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6)
2023(1694)
2022(1470)
2021(1363)
2020(1092)
2019(2529)
2018(2511)
2017(4830)
2016(2603)
2015(2932)
2014(2862)
2013(2722)
2012(2477)
2011(2296)
2010(2384)
2009(2124)
2008(2245)
2007(2201)
2006(2003)
2005(1868)
作者
(6899)
(5763)
(5625)
(5307)
(3749)
(2712)
(2559)
(2149)
(2135)
(2123)
(1903)
(1888)
(1868)
(1841)
(1814)
(1783)
(1757)
(1691)
(1656)
(1552)
(1420)
(1381)
(1373)
(1358)
(1303)
(1279)
(1253)
(1248)
(1150)
(1105)
学科
(11656)
(11175)
企业(11175)
(9718)
经济(9708)
管理(9599)
(3210)
(3196)
业经(3142)
方法(2873)
中国(2848)
经营(2814)
(2805)
(2749)
地方(2693)
决策(2471)
技术(2440)
计划(2373)
(2357)
(2322)
(2268)
贸易(2266)
(2221)
理论(2138)
(2122)
供销(2117)
体制(2027)
(1934)
数学(1934)
数学方法(1881)
机构
学院(37487)
大学(36172)
管理(15469)
(13944)
经济(13563)
理学(13175)
理学院(13019)
管理学(12873)
管理学院(12771)
研究(11872)
中国(8674)
(7602)
科学(6300)
(6296)
(6052)
(5607)
师范(5583)
(5458)
中心(5020)
财经(5020)
(4972)
研究所(4882)
北京(4799)
商学(4483)
(4480)
(4463)
商学院(4442)
技术(4384)
师范大学(4360)
职业(3799)
基金
项目(22311)
科学(17920)
研究(17741)
基金(15865)
(13261)
国家(13136)
科学基金(11520)
社会(10931)
社会科(10387)
社会科学(10384)
教育(8771)
(8698)
基金项目(8031)
编号(8014)
(7455)
自然(7246)
自然科(7093)
自然科学(7093)
自然科学基金(6989)
成果(6879)
资助(6447)
课题(5780)
项目编号(5159)
(5023)
重点(5022)
(4984)
(4889)
(4754)
(4666)
规划(4659)
期刊
(18022)
经济(18022)
研究(11072)
中国(7814)
管理(7718)
教育(6079)
(4985)
科学(4710)
(3819)
学报(3784)
业经(3618)
技术(3575)
(3287)
金融(3287)
大学(3127)
学学(2838)
农业(2593)
经济研究(2555)
(2525)
论坛(2525)
财经(2521)
(2409)
图书(2400)
现代(2384)
国际(2175)
(2135)
商业(2127)
问题(2116)
改革(2030)
(2030)
共检索到58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向荣   孙元  
在瓦尔堡的图像学思想中,图像的叙事建构是他一直关注的主题,也是一个被学界所忽略的话题。瓦尔堡提出“运动附属物”概念,在图像细节边缘处寻找符号的叙事隐义。瓦尔堡认为图像叙事隐藏着古代世界的文化遗存,这种文化遗存通过“情念程式”和“极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瓦尔堡的图像叙事呈现出互图叙事的特点,他通过图像间的对话,以蒙太奇的方式展示图像群的互动意义建构。瓦尔堡的研究呈现出跨学科的视域,他试图运用一切可以获得的理论资源,建立一种他称之为“文化科学”的研究范式。瓦尔堡的图像叙事思想提供了图像学研究的新的参照系,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展现了不同学科面对同一主题的互证与互释关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雷珏莹   王晓光   侯西龙  
[目的 /意义]在图像互操作框架和数字技术的应用背景下,融合数字叙事理念对图像进行解读、阐释、组织与传播,成为人文领域和文化机构关注的重要议题。因此,对图像数字叙事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提升数字图像资源的价值挖掘和意义呈现。[方法 /过程]通过梳理数字叙事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构建图像数字叙事的基本框架,从叙事素材、叙事结构、可视化呈现、用户交互方式4个维度对基于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的图像数字叙事样本案例进行编码分析,总结归纳图像数字叙事的结构与策略。[结果 /结论 ]分析发现,图像数字叙事策略以图像的视觉媒介为核心,围绕图像的解读与意义建构选择叙事结构和逻辑,并结合可视化呈现设计最终实现叙事目的。当前图像数字叙事策略以传统叙事逻辑融合数字呈现方式的形式为主,图像内容解读的数字叙事机制与模式仍有待强化。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图像型资源的数字发布和叙事性呈现提供一定的理念指导和方法支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瑛  
