小。滨岸表层土壤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小于0. 1 mg·L~(-1),磷流失风险较小,东部滨岸土壤对外源磷的缓冲能力优于西南滨岸土壤,最大吸附量与TP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鄱阳湖 滨岸土壤 磷素吸附 动力学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