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26)
- 2023(7059)
- 2022(6033)
- 2021(5495)
- 2020(4566)
- 2019(10134)
- 2018(10033)
- 2017(18577)
- 2016(9965)
- 2015(10701)
- 2014(10696)
- 2013(10333)
- 2012(9448)
- 2011(8589)
- 2010(8648)
- 2009(8321)
- 2008(8359)
- 2007(7709)
- 2006(6771)
- 2005(6187)
- 学科
- 管理(40769)
- 业(38324)
- 企(35107)
- 企业(35107)
- 济(33335)
- 经济(33266)
- 技术(15206)
- 制(13109)
- 财(13072)
- 技术管理(11926)
- 方法(11906)
- 业经(10363)
- 中国(10337)
- 数学(9401)
- 数学方法(9287)
- 体(9053)
- 农(8941)
- 务(7995)
- 财务(7978)
- 财务管理(7958)
- 体制(7847)
- 银(7819)
- 银行(7802)
- 企业财务(7590)
- 行(7458)
- 划(7412)
- 学(7167)
- 融(7137)
- 金融(7134)
- 理论(6538)
- 机构
- 大学(140816)
- 学院(140723)
- 济(57431)
- 经济(56240)
- 管理(55530)
- 理学(47579)
- 研究(47202)
- 理学院(47116)
- 管理学(46480)
- 管理学院(46196)
- 中国(35479)
- 财(30361)
- 京(28878)
- 科学(27601)
- 江(24219)
- 所(23471)
- 财经(23062)
- 农(21972)
- 中心(21302)
- 研究所(20970)
- 经(20782)
- 业大(20211)
- 北京(17952)
- 经济学(17578)
- 院(17551)
- 州(17500)
- 财经大学(17086)
- 农业(16993)
- 范(16282)
- 省(16179)
- 基金
- 项目(95287)
- 科学(76304)
- 研究(70701)
- 基金(69058)
- 家(60412)
- 国家(59901)
- 科学基金(52050)
- 社会(46211)
- 社会科(43854)
- 社会科学(43849)
- 省(39276)
- 基金项目(36613)
- 自然(32994)
- 教育(32589)
- 自然科(32293)
- 自然科学(32282)
- 划(32060)
- 自然科学基金(31782)
- 编号(26755)
- 创(26674)
- 资助(26672)
- 制(24205)
- 创新(23913)
- 成果(22448)
- 重点(21683)
- 部(21129)
- 业(20182)
- 发(20040)
- 课题(19929)
- 国家社会(19324)
共检索到218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莉娜 毕研胜 孙亚亭 王克征 钱春桃 李季 程春燕 娄群峰
[目的]本文旨在利用外源优良基因改良栽培甜瓜,拓宽其遗传基础。[方法]选用12份普通甜瓜栽培种和1份野生种材料西印度瓜(Cucumis anguria L.)进行正反种间杂交,通过胚拯救获得以西印度瓜为母本,以栽培甜瓜‘新红瑞’为父本的杂交后代F_(1);将F_(1)与甜瓜进行回交获得BC_(1)植株,并从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水平分析评估此次杂交获得的F_(1)和BC_(1)。[结果]在胚拯救过程中,4粒F_(1)幼胚成功萌发了3粒,通过继代和驯化,最终保存了4株杂交后代植株。F_(1)子代前期生长缓慢、叶片黄化,叶片形状、雄花形状和大小等性状均表现为双亲中间型;F_(1)生长中后期,以上性状趋同于母本,父本的植物学特征消失。果实的果梗长短和茎部绒毛这2个性状仍表现为居间型。SSR分子标记分析发现,F_(1)子代中扩增出双亲互补型的条带。形态学和SSR分子标记鉴定都证明了种间杂种F_(1)的真实性。将杂交后代F_(1)与甜瓜进行回交,获得了2粒饱满的BC_(1)种子,BC_(1)中也检测到了西印度瓜的特征条带,且在田间调查中发现BC_(1)的卷须有苦味,而西印度瓜和‘新红瑞’的卷须均无苦味。[结论]获得了真实种间杂种F_(1),并通过回交将少量外源遗传物质转导到栽培甜瓜中,为利用野生种西印度瓜的优异基因改良栽培甜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
西印度瓜 甜瓜 种间杂交 SSR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劲枫 林茂松 钱春桃 庄飞云 Stephen Lewis
为了鉴定甜瓜属野生种酸黄瓜 (CucumishystrixChakr.)对南方根结线虫 [Meloidogyneincognit(Kofoid&White)Chit wood]的抗性 ,进而评估抗性向酸黄瓜与栽培黄瓜种间杂种的转移 ,选用了酸黄瓜、 4个栽培黄瓜材料、两种倍性水平的 3个正反交杂种F1和 1个回交后代作为试材 ,在温室中进行抗性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 ,酸黄瓜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高度抗性 ,而 4个栽培黄瓜材料均为高度敏感。酸黄瓜平均每株根系形成约 3个根结 ,栽培黄瓜材料每株根系的根结数超过 10 0个。酸黄瓜通过与栽培黄瓜的正反交 ,其抗性已被部分转移到杂种之中。当杂种作为供体...
