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4)
2023(8964)
2022(8144)
2021(7798)
2020(6533)
2019(15242)
2018(15238)
2017(29470)
2016(16086)
2015(18023)
2014(18058)
2013(17887)
2012(16188)
2011(14497)
2010(14244)
2009(12945)
2008(12360)
2007(10413)
2006(9122)
2005(7556)
作者
(46007)
(37898)
(37708)
(35855)
(24145)
(18192)
(17032)
(14981)
(14330)
(13389)
(13296)
(12549)
(11958)
(11856)
(11622)
(11533)
(11342)
(11291)
(10871)
(10708)
(9464)
(9147)
(8995)
(8561)
(8508)
(8460)
(8425)
(8278)
(7558)
(7540)
学科
(61977)
经济(61912)
管理(44555)
(41853)
(35212)
企业(35212)
方法(30969)
数学(26001)
数学方法(25713)
(15951)
中国(14615)
(14422)
业经(14033)
(13973)
地方(13053)
理论(11699)
农业(10961)
(10609)
(10488)
贸易(10484)
(10147)
环境(10098)
技术(9749)
(9289)
(9278)
财务(9221)
财务管理(9205)
教育(8788)
(8749)
企业财务(8716)
机构
大学(224121)
学院(223442)
管理(93783)
(82440)
理学(82072)
理学院(81146)
经济(80505)
管理学(79780)
管理学院(79375)
研究(72272)
中国(51615)
(47993)
科学(47459)
(36119)
(35709)
业大(34093)
(33758)
研究所(32992)
中心(32238)
(31331)
师范(31048)
(30549)
北京(30513)
财经(29902)
(27194)
(26767)
农业(26494)
(25696)
师范大学(25333)
商学(23649)
基金
项目(160056)
科学(125273)
研究(117066)
基金(115459)
(100230)
国家(99389)
科学基金(85672)
社会(71689)
社会科(67856)
社会科学(67837)
基金项目(63024)
(62843)
自然(57126)
自然科(55733)
自然科学(55722)
自然科学基金(54710)
教育(53032)
(52727)
编号(48454)
资助(47732)
成果(38261)
重点(35043)
(34517)
(33908)
(33060)
课题(32547)
科研(30707)
创新(30687)
项目编号(30011)
大学(29644)
期刊
(87818)
经济(87818)
研究(62058)
中国(35968)
学报(35144)
科学(33213)
管理(32342)
(30104)
大学(26073)
(24812)
教育(24577)
学学(24421)
农业(21910)
技术(18540)
业经(15339)
(14602)
金融(14602)
图书(13451)
经济研究(13100)
财经(13081)
理论(11892)
科技(11551)
问题(11393)
实践(11259)
(11259)
(10940)
(10749)
资源(10537)
情报(10410)
技术经济(10266)
共检索到308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严星雨   徐菲菲   钟雪晴  
野生动物旅游作为探讨人与动物关系的重要实践,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正确认识其发展历程和理论成果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内外野生动物旅游相关文献的系统分析,结果发现:(1)野生动物旅游研究主要经历了萌芽期(2000年以前)、探索期(2001年—2014年)和发展期(2015年以后)3个阶段;(2)研究内容主要聚焦影响与影响因素、冲突与管理、伦理转向三大方面,即“影响-冲突-管理-伦理”构成野生动物旅游研究的核心要素链;(3)野生动物旅游研究在理论完善、伦理转向、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未来研究需不断丰富理论视角,构建野生动物旅游共同体,突破传统研究范式,创新研究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科  
野生动物旅游源于欧美地区的野生动物猎杀和观赏活动,已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野生动物旅游发展迅速,受到国外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分析和总结了野生动物旅游的概念,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了野生动物旅游的类型;构建了野生动物旅游研究的内容框架,认为其由野生动物旅游内涵研究、野生动物旅游供给研究、野生动物旅游者研究、野生动物旅游影响研究、野生动物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等五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高科  
通过对国外野生动物旅游研究文献的梳理,本文发现,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野生动物旅游的内涵、旅游产品与供给、野生动物游客、旅游影响、利益相关者、野生动物保护及目的地管理6个方面,形成了以"旅游体验-生态环境-目的地发展"为核心的研究模式,并呈现出明显的环境价值取向和多学科参与的特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丛丽  吴必虎  李炯华  
非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活动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参与其中,而且这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和野生动物保护这一矛盾。国外关于野生动物旅游的研究比较系统而深入。文章通过对国外有关野生动物旅游的文献进行梳理,认为从野生动物旅游产品的角度,文献主要集中在非资源消费型、半资源消费型和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的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文献主要集中在动物旅游的影响研究、游客满意度的控制、社区居民的态度这三个方面。最后,文章还对国外该领域现有文献的研究局限作了简要分析,并展望其未来可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佳钰  徐菲菲  严星雨  殷进  
野生动物旅游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实践,而旅游者行为是改善人与动物关系的重要方面。文章基于“价值-态度-行为”层级理论,构建野生动物旅游者“价值观-共情态度-动物友好行为意向”模型,并通过对3类野生动物旅游景区实地收集的1065份问卷进行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分析发现:(1)野生动物旅游者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正向影响共情态度;(2)共情态度正向促进动物友好行为意向的生成;(3)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对动物友好行为意向没有直接促进作用,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则能够正向促进动物友好行为意向的产生;(4)共情态度在价值观与动物友好行为意向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在不同价值观的人群中也存在不同的中介效应。该研究丰富了野生动物旅游的研究视角,实证分析了价值、态度、行为之间的关系,为理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人与动物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文章提出的价值观教育与共情培养的实践手段对规范野生动物旅游者行为与促进野生动物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尹铎   杨博  
<正>国家公园肩负着野生动物保育的功能,如何让到访的游客建立与野生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结是实现保育目标的关键。许多国家公园都有其要保护的独特、珍稀濒危的旗舰型物种,而这些物种往往会成为其进行野生动物旅游的关键吸引力与旅游营销的宣传重点。然而,这些以追踪、观览体验单一物种为直接目的所开展的野生动物旅游,往往容易陷入人类中心主义陷阱,面临诸多争议与是非,难以实现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保育目标。因此,本文倡导建立一种基于国家公园周边社区“日常生活的多物种邂逅”旅游形式,以促进国家公园游憩开展与多物种共生共荣,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关键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迪  
