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10)
- 2023(3932)
- 2022(2792)
- 2021(2898)
- 2020(2439)
- 2019(5457)
- 2018(5818)
- 2017(10324)
- 2016(5935)
- 2015(7075)
- 2014(6962)
- 2013(6356)
- 2012(5558)
- 2011(5052)
- 2010(5334)
- 2009(4775)
- 2008(4822)
- 2007(4509)
- 2006(4034)
- 2005(3462)
- 学科
- 管理(18469)
- 济(15021)
- 经济(14996)
- 业(13036)
- 企(11125)
- 企业(11125)
- 中国(6222)
- 教学(5809)
- 理论(5645)
- 教育(5388)
- 农(5270)
- 资源(4898)
- 和(4777)
- 业经(4618)
- 方法(4581)
- 工作(4165)
- 学(3806)
- 地方(3685)
- 人事(3668)
- 人事管理(3668)
- 技术(3666)
- 学法(3589)
- 教学法(3589)
- 制(3517)
- 农业(3510)
- 学校(3381)
- 环境(3343)
- 数学(3322)
- 发(3294)
- 数学方法(3252)
- 机构
- 大学(79361)
- 学院(78060)
- 管理(28714)
- 理学(24223)
- 理学院(23933)
- 济(23710)
- 研究(23433)
- 管理学(23291)
- 管理学院(23174)
- 经济(22875)
- 中国(17887)
- 京(17410)
- 科学(15873)
- 范(13034)
- 师范(12919)
- 江(12837)
- 所(11941)
- 农(11897)
- 业大(11599)
- 财(11551)
- 北京(11143)
- 中心(11053)
- 州(10888)
- 研究所(10855)
- 技术(10425)
- 师范大学(9671)
- 农业(9345)
- 教育(8683)
- 财经(8677)
- 院(8428)
- 基金
- 项目(51220)
- 研究(40514)
- 科学(38959)
- 基金(32993)
- 家(28298)
- 国家(28018)
- 科学基金(23985)
- 社会(22643)
- 省(22138)
- 社会科(21233)
- 社会科学(21222)
- 教育(20938)
- 编号(18874)
- 划(17785)
- 基金项目(17684)
- 成果(16619)
- 自然(15425)
- 自然科(14935)
- 自然科学(14930)
- 自然科学基金(14650)
- 课题(13711)
- 资助(13159)
- 年(11683)
- 重点(11629)
- 项目编号(11557)
- 创(11400)
- 发(11335)
- 部(10589)
- 创新(10425)
- 高校(10423)
共检索到122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蒋达勇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上撰文认为,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分析,包括象征符号、规定动作、实物场所和庆典礼仪等在内的"仪式",从表面上看主要是形式的演绎,实际上是特定共同体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的表达和构建。中国共产党在8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建构和组织了大量的仪式活动,积累和沉淀了丰富的仪式资源。它们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舒丽芳 卫海英 毛立静
正如增进民生福祉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品牌福祉也是企业发展的至高目标。随着服务经济的升级,仪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消费者高涨的兴趣促使企业尝试运用仪式元素传递品牌福祉,然而效果不一,机制不明。本文对服务业中25名消费者与服务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编码方法,揭示了服务仪式的构成要素及其对品牌福祉的作用机制。服务仪式是指在服务接触中由服务者发起的一系列正式的、可重复的、具有非直接功能的行为或活动,主要由情感能量与符号资本构成。服务仪式通过情感印刻和认知更新两条路径作用于品牌福祉,受到外部不可控因素(消费者因素和行业因素)和内部可控因素(服务者因素和品牌因素)的调节影响。本研究为深化互动仪式链理论、明晰企业服务仪式内涵和提升企业服务仪式水平提供了较好的启示。
关键词:
服务仪式 品牌福祉 扎根理论 仪式 品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星
高校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教育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程度,提升人才产出质量。在当前科技创新高速转型和教育新形势多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高校更需要利用学校自身优势与外部机遇,巩固既有基础,开拓创新特色的学科道路。以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学科+"的概念作为创新点,探讨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构建高校"学科+"体系的积极意义,并针对"学科+"体系对高校现有的学科结构进行革新性重构的方式方法提出了观点。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郑玲 吕嘉祺 周志民
相比于无仪式的行为,仪式化的行为会增强消费体验,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会更高,并且具有更高的感知价值。一、何谓品牌消费仪式?在日常生活中,人类仪式化的行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消费过程中。例如,百威啤酒推出的"谢谢两次,碰杯两次"的理念;在消费者品尝Guinness黑啤之前,要有一系列缓慢的倒酒行为,完成六个步骤才能达到所谓纯正的Guinness体验,这些都属于品牌消费仪式的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霞
文章考察了石棉县木雅藏族晒佛节仪式的的历史,客观地描述此次仪式的重要程序,并对仪式音乐做了一定的分析。他们的仪式音乐也作为藏文化中的一个部分,表现了木雅藏族人非常独特的原生态型地方藏文化。
关键词:
晒佛节 木雅藏族 仪式音乐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琴