与西方的以时间为中心不同,中国叙事传统呈现出鲜明的空间逻辑特性。独特的画图和读图的视觉思维方式,形成了中国传统叙事文本呈现方式和批评方式的空间逻辑特点;中国学者对中国古代叙事特性的空间发现以及对中国古代空间诗学的建构,已经昭示出空间之于中国叙事学的建构性力量;空间叙事诗学的确立,为中国叙事学的空间逻辑提供了佐证和理论支持。这些事实显示一种与西方叙事学以时间为逻辑基点迥然不同的中国叙事学的构型:从承认时间逻辑存在的前提下,空间叙事,可能是建构中国叙事学的一个重要逻辑基点。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申佳慧  
当前世界进入信息传播多元、话语重构的"后全球化时代",图书馆角色的重新定位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图书馆叙事研究是图书馆行业发展新的生长点,研究前景广阔。文章基于叙事转向理论,从图书馆叙事与企业叙事的同等逻辑, 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文献,分析得出图书馆叙事研究的三个维度,探讨图书馆叙事与图书馆角色、图书馆营销的关系,阐明图书馆叙事的核心内涵与外延发展,提出图书馆叙事对图书馆角色的新要求为“叙事素养与能力培育者、专业叙事资源建设者、叙事主题索引创建者、叙事营销服务创新者”,并通过梳理叙事模型SB7框架的核心问题,初步建构图书馆叙事思维地图,指出图书馆叙事营销需立足于吸引“用户注意”,以用户为叙事主角,创新思维并调整策略: 从宣传思维走向故事思维;消除叙事空隙,提升从业者忠诚度;实施战略性营销,提升图书馆的软实力;将营销对象从推广信息转向吸引“用户注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夫艳  高义吉  
道德认同是教师专业认同的核心向度,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实践和教师专业道德建构的内在要素。从品格视角看,道德认同是道德与教师自我的融合;从社会认知视角看,道德认同是教师的道德图式。教师的道德认同在经验的理解与叙事中被建构。教师道德认同的叙事建构可从如下三方面展开:叙事形式上,呈现何种故事主线;叙事方向上,利用何种叙事资源;叙事路径上,运用何种反思方式。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洋  
国家身份可以划分为总体身份和具体身份,具体身份是总体身份在不同场域的具体投射。作为话语实践的一种形式,叙事则是身份建构的主要机制,它将一系列关于总体身份和具体身份的隐喻以特定逻辑联系在一起。当代中国所追求的总体身份是负责任大国,而这一身份的主要表现则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身份通过领域或功能以及地域两个维度被投射到北极场域,形成了"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这一具体身份。本文在论述叙事和国家身份形成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这一身份隐喻通过叙事被投射到具体场域中的过程。通过叙事,"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同中国的国际责任、各国的共同利益等话语联系在一起,成为负责任大国身份在北极场域的延伸,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观目标的组成部分。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向荣  
在传统的图文关系观念中,当图与词共处于同一场景中时,彼此大多呈现互补、互证和互释的关系。当我们以这种观念去审视某些文本时,我们的传统经验却遭遇到颠覆和解构。图与词在描述同一事物时会呈现出悖论,如马格利特《形象的叛逆》就展现出图与词在叙事话语上的断裂情景。福柯认为,马格利特使并置于同一场域的图与词构成断裂叙事张力,这种张力打破了传统整体空间中图与词的稳定平衡性,不仅颠覆了西方的古典绘画原则,同时折射出图与词之间的复杂话语深渊。通过对马格利特作品的分析,以及剖析福柯对马格利特的断裂叙事话语解读,可以为当下图文关系的叙事解读提供一种新的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海涛  
人才资源是一所学校中最重要的资源。成功的校长常常关注、鼓励教职员工,充分、有效地利用他们的专业技能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富有智慧的校长往往知道,不管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还是资深的老教师,都希望在工作中能得到校长的关心、支持、指导,并期待着人尽其才、才为所用。然而,一些校长有时恰恰意识不到这些,而步入"忽略"误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艳  