关键词:
甜瓜属 黄瓜 酸黄瓜 种间杂交 根结线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跃 颜志明 王全智 薄凯亮 吴志明 陈劲枫
为研究甜瓜属种间杂交质体DNA的遗传规律,利用PCR直接测序法对甜瓜属异缘四倍体新种(Cucumis×hytivus Chen and Kirkbride.)S5自交后代及其杂交母本甜瓜属野生种(Cucumis hystrix Chakr.)和父本栽培黄瓜‘北京截头’(Cucumis sativus cv.‘Beijingjietou’)叶绿体基因Matk-trnK和rbcL-accD区域的部分DNA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长度为2 036bp Matk-trnK区域中存在着18个多态性位点,其中有16个多态性位点的碱基子代与母本相同,只有2个位点与父本相同;在长度为945bp的rbcL-...
关键词:
甜瓜 质体 多态性位点 母系遗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飞云 陈劲枫 钱春桃 李式军 任刚 王志军
研究了甜瓜属种间杂交新种 (Cucumis×hytivusChen&Kirkbride ,2n =38)及其后代幼苗对低温逆境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 :可能由于亲本染色体组间的功能不协调 ,在低温处理下新种幼苗出现代谢异常 ,丙二醛 (MDA)、脯氨酸含量变化大 ,冷害指数达到 3 5 ,表现对低温的适应性相对较弱。但新种与黄瓜的回交自交后代却表现出较强的抗性 ,超出了参试黄瓜品种。经 4d变温处理后 ,其冷害指数仅为 1 0 ,MDA含量为 9 2 μmol·g-1,在所有供试材料中为最低。这表明通过回交和自交 ,杂种代谢系统已基本恢复正常 ,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甜瓜属 种间杂种 低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华 曾凡佩 王倩 陈国权 苗利娟 秦利 韩锁义 董文召 杜培 张新友
【目的】花生野生种包含许多优异的抗病虫基因,是栽培种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库,将野生种染色质导入栽培种是花生远缘杂交研究的重要目的。野生种A. sp. 30119对多种花生病害具有抗性,研究其与栽培种的杂种后代,为明确A. sp.30119的身份和未来能够利用其优异抗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异源四倍体花生栽培品种白突131与二倍体野生种A. sp.30119杂交,通过胚拯救获得种间杂种F1(W1212),但F1不结实。为了揭示W1212不结实的原因并获得可育的后代,先利用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和花粉母细胞染色体制片,观察其染色体数目和减数分裂染色体联会情况,再利用试管苗染色体加倍方法对W1212进行加倍处理,最终收获4个单粒荚果,将其中一个荚果的种子组织培养成完整植株并命名为Am1212。利用顺序GISH/FISH和SSR标记分析Am1212的染色体组成,并观察调查其表型特征。最后,利用rDNA FISH随机分析8个Am1212的F3代植株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评价其染色体遗传稳定性。【结果】白突131与A. sp. 30119的杂种一代W121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平均构型为1Ⅲ+6Ⅱ+15Ⅰ,其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表现为高度不育,染色体加倍处理后W1212下针枝条的花粉育性显著提高。白突131、A. sp. 30119和Am1212的顺序GISH/FISH分析结果表明,A. sp. 30119可能为A基因组二倍体野生种。Am1212有60条染色体,包含白突131与A. sp. 30119的全部染色体,证实其为六倍体杂种后代。但Am1212自交F3代有37.5%的植株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通过分子标记筛选和表型调查,获得17个特异追踪A. sp. 30119的显性和共显性标记,明确了Am1212的遗传特性。【结论】创制了一个新的六倍体花生Am1212,该六倍体整合了野生种染色质,同时,Am1212也拥有了小荚果等不利性状,且染色体遗传稳定性较差,因此,未来育种利用过程中,需要结合精准的染色体鉴定技术,打破不良连锁,获得具有补偿效应且包含有利性状的染色体变异材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长萍 汪李平 李云荣
采用人工授粉研究了瓠瓜杂种一代的制种种术,结果表明:每株瓠瓜上以选留3个种瓜,在上午8∶00前后进行人工授粉,所生产的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最高,质量最好。
关键词:
瓠瓜 杂种一代 制种技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以菊属野生种、栽培菊花及种间杂种为试材 ,采用RAPD方法研究其亲缘关系。从 4 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5条 ,对 2 3份试材进行扩增 ,共产生 15 3条带 ,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 10 2条带 ,多态性条带占 77 1%。通过遗传相似性矩阵及UPGMA聚类分析 ,结合杂交结实性与幼胚拯救成苗率 ,认为 :父母本亲缘关系近的遗传距离较小 ,杂交亲和性好 ,结实率较高 ,幼胚拯救易成功 ;反之杂交亲和性差 ,难以结实 ,幼胚拯救成苗率低。根据以上数据结合前人研究结果 ,对栽培菊花的起源演化进行了探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崔娜欣
利用RAPD技术、细胞学及形态学手段对菊属种间杂种进行鉴定。RAPD标记结果表明: 杂种表现出父本特异带或双亲均不具备的新谱带。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 杂种染色体数目为亲本平均值。形态学性状观察、统计表明: 大多数杂种性状介于双亲之间, 但部分性状则较为明显地相似于多倍体; 部分杂种表现父本特异性状, 或出现双亲所不具备的新性状; 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杂种形态分离广泛, 说明多倍体栽培菊花具复杂的遗传背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向东 戴亮芳 钱春桃 陈劲枫
