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26)
- 2023(5795)
- 2022(4876)
- 2021(4576)
- 2020(3833)
- 2019(8613)
- 2018(8487)
- 2017(15736)
- 2016(9083)
- 2015(9962)
- 2014(9881)
- 2013(9802)
- 2012(9547)
- 2011(8832)
- 2010(8850)
- 2009(8014)
- 2008(8282)
- 2007(7476)
- 2006(6539)
- 2005(6014)
- 学科
- 济(31248)
- 经济(31195)
- 管理(22401)
- 业(21690)
- 企(16863)
- 企业(16863)
- 方法(14786)
- 学(13369)
- 数学(12589)
- 数学方法(12369)
- 农(9022)
- 财(8459)
- 中国(8163)
- 制(6860)
- 业经(6417)
- 农业(6169)
- 融(6033)
- 金融(6030)
- 银(5927)
- 银行(5879)
- 理论(5716)
- 行(5655)
- 贸(5505)
- 贸易(5504)
- 易(5343)
- 务(5245)
- 财务(5238)
- 财务管理(5222)
- 技术(5154)
- 企业财务(5059)
- 机构
- 大学(140234)
- 学院(136767)
- 研究(58453)
- 济(47889)
- 经济(46793)
- 科学(43297)
- 管理(42569)
- 农(42091)
- 中国(40475)
- 理学(36889)
- 理学院(36230)
- 管理学(35094)
- 管理学院(34883)
- 农业(34364)
- 所(34184)
- 研究所(31925)
- 京(31496)
- 业大(30065)
- 中心(24637)
- 财(22422)
- 农业大学(21689)
- 江(21603)
- 省(20509)
- 室(20430)
- 院(20343)
- 科学院(19785)
- 业(19629)
- 北京(19392)
- 实验(18709)
- 范(18219)
- 基金
- 项目(98387)
- 科学(74791)
- 基金(72011)
- 家(69517)
- 国家(69034)
- 研究(59402)
- 科学基金(54913)
- 自然(40751)
- 自然科(39824)
- 自然科学(39794)
- 自然科学基金(39121)
- 省(38289)
- 基金项目(37412)
- 社会(35406)
- 划(34814)
- 社会科(33402)
- 社会科学(33386)
- 资助(30456)
- 教育(27283)
- 重点(24095)
- 计划(23854)
- 科技(21883)
- 部(21141)
- 发(20802)
- 编号(20382)
- 科研(20201)
- 创(20023)
- 创新(18999)
- 业(18730)
- 农(18242)
共检索到201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海洋 朱海霞 李娟 王信 程亮
【目的】旨在筛选安全性高、抗药性低、除草性强的生防菌株,为防除农田恶性杂草野燕麦提供新的生防思路。【方法】采集自然感病的瓜叶葵(Helianthus cucumerifo)、大叶藜(Chenopodium hybridum)、蜀葵(Alcea rosea)和青稞(Hordeum vulgare)植物叶片,通过组织及单孢分离法、离体叶片(初筛)和活体盆栽(复筛),获得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接着采用不同浓度(10~1~10~4)孢子悬浮液测定其对野燕麦活体植株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鲜重防效,通过观察菌落形态、运用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和转录延伸因子(EF-1α,EF-1/EF-2)基因及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最后选取青海地区主栽作物(油菜‘青杂5号’、小麦‘青春38号’、青稞‘昆仑18号’、蚕豆‘青海9号’、豌豆‘草原224号’、玉米‘青玉517号’和部分蔬菜(白菜‘浙白6号’、番茄‘博玉368号’、黄瓜‘中农5号’、菠菜‘华菠1号’、辣椒‘中椒4号’、萝卜‘春白2号’)进行安全性测试,为菌株选择最适宜的应用条件。【结果】从自然感病的植株叶片中分离出7株对野燕麦具有除草活性的真菌菌株,将其命名为DT-YSB1、DT-04A2、DT-DYLC、DT-XRKA、DT-08C、DT-14A2和DT-QKBD004A。通过离体叶片和温室盆栽试验,综合评价获得1株对野燕麦具有较强除草活性的菌株DT-QKBD004A,菌落形态与镰刀菌相似,对其rDNA ITS和EF-1α(EF-1/EF-2)基因进行共同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株为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不同浓度菌株DT-QKBD004A孢子悬浮液对野燕麦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鲜重防效达到45.09%~89.48%、42.68~88.53和38.70%~88.42%,其中浓度9.40×10~(4 )个/mL对野燕麦的防除效果最优;作物安全性测试发现,菌株DT-QKBD004A孢子浓度9.40×10~(4 )个/mL对蚕豆、玉米、白菜、番茄、黄瓜和辣椒安全。【结论】燕麦镰刀菌DT-QKBD004A对野燕麦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对部分作物安全,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为防除农田恶性杂草野燕麦提供良好的生防菌株。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海霞 程亮 郭青云
【目的】筛选对野燕麦具有致病作用的生防菌株。【方法】从青海省罹病杂草叶片上分离病原真菌,采用离体生测法和温室盆栽接种法,评价其发酵液对野燕麦的致病性,用盆栽生测法评价其对主栽作物的安全性,并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其对野燕麦致病力较强的菌株。【结果】分离获得了XN-1、XN-3、XN-4、XN-9和GD-13 5株病原真菌,其中XN-1、XN-3和GD-13的发酵液对野燕麦离体叶片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对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明显,对野燕麦表现出较强的侵染力,显著抑制植株的生长发育,且对青海省主栽作物中的蚕豆和豌豆相对安全。经鉴定,XN-1、XN-3和GD-13分别为链格孢(Altern...