企业文化是以观念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员工的思想,用以调节员工行为,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仪式是一种最直接的、又是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企业仪式是企业管理的日常表现形式,它是通过规定企业家和员工在企业中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中的某些活动固定化、程式化。企业仪式分为正式仪式和非正式仪式。正式仪式包括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常规性的工作仪式,
关键词:
仪式 企业文化 塑造
[期刊] 求索
[作者]
伍彦谚
仪式舞蹈承载着一个族群的信仰理念、情感认知和情绪表达,梅山教《跄太公》仪式舞蹈,特别是其中的手诀舞、罡步舞、法器舞,打上了鲜明的地域文化印记,呈现出深厚的文化记忆,蕴含着民族信仰、民族风骨、民族融合的文化遗存。探究梅山教《跄太公》仪式舞蹈,以此解密梅山祭祖仪式舞蹈中蕴含的民间文化内涵,可为现代舞蹈艺术创作提供独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元素和丰厚的文化创作素材,进一步提升人类文化艺术的质量和品位。
关键词:
梅山文化 文化记忆 仪式舞蹈 跄太公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6月2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协办的"建党百年·高校寻根"高校红色教育影像巡礼活动在北京交通大学正式启动。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宣传工作研究分会理事长黄泰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周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薛艳 余勇
随着服务经济的升级,服务仪式在服务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其理论研究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服务仪式如何影响消费者心理尚无定论。因此,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问卷调查方式探讨了零售企业服务仪式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基于423份有效问卷的实证分析表明,服务仪式能够显著提升顾客信任,而顾客信任又与顾客忠诚度正相关,即服务仪式通过顾客信任对顾客忠诚度产生正向影响,顾客信任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零售企业适应复杂的竞争环境,利用仪式要素进行服务设计来吸引顾客并保持竞争优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佳音
媒体融合是媒体传播理念和实践的创新变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类同于信息传播过程,在媒体融合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参考美国学者詹姆斯·凯瑞关于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理论,从教育者(传播者)、教育内容(信息)、大学生(受众)、教育模式(传播模式)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媒体融合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媒体融合 教育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爱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核心要义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尊重和处理好参与仪式的主体间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体系建构所必须坚持的原则。仪式情境的完善重点在于艺术化的表达和互动功能的发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思想政治教育仪式作为表达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红梅
仪式源于宗教,旅游来自世俗,将旅游与仪式相提并论,这是旅游人类学为理解旅游体验之本质所提供的独特视角。旅游因何而神圣,又为何堪与严肃的仪式相比肩,对此,本文拟通过评析美国旅游人类学家纳尔什.格雷本的"旅游仪式论"加以阐明。
关键词:
旅游 仪式 阈限 旅游体验 旅游人类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国芳 张怡
在漫长的社会变迁中,J县畲族传师学师仪式的功能经由成人礼仪式的祖先崇拜的社会秩序维护功能到以文化为基础的经济开发功能,传师学师仪式经历了"形成-延续-恢复-现代转换"的过程。传师学师仪式从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濒临失传,到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地方政府创办"传师学师节",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畲族活态博物馆",传师学师仪式如何在社会变迁中转型并得以"再生产",是什么样的力量如何发挥作用?借鉴布迪厄实践理论的策略、习性、场域、资本等关键词,分析传统传师学师仪式功能变迁机制,并对传师学师仪式现代转换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过程-机制视角分析传统仪式功能的现代转换与再生产补充了以往学界对于仪式研究的简单的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的视角,以更全面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群英
仪式变迁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缩影。调查发现,"坐月子"仪式有"听老人的"和"听医生的"两种理想模式。前者的实质是遵从传统礼仪,后者的实质是服从科学权威。透过农村代际关系与仪式变迁的互动,进而探究仪式主体在传统文化结构与现代医学知识的冲突与融合下的抉择机制。研究发现:老人主导月子里的权力关系模式,形成的核心机制是文化价值的延续与代际功能的互补;对"礼仪"的遵循实质是建立和维护社会身份与社会结构的差异性,"礼仪"象征着社会秩序。
关键词:
坐月子 仪式变迁 代际关系 抉择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