【目的】探讨野黄瓜(Cucumis hystrix Chakr.,2n=24)与栽培黄瓜‘NC4406’(C.sativus L.,2n=14)的种间杂种F1(2n=19)雌雄配子发生、发育特点,为种间亲缘关系、杂种可育和败育机制提供细胞学证据。【方法】采用减数分裂制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分别观察研究雄配子和雌配子发生、发育过程,并通过回交试验测定雌雄配子的实际育性水平。【结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中存在单价体、二价体、三价体和四价体等多种染色体构型;后期I和后期II中常出现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最终导致了多分体的形成和只有部分小孢子能发育成正常可育的花粉粒(约占总数的23.3%)。杂种F1雌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润根 却志群 卢其能 罗霞 曾巧灵
为培育抗病、优质的食用百合新种质,以龙牙百合为母本,兰州百合和铁炮百合为父本,采用不同方式和时期授粉;子房发育60、86、98 d时,采集不同胚龄的胚珠接种于不同配方培养基中进行胚拯救;再用RAPD分子标记对胚拯救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杂种鉴定。结果表明:龙牙百合×兰州百合在开花后第4天采用切柱授粉效果较好,龙牙百合×铁炮百合采用常规方法授粉较好;胚拯救较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1/2MS+0.1 mg/L NAA+0.1mg/L 6-BA,子房发育98 d时萌发率最高,极显著高于60 d和86 d的萌发率;分子检测结果显示,F1代具有典型的父本及母本条带,采用胚拯救技术可以创制食用百合新种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对二倍体野生种甘菊、菊花脑、异色菊与栽培菊花进行远缘杂交与杂种幼胚拯救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杂种幼胚拯救的关键因素是基因型和幼胚拯救时期,较适宜的时期是授粉后13~18d;基本培养基对幼胚拯救影响不大,较适宜的激素配比为BA2.0mg.L-1+NAA2.0mg.L-1;二倍体野生种作母本与栽培菊花杂交幼胚拯救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反交。RAPD及形态学鉴定结果证实了杂种的真实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焦健 刘崇怀 樊秀彩 张颖 孙海生 姜建福 李民
【目的】检测中国野生种葡萄以及山欧杂交品种VvmybA1基因型,并对不同材料VvmybA1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通过对山欧杂种VvmybA1的基因型和表达分析,揭示白色杂交品种‘熊岳白葡萄’果皮无花色苷合成的分子机理。【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在DNA水平上利用分子克隆手段和绝对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葡萄属的不同样品VvmybA1基因型。采用相对荧光定量PCR手段,对山欧杂交品种果实转色过程中VvmybA1和UFGT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①检测的中国野生种葡萄材料不存在VvmybA1a等位基因;②与欧亚种葡萄相比,中国野生葡萄VvmybA1基因在启动子、内含子以及第三个外显子区域存在不同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龙正 娄群峰 张晓青 钱春桃 马云飞 陈劲枫
研究了野生种Cucum is hystrix(2n=2x=24)与栽培黄瓜C.sativusL.(2n=2x=14)种间杂种F1(2n=2x=19)及其双二倍体(2n=4x=38)自交S1~S4代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及花粉育性。结果表明:减数分裂中期Ⅰ,杂种F1代花粉母细胞(pollen mother cell,PMC)染色体主要以单价体存在,染色体构型为:16.75Ⅰ+0.5Ⅱ+0.25Ⅲ+0.13Ⅳ;双二倍体染色体构型以二价体为主,伴随着自交,平均每个PMC所含二价体比例逐渐增加,非二价体配对比例减少。四分体时期,F1代不能形成正常的四分孢子,主要以多分孢子形态存在;双二倍体以四分孢子为主,并...
关键词:
甜瓜属 种间杂交 细胞遗传学 花粉育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长萍 晏儒来 徐跃进 李汉霞
瓠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初报向长萍晏儒来徐跃进李汉霞(华中农业大学园艺系,武汉430070)APRIMARYREPORTONUSINGHYBRIDVIGOROFBOTTLEGOURD(Lagenaria.sicerariaStandlvar.clava...
关键词:
瓠瓜自交系 杂种优势 产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彩霞 沈昕 王祎宁 陈少良
The new emerging stems and buds of poplar 110(Populus deltoids?P.maximowiczii cv 'Eridano') were used as explants and incubated on MS media supplemented with various hormone combinations.Once the successive and rooting plants were obtained through selection of cultural medium formula,leaves and inte...
关键词:
派间杂种110杨 组培 植株再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