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57)
- 2023(9666)
- 2022(8611)
- 2021(8265)
- 2020(6913)
- 2019(15982)
- 2018(16044)
- 2017(30862)
- 2016(16888)
- 2015(19063)
- 2014(19156)
- 2013(18937)
- 2012(17199)
- 2011(15320)
- 2010(15117)
- 2009(13698)
- 2008(13227)
- 2007(11265)
- 2006(9685)
- 2005(8272)
- 学科
- 济(64934)
- 经济(64867)
- 管理(47691)
- 业(43031)
- 企(37167)
- 企业(37167)
- 方法(31607)
- 数学(26171)
- 数学方法(25858)
- 学(18802)
- 农(16719)
- 中国(15996)
- 业经(15052)
- 财(14451)
- 环境(13834)
- 地方(13828)
- 理论(13375)
- 和(12859)
- 农业(11232)
- 教育(11092)
- 贸(10382)
- 贸易(10377)
- 划(10280)
- 技术(10227)
- 易(10032)
- 制(9476)
- 务(9476)
- 财务(9419)
- 财务管理(9404)
- 企业财务(8918)
- 机构
- 大学(237486)
- 学院(235119)
- 管理(96594)
- 济(86727)
- 经济(84663)
- 理学(84437)
- 理学院(83469)
- 管理学(82017)
- 管理学院(81593)
- 研究(76089)
- 中国(53764)
- 京(50874)
- 科学(50191)
- 财(37770)
- 所(37624)
- 业大(36310)
- 农(35925)
- 研究所(34797)
- 中心(34097)
- 范(33377)
- 师范(33110)
- 江(32634)
- 北京(32157)
- 财经(31320)
- 经(28463)
- 农业(28120)
- 院(27812)
- 州(27251)
- 师范大学(26946)
- 经济学(24979)
- 基金
- 项目(168066)
- 科学(131317)
- 研究(123831)
- 基金(120529)
- 家(104586)
- 国家(103691)
- 科学基金(88955)
- 社会(75969)
- 社会科(71782)
- 社会科学(71762)
- 省(66189)
- 基金项目(65190)
- 自然(58611)
- 自然科(57111)
- 自然科学(57099)
- 教育(56359)
- 自然科学基金(56040)
- 划(55719)
- 编号(51516)
- 资助(49014)
- 成果(41669)
- 重点(37212)
- 部(36282)
- 发(35408)
- 创(34771)
- 课题(34719)
- 创新(32233)
- 科研(32030)
- 项目编号(31844)
- 大学(31357)
共检索到327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凯麟
黄正泉教授的《文化生态学》把人作为文化生态学的逻辑起点,是有理论根据并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正是人的需要的异化导致了生态危机即反文化生态现象的存在。文化生态问题是当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说到底是一个文化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建立在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中华民族要有强势的文化生态和文化心态,树立起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意识。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生态危机 文化认同 意识形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森文 赵江洪
文化生态学是文化学与生态学交叉的新学科,结合本土设计模式和方法的研究,对设计创新具有启发意义。通过对文化生态学理论和设计系统研究的结合,产生出基于文化生态的本土设计模式,可以对本土设计的实践进行指导。基于设计框架的研究,在地域性文化生态环境中,针对实际需求,开展系统性和多样化的设计创新,用以印证理论观点与方法。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本土设计 设计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森文 赵江洪
文化生态学是文化学与生态学交叉的新学科,结合本土设计模式和方法的研究,对设计创新具有启发意义。通过对文化生态学理论和设计系统研究的结合,产生出基于文化生态的本土设计模式,可以对本土设计的实践进行指导。基于设计框架的研究,在地域性文化生态环境中,针对实际需求,开展系统性和多样化的设计创新,用以印证理论观点与方法。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本土设计 设计方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伟
《诗》研究一直被经学、文学两大传统所左右,研究成果往往因囿于学科视野狭窄而产生偏颇。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诗》研究,则试图将《诗》研究的经学和文学两大传统融合起来,并引进历史学、文化人类学、文化诗学的理论,将《诗》放在具体的、历史的文化语境中,对其做跨学科、交叉性、汇通性的全面观照,从而揭示出《诗》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在文化生态学阔大的研究视野之下,《诗》研究中的许多学术难点,如《诗》之发生与成书、《诗》之"雅""颂"的文化价值、《诗》之"变风""变雅"的缘由以及《诗》之"十一国风"的艺术风格,都变得逐渐明晰
关键词:
《诗》 文化生态学 文化诗学 诸子百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森文 赵江洪
文化生态学是文化学与生态学交叉的新学科,结合本土设计模式和方法的研究,对设计创新具有启发意义。通过对文化生态学理论和设计系统研究的结合,产生出基于文化生态的本土设计模式,可以对本土设计的实践进行指导。基于设计框架的研究,在地域性文化生态环境中,针对实际需求,开展系统性和多样化的设计创新,用以印证理论观点与方法。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本土设计 设计方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田维绪
当前,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危机已经蔓延到全球各个国家与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也从理论概念转变为世界人民的共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生态建设又包括社会建设。对殡葬改革而言,如何构建民俗殡葬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即在保留传统优秀民俗礼仪的同时,促进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是新时代我国殡葬服务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笔者基于文化生态学视角,分析殡葬文化生态的内在机理与建设路径,以推动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内在平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明星 罗俊梅
文化生态学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理论指导,价值重大。文化生态学视域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内容、育人机制、生态环境等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需要在新时代教育理念引领下,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方法,构建内容丰富的文化自信教育课堂、建立"以生为本"的文化育人机制、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态环境,不断革新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路径,以推动实现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实践的突破与超越。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罗洁颖
