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23)
2023(15301)
2022(13204)
2021(12614)
2020(10486)
2019(23910)
2018(23653)
2017(45354)
2016(24820)
2015(27800)
2014(27210)
2013(26613)
2012(24607)
2011(22468)
2010(22837)
2009(20934)
2008(20550)
2007(18171)
2006(16175)
2005(14305)
作者
(70845)
(58951)
(58582)
(55895)
(37932)
(28138)
(26538)
(22987)
(22492)
(21244)
(20189)
(20045)
(18990)
(18703)
(18238)
(18175)
(17501)
(17359)
(16944)
(16861)
(14834)
(14653)
(14232)
(13708)
(13275)
(13186)
(13174)
(13156)
(11893)
(11744)
学科
(93698)
经济(93596)
管理(76219)
(71723)
(60879)
企业(60879)
方法(39990)
数学(33265)
数学方法(32765)
(27138)
中国(26225)
(25434)
(23677)
业经(22675)
技术(21534)
地方(19613)
理论(18600)
农业(18153)
(17612)
环境(17480)
(16770)
(16590)
贸易(16579)
(16068)
(15671)
(15481)
银行(15426)
(15227)
(14763)
(14531)
机构
大学(350794)
学院(348482)
管理(139527)
(135212)
经济(132131)
理学(120376)
理学院(118989)
研究(118867)
管理学(116965)
管理学院(116318)
中国(87848)
(75278)
科学(75171)
(62755)
(59636)
(55807)
研究所(54432)
中心(53237)
(52300)
业大(51520)
财经(49710)
(48975)
师范(48555)
北京(47877)
(45183)
(43424)
农业(43375)
(42295)
经济学(39322)
师范大学(39220)
基金
项目(237330)
科学(187280)
研究(176245)
基金(170714)
(148497)
国家(147225)
科学基金(126436)
社会(109315)
社会科(103342)
社会科学(103317)
(93513)
基金项目(90559)
自然(82269)
教育(80881)
自然科(80284)
自然科学(80261)
(78887)
自然科学基金(78819)
编号(72252)
资助(69379)
成果(60087)
重点(53092)
(52549)
(51839)
(50918)
课题(50351)
创新(48383)
科研(44582)
项目编号(44425)
教育部(44210)
期刊
(151925)
经济(151925)
研究(104346)
中国(69239)
学报(54964)
管理(52703)
科学(51800)
(50618)
(45886)
教育(45621)
大学(41293)
学学(38374)
农业(35243)
(30528)
金融(30528)
技术(30276)
业经(25396)
财经(23540)
经济研究(23072)
图书(20402)
科技(20127)
(20073)
问题(19134)
(18458)
技术经济(17262)
理论(16979)
(16235)
现代(16215)
(15740)
论坛(15740)
共检索到516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郭毅  张艳辉  刘亦飞  
本文在比较产业经济学、循环经济学和产业生态学在产业研究方面的优劣势的基础上,考虑到产业演化过程的复杂性以及产业中个体组织的复杂性,指出:产业生态学特别是产业人口统计学在研究产业集聚现象、组织与环境的合作关系等热点问题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最后,本文通过对资源分割理论在种群动态机制研究中的现状介绍,进一步阐述了产业生态学在自主创新和科技政策的基础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相宇  赵天朗  
企业基础研究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对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起促进作用。企业基础研究是影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也是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有效战略规划。尽管我国对基础研究有一定投入,但其投入量与投入结构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以企业基础研究为切入点,从宏观和微观双重视角对企业基础研究的驱动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剖析提高企业基础研究水平的有效策略,为推动我国企业基础研究、增加国家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丰富理论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晓峰  
本文通过对自主创新产品属性的分析,得出财政支持自主创新的理论依据,阐述了财政支持自主创新的方式,分析了我国财政支持自主创新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耿庆申  
利用美国、日本等5个典型创新型国家1965年以来R&D强度及基础研究强度数据,专门研究了基础研究强度随时间及R&D强度的变化状况,并推断我国基础研究强度宜在12%-15%之间,且在2020年达到该水平是可行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建元,葛朝阳,陈劲  
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潜力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了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的内涵,深入剖析了我国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我国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戎  薛薇  张俊芳  张明喜  魏世杰  
中关村、武汉东湖和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来,中央部门、示范区所在省(市)部门、示范区先后推出一系列促进示范区提高创新能力的新举措。本文评价了股权和分红激励等六方面的科技创新试点政策,着重分析政策着力点、实施效果、存在问题与建议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楠  林绍福  孟庆国  
科技政策体系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推动力,因此科技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是值得广泛深入研究的问题。与过往经济学视角的科技政策回顾和效果分析不同,本文聚焦于企业对科技政策的认知和反馈。我们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配套政策,针对ICT行业的16家企业进行的半结构化访谈,深入讨论了ICT行业企业对现行科技政策体系的知悉程度和主要需求,并对目前政策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窦鹏辉  