众所周知,每个国家的士兵在进行野战生存训练时,都要系统学习自我救护的本领,以便在负伤患病又得不到外界帮助的情况下,能自我救治,转危为安。有趣的是,在自然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樊恩源  冯庚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洁滢  崔国发  刘润泽  曲宏  黄三祥  吴记贵  范雅倩  
利用红外相机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分布规律进行调查。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20个位点布设红外相机,拍摄到有效照片1 558张,共鉴定出物种35种,其中兽类12种、鸟类23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4种分别为岩松鼠、猪獾、狗獾、豹猫,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4种分别为雉鸡、红嘴蓝鹊、斑鸫、紫啸鸫。拍摄到危险野生动物野猪9次,且多在傍晚和夜间,基本不会对白天活动的游客安全构成威胁,但对露营的游客构成潜在危险。红外相机在不同海拔区间以及不同月份的拍摄率不同,低海拔拍摄率高于中海拔和高海拔拍摄率;9月份拍摄率最高,达到53.64%,12月份最低,为3.71%。另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忠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野生动物资源实施依法开发利用保护,在永续发展战略中愈加体现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施行新的《物权法》,使中国野生动物资源地位得以确立和发生变化,充分反映了现代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立法的发展趋势。但物权法未确认野生动物用益物权制度,亟待立法和实践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以增强和提高对野生动物的民法保护效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应华  
2014年8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赴英狩猎一事引发关注。事后,活动的组织方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发布公告称,马云参加的这一次欧洲考察活动,内容为"科学狩猎",此次运动狩猎对野生动物种群的健康发展有益无损。几天后,动物保护组织"自然大学"发出公开信,抗议马云参与运动狩猎。公开信称,运动狩猎在国际上饱受争议,特别是在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因腐败、狩猎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的存在,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仇永胜  叶利华  
环境与发展,人与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以当前影响野生动物保护的因素及现状为引,分析野生动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强  邢韶华  刘生强  罗爱东  崔国发  
野生动物通道是缓解由铁路、公路等引起的野生动物生境破碎化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介绍了野生动物通道的定义和适用目标,提出了野生动物通道的设计原则、依据,以及野生动物通道的位置、数量、形式、宽度、高度、地面基质和开口处环境的设置要求;以云南思小高速公路野生动物通道为例,分析了2005年9月至2008年5月间亚洲象对通道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亚洲象对通道的利用率仅为40%;"通道位置是否与活动路线重合"是亚洲象对通道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建议在通道建设完成后进行持续的野生动物利用情况监测,以评估通道的有效性,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设计,直到野生动物通道利用效果良好。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硕琳  王四维  
受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流域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部分物种已极度濒危。通过文献收集法,梳理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物种现状,发现多个物种的自然种群数量已极低,部分物种已极度濒危,亟待进行保护。分析造成长江流域水生野生动物濒危的主要原因,并展望相应的保护对策:①加强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重视,提倡综合流域保护模式;②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尽早颁布《长江保护法》;③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④呼吁拆除部分水利设施,建立专项补偿;⑤加强相关执法监督;⑥加强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科研投入;⑦鼓励公众参与,加强公民保护意识,促进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俊峰   谢屹  
【目的】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事关野生动物保护成效,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生动力。探究野生动物肇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对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影响,为防控野生动物肇事、优化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和提高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提供理论支撑,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围绕野生动物肇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和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基于云南省野生动物活跃地区837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实证检验野生动物肇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对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在野生动物肇事和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关系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1)野生动物肇事对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具有负向影响,野生动物肇事越厉害,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越低;2)随着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水平上升,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对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影响,影响机制呈“倒U形”,补偿水平53.39%时出现拐点;3)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可调节野生动物肇事对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负向影响,发挥先“削弱”后“强化”的调节作用;4)野生动物肇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对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信仰和不同收入水平下存在异质性,野生动物肇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的调节作用对处于野生动物资源较丰富地区、野生动物文化信仰较强、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影响更大。【结论】野生动物肇事降低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在野生动物肇事对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负向影响中发挥先“削弱”后“强化”的非线性调节作用。建议在促进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的过程中,加强野生动物肇事防控,优化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野生动物保护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