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8)
- 2023(9867)
- 2022(8804)
- 2021(8381)
- 2020(7074)
- 2019(16608)
- 2018(16722)
- 2017(31953)
- 2016(17686)
- 2015(20012)
- 2014(19963)
- 2013(19984)
- 2012(18286)
- 2011(16375)
- 2010(16234)
- 2009(14692)
- 2008(14232)
- 2007(12205)
- 2006(10601)
- 2005(8963)
- 学科
- 济(67548)
- 经济(67473)
- 管理(50952)
- 业(46772)
- 企(39356)
- 企业(39356)
- 方法(33482)
- 数学(28923)
- 数学方法(28602)
- 学(18489)
- 农(17649)
- 中国(16387)
- 财(15634)
- 地方(14633)
- 业经(14629)
- 和(13056)
- 理论(12028)
- 农业(12004)
- 环境(11795)
- 贸(11320)
- 贸易(11315)
- 易(10928)
- 技术(10821)
- 制(10538)
- 务(10168)
- 财务(10108)
- 财务管理(10093)
- 划(9700)
- 企业财务(9579)
- 教育(9383)
- 机构
- 大学(251976)
- 学院(249481)
- 管理(101136)
- 济(90634)
- 理学(88538)
- 经济(88474)
- 理学院(87519)
- 管理学(85860)
- 管理学院(85443)
- 研究(83917)
- 中国(59278)
- 科学(57451)
- 京(54241)
- 农(45321)
- 所(43542)
- 业大(42677)
- 研究所(40438)
- 财(39595)
- 中心(37059)
- 农业(35980)
- 江(34654)
- 北京(34295)
- 范(33606)
- 师范(33261)
- 财经(32645)
- 院(30560)
- 经(29731)
- 州(29027)
- 技术(27127)
- 师范大学(27000)
- 基金
- 项目(180914)
- 科学(139936)
- 基金(129644)
- 研究(127717)
- 家(114666)
- 国家(113728)
- 科学基金(96461)
- 社会(77149)
- 社会科(72899)
- 社会科学(72878)
- 省(71579)
- 基金项目(70277)
- 自然(66018)
- 自然科(64285)
- 自然科学(64264)
- 自然科学基金(63117)
- 划(60300)
- 教育(57801)
- 资助(53586)
- 编号(52206)
- 成果(41566)
- 重点(40385)
- 部(38748)
- 发(38138)
- 创(37143)
- 课题(35590)
- 科研(35033)
- 创新(34584)
- 计划(34423)
- 大学(32748)
共检索到348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任斐鹏 江源 杨艳刚 李俞萍 陶岩
以2007年北京东灵山300株野生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植株形态因子和根资源量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方差分析与模型模拟等方法对3种典型生境下北柴胡根资源量与地上植株形态因子之间关系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生境类型下,株高和叶片数平均值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即:林地>灌丛>草甸,而分枝数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类型下植株地上形态特征株高、叶片数和分枝数差异性显著;③所选3种模型对根资源量(Y)与株高(x1),叶片数(x2)和分枝数(x3)之间关系模拟效果排序为,广义可加模型(GAM)>广义线性模型(GLM)>多元线性模型(MLM),最优模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江源 任斐鹏 肖雁青 张文涛 李俞萍 熊兴
以2007年北京地区236个群落调查样方数据和典型区域300株野生北柴胡采样数据为基础,采用模型模拟、样方调查、GIS与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野生北柴胡分布与资源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北京市野生北柴胡在植物群落中的种群密度介于0~6000株/hm2之间,产量密度介于0~683 kg/km2之间,密度最大的生境为海拔1800 m左右的山顶杂草草甸;②不同生境下根生物量(Y)与植株地上形态特征株高(x1)、叶片数(x2)和分枝数(x3)显著相关;③北京地区北柴胡资源分布面积为752937 hm2,资源总量约为410 t;④北京市野生北柴胡资源的水平分布特征表现为,东部怀柔、密云和平谷等地产量密度低,...
