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7)
- 2023(9362)
- 2022(8439)
- 2021(8111)
- 2020(6750)
- 2019(15762)
- 2018(15743)
- 2017(30604)
- 2016(16755)
- 2015(18679)
- 2014(18772)
- 2013(18515)
- 2012(16736)
- 2011(15011)
- 2010(14737)
- 2009(13454)
- 2008(12829)
- 2007(10864)
- 2006(9558)
- 2005(8044)
- 学科
- 济(63325)
- 经济(63258)
- 管理(46380)
- 业(43229)
- 企(36644)
- 企业(36644)
- 方法(31713)
- 数学(26458)
- 数学方法(26158)
- 农(16331)
- 学(15254)
- 中国(15194)
- 财(14667)
- 业经(14528)
- 地方(13224)
- 理论(12622)
- 农业(11206)
- 和(11117)
- 贸(10526)
- 贸易(10521)
- 环境(10406)
- 易(10174)
- 技术(10043)
- 务(9717)
- 财务(9660)
- 财务管理(9645)
- 制(9585)
- 教育(9518)
- 企业财务(9141)
- 划(9073)
- 机构
- 大学(233202)
- 学院(231870)
- 管理(96537)
- 理学(84408)
- 济(84287)
- 理学院(83443)
- 经济(82249)
- 管理学(82008)
- 管理学院(81588)
- 研究(74523)
- 中国(52990)
- 京(50126)
- 科学(49120)
- 财(37646)
- 所(36680)
- 业大(35187)
- 农(34765)
- 研究所(33870)
- 中心(33290)
- 范(33063)
- 师范(32774)
- 江(32113)
- 北京(31764)
- 财经(31154)
- 经(28330)
- 院(27564)
- 农业(27231)
- 州(26799)
- 师范大学(26759)
- 商学(24450)
- 基金
- 项目(165839)
- 科学(129781)
- 研究(121589)
- 基金(119472)
- 家(103856)
- 国家(102982)
- 科学基金(88621)
- 社会(74472)
- 社会科(70464)
- 社会科学(70444)
- 基金项目(65109)
- 省(65000)
- 自然(58884)
- 自然科(57431)
- 自然科学(57420)
- 自然科学基金(56373)
- 教育(55393)
- 划(54690)
- 编号(50448)
- 资助(49179)
- 成果(40151)
- 重点(36469)
- 部(35880)
- 发(35052)
- 创(34248)
- 课题(34085)
- 科研(31842)
- 创新(31775)
- 项目编号(31348)
- 大学(30815)
共检索到320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科
野生动物旅游源于欧美地区的野生动物猎杀和观赏活动,已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野生动物旅游发展迅速,受到国外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分析和总结了野生动物旅游的概念,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了野生动物旅游的类型;构建了野生动物旅游研究的内容框架,认为其由野生动物旅游内涵研究、野生动物旅游供给研究、野生动物旅游者研究、野生动物旅游影响研究、野生动物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等五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概念 类型 研究框架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严星雨 徐菲菲 钟雪晴
野生动物旅游作为探讨人与动物关系的重要实践,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正确认识其发展历程和理论成果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内外野生动物旅游相关文献的系统分析,结果发现:(1)野生动物旅游研究主要经历了萌芽期(2000年以前)、探索期(2001年—2014年)和发展期(2015年以后)3个阶段;(2)研究内容主要聚焦影响与影响因素、冲突与管理、伦理转向三大方面,即“影响-冲突-管理-伦理”构成野生动物旅游研究的核心要素链;(3)野生动物旅游研究在理论完善、伦理转向、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未来研究需不断丰富理论视角,构建野生动物旅游共同体,突破传统研究范式,创新研究方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高科
通过对国外野生动物旅游研究文献的梳理,本文发现,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野生动物旅游的内涵、旅游产品与供给、野生动物游客、旅游影响、利益相关者、野生动物保护及目的地管理6个方面,形成了以"旅游体验-生态环境-目的地发展"为核心的研究模式,并呈现出明显的环境价值取向和多学科参与的特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丛丽 吴必虎 李炯华
