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39)
2023(15752)
2022(13579)
2021(12722)
2020(10734)
2019(24342)
2018(23961)
2017(46661)
2016(25045)
2015(28119)
2014(27653)
2013(27657)
2012(25265)
2011(22913)
2010(22692)
2009(20799)
2008(20279)
2007(17996)
2006(15911)
2005(13612)
作者
(74397)
(62294)
(61573)
(58448)
(39252)
(29950)
(27655)
(24477)
(23554)
(21890)
(21079)
(20920)
(19582)
(19345)
(19026)
(18911)
(18851)
(18353)
(17764)
(17611)
(15772)
(15148)
(15029)
(14217)
(13993)
(13789)
(13733)
(13622)
(12533)
(12346)
学科
(103758)
经济(103633)
(78396)
管理(69621)
(56463)
企业(56463)
(48710)
方法(47088)
数学(41637)
数学方法(41276)
农业(32295)
(26442)
业经(25908)
中国(25770)
(21405)
(20909)
地方(20236)
(20144)
贸易(20138)
(19570)
技术(16393)
(15775)
财务(15713)
财务管理(15680)
(15475)
环境(15282)
企业财务(14861)
(14632)
银行(14563)
(14560)
机构
学院(360226)
大学(360049)
(145360)
管理(144261)
经济(142506)
理学(126610)
理学院(125263)
管理学(123183)
管理学院(122562)
研究(119800)
中国(88657)
(80278)
科学(76276)
(75214)
(63645)
业大(63324)
农业(62409)
(60609)
研究所(55574)
中心(55098)
财经(51964)
(51272)
(47703)
北京(46646)
(45506)
师范(44982)
经济学(43058)
(42231)
(41263)
农业大学(39977)
基金
项目(254213)
科学(198929)
基金(185554)
研究(181504)
(164157)
国家(162545)
科学基金(138453)
社会(115503)
社会科(109205)
社会科学(109175)
基金项目(99475)
(99299)
自然(91431)
自然科(89295)
自然科学(89269)
自然科学基金(87712)
(83339)
教育(81575)
资助(75312)
编号(73303)
成果(57935)
重点(56363)
(56090)
(54185)
(52954)
创新(49375)
课题(49036)
科研(48955)
国家社会(47635)
教育部(47500)
期刊
(157599)
经济(157599)
研究(100668)
(79600)
学报(64778)
中国(64752)
科学(56745)
农业(53926)
大学(48765)
管理(48032)
学学(46536)
(46145)
教育(32800)
业经(31590)
(31577)
金融(31577)
技术(27452)
(26210)
财经(24722)
经济研究(24043)
问题(21960)
(20969)
(19628)
科技(18693)
业大(18282)
技术经济(16824)
理论(16660)
图书(16591)
商业(16585)
世界(16500)
共检索到512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忠斌  黄露露  
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2002、2007、2008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的农民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和Probit回归分析考察了农民工的居住方式对举家迁移决策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过程。实证结果表明:自购房和独立租赁住房的农民工最有可能实现举家迁移,居住在工厂宿舍和建筑工地的农民工难以实现举家迁移;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最有可能实现举家迁移;在工业部门就业的农民工难以实现举家迁移;家中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农民工难以实现举家迁移。考虑到城市房价的飙涨,农民工实现举家迁移成为城市市民的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明龙   杨柠泽   周静   刘博  
农民工举家迁移不仅是我国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而且还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核心。基于2014-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采用OLS模型分析了数字素养对农民工举家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素养对农民工举家迁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提升数字素养能够促进农民工举家迁移;与其他农民工相比,数字素养对高学历、已婚的农民工举家迁移的影响更大。为此,政府应全面培育农民工数字素养,激活举家迁移主体的内生动力;完善数字信息服务体系,打造农民工数字素养标准;完善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县域城市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邹一南  
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探讨农民工自雇就业对其实现举家迁移的影响。研究发现:自雇农民工比受雇农民工更倾向于举家迁移,这一现象在女性、新生代、未受过高等教育、跨省迁移和高收入的农民工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运用工具变量控制潜在内生性、采取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选择性偏误后,上述结论仍然稳健。同时,自雇就业也有利于农民工选择其他家庭化迁移程度较高的迁移模式,自雇就业对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正向影响随着家庭化迁移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农民工自雇就业促进举家迁移主要是通过城市独立居住和农村土地转出的家庭空间资源再配置机制实现,而配偶不工作和老人随迁等家庭劳动力资源再配置机制的作用相对较弱。研究结论表明,通过积极扶持自雇就业等灵活就业形式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工实现举家迁移,为自雇就业农民工提供城市居住、农地转出等方面的便利有助于这一机制的实现,而城市则应针对性地制定符合自雇就业农民工特点的公共服务政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史学斌  熊洁  
本文运用2013年重庆市农民工家庭调查数据,首先通过探测性因子分析方法,将农民工家庭城市融合确定为社会网络融合、文化融合、经济融合、心理融合、职业融合5个维度,然后通过对不同居住方式农民工家庭在城市融合各方面的对比研究,分析公租房对农民工家庭城市融合产生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强  
近年来,农民工以家庭形式进入城市务工经商逐渐增加,经典的迁移理论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现象给出了令人满意的解释,但是传统模型更多关注个体,而缺少对家庭进行整体性分析。本文以农民工举家迁移的决策机制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多期动态模型,模型以生活成本为核心,分析了对城市生活成本信息的积累与修正,以及城市社会网络规模的变化对举家迁移的影响。模型表明农民工家庭中最初迁移者对城市信息的积累和家庭社会网络的扩大能够降低迁移成本不确定带来的风险,并促进举家迁移的发生。随后本文使用一项在北京市的农民工调查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是否举家迁移的Probit模型表明家庭结构、自经营的协同效应和务工的机会成本等影响迁移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保奎  冯长春  申兵  