关键词:
群落调查 GIS 北柴胡资源量 北京地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永刚 韩梅 韩忠明 杨利民
【目的】比较研究北柴胡新类型与传统类型在生长与光合特性上的差异,为选育北柴胡良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TPS-1光合作用系统,测定苗期和花果期宽叶型(KY)北柴胡与原始类群中占绝对优势的中间型(ZY)北柴胡叶片的光合指标及相关环境因子,同时取样测量其地上形态指标和各部分的生物量,比较2种类型北柴胡各指标的差异。【结果】①苗期和花果期,KY北柴胡的株高、茎径、叶长(花果期除外)、叶宽和总叶面积均显著(P<0.05)高于ZY北柴胡,叶长宽比则以ZY北柴胡显著(P<0.05)高于KY北柴胡。②苗期2种类型北柴胡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ZY北柴胡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艳芝 客绍英
【目的】利用ISSR标记和ITS序列分析方法,对11份柴胡种质进行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为柴胡种质资源利用和进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取自不同省份的11份柴胡干品为材料,提取其基因组DNA,进行ISSR分析,利用DPS(V7.5)软件计算遗传距离,利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构建11份柴胡样品的系统进化树。同时,利用ITS引物对柴胡样品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利用DNAMAN软件分析11份柴胡种质的ITS序列,对其遗传相似性进行鉴定。【结果】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21条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利用这21条引物从11份柴胡样品中共获得185条扩增条带,其中156条条带呈现多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丽娜 张黛静 蒿宝珍 祁诗月 邵云 李春喜
Zn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与小麦籽粒品质和人类饮食健康密切相关。鉴此,以长5864、济麦20和中普绿麦1号3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常规大田种植条件下小麦植株地上部Zn的积累、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Zn含量均在器官形成初期表现最高,随生育期的推进,器官Zn含量呈下降趋势,植株地上部Zn积累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三叶+起身期增长缓慢,起身+灌浆初期增长迅速,灌浆初+灌浆末期增长趋于缓慢,平均日积累量峰值出现在拔节+抽穗期。灌浆末期,植株地上部单茎Zn积累量平均为142μg,籽粒中Zn的含量及分配比例均最高,茎秆对籽粒Zn贡献率最大。供试的3个品种中,长5864...
关键词:
Zn 小麦 含量 积累 分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晗 应存山 罗利军
对东乡野生稻原生境群体的形态性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结合聚类分析,发现东乡野生稻群体内植株存在丰富的变异,水桃树下和林场两个野生稻群落之间在表征、种子生产潜力等方面的性状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两者所处小生境的不同水分稳定性所造成的。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形态性状 聚类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丽 范娅 冯海洋 杜衎 高德民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时间和栽培模式下柴胡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柴胡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与间作和轮作相比,连续种植降低了柴胡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在连续种植后,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柴胡与玉米间作或轮作减少了真菌的丰度,但两种栽培模式都提高了真菌的多样性。连续种植改变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降低了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提高了有害菌的相对丰度,从而增加了土壤传播疾病的风险。相反,柴胡与玉米间作或轮作则增加了有益微生物的丰度。【结论】在实际生产中,通过调整柴胡与玉米间作或轮作等栽培模式来保持根际微生物的菌落结构稳定,促进柴胡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柴胡 栽培模式 根际微生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谭美 杨志玲 杨旭 程小燕
[目的]对2个回归样地内8个不同种源厚朴幼苗生长适应性进行评价,为厚朴野生资源回归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测幼苗生长性状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评价其回归适应性。[结果]表明:(1)厚朴回归苗木与理想种关联度为0.794 7;(2)1号回归样地(浙江磐安)和2号回归样地(浙江遂昌)与理想种关联度分别为0.774 1和0.815 4;(3)8个回归种源与理想种关联度由高到低分别为:浙江遂昌>浙江磐安>浙江安吉>福建光泽>杂交幼苗>江西庐山>福建建宁>江西铜鼓种源。[结论]厚朴野外回归幼苗总体长势良好,适应性较好,不同种源、同一种源在不同回归样地内生长差异较大,回归幼苗来源和回归地可能是影响其回归保护的关键因子。
关键词:
厚朴 回归 苗期性状 适应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全志 丁艳锋 黄丕生 凌启鸿
采用田间和水培试验的方法,对水稻生育中后期不同器官的含氮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植株根、茎鞘、叶各器官的含氮量与后期穗粒重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抽穗前10 d 顶四鞘及抽穗期各叶位叶片含氮量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之间, 穗后19 d 顶二、顶三鞘的含氮量与千粒重、单株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顶二鞘的含氮量可作为后期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诊断指标。
关键词:
水稻 含氮量 穗粒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石云平 唐辉 王满莲 孔德鑫
以箭根薯花器官不同部位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及随机试验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箭根薯花器官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分化、生根及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箭根薯雌雄蕊为其花器官诱导愈伤组织较好的部位,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2 mg/L KT+2.0 mg/L 2,4-D,箭根薯愈伤组织分化较好的培养基为:MS+2.0~3.0 mg/L6-BA,箭根薯组培苗生根较好培养基为:MS+0.3 mg/L NAA,箭根薯组培苗移栽较适合的基质为1/2火土+1/2细沙。
关键词:
箭根薯 花器官 愈伤组织 组织培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仲伟 徐克章 张治安 李大勇 孙苗苗
为了解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植株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的变化及其与籽粒产量的关系,以吉林省1923—2004年间育成的20个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和植株地上部分器官茎、叶片、叶柄及荚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吉林省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使籽粒产量和结荚期(R4)植株生物量显著增加,收获指数增加不显著。籽粒产量的提高是生物量增加的结果,生物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在R4期,茎、叶片、叶柄和荚的生物量分别提高了19.7%、36.1%、43.0%和23.0%,以叶片和叶柄生物量的增加最为显著。植株上层、中层和下层的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4.4%、55.1%和18.9%,以植株...
