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60)
- 2023(9252)
- 2022(7686)
- 2021(7528)
- 2020(6034)
- 2019(13608)
- 2018(13748)
- 2017(23998)
- 2016(14193)
- 2015(15541)
- 2014(15298)
- 2013(13879)
- 2012(12421)
- 2011(11322)
- 2010(11591)
- 2009(10543)
- 2008(10110)
- 2007(8808)
- 2006(7850)
- 2005(7277)
- 学科
- 济(42900)
- 经济(42843)
- 管理(32170)
- 业(29652)
- 企(24884)
- 企业(24884)
- 教育(20298)
- 中国(18886)
- 方法(17306)
- 数学(15030)
- 数学方法(14785)
- 财(14163)
- 制(13190)
- 农(12814)
- 学(12489)
- 理论(11624)
- 业经(10269)
- 体(9773)
- 教学(9081)
- 银(8678)
- 银行(8665)
- 体制(8384)
- 行(8351)
- 融(8314)
- 金融(8313)
- 地方(8027)
- 务(7898)
- 财务(7881)
- 财务管理(7863)
- 农业(7847)
- 机构
- 大学(181661)
- 学院(179212)
- 研究(66783)
- 济(65317)
- 经济(63713)
- 管理(59094)
- 理学(50697)
- 理学院(49975)
- 管理学(48814)
- 管理学院(48426)
- 中国(44116)
- 科学(39819)
- 京(39645)
- 范(34089)
- 师范(33777)
- 财(33566)
- 所(33545)
- 教育(32677)
- 研究所(30434)
- 中心(28579)
- 江(28488)
- 农(27962)
- 师范大学(27581)
- 财经(25786)
- 北京(25679)
- 业大(24438)
- 院(24424)
- 经(23489)
- 技术(23268)
- 州(22402)
- 基金
- 项目(116925)
- 科学(93603)
- 研究(91907)
- 基金(81737)
- 家(71200)
- 国家(70467)
- 科学基金(59639)
- 社会(56122)
- 社会科(52950)
- 社会科学(52938)
- 教育(50537)
- 省(47121)
- 划(41647)
- 基金项目(41633)
- 编号(39353)
- 自然(37060)
- 自然科(36219)
- 自然科学(36207)
- 自然科学基金(35575)
- 成果(34624)
- 资助(33219)
- 课题(30837)
- 重点(28379)
- 部(27314)
- 发(26343)
- 年(26108)
- 性(26058)
- 创(24726)
- 教育部(24198)
- 规划(24082)
共检索到280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叶庆娜
教育供求矛盾贯穿于教育发展的始终,通过教育供求矛盾的解决促进教育发展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道路。然而,无论是传统的以供限需的策略、扩大供给的策略,还是当前的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均存在"就供给论供给"的倾向而对"需求"的重视不够。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教育供求矛盾的解决需唤起对教育需求的重视,并妥善处理好以下三对基本关系:引导隐性需求与创新供给,满足高品质、个性化需求与扩大有效供给,保障基本型需求与确保底线供给。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何晓芳 宁桂玲 孟长功
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供需结构的角度进一步夯实了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体现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的范式转型,更是新时代下我国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高等工科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其典型性和特殊性,面临着规模结构、社会需求、教育目标、实施主体、专业调整等众多维度上的现实矛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缩影。这些结构问题与现实矛盾,部分是由于高等教育自身普及化发展进程与经济结构调整新常态相互叠加的特殊阶段所引发的,也与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交互作用有直接关系。破解这些问题的思路是建立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系统工程观,立意在教育发展,手段靠市场参与,主体是高校自身,核心在人才培养。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供给侧结构 工科 矛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季凯文 刘飞仁
尽管江西供需整体保持基本平衡,但在不同程度存在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传统供给难以适应新常态下内外需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等诸多要求。对此,应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加法、减法一起做",着力扩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领域有效投资,"反梯度"切入国际高端产业链、推动制造业从单纯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利用市场和环境倒逼机制逐步化解无效供给,全面降低企业审批成本、税费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实现供给同需求有效对接和匹配。
关键词:
江西 供给侧改革 结构性矛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世洪
"供给侧"是破解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的切入点。供给与需求割裂、脱节,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重要原因。面向市场人才需求,实现高等教育由低水平供给向高水平供给的跃升。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伟
教育活动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双重属性。教育供给主体、供给产品、供给要素、供给机制等与经济供给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文章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扩大优质教育供给、完善教育供给结构、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增强教育供给效率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教育属性 教育供给 经济供给 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辜胜阻 王敏 李睿
由人力资源供给结构与就业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民工"用工荒"反映出当前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正面临严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推进产业升级,改变对人力资源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改革,培养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多层次的、不同规格的人才队伍,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不同需求。应深化教育内容调整和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协调发展的多层次教育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教育真正适应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化解人力资源供给丰富与短缺并存的悖论式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白玲 张桂春
