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57)
2023(5556)
2022(4513)
2021(4370)
2020(3405)
2019(8159)
2018(8173)
2017(12923)
2016(8547)
2015(10133)
2014(10237)
2013(9247)
2012(8611)
2011(7791)
2010(8309)
2009(6863)
2008(6726)
2007(6321)
2006(5728)
2005(4896)
作者
(20509)
(16966)
(16919)
(16216)
(10956)
(8024)
(8023)
(6729)
(6539)
(6528)
(5933)
(5713)
(5694)
(5593)
(5429)
(5376)
(5203)
(5083)
(4956)
(4955)
(4716)
(4345)
(4310)
(4183)
(3904)
(3894)
(3838)
(3675)
(3616)
(3536)
学科
教育(22158)
(16848)
管理(16513)
(16429)
经济(16417)
中国(14971)
教学(10390)
理论(10315)
(10291)
企业(10291)
(7102)
工作(6794)
技术(6760)
服务(6447)
(5937)
学法(5922)
教学法(5922)
地方(5617)
研究(5491)
(5399)
学理(5276)
学理论(5276)
方法(5152)
业经(5144)
服务业(4995)
发展(4721)
(4630)
(4596)
学校(4480)
农业(4441)
机构
大学(101390)
学院(98047)
研究(37382)
教育(31190)
管理(29814)
(26566)
(26368)
师范(26217)
经济(25272)
(24517)
理学(24292)
理学院(23881)
管理学(23251)
管理学院(23024)
科学(21671)
师范大学(21306)
中国(20949)
职业(19494)
技术(19376)
(19094)
(18053)
北京(16666)
中心(16543)
研究所(16182)
(15096)
(14225)
职业技术(13560)
(13448)
(13179)
技术学院(12606)
基金
项目(62000)
研究(58094)
科学(48745)
教育(37246)
基金(36196)
社会(30973)
(30071)
国家(29555)
编号(28970)
社会科(28750)
社会科学(28742)
(28373)
成果(27448)
(25227)
课题(24697)
科学基金(24178)
(21793)
基金项目(18210)
规划(17541)
项目编号(17260)
重点(16020)
研究成果(15424)
(15402)
(15167)
(15026)
(14950)
(14668)
(14095)
资助(13746)
教育部(13554)
期刊
教育(59984)
中国(41031)
研究(41016)
(33788)
经济(33788)
职业(16893)
技术(16557)
图书(12801)
学报(12702)
(11717)
管理(11220)
大学(11151)
技术教育(11059)
职业技术(11059)
职业技术教育(11059)
科学(10262)
书馆(9793)
图书馆(9793)
(9763)
(9550)
论坛(9550)
农业(8334)
高等(8088)
学学(7777)
高等教育(6856)
成人(6839)
成人教育(6839)
(6565)
(6246)
金融(6246)
共检索到176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新波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的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数代国人为之接续奋斗的百年梦想。据中国教科院课题组(见《教育研究》2023年第2期)测算,2012-2022年,中国教育强国指数排名由第49位上升到第23位,是全球进步最快的国家。中国教育强国建设在教育质量水平与服务能力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与完成、高等教育普及、高技能人才占比等方面还有明显短板。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在10年间虽然从12.9%上升到19.6%,但排名不升反降,在125个参与测算的国家(地区)中,由103位降到106位。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海运  
高技能人才短缺是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上海重型机器厂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做法为企业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志群  
教育强国的突出标志是各类教育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李强总理在2023年4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面向市场需求提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质量”,这对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质量包括三个方面,即投入质量、过程质量和产出质量。职业教育的“产出质量”指学习的结果,其标志是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发展水平和职业素养。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水平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是保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手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牛丽  
我国现行培养的软件类人才因缺乏工程能力,需要改革其工程教育模式。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参考产业界的人才标准,全面锻炼和培养学生的CDIO工程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具备国际竞争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文君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预测,2015年和2020年,技能劳动者需求将分别比目前增加近1900万人和329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需求将分别增加约540万人和990万人。我国高技能人才发展现状如何?如何打造一支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同时又具备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职业培训处处长冯政就这些问题结合《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艳丽  王岚  
许艳丽、王岚在《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第19期中撰文,分析了现代服务业对高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并从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人才培养结构、人才培养质量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现代服务业需求的对接问题,提出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现代服务业需求对接的路径选择。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许艳丽  王岚  
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飞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但职业教育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现代服务业的需求未能实现很好对接。对此,文章分析了现代服务业对高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并从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人才培养结构、人才培养质量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现代服务业需求的对接问题,提出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现代服务业需求对接的路径选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教民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需要大批高技术技能人才。但我国本科阶段的职业教育仍处于空白,全国尚无一所严格意义上的应用科技大学。因此,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应用科技大学建设路径,大规模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琳  
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这要求有大批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发展支撑。高等职业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开发方面具有基础与主导作用。高等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是院校系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国家从政策层面对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进行了大量改革,在当前形势下,迫切需要发挥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改革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冬萍  
高技能人才是社会的财富,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供需失衡,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历史赋予了高职教育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之重任,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旨在使高职教育更适应市场经济需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潘菊素  
文章通过对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从"专门人才""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到"高技能人才"的不断演变分析出发,提出了"高技能人才"这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定位,并进一步阐释了高技能人才的类型与内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玲  
高技能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社会人才分类中的两个不同类型,高技能人才属于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一个层次,主要包括国家职业资格等级中的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而技术技能型人才则属于介于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的一种复合型应用人才,根据国家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其包括技师和高级技师两个等级。培养高技能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要依靠正在逐步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同教育层次和培训机构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应该获取的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等级,以满足国家对高技能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巨大社会需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月茜、李小娟在《教育评论》2013年第5期中撰文并关注了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重视学生技能培养而忽视综合素养能力提升,最终导致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综合素养能力既包括专业知识技能等专业素养,也包括人文通识、职业素养等非专业素养。现实中影响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素养能力培养的因素主要有:1.高职院校发展历史短,受教育观念、经费、师资等影响,在教育教学中往往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2.受"重技轻文"理念的影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高中彬  
2014年初,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区内骨干行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的培养情况进行了调研,累计走访企业70家、发放调查问卷80份,与区内骨干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累计回收调研报告30份、调查问卷40份、企业高技能人才基本信息登记18份。调研企业基本涵盖了全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敏洁   王露莹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途径。高技能人才是前沿技术落地的“技能延伸者”、是拓展领域边界的“技能迭代者”、是推动产业转型的“技能渗透者”。然而,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数量与质量尚不能达到要求、人才培养与培训平台尚未充分建设、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尚不到位等现实问题。为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树立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育发展观、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育数字赋能行动、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育产教融合平台、建立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水平评价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