关键词:
大豆 遗传改良 产量 生物量 叶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云鹏 周宝利 李之璞 尹玉玲 付亚文
研究野生抗病茄植株腐解物对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化感作用,探讨野生茄子的化感作用利用途径。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试了托鲁巴姆(Solanum torvum)、刺茄(Solanum surattense,CRP)、赤茄(Solanum integriflium)、刚果茄(Solanum sisymbriiflium)4种野生抗病茄(以下分别简称TL、CI、CH和GG)的根、茎、叶腐解物及叶片浸提物的乙醇提取液对茄子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腐解物提取液对茄子黄萎病菌均具有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腐解物对菌丝生长的化感抑制作用为叶>根>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鑫媛 赵红玲 白茹玥 李哲 魏金月 赵蓝青青 赵春颖
【目的】分析根腐病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为探索北苍术根腐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北苍术根腐病植株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并对植株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患根腐病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真菌较健康植株总量和多样性显著降低。患根腐病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中真菌菌群在门水平的丰度相对健康土壤增高的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减少的是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在目水平增多的是肉座菌目(Hypocreales)、假球壳目(Pleosporales)、小丛壳目(Glomerellales)等,减少的是被孢霉目(Mortierellales)、粪壳菌目(Sordariales)、散囊菌目(Eurotiales)、刺盾炱目(Chaetothyriales)等;在属水平上增多的是镰刀菌属(Fusarium),赤霉属(Gibberella)等,减少的是被孢霉属(Mortierella)、亚隔孢壳属(Didymella)、毛壳属(Cheatomium)及木霉属(Trichoderma)等。统计学分析表明,患根腐病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的pH值显著低于健康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显著增高。且不同处理的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的酶活性检测显示根腐病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的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及土壤碱性磷酸酶的酶活性显著高于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结论】常见生防菌毛壳属(Cheatomium)在根腐病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中占比较少,Schizotheciumj菌在健康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中占比丰度更高。致病菌镰刀菌(Fusarium)在根腐病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中占比多。北苍术根腐病的成因可能与其根际真菌丰度降低、土壤的理化性质及酶活显著变化有关,但差异菌群的功能多样性及与北苍术植株根腐病病原菌的互作关系尚待验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莹莹 吴碧球 陈燕 黄所生 黄凤宽
用0.25、0.50 mM茉莉酸甲酯诱导处理水稻品种TN1、IR26和IR36,探讨茉莉酸甲酯诱导对稻株总酚含量的影响及与水稻品种抗褐飞虱生物型Ⅱ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0.25、0.50 mM茉莉酸甲酯诱导后TN1、IR26、IR36稻株总酚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TN1、IR26、IR36对褐飞虱生物型Ⅱ的抗性显著提高,由感虫级别上升到抗虫级别。0.25、0.50 mM茉莉酸甲酯诱导后TN1、IR26、IR36对褐飞虱生物型Ⅱ的抗性与稻株总酚含量的升高关系密切,但以0.25 mM的诱导浓度增加抗虫性的效果最为明显。诱导后这三个水稻品种受褐飞虱生物型Ⅱ为害后的受害级别、若虫存活率及雌成虫蜜露分泌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海有 邓超颖 周小慧
以竹园采集土样分离出的根际微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16s rDNA分子生物学手段和常规生理生化分析方法,对笋用竹正常生长植株及病害植株进行分析研究。有病竹植株的根际微生物可培养菌落数目比正常竹植株的多。特征分析表明:在分离纯化出的45株细菌中,其中的8株细菌初步鉴定为:菌株5-1-4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5-1-10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4-1-17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3-1-8为洋葱博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菌株2-1-9为粘金黄菌Chryseo...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