非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活动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参与其中,而且这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和野生动物保护这一矛盾。国外关于野生动物旅游的研究比较系统而深入。文章通过对国外有关野生动物旅游的文献进行梳理,认为从野生动物旅游产品的角度,文献主要集中在非资源消费型、半资源消费型和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的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文献主要集中在动物旅游的影响研究、游客满意度的控制、社区居民的态度这三个方面。最后,文章还对国外该领域现有文献的研究局限作了简要分析,并展望其未来可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佳钰 徐菲菲 严星雨 殷进
野生动物旅游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实践,而旅游者行为是改善人与动物关系的重要方面。文章基于“价值-态度-行为”层级理论,构建野生动物旅游者“价值观-共情态度-动物友好行为意向”模型,并通过对3类野生动物旅游景区实地收集的1065份问卷进行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分析发现:(1)野生动物旅游者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正向影响共情态度;(2)共情态度正向促进动物友好行为意向的生成;(3)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对动物友好行为意向没有直接促进作用,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则能够正向促进动物友好行为意向的产生;(4)共情态度在价值观与动物友好行为意向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在不同价值观的人群中也存在不同的中介效应。该研究丰富了野生动物旅游的研究视角,实证分析了价值、态度、行为之间的关系,为理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人与动物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文章提出的价值观教育与共情培养的实践手段对规范野生动物旅游者行为与促进野生动物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尹铎 杨博
<正>国家公园肩负着野生动物保育的功能,如何让到访的游客建立与野生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结是实现保育目标的关键。许多国家公园都有其要保护的独特、珍稀濒危的旗舰型物种,而这些物种往往会成为其进行野生动物旅游的关键吸引力与旅游营销的宣传重点。然而,这些以追踪、观览体验单一物种为直接目的所开展的野生动物旅游,往往容易陷入人类中心主义陷阱,面临诸多争议与是非,难以实现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保育目标。因此,本文倡导建立一种基于国家公园周边社区“日常生活的多物种邂逅”旅游形式,以促进国家公园游憩开展与多物种共生共荣,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迪
众所周知,每个国家的士兵在进行野战生存训练时,都要系统学习自我救护的本领,以便在负伤患病又得不到外界帮助的情况下,能自我救治,转危为安。有趣的是,在自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许艳 张清源 陆林
旅游流是一种重要的旅游现象,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整体呈现出尺度多元、案例话题多样、大数据与精细化并重的研究态势,但这些研究大多是基于技术方法层面或是基于案例话题层面的创新,误将旅游流视作了最终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旅游流基础理论研究亟待重新认识、强化和丰富。“黄金周”假日旅游流是一种受时间、空间、信息等多项条件制约的、特殊的短时高强度旅游流,休假时间的集中化促使部分景区客流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发过度旅游,旅游企业管理如何正确应对和有效缓解“黄金周”带来的井喷效应、推进假日旅游的持续健康规范发展,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论文以拥有品牌知名度且以资源禀赋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强吸引力旅游景区的假日旅游流潮汐涨落与进退现象为立论依据,对比自然界海洋潮汐现象,推演旅游流的潮汐运动理论,并从流动特性、空间过程、系统动力、尺度效应、能量特征、数字模拟等角度构建了潮汐性旅游流研究的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将复杂的假日旅游流流动现象提炼为精简的理论解释,研究突破了传统的旅游季节性研究瓶颈,有益于丰富和充实中国旅游流研究的基础理论,并为旅游景区的“黄金周”假日旅游流管理实践提供现实指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凯翔 保继刚
旅游商品的概念一直是旅游研究中较为模糊的概念。此前的研究往往通过列举总结的方式对其概念性定义进行界定,但在概念应用上产生诸多的歧义。文章通过研究综述的方式总结了旅游商品概念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归纳出旅游商品在需求者、供给者与商品流通三种不同维度的概念性定义。在需求者维度下,旅游商品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购买的有形商品;在供给者维度下,旅游商品指由旅游生产系统供应的,具有"旅游"内涵的有形商品;在商品流通维度下,旅游商品指在面向旅游者开放的市场上流通的有形商品。不同维度下的定义由于商品所联接的"角色"与"关
