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27)
2023(3283)
2022(2717)
2021(2549)
2020(2195)
2019(4834)
2018(4734)
2017(7733)
2016(4667)
2015(5524)
2014(5375)
2013(5034)
2012(4787)
2011(4447)
2010(4533)
2009(3966)
2008(3890)
2007(3603)
2006(3311)
2005(3058)
作者
(15805)
(13154)
(13151)
(12492)
(8419)
(6416)
(5860)
(5214)
(5214)
(4916)
(4584)
(4579)
(4533)
(4389)
(4340)
(4144)
(4117)
(4033)
(3968)
(3819)
(3566)
(3451)
(3407)
(3149)
(3110)
(3081)
(3072)
(2948)
(2855)
(2791)
学科
(13589)
经济(13567)
(10904)
管理(10590)
(8142)
企业(8142)
中国(6222)
理论(5357)
方法(5221)
(5077)
(5060)
技术(5043)
教育(4989)
教学(4974)
数学(4415)
数学方法(4301)
农业(3655)
研究(3571)
学法(3441)
教学法(3441)
(3305)
学理(3113)
学理论(3113)
业经(2948)
(2826)
地方(2821)
(2786)
金融(2786)
(2736)
银行(2706)
机构
大学(64980)
学院(64579)
研究(28517)
(21008)
经济(20371)
科学(20316)
中国(19443)
管理(19312)
(18052)
(16178)
理学(16074)
理学院(15826)
(15657)
管理学(15308)
管理学院(15214)
研究所(14885)
农业(14509)
业大(13223)
中心(12040)
技术(11833)
(11588)
(10781)
(10480)
北京(10293)
(9625)
师范(9393)
(9049)
农业大学(8953)
(8866)
(8719)
基金
项目(44477)
科学(33089)
研究(31192)
基金(28346)
(27125)
国家(26872)
科学基金(20952)
(19638)
(17239)
教育(16012)
社会(15751)
自然(14899)
社会科(14693)
社会科学(14686)
自然科(14547)
自然科学(14534)
基金项目(14397)
自然科学基金(14272)
编号(12636)
资助(12510)
科技(11404)
重点(11202)
课题(10928)
成果(10800)
(10601)
计划(10507)
(10130)
创新(9866)
(9113)
(8707)
期刊
(24173)
经济(24173)
中国(22658)
研究(20419)
教育(16872)
学报(16467)
(16075)
科学(13497)
大学(11725)
农业(11229)
学学(10855)
管理(9174)
技术(7531)
(6714)
(6699)
科技(6256)
职业(5409)
(5119)
论坛(5119)
(5031)
金融(5031)
业大(5017)
农业大学(4216)
(4051)
经济研究(3803)
图书(3622)
技术教育(3571)
职业技术(3571)
职业技术教育(3571)
财经(3521)
共检索到108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极盛  
选拔和培养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包括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也包括学术带头人和科技拔尖人才。他们应具有的显著特征:一是创造力效应显著,作出过重要贡献;二是创造心理水平高,创新意识强;三是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落实科技人员政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选拔和培养中青年科技人员方面还存在着能人上不去,中庸保地位,人才不能流动的局面。这种局面是由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形成的,这些因素有传统的习惯势力和传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高建设  
由于缺乏对企业管理者的评价标准,企业管理者的选拔与培养工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胜任特征模型不仅提供了基于实际业绩区分优秀领导和一般领导的方法,还通过胜任特征的分析为管理者提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万秋  钱坤  
在当前经济社会建设面临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优秀拔尖人才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有责任参与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优秀拔尖人才培养的背景及目标,提出了在合理选拔人才的基础上,通过校企融合培养平台,构建教育新模式,营造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氛围等措施,以期建立起有效的高职院校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机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曹国兴   王铭山  
<正>近年来,企业人才竞争日益加剧,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这就要求企业在人才选拔和培养方面大胆创新,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工具,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生态环境,加速优秀青年人才的成长。基于此,本文结合企业实际,通过调查研究,梳理技术、管理和技能类优秀青年人才成长规律,构建优秀青年人才识别和能力培养机制,提出具有企业特色的解决方案和实践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维海   李树岳  
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识别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的共同、典型特征构建群体画像模型,是甄选具有拔尖创新潜质人才、服务有效教与学的新手段。基于1500份毕业博士样本,本研究构建出理工农医和人文社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的群体画像,党员身份、父母高学历、高学习投入、高能力素养、学科竞赛获奖或获得综合性奖励是两类群体画像的共有特征,体育锻炼习惯、前置学校双一流、实习实践的经历是人文社科类优秀学位论文作者画像的独有特征,较好的家庭经济水平、高课堂投入、高协作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能力则是理工农医类优秀学位论文作者画像的独有特征。基于画像模型的发现,选拔优秀博士生需要认识到党员身份、获奖的信号作用和家庭资本、高学习投入的支持作用,培养中要重视非认知能力与认知能力的统整融合,将课堂开设在广阔的大地上加强实践锻炼。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海燕  
