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71)
2023(4774)
2022(4342)
2021(4017)
2020(3689)
2019(8767)
2018(8704)
2017(16824)
2016(9802)
2015(11333)
2014(11665)
2013(11781)
2012(11232)
2011(10276)
2010(10475)
2009(9916)
2008(10065)
2007(9475)
2006(7903)
2005(7043)
作者
(32564)
(27650)
(27469)
(26244)
(17543)
(13436)
(12673)
(10955)
(10254)
(9814)
(9271)
(9189)
(9165)
(8911)
(8786)
(8784)
(8664)
(8152)
(7994)
(7956)
(7200)
(6955)
(6901)
(6336)
(6333)
(6231)
(6141)
(6095)
(5783)
(5731)
学科
(41086)
经济(41051)
(24393)
管理(23859)
方法(22176)
数学(19993)
数学方法(19838)
(18696)
企业(18696)
(11944)
(11222)
(10204)
中国(9465)
(8205)
贸易(8205)
地方(8122)
(7952)
农业(7685)
业经(7205)
(6912)
(6463)
(6292)
财务(6279)
财务管理(6258)
企业财务(5870)
(5732)
银行(5695)
环境(5553)
理论(5515)
(5463)
机构
大学(149810)
学院(149020)
(57633)
经济(56338)
研究(53171)
管理(52211)
理学(44971)
理学院(44381)
管理学(43477)
管理学院(43215)
中国(38104)
(37371)
科学(37283)
(31833)
农业(30212)
(30135)
业大(28997)
研究所(27837)
(25574)
中心(24214)
(23374)
财经(20592)
农业大学(19750)
北京(19668)
(19024)
师范(18702)
(18552)
(18279)
(18202)
(18029)
基金
项目(99433)
科学(74699)
基金(69646)
研究(66489)
(62839)
国家(62335)
科学基金(50685)
(40860)
社会(39253)
基金项目(37269)
社会科(37021)
社会科学(37003)
自然(34860)
(34388)
自然科(33990)
自然科学(33963)
自然科学基金(33345)
教育(31153)
资助(29451)
编号(27214)
重点(23157)
成果(22404)
(21749)
(21626)
计划(21234)
(20178)
科研(19989)
科技(19839)
课题(19242)
创新(18983)
期刊
(61055)
经济(61055)
研究(38327)
(33599)
学报(33404)
中国(27097)
科学(26360)
大学(23289)
农业(22477)
学学(22347)
(20779)
管理(16140)
教育(13450)
技术(12248)
(12185)
(11221)
金融(11221)
财经(10325)
业经(10225)
经济研究(9677)
(9429)
业大(9318)
(8830)
问题(8819)
农业大学(7990)
技术经济(7763)
统计(7283)
科技(7230)
理论(7215)
(6978)
共检索到212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悠久  龙文君  朱冰舟  董建飞  唐瑶  李春如  江可  孙长胜  
【目的】拟通过蝉花野外繁育菌株的子实体培养筛选和分子标记分析,建立蝉花野外繁育菌株鉴别体系,获得可用于生产的优质菌株。【方法】以蝉花A17-7-1菌株野外繁育获得的7个蝉花菌株进行子实体培养筛选,并用A17-7-1菌株特异的SCAR分子标记对菌株进行分析。经SCAR标记确认的繁育菌株再以ISSR分子标记分析判定繁育菌株遗传性状。【结果】经子实体培养筛选,2个菌株子实体产量高于A17-7-1;SCAR分子标记分析显示,从这2个子实体产量提高的菌株基因组NDA中扩增出A17-7-1菌株特有的DNA片段;I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一株子实体产量明显提高的菌株与A17-7-1具有完全相同的条带,另一个子实体产量提高不显著的菌株有2个条带缺失。【结论】野外繁育蝉花可提高子实体产量,SCAR标记可快速鉴别菌株是否为繁育菌株,ISSR标记能够初步判断菌株遗传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裴颖芳  刘延琳  
本文介绍了RAPD、mtDNA-RFLP、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Interdelta指纹图谱以及线粒体DNACOX1基因指纹图谱等5种DNA分子标记技术的方法和原理及其优缺点,同时探讨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国内外酿酒酵母菌株区分中的应用状况与前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霞  王道本  周启  
从棉花根际中分离到的大量细菌,经多次盆栽和田间试验,筛选到6株对棉花具有防病促长作用的菌株,编号为CS85、ZR、PF2、ZS1、18和S14。根据它们的形态和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等的鉴定结果,将6株菌分别归属为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CS85)、恶臭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putidaZR)、假单胞杆菌PF2(Pseudomonassp.PF2)、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campestrisZS1)、枯草芽孢杆菌(Bacilussubtilis18)和腊状芽孢杆菌(BaciluscereusS1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佳   张梦雅   任世龙   王永芳   马继芳   全建章   刘磊   董志平   白辉   李志勇  