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辽宁省产业转型升级对与社会生产技术紧密相连的高职教育提出了“高需”。但从辽宁省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结构、专业设置结构、办学形式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来看,高职教育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致使高职教育供给侧出现“低供”问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辽宁要通过上延办学层次、调整专业设置、丰富办学形式、优化区域布局,推进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职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效对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丽玲 何丹
新常态背景下,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强烈需求以及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进行。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常态背景下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然后从人才供给精准化、社会服务精准化以及消费需求多元化入手,提供了一些具体可操作的供给侧改革实践路径,最后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提出构建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新常态 高职教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栾稀 肖立晟
理论上,在实体经济资产回报率下降时,贷款增速也应该下降。从贷款需求上看,企业的资产回报率(ROA)一般与资产负债率成反比。企业面临资产回报率下降时,为避免盈利能力进一步下降和偿债压力的上升,通常不会主动增加融资规模。从贷款供给上看,在经济下行、企业资产回报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银行的风险偏好下降,通常会有惜贷倾向,信贷增速也会放慢。但事实上,2011年以来,我国企业资产回报率大幅下降,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却一直保持在高位。从宏观数据看(图1),工业企业资产回报率(ROA)自2011年以来整体呈下滑趋势,由2011年的8.3%下降至2018年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密 朱俊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深层次背景是中国需求结构的变化。需求结构偏离稳态增长率的程度将对供给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基于索洛模型的拓展,构建需求结构变动偏离系数,可利用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对需求结构变动偏离系数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东部普遍存在较高的稳态增长率,而中、西部的稳态增长率相对比较低;经济发达的地区偏离程度小;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需求结构偏离程度大,且偏离程度大的地区大多是出现在其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于投资需求的地区。此外,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会导致需求结构偏离系数增加;人均GDP增加则会降低需求结构偏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密 朱俊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深层次背景是中国需求结构的变化。需求结构偏离稳态增长率的程度将对供给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基于索洛模型的拓展,构建需求结构变动偏离系数,可利用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对需求结构变动偏离系数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东部普遍存在较高的稳态增长率,而中、西部的稳态增长率相对比较低;经济发达的地区偏离程度小;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需求结构偏离程度大,且偏离程度大的地区大多是出现在其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于投资需求的地区。此外,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会导致需求结构偏离系数增加;人均GDP增加则会降低需求结构偏离系数,人均GDP是否处于中等收入水平对需求结构偏离系数没有影响;消费投资比越高,需求结构偏离系数则会越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邬志辉 陈昌盛
当前,全面二孩政策、城镇化推进及新课程改革等都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提出了扩增要求。随着乡村学龄儿童大量进城就学,城乡学校普遍面临教师总量性缺编和结构性缺编难题,传统的以户籍学龄人口数量为基数、以师生比为标准的教师编制配置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学龄人口流动性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地区探索了一系列编制外教师供给新模式。面向新时代,应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从党政群机构编制中分离出来,作为专项编制单独管理,建立以持居住证学龄人口为依据的教师编制动态核定机制;实行中央统一领导,省级统筹、分级管理、专编专用的教师编制管理机制;在编制总量内设立一定比例的预留编制,以解决新增因素对教师编制的弹性需求,提高教师编制使用效率。
关键词:
城镇化 义务教育 教师编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慧玲
"供给侧"涵盖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循环所构成的物质生产系统,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所推动;生产关系的本质是社会利益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利益关系属于商品价值关系演进的历史范畴。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在于促进价值生产水平,提升价值实现能力,既尊重商品经济的价值运动规律,又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及政府的作用,从调整生产关系出发,落脚于理顺社会利益关系,从而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再生产各方的积极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朝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方向平稳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胡冰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三农"工作的主线。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全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2016年我国粮食总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