居住问题是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现实瓶颈。本文以问卷及访谈数据为基础,采用行为地理学方法,从频率、空间距离和方向、决策、效果等维度分析了北京外来农民工迁居特征,兼与西方城市家庭迁居进行比较。结论认为,农民工以务工为目的,受时间和预算约束大、信息渠道少、工作不稳定,迁居决策仓促,因而需要通过居住区位调整来破解约束并适应工作变动,结果上呈现出高频率、短距离、不充分的迁居特征,并且迁居前后居住状况无显著改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乾  
利用五城市1076个农民工样本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工迁移城市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迁移城市意愿总体上不强烈,农民工的年龄、就业状态、月收入、农村土地、住房情况、养老保障状况及社会融合对迁移意愿有显著的影响;性别、婚姻、受教育程度、职业和社会资本对迁移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肖丽  景再方  
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农民工的实证调查数据进行回归,研究农民工的迁移距离与职业类型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显示,农民工的职业类型与迁移距离显著相关,随着农民工职业类型的上升,迁移距离增加;超过一半的农民工选择近距离迁移,长距离迁移的农民工比例较小,但职业类型较高;具有某些专长、能够从事更高收入职业的农民工为了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而更有可能长距离迁移;男性农民工比女性迁移距离更远;有两个孩子的农民工比其他农民工的迁移距离更远。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九杰  孟凡友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家庭决策模式等影响农民工的持久性迁移决策。本文选择教育水平(表征人力资本 )、迁移距离和进城时间 (反映社会资本 )、迁入 -迁出地收入差距 (影响家庭内部劳动力区域配置 ) 4个变量 ,利用深圳市农民工持久迁移意愿调查资料、描述统计及判别分析技术 ,探讨了农民工自身因素与迁移行为的关系。基本结论是 :较低的受教育水平、较短的进城时间、较低的收入、较低地位的职业及工种、较差的居住社区环境 ,导致农民工的非持久性迁移取向 ;迁移距离并不是持久性迁移的主要障碍 ,迁移距离越远的农民工表现出的持久迁移意愿越强 ;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农民工久留与否的首要因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雪飞  
对1012位城乡迁移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女农民工工作的稳定性只有男农民工的60.19%;她们遭遇劳动不安全比例比男农民工稍低;女农民工未签订任何形式劳动合同的比例要比男农民工高8.13%;男女农民工"体质不如从前"、"遇到失业"的比例虽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女农民工中,这两方面的比例却高达30%、60%;她们遭遇财产不安全的百分比部分与男农民工有差异;她们享受福利的比例较低,大部分福利的享受比例不存在性别差异。为控制女农民工过高的城乡迁移个人风险成本,应将城乡迁移的女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管煜茹  董晓林  
家庭时间配置对举家迁移农民工自身发展、城市融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透过家庭研究视角,利用结构化理论的分析框架,从“结构—行动”互构层面探索农民工时间配置的决策逻辑。基于典型案例的研究发现,举家迁移农民工家庭时间配置的优化因为家庭结构的制约而受到外部阻力,又因为夫妻间的分配与磨合而产生内部矛盾。进一步选取结构、经济和文化三重角度归纳出了困境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回不去”的农村、随迁子女人力资本投资和城市的学习效应,从政策完善和家庭应对两个方面挖掘出了可能的突围路径,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钱文荣  张黎莉  
本文探讨了以家庭形式迁移至杭州、宁波、温州三地的农民工工作—家庭关系的维度构成、现状及其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式迁移农民工的工作—家庭关系由工作对家庭产生的冲突、家庭对工作产生的冲突、工作对家庭产生的促进和家庭对工作产生的促进这四个维度构成;他们感受到的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冲突水平较低,而工作与家庭之间的促进水平相对较高;家庭对工作产生的促进和工作对家庭产生的促进均与工作满意度正相关且对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对工作产生的冲突与工作满意度负相关且对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工作对家庭产生的冲突则与工作满意度不相关且对工作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秦立建  王震  蒋中一  
本文使用固定效应Logit模型,从迁移地点的角度研究了迁移对农民工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到外省的迁移对农民工健康状况存在显著负面影响,而省内的迁移对农民工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影响。地区分割对迁移人群健康的负面影响日渐凸显。迁移地点对农民工健康的影响还存在性别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应尽快消除地区分割,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流动市场;社会保险特别是医疗保险应尽快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异地转接以及城镇医保与新农合之间的合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明芬  
本文基于在杭州务工的543名农民工1995~2008年的追述式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农民工家庭人口迁移态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近14年中,杭州外来农民工家庭人口迁移发生率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夫妻携子女迁移的情形日益增多,人口迁移间距越来越短,入迁居住方式更加城市化。除了个人特征外,以新迁移理论为依据的家庭因素对农民工家庭人口迁移行为有较好的解释能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熊景维  钟涨宝  
社会理性是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重要动力机制。本文利用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研究假说并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影响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社会理性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农民工在务工城市的异性朋友数对其配偶随迁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工配偶随迁对其子女随迁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家庭化迁移以农民工满足核心家庭成员生理或情感上"失依"的需求为潜在激励的社会理性驱力;第二,农民工在务工城市的亲属规模对其配偶随迁和子女随迁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体现了家庭化迁移以农民工强化亲缘关系支持、构建城市社会网络支点为潜在激励的社会理性驱力;第三,农民工的留城意愿对其配偶随迁、子女随迁、随迁子女数和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