文化生态学关注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存在方式及相互关系,是指导社会各领域共生发展生态思维及理论架构。文化生态价值与社区教育发展具有高度关联性,是社会成员构建生态意识、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及提升社会实践能力的价值基础。本文在分析文化生态机制构成的基础上,对社区教育发展的责任与目标进行了理性思考与本土创生研究。
关键词:
文化生态 社区教育 机制建设 创生研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卢维英
通过对文化生态学分析,阐释了环境保护执法文化生态学的涵义;探讨了环境保护执法文化生态因子(包括传统文化因子、社会区位因子、行业文化因子、体制机制因子、自然对象因子,舆论认知因子)和生态学特征(包括伦理观念、价值取向、生存状态、行为特点、心理特点、物态特征、文化模式);从体制改革、措施配套、制度保障、地位重构、精神重塑、发展图景等方面,论述了环境保护执法文化生态修复和发展图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洪修 刘燕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体系是持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创新和价值认同的重要方式,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积极意义。在文化生态学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化是学校课程体系应有的价值追求,学校课程体系在文化选择与组织中促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化,学校课程体系通过自觉感知要素运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体系的实现,需要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化价值取向,促进学校课程体系与文化生态环境的互动;需要挖掘不同维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维持学校课程结构体系中的文化平衡;需要建构动态开放的学校课程要素,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有志
黄正泉教授在其著作《文化生态学》中,善于从日常生活和学术汪洋中,凭着天赋创新性地界定或赋予自己冥冥之中感悟到的有关文化生态的各种概念和思想,并以人自己的存在为基点,阐述文化生态的动态发展和运行状态,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生态学体系。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生态哲学 反文化生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游菲 李红亮
<正>文化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作为特定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生态,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与吸引力同良好的文化生态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就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而言,无论基于历史的维度,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化人”之优良传统来看,还是基于现实的视界,从近现代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文化载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来看,建构良好的文化生态,优化文化环境条件,可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推进的重要价值追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明水 鄢沂 曾春水 朱鹤 王甫园
红色旅游资源是革命精神的核心载体,其保护和旅游利用面临着破碎化、片段化、静态化等问题,亟需开展整合开发研究。以中央苏区核心区为例,基于文化生态学理论,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修正的引力模型,研究红色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和文化生态变迁,在此基础上提出整合开发的策略,结论如下:(1)红色旅游资源点空间上呈现局部聚集特征,赣南苏区形成章贡区、瑞金市、于都县"金三角"分布格局,闽西苏区则形成新罗区、永定区、上杭县、连城县"银菱形"分布格局;(2)闽西和赣南苏区各重大事件红色旅游资源点在空间上8.9~106.6 km的范围内,形成带状或面状的文化生态基底,并呈现一致向服务业主导型转变的发展态势;(3)红色旅游资源网络联系方向与服务业主导型文化生态方向错位发展,这是赣南和闽西红色旅游资源内部网络联系度较强,跨区域网络联系度较弱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遵循红色旅游资源文化生态空间一体化、文化生态演变全域化、文化生态发展动态化的原则,提出空间集聚区优先整合开发、高发展指数红色旅游资源跨省域优先整合开发、跨主导类型关键节点优先整合开发三个整合开发对策,以期促进中央苏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群阅 李奕成 池梦薇 黄启堂 兰思仁
物质发展得到极大满足后,代表城市意识形态的城市文化基础设施逐渐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活跃力量。通过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概念及其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参考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结合生态位的概念提出构建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的网络体系,包含网络中心、连接廊道和文化节点三个要素。并进一步明晰网络中心由处于核心生态位和基础生态位的文化基础设施组成,连接廊道由遗产廊道、绿色廊道、生态廊道和游憩廊道构建,文化节点由社区文化馆、图书馆等构成。最后,提出了文化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的原则、方法以及实施途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群阅 李奕成 池梦薇 黄启堂 兰思仁
物质发展得到极大满足后,代表城市意识形态的城市文化基础设施逐渐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活跃力量。通过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概念及其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参考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结合生态位的概念提出构建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的网络体系,包含网络中心、连接廊道和文化节点三个要素。并进一步明晰网络中心由处于核心生态位和基础生态位的文化基础设施组成,连接廊道由遗产廊道、绿色廊道、生态廊道和游憩廊道构建,文化节点由社区文化馆、图书馆等构成。最后,提出了文化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的原则、方法以及实施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