科技人才的口才培养孙海燕近几年,一些以驾驭了图表、数字这些工程师的语言而自居的清华学子们,也许吃够了说不出口的苦,对口才越来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们对口才的需要,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清华大学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不管将来培养的人是进行科学研...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红霞  侯伟  
为了活跃大学生体育教育内容,提高高等学校的体育竞技水平,2006年,教育部批准50多所高等学校开展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工作(即招收体育特长生,简称"体育人才"),采取保送、降分录取等优惠政策,选拔和录取了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纪宝成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曾指出,"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江波昌  叶菲  
为了了解我省医院后勤管理人才的现状,研究后勤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等问题,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对全省41个县以上医院(含中医院)进行了问卷式调查,现结合调查结果谈谈我们的看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振  王帆  
高校青年科技人才是一个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创造力活跃的群体,是推动高校科研队伍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年科技人才在成长过程中具备独特的成长规律。当前,我国在高校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中,面临项目资助体系不完善、科研经费短缺、保障性激励制度匮乏等问题。针对这些现状,为更好地促进高校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志刚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培养选拔干部,一批年轻干部在实践中摔打和成长起来,成为做好各项工作的中坚和骨干力量。但是,与中央最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文章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新思想新理论新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存在的问题,对国有企业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剖析和思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明  凌文辁  
后备人才储备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介绍企业确定关键岗位和岗位胜任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以人才测评技术为中心的后备人才选拔机制,分析了后备人才的培养及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颜诗琪  张向前  
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实现科技强国的主力军,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刻不容缓。本文通过研究我国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发现我国当前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在基础教育、文化意识、国际交流、人才回流上存在不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有效培养造成了影响。提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强调民族文化和文化开放,采取诱因战略,构建多方协同的育人模式,培养地区化、个性化等建议,为更好地实施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实现我国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夯实基础。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胡咏梅  李冬晖  
如何改进和完善青少年科技竞赛激励机制,促使科技竞赛真正成为选拔和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值得社会各界和教育研究者不断探索和研究。本文基于竞赛激励机制方面的相关理论,建构国内青少年科技竞赛项目与国外竞赛项目的比较框架,提出改进我国青少年科技竞赛激励机制的建议(:1)减少国内青少年科技竞赛项目的最高等级奖项配置比例;(2)对各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名额的分配采取"基数"加"增长"的方式;(3)对获奖学生的指导教师和积极组织参与科技竞赛活动的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创设激励多方(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青少年科技竞赛的机制,是促使青少年科技竞赛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尚勇在第6期的《求是》撰文说,科学认识创新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更新人才观念,创新管理体制,是促使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关键。在人才观念上,要坚持四个"不可":(1)不可用"选官员"的方式选拔创新人才。一是不能在素质上要求那么全面,要重其特长。二是用选拔官员的笔试、面试方法很难甄别出真正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