了解谷瘟病菌的变异和群体结构,为今后谷瘟病的防控及抗病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利用20对SRAP引物对采自9个地区的90株谷瘟病菌菌株进行了PCR扩增,利用NTSYSpc-2.11F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使用Popgene 32软件计算各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筛选出了8对引物用于谷瘟病菌的遗传多态性分析,这8对引物共扩增出条带1 728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 492条,多态性比率为86.34%。对90株病原菌进行聚类分析,其相似性系数为0.77~0.85,遗传相似系数为0.802时,所有菌株被分为27个遗传宗谱(L1~L27),其中L1为绝对优势组群,共包含来自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和辽宁5个省份的29株谷瘟病菌,占总菌株的32.22%。经Popgene 32软件计算分析,9个地区谷瘟病菌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141 4~0.288 1,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196 0~0.441 6,河北夏谷区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最高,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而海南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对不同地区谷瘟病菌群体比较,吉林群体与海南群体的遗传亲缘关系最远,而河北夏谷区群体与河北春谷区群体的亲缘关系最近。可见,不同地区谷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各菌株间存在遗传分化,但菌株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武佳韵  吴波  杨坤  邓员平  张修月  宋昭彬  
为了有效区分野外采集和人工繁育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群体,对四川省水产研究所(SCC)、宜宾珍稀水陆生动物研究所(YBC)、重庆市万州水产研究所(WZC)的150尾人工繁育胭脂鱼和长江干流泸州(LZW)、木洞(MDW)、万州(WZW)的112尾野外采集胭脂鱼进行了形态学差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形态学差异系数分析显示:WZC和YBC形态较相似,而与SCC在背鳍长/体长、尾鳍上叶长/体长、眼径/体长等特征上区别明显;WZW与MDW形态相似,而与LZW在臀鳍基后尾柄高/体长、吻长/体长、头长/体长、眼后头长/体长、头高/体长等特征上有区别;WZW与S...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发兴  林顺权  王家福  赖钟雄  
综述了生物技术在兰花上应用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兰花无菌发芽育苗、离体快繁、原生质体、基因工程及育种的研究概况,并就兰花原球茎人工种子的生产及兰花试管苗开花诱导因素进行了讨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钟远标  岳晋军  楼崇  袁金玲  顾小平  
【目的】以我国南方重要经济竹种——麻竹为材料开展繁育系统的系统研究,以阐明竹类植物的开花特性及结实规律,为有效地开展杂交育种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对麻竹假小穗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野外定位观测假小穗的开花动态过程,通过花粉离体发芽试验测定花粉的活力及其寿命,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的可授性,利用估算杂交指数(OCI)和花粉-胚珠比(P/O)的方法测定麻竹繁育系统的类型。【结果】麻竹假小穗可不固定地着生在不同级次的营养轴上,且其基部的23个潜伏芽可继续发育形成新小穗,故其花期较长,整个生长季均有续次开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国春艳  刁其玉  乔宇  屠焰  张乃锋  姜成钢  
【目的】从自然环境筛选出可用于饲料工业加工用途的酸性木聚糖酶产生菌株。【方法】通过富集培养定向筛选技术,从土壤中分离获得18株产木聚糖酶菌株,挑选其中5株进行摇瓶发酵。对产酶最高的菌株S8-3进行初步鉴定,同时分析该菌株产生的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该菌株发酵液的木聚糖酶活性高达628.43U·mL-1;木聚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45℃,最适pH为4.5,在70℃保温30min后酶活力仍为60%以上,在pH3.0—7.0内稳定性较好。【结论】预期该菌株产的木聚糖酶具有用于饲料添加剂的潜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常青  屈非  王晋  韵晓冬  李新凤  
为明确美丽组尖孢镰孢菌和李瑟组镰孢菌种间和种内的差异与亲缘关系,以采自不同寄主的57株镰孢菌(Fusarium)为研究对象,采用ISSR-PCR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11条引物对供试的3种菌株进行ISSR-PCR扩增,共扩增出121条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17个,多态性比例为96.7%,平均每条引物产生条带为11条。说明镰孢菌基因组DNA的SSR区域具有明显的多态性,镰孢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ISSR技术是可行的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7个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68~0.992,当相似系数为0.568时,供试菌株可明显分为两大类群,第一类群IG-I为1~35,全部为美丽组尖孢镰孢菌,第二类群IG-II为36~57,全部为李瑟组镰孢菌;第二类群又可以分为两大亚类群,第一亚类为轮枝镰孢菌,第二亚类为层生镰孢菌。ISSR类群划分与镰孢菌菌种分类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其地理来源无相关性。本研究镰孢菌种间与种内均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差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爱香  王涛  徐进  赵梁军  