关键词:
野燕麦 致病性 真菌除草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樊翠芹 王贵启 李香菊 李秉华 苏立军
小麦返青期,在河北省小麦-夏播作物一年两熟地区冬小麦田施用醚苯磺隆,对其除草效果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在不同耕作方式下对后茬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醚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田主要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小麦产量无影响。10%醚苯磺隆在小麦田的施药剂量为60 g/hm2,对下茬作物玉米、谷子幼苗的生长及产量无影响,对大豆、花生、油菜的药害轻;随用药剂量增加药害加重,480 g/hm2处理对下茬参试作物均有较重的药害,不同作物对醚苯磺隆在土壤中残留量的敏感性有差异,其顺序为:油菜>大豆>花生>谷子>玉米。播种前进行旋耕比免耕对后茬参试作物幼苗生长及大豆和油菜产量影响要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瑾 尹绍静 李茹 董立尧 冯致科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对常用茎叶处理除草剂的敏感性,筛选出对藜麦安全且能有效防除藜麦田杂草的除草剂,为藜麦田杂草防除提供参考依据和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室内整株生物测定法研究常用茎叶处理除草剂对藜麦的安全性,测定了‘苏藜一号’‘W77’两种藜麦对16种常用除草剂的敏感性,并测定了高效氟吡甲禾灵和精喹禾灵对禾本科杂草的除草活性。[结果]两种藜麦均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敏感性较低;高效氟吡甲禾灵对藜麦和杂草的选择性指数均小于2,表现为对藜麦不安全;精喹禾灵对‘苏藜一号’‘W77’与稗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9.28和9.63,精喹禾灵对‘苏藜一号’‘W77’和马唐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4.56和4.73,均表现为对藜麦安全,可以同时有效防除稗和马唐。[结论]本研究表明:精喹禾灵可以应用于藜麦田化学除草,可高效、安全地防除藜麦田部分禾本科杂草。
关键词:
藜麦田 杂草 除草剂 安全性 敏感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卢盛林 周于知
除草通在育苗韭菜田应用,除草效果在90%以上,残效期可达45~50天。并从药害试验、敏感度和选择性指数三种不同角度测定除草通对育苗韭菜的安全性,结果是一致的,表明除草通是一个安全和有效的除草剂。
关键词:
除草通 韭菜 敏感度 选择性指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奚家勤 林碧莲 莫明和 薛超群 王广山 郭建华 方敦煌
烟草内生菌种类丰富,其在烟草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烤烟品种K326叶片中分离的内生细菌ZY-9-13菌株对供试的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拮抗作用,表现出对真菌病原菌的广谱抗菌活性。菌株ZY-9-13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腐皮镰孢菌(F.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omysporum f.sp.cucumerinum)、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sanbinetti)和立枯丝核病菌(Rhizoctonia ...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宏建 周倩 高必达
从湖南壶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土样中分离放线菌株,经平板对峙培养初筛和发酵过滤液抑菌试验,得到一个较好的菌株D35,其发酵液经5倍稀释对稻瘟病菌、柑橘炭疽病菌和烟草黑胫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7.6%、80.3%和54.2%.经培养性状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D35为三泽链霉菌(Streptomyces misawanensis).