自主创新是增强我国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财政支持自主创新的方式和路径,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发展方向。在世界经济处于重大转变的时期,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产品附加值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政府应充分发挥财政调控与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财政科技政策,以促进和保证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体政策取向:一是实施积极财政科技投入政策;二是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三是完善税收和政府采购政策;四是统筹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五是建立持续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六是建立财政科技经费绩效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查啸虎  姚本先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之一,在科技自主创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当前我国高校在科技自主创新方面尚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如重论文和获奖,轻专利和知识产权;个人功利化倾向较为突出;科研活动的“作坊式”运作;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利用率低;科技经费投入不足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学术腐化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摒弃错误思想观念,健全和完善科研工作规范及相关制度,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队伍,建立和完善多学科、多专业联合攻关以及有助于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增加科技经费投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犁  张焕明  
在中国2000~2007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科技自主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科技自主创新效率年均增长0.9%,其中技术效率指数平均下降5.6%,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6.9%,表明中国科技自主创新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与此同时,中国东部地区科技自主创新效率明显较强,增长幅度为2.92%,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并呈现出σ收敛现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妍  李栋亮  谈力  
从建设科技创新强省的内涵和要求出发,系统梳理广东基础研究发展的成效与问题,并基于巴斯德象限模型提出广东在新时期加强基础研究的政策设计取向及推进路径,以及"大投入、大平台、大团队和高转化"的发展策略及相关建议。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雪  张志强  陈秀娟  郭辰  
通过论文及专利的交叉引用分析探讨合成生物学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关联,为提高该领域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建议,为科技资源整合策略提供支持。本研究以论文、专利分别作为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替代指标,以Web of Science和美国专利商标局中收录的近十年合成生物学领域共9033篇论文、5233件专利为研究对象,从引文整体分布情况、科学及技术关联度、引文时滞、循环周期四个角度对专利及论文引文进行分析,从主题分布情况对论文—专利混合共被引情况进行分析,力求多角度综合分析合成生物学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之间关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上合成生物学领域97%左右的技术创新引用了基础研究的理论成果,但仅有4%的基础研究引用了技术创新成果;科学关联度总体波动不大,而技术关联度尚未形成稳定的趋势,美国的科学关联度及技术关联度均优于其他国家,而我国较为落后;专利文献更倾向引用时滞小于15年的专利、小于13年的论文,论文文献更倾向引用时滞小于6年的专利、小于6年的论文;专利的技术循环周期为13.92年、科学循环周期为12.28年,论文的科学循环周期为6.99年、技术循环周期为10.85年;合成生物学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有相同的发展趋势,如均关注基因与基因组的合成、基因编辑等方面的研究,但基础研究关注范围更多、领域更广。因此未来需加强将技术创新成果运用到基础研究中,促进新的技术创新成果产出;加快基础研究及先前技术创新成果向技术创新的转化速度;引用新颖性更强的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成果,促进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永安  宋晨晨  王燕妮  
创新科技政策传导过程存在时滞效应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通过整理2009-2016年相关数据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法对创新科技政策(人才激励、研发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服务外包)效应外部时滞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科技政策的时滞导致政策效果无法得到充分、及时的发挥。不同的创新科技政策工具会产生不同的政策效果时滞期。政策外部效应时滞发生于企业判断政策—确认政策—吸收政策—执行政策—创新产出这一过程之中。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伯顿·克拉克  王晓阳  孙海涛  
20 0 0年 9月 1 1 - 1 3日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高校管理项目年会在巴黎召开 ,来自近 40个国家和地区的 30 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 ,其中有各国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官员、大学校长、高层管理人员、教育政策研究人员等 ,本文译者之一也应邀赴会。被称为“自主创新型大学教父”的。美国UCLA荣誉退休教授、著名比较教育家伯顿·克拉克应邀在大会上做主题报告 ,征得作者同意 ,特将该报告在本刊发表 ,以飨读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