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02)
- 2023(10955)
- 2022(8779)
- 2021(8430)
- 2020(6755)
- 2019(15502)
- 2018(15391)
- 2017(28872)
- 2016(15857)
- 2015(18283)
- 2014(18346)
- 2013(17817)
- 2012(16287)
- 2011(15108)
- 2010(15125)
- 2009(14318)
- 2008(14474)
- 2007(12996)
- 2006(11778)
- 2005(11184)
- 学科
- 济(68961)
- 经济(68871)
- 管理(39938)
- 业(39783)
- 企(31792)
- 企业(31792)
- 方法(25167)
- 中国(24556)
- 数学(20153)
- 数学方法(19976)
- 农(19367)
- 学(18016)
- 业经(16672)
- 财(15215)
- 理论(14782)
- 贸(14344)
- 贸易(14331)
- 制(14227)
- 易(13993)
- 农业(12855)
- 融(12424)
- 金融(12419)
- 银(12380)
- 银行(12357)
- 行(11957)
- 教育(11425)
- 和(11384)
- 发(10823)
- 地方(10714)
- 体(10560)
- 机构
- 大学(240105)
- 学院(234013)
- 济(102139)
- 经济(100282)
- 研究(85918)
- 管理(81405)
- 理学(68396)
- 理学院(67557)
- 中国(66855)
- 管理学(66554)
- 管理学院(66109)
- 京(52056)
- 科学(49030)
- 财(48006)
- 所(43400)
- 研究所(39292)
- 财经(38062)
- 中心(36688)
- 范(35277)
- 师范(34995)
- 经(34738)
- 江(34439)
- 经济学(34399)
- 农(34312)
- 北京(33863)
- 经济学院(30634)
- 院(29788)
- 师范大学(28611)
- 业大(28429)
- 财经大学(28160)
- 基金
- 项目(143500)
- 科学(113347)
- 研究(110849)
- 基金(104689)
- 家(90712)
- 国家(89958)
- 科学基金(75778)
- 社会(71906)
- 社会科(67924)
- 社会科学(67906)
- 基金项目(53441)
- 教育(52433)
- 省(52223)
- 划(45533)
- 编号(45180)
- 自然(44588)
- 自然科(43565)
- 自然科学(43554)
- 自然科学基金(42832)
- 资助(42482)
- 成果(40285)
- 部(33743)
- 重点(33150)
- 课题(32144)
- 发(31590)
- 国家社会(31018)
- 中国(29805)
- 创(29805)
- 教育部(29583)
- 性(29182)
共检索到369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荣
随着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成为当下现代化发展的时代境遇和研究视域。作为世界历史的“资本”阐释,《资本论》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世界历史的逻辑起点、内在动力、拓展空间和发展界限,并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揭示中发生世界观转变、对社会历史现实进程的总体考察中实现方法论变革以及在对资本逻辑造成人的消极发展的无情批判中提出价值观展望,最终达成了对世界历史之谜的解答。这一解答对于如何在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发展形势和新的时代任务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而推进世界历史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傅殷才 屈炳祥
论马克思《资本论》对微观经济学的贡献傅殷才屈炳祥本文是《论马克思〈资本论〉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①一文的姊妹篇。《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大全,其内容丰富、广博,令人叹为观止。在微观上,它既科学地揭示了资本家如何从雇佣劳动者那里获得剩余价值或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小飞 马俊峰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那些渴望依靠自身力量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在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上,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吕晓斌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关于“历史深处的未来想象”。在马克思那里,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积极扬弃私有制的全新制度安排,又是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彻底决裂,摆脱“物质依赖”和“抽象统治”的“自由人联合体”,还是摆脱必然性管制以实现人类解放的“自由王国”。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启并取得成功,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得以在中国实现了“具体化”。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现实展开和生动实践,这条道路就是共产主义的趋向之途。在推进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的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决反对走西方现代化道路。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丁匡一 杨阳
前提检审、历史结构、方法论原则与价值导向是中国现代管理哲学基础的基本层面。从辛亥革命后的历史与实际出发,将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解析为从单极主体性哲学到多元博弈性哲学的结构性历史变迁,阐释了历史辩证法作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哲学方法论原则,并将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视为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价值导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佳旭 薛忠义 冯宝萱
马克思不仅深入研究了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对古典经济学理论的理解也非常深刻,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无产阶级不断觉醒,以此构成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人类主宰着世界历史,资本维持着全球化的运行,全球化在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了很多新成效,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思想 全球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卫国
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早在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创立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宝藏和科学的方法论武器。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理论 经济全球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方健 蒋海曦
陈豹隐是中国著名的老一辈经济学家,他一生的学术研究对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传播、继承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商品、商品生产、价值、价值规律方面的研究具有独特价值并给我们以重要启示。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理论 陈豹隐 学术思想 研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田鹏颖
马克思创立世界历史理论的目的在于实现对"世界历史"这一基本历史事实的哲学超越。"中国方案"孕育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趋向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站在世界历史制高点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物质生产、人与精神生产的关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屈炳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屈炳祥
论《资本论》与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屈炳祥经济增长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门专门学科,是20世纪40年代的产物。但是,如果不是出于某种固定观念,而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我们认为,经济增长理论的发明权应当归马克思,至少有马克思的一份。我们看到,在《资本论》中,马...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屈炳祥
资源配置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对于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矛盾和指导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资源配置的首要前提:生产资料的先行分配资源配置,是我们...
[期刊] 求索
[作者]
罗国强
“公正”的出现与使用,是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公平正义被推崇备至并被习惯性地相提并论的产物。公平与正义具有紧密联系,正义是公平的目的和基础,公平是正义的体现和保障,两者相辅相成,但无论从内涵与外延两个维度来看,都是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独立法哲学范畴。从内涵倾向和表述侧重来看,公正虽必然涉及正义,但主要指的还是公平。公正在内涵本质维度上,体现出对公平正义的兼容互通,以公平为主要内容但隐含着正义的背景和宗旨;公正在外延形式维度上必然体现出公平正义之间的冲突,此时应以公平的外延形式为准,采用消极的手段来调和利益与价值。公正法哲学维度的辨明,将促进新时代中国法哲学的进步并为世界法哲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有力支撑,为其国内展开提供切实保障,并为其国际辐射提供有效助推。
关键词:
公正 公平 正义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婷婷
马克思主义经济科技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间的关系,并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更加凸显优势。马克思主义经济科技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会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旨在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科技经济理论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科技经济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峰 周慧珍 段雨晨
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从理论上更全面、正确和系统地认识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国家顶层设计和战略策略的必要性、重要作用和意义。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理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以生产为基础,研究了生产—分配—流通的资本运动过程,揭示了生产发展和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把握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明确规定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性质并对二者的具体方面作了要求,为在整体上进行各种形式的社会协调提供了理论基础。从生产社会化理论出发,新阶段系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可以根据生产部类与生产条件的运动规律调整生产结构、根据经济增长驱动因素和经济发展阶段的运动规律调整分配结构、根据经济内循环和内外循环的运动规律调整流通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