关键词:
旅游商品 概念性定义 研究综述 研究框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潇婷
在梳理旅游规划发展历史阶段的基础上,对传统旅游空间规划缺乏对旅游者个体的关注和忽视"时间性"等问题提出了批判,进而在明确旅游时间规划价值导向和逻辑起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时间规划的概念模型;详细分析了时间地理学、认知供给理论和旅游者行为学作为基础理论的支撑作用,系统地提出旅游时间规划的时空统一观、时空资源观和时空产品观,并通过理论推导旅游时间规划的概念模型,构建了旅游时间规划的内容体系。最后,研究强调了"旅游时间规划"在旅游产业发展阶段和提升阶段的实践意义,明确旅游时间规划是传统旅游空间规划的补充和修正,
关键词:
时空行为 旅游规划 旅游时间规划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凯翔 保继刚
旅游商品的概念一直是旅游研究中较为模糊的概念。此前的研究往往通过列举总结的方式对其概念性定义进行界定,但在概念应用上产生诸多的歧义。文章通过研究综述的方式总结了旅游商品概念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归纳出旅游商品在需求者、供给者与商品流通三种不同维度的概念性定义。在需求者维度下,旅游商品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购买的有形商品;在供给者维度下,旅游商品指由旅游生产系统供应的,具有"旅游"内涵的有形商品;在商品流通维度下,旅游商品指在面向旅游者开放的市场上流通的有形商品。不同维度下的定义由于商品所联接的"角色"与"关系"不同而存在差异。最后,构建出旅游商品的研究框架,以便于旅游商品概念在不同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旅游商品 概念性定义 研究综述 研究框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卢凯翔 保继刚
旅游商品的概念一直是旅游研究中较为模糊的概念。此前的研究往往通过列举总结的方式对其概念性定义进行界定,但在概念应用上产生诸多的歧义。文章通过研究综述的方式总结了旅游商品概念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归纳出旅游商品在需求者、供给者与商品流通三种不同维度的概念性定义。在需求者维度下,旅游商品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购买的有形商品;在供给者维度下,旅游商品指由旅游生产系统供应的,具有"旅游"内涵的有形商品;在商品流通维度下,旅游商品指在面向旅游者开放的市场上流通的有形商品。不同维度下的定义由于商品所联接的"角色"与"关
关键词:
旅游商品 概念性定义 研究综述 研究框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洁滢 崔国发 刘润泽 曲宏 黄三祥 吴记贵 范雅倩
利用红外相机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分布规律进行调查。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20个位点布设红外相机,拍摄到有效照片1 558张,共鉴定出物种35种,其中兽类12种、鸟类23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4种分别为岩松鼠、猪獾、狗獾、豹猫,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4种分别为雉鸡、红嘴蓝鹊、斑鸫、紫啸鸫。拍摄到危险野生动物野猪9次,且多在傍晚和夜间,基本不会对白天活动的游客安全构成威胁,但对露营的游客构成潜在危险。红外相机在不同海拔区间以及不同月份的拍摄率不同,低海拔拍摄率高于中海拔和高海拔拍摄率;9月份拍摄率最高,达到53.64%,12月份最低,为3.71%。另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忠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野生动物资源实施依法开发利用保护,在永续发展战略中愈加体现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施行新的《物权法》,使中国野生动物资源地位得以确立和发生变化,充分反映了现代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立法的发展趋势。但物权法未确认野生动物用益物权制度,亟待立法和实践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以增强和提高对野生动物的民法保护效力。
关键词:
野生动物 驯养权 用益物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广良 李迪强 薛亚东 王秀磊 杨敬元 余辉亮
利用红外相机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分布范围和活动规律进行调查。于2010年8—9月和2011年3—9月,在95个位点放置红外相机,每台相机在每个位点放置时间为1~2个月。共获得野生动物照片9 665张,其中有效照片536张;有效照片中兽类占82%,鸟类占18%,经鉴定,兽类有19种,鸟类有9种。在海拔2 219~2 597 m的区域和寒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的动物种数和拍摄率均最高,说明这些区域的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最多。同种动物在不同的植被型下拍摄率不同,说明该种动物对各植被型的偏好程度不同。对6种最常见兽类和2种雉类的研究表明:在寒温性和温性针阔混交林中拍摄率最高的是斑羚、红腹角雉,在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