应用SRAP分子标记,对24个国内外优良一串红品种(系)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88个引物组合中筛选到24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06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2.8个多态性条带,获得了较高的多态性比率。对不同样本产生的扩增产物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在相似系数0.72的水平上,可以把24个一串红品种(系)分为3大类:本课题组自育品种(系)全部聚在Ⅰ类;国外品种全部聚在Ⅱ类;‘展望白’和‘展望鲑红’聚为Ⅲ类,与其他花色截然分开。一串红SRAP分子标记的多态性与种质来源的关系密切,利用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可为一串红杂交亲本选配、品种鉴定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景涛  黄成志  黄文章  雷树凡  吕直文  李杰  严明建  
本文选用5个抗稻瘟病特异性标记、31对籼粳特异性标记及42对功能基因标记对万恢88等18份材料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万恢88仅在RM205所在区域检测出粳稻成分;5个稻瘟病抗性基因中,万恢88携带抗性基因Pi1和Pi2。61对SSR标记中有53对检出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86.88%;检测到等位基因151个,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2.85个,等位基因变化范围2~5;其中有效等位基因数98.22个,占6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1.85个。遗传多样性指数(He)变化范围0.10~0.67,平均值0.43;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变化范围0.46~0.82,平均值0.66。供试材料的相似系数(G...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航  陈晓鸣  冯颖  叶寿德  
用RAPD技术研究了紫胶虫7种主要生产种12个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研究中每个群体使用了24个标本,共有288个个体用于研究。在试用的45种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种引物用于随机引物扩增,共得到121个清晰稳定的位点,其中118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百分率为97.52%,每条引物检测到的位点数为11~16个,长度为150~3000 bp。根据扩增结果,用UPGMA法对Ne i’s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构建分子系统树。7种紫胶虫聚类结果显示:紫胶虫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44 3~0.791 7,其中,种间的遗传平均距离为0.443 0,种内的遗传平均距离为0.170 7。根据聚类分析,讨论了紫胶虫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崔灵英  许璞  朱建一  许广平  骆其君  马家海  
4种紫菜样品分别为采自青岛海区的野生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华北半叶紫菜(P.katadaivar.hemi-phylla)、少精紫菜(P.oligospermatangia)和浙江象山海区人工栽培的坛紫菜(P.haitanensis)。取其10~15 cm叶状体为材料,采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进行分析。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22个引物,扩增出清晰、可重复的条带共计24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比例达95.5%。根据扩增结果进行的聚类分析显示,条斑紫菜和少精紫菜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在聚类图中二者首先聚在一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青松  陈立波  李志勇  刘磊  师文贵  张雪  
从农艺性状和ISSR分子标记两方面来对苜蓿进行研究。通过对苜蓿8个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苜蓿的鲜草产量均与株高和再生速率密切相关,而干草产量不仅与株高和再生速率有关,还与鲜干比紧密相关。通过对26份苜蓿品系的8个农艺性状和ISSR扩增结果分别做聚类分析,2种分析方法虽然都将26个苜蓿品系聚为4大类,但农艺性状聚类结果主要与不同苜蓿品系对种植当地条件的适应性及秋眠级别相关,而ISSR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则主要与不同苜蓿品系的遗传背景相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慧怡  劳方业  刘睿  陈健文  
对斑茅蔗BC1和BC2两个群体的397个无性系进行SSR和Alu-like分子标记分析,发现其中23个品系疑为假杂种,5个品系不具有斑茅血缘。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是鉴定杂交后代真实性的较好的方法,而引物SC597CS、SMC1527cl、SSCIR36鉴定出疑似假杂种总个数较多且互补性好,是鉴定斑茅蔗后代杂种真假的一组较好的引物。与Alu-like标记结合使用能较好地检测杂交后代是否含有斑茅血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