那伽是印度神话中人首蛇躯的半神灵体,居住在位于海底的沃焦石山,知晓许多神奇的法术。后来被佛教吸收为八部众之一,护持佛法。从图像上来看,龙神以"龙蛇"形象最早出现在犍陀罗地区。随着佛教东渐,龙神神话的叙事与图像藉着宗教的中介,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而呈现不同的风貌。龟兹地区"灌浴太子"的龙神或为二龙或为数龙;敦煌地区"灌浴太子"突出九龙形象;青藏地区以"龙舞"的方式祭祀和崇拜龙神。因此,龙神神话的流变不仅表明中国和南亚山水相连,其直接交流的历史异常悠久,内容丰富,而且对丝绸之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至深且巨的影响。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邓晓梅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异的存在,他的代表作《桥》通过玄妙的构思、跳跃的语言、浓缩的意象,构成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合一的诗意画面,极具意境美。废名的《桥》颇具图像叙事的艺术特点,具体表现为时间的空间化、空间的时间化和语言的场景化。文章从图像叙事的角度出发,结合《桥》进行阐述,分析文本背后的图像叙事的表达形式,以窥探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向荣  周洪英  
在马格利特的作品中,图像不再成为再现的媒介,图像通过组合、重复和命名等方式,将不可见性思想转化为可见性图符,赋予叙事无限可能性和张力。马格利特通过画笔传达形而上的哲理思考和隐秘的内心意识,实践着现代绘画的先锋性和革命性精神。在马格利特笔下,图像叙事展现不可见性为绘画的哲学探索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将观者引向对图与物、图与词、词与物的关系及其背后复杂话语张力的反思。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徐雷  王晓光  
由于叙事型图像对时空语义信息表达的特殊性,目前叙事相关的语义模型并不适合直接用于该类型图像的语义标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适用于叙事型图像的深度语义标注本体模型。该模型借助模块化本体设计思想,结合开放标注协同框架(OAC),以情节、实体、活动、情境为核心,解决了叙事型图像时空信息组织表达以及叙事模型和标注信息映射的问题。使用嵌入该标注模型的图像语义标注工具,对敦煌壁画进行语义标注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但是叙事型图像中情节的划分存在不同的见解,给情节提取和标注带来了不确定性,这是图像深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向荣  周洪英  
在马格利特的作品中,图像不再成为再现的媒介,图像通过组合、重复和命名等方式,将不可见性思想转化为可见性图符,赋予叙事无限可能性和张力。马格利特通过画笔传达形而上的哲理思考和隐秘的内心意识,实践着现代绘画的先锋性和革命性精神。在马格利特笔下,图像叙事展现不可见性为绘画的哲学探索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将观者引向对图与物、图与词、词与物的关系及其背后复杂话语张力的反思。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西顺  
所谓叙事德育模式,是指教师通过叙述具有道德意义的故事或生活事件,影响和促进学生进行道德自我建构的一种学校德育模式。叙事德育模式不仅致力于促进学生在其内心自主建构起道德的美好世界,而且致力于教师也能够在此过程中建构美德,收获幸福。"师生幸福"是叙事德育模式的核心理念。叙事德育模式的建构为实质性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学校德育实践的"实效低下"问题提供了好的思路,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晓蓉  田晓苗  
人类独处、居住以及社会交往空间的改变,要求教育重新思考人类存在样态、生命质量以及“诗意栖居”的理想。博尔诺夫试图调和存在主义和生命哲学对“人类图像”的描绘,在“人类空间”概念基础上论证人的空间存在性,揭示空间之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回到人类“原初”空间意象,人类空间突显人作为主体与世界交互的积极作为,肯定生命与空间融合过程的体验性,暗示人类生活的全部空间都具有教育性。空间建构过程,即人寻求自我定位、自我确证和自我发展的创造过程。人类空间观为重思教育本质,通过教育追求“栖居”意义,建构充盈灵动性和生命性的教育空间观,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