关键词:
放线菌 植物病原真菌 抑菌活性 发酵液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宏军 倪汉文 周志强 江树人
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一般可以承受 2 .0 kg.hm-2 有效量以下的剂量 ,而只要 1.0 kg.hm-2 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杂草防效。其抗性的稳定性受到环境因子、载体构建和抗性基因导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抗性基因可以通过花粉漂移 ;抗性作物与原受体在没有草铵膦作用下有一定的差异。虽然大量文献报道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对周围的生态群落没有影响 ,但也发现草铵膦可以致毛虫死亡。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在应用抗除草剂作物时 ,应特别注意其抗性稳定性 ,将之纳入杂草综合治理体系中
关键词: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草铵膦 安全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舒 张林平 郝菲菲 张扬 胡冬南
本研究利用溶磷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从油茶根际分离出20株高效溶无机磷细菌,并对其溶磷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测试,结果发现,D/d与溶磷细菌的有效磷含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培养液p H与有效磷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关系(P
关键词:
油茶 溶磷细菌 溶磷能力 安全性测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磊 黄晨艳 宋宏峰 沈志军 张斌斌 马瑞娟 孙朦 何鑫 俞明亮
【目的】杂草防治是果树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论文旨在评价不同除草剂对桃的安全性并筛选适于桃苗圃和生产园利用的除草剂,为桃产业中化学除草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选用毛桃苗以及黑麦草、狗牙根、空心莲子草、白三叶草和黄花苜蓿5种草为试材,对13种除草剂的安全性进行初步筛选。根据各除草剂药害等级结果,选择10%精喹禾灵和60%二氯喹啉酸进行混配。按照精喹禾灵有效剂量25、50、75 m L·hm~(-2) 3个水平,二氯喹啉酸有效剂量150、300、450 g·hm~(-2) 3个水平,共设置形成9个除草剂混配制剂。茎叶喷施处理后7、14、21 d,调查计算杂草抑制率,处理30 d后测定桃苗株高、茎粗、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叶片和根尖细胞电解质渗透率、根系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的变化,并基于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处理的安全性和杂草抑制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茎叶喷施处理后,有11种除草剂对桃苗产生药害,桃苗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绿、萎蔫、枯死等症状,精喹禾灵和二氯喹啉酸对桃苗生长无显著影响。利用精喹禾灵单剂喷施杂草后,处理21 d对禾本科杂草的抑制率为100%,但对阔叶杂草无抑制作用。相反,喷施二氯喹啉酸对禾本科杂草的抑制率为0,对黄花苜蓿、白三叶草、空心莲子草的抑制率范围为80%—100%。精喹禾灵与二氯喹啉酸混配后,9个混配制剂在处理21 d后的杂草总抑制率可达90%以上,同时各制剂对桃苗株高、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叶片和根尖细胞电解质渗透率无显著性影响。综合分析显示,精喹禾灵有效剂量对混配制剂的综合评价D值有较大影响,当精喹禾灵有效剂量提升至75 m L·hm~(-2)时,混配制剂的综合评价D值超过0.563,但D值未出现随二氯喹啉酸有效剂量提升而增大的趋势。【结论】桃苗对多数除草剂敏感,混配是提高精喹禾灵和二氯喹啉酸杂草综合抑制率的有效措施。有效剂量75 m L·hm~(-2)精喹禾灵与300g·hm~(-2)二氯喹啉酸混配后,制剂的综合评价D值最高,可在保证桃苗安全的基础上达到最佳除草效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林 马慧 张海泉 樊金娟 刘义玲
从地理分布、物种、性状三方面概述了世界上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分布情况 ,分析了转基因作物的巨大商机和发展前景 ,评价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 ,包括食品安全性、生态安全性、转基因逃逸防御安全性、生物物种界定安全性等。认为对转基因作物进行安全性鉴定 ,并在有效监控下适当发展转基因作物而非放任或禁止才是较为负责任的态度。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分布状况 安全性评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菱菱 王丽 陈龙男 谢福莉 李友国
采用形态观察、16S rDNA序列和部分特异基因排列分析鉴定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的1株根际细菌HNA3;采用平板对峙试验和抑菌率计算方法测定其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谱和拮抗能力;通过摇瓶发酵和酸沉淀方法研究相关抗菌活性物质的产生条件及其分离方法;采用表面活性检测和有关功能编码基因的序列分析初步鉴定抗菌活性物质成分的性质。结果表明:HNA3菌株为1种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PY(牛肉膏蛋白胨酵母粉)培养基是适合HNA3生长和产生相关抗菌活性物质的适宜培养基;活性物质存在于发酵除菌液中,可通过酸沉淀方法分离获得。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属...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烈刚 韩烈保 刘荣堂
为研究除草剂对冷季型草坪草的安全性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 ,分别在种子萌发期、幼苗期和成坪期对佛浪高羊茅和康尼草地早熟禾进行施药处理 .结果表明 :除草剂对草坪草种子萌发有严重抑制作用 ,施用氟乐灵 1.13~ 2 .2 5kg/hm2 ,丁草胺 1~ 2kg/hm2 ,恶草灵 1.5kg/hm2 ,对苗期的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有轻度伤害 ,但随着药效消失其颜色和密度易恢复
关键词:
除草剂 冷季型草坪草 安全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星星 欧阳五庆 郭建军 周莹 宋冠男
【目的】制备头孢克肟纳米乳,考察其理化性质,并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检测和安全性评价。【方法】利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头孢克肟纳米乳配方,制备头孢克肟纳米乳,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其进行形态和粒径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头孢克肟纳米乳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无乳链球菌和不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通过急性毒性试验考察其安全性。【结果】头孢克肟纳米乳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EL-40 27.1%、肉桂醛6.8%、头孢克肟2.0%、蒸馏水64.1%。制备的头孢克肟纳米乳为浅黄色澄清透明液体,透射电镜下为规则圆球形,粒径分布在6~20nm,平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