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
- 2023(65)
- 2022(61)
- 2021(51)
- 2020(41)
- 2019(72)
- 2018(76)
- 2017(81)
- 2016(88)
- 2015(101)
- 2014(93)
- 2013(84)
- 2012(86)
- 2011(83)
- 2010(64)
- 2009(53)
- 2008(51)
- 2007(46)
- 2006(40)
- 2005(25)
- 学科
- 教育(262)
- 研究(253)
- 生(205)
- 研究生(204)
- 教学(170)
- 理论(124)
- 业(122)
- 学法(114)
- 教学法(114)
- 管理(113)
- 中国(109)
- 学理(98)
- 学理论(98)
- 农(91)
- 济(76)
- 经济(76)
- 农业(73)
- 企(62)
- 企业(62)
- 土壤(62)
- 壤(62)
- 学校(55)
- 人口(54)
- 农业人口(51)
- 农业劳动(51)
- 动力(51)
- 劳(51)
- 劳动(51)
- 劳动力(51)
- 肥(50)
- 机构
- 大学(945)
- 学院(881)
- 研究(397)
- 农(284)
- 管理(256)
- 农业(238)
- 业大(237)
- 教育(225)
- 济(218)
- 京(215)
- 技术(211)
- 科学(210)
- 职业(210)
- 理学(206)
- 经济(204)
- 理学院(202)
- 管理学(201)
- 管理学院(198)
- 中国(191)
- 院(180)
- 农业大学(173)
- 所(171)
- 江(170)
- 研究所(159)
- 师范(154)
- 范(154)
- 中心(150)
- 省(145)
- 职业技术(145)
- 北京(144)
共检索到1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发荣
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把"移土培肥"作为提高耕地质量的一项措施大力推行,要求统筹做好建设占用优质耕地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利用好耕作层的土壤,以达到尽快提高新增耕地和中低产田改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红玲 胡志喜 刘霞
湖北麻城是个众所熟悉的地名,到过没到过的大多人都知道,麻城看杜鹃,风光很诱人。而历史上著名的"黄麻起义",则往往使人印象中将麻城与老革命苏区经济发展相对迟缓等概念连在了一起。事实上,风光秀美与否并不在于地方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开发建设量的大小,而在于"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思路能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延华 王乐 张淑香 郭宁 马常宝 李春花 徐明岗 邹国元
【目的】耕地质量是影响土壤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也是科学施肥的重要依据。褐土区为我国小麦和玉米的主产区,研究该区域31年间(1988—2018)耕地质量的演变,并分析它们对生产力的影响,为褐土区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基于31年全国103个褐土长期定位试验点的数据,分析褐土耕地质量的演变;并通过冗余分析,比较影响生产力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褐土区的科学施肥提出了合理建议。【结果】(1)褐土区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及现状: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2018年均值分别为17.9 g·kg~(-1)、29.2 mg·kg~(-1)和164 mg·kg~(-1),监测期间分别提高了21.2%、200.9%和55.0%;全氮和缓效钾2018年均值分别为1.1 g·kg~(-1)和945 mg·kg~(-1),监测期间趋于平稳;中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数值分布在合理范围;pH下降0.3个单位;耕层厚度为21.9 cm,容重为1.33 g·cm~(-3),均属于中等水平。(2)褐土区施肥量,2018年总量为730.2 kg·hm~(-2),肥料氮(N)磷(P_2O_5)钾(K_2O)的比例约为2﹕1﹕1,化肥与有机肥的比例约为3.45﹕1;氮肥用量378.9 kg·hm~(-2),监测期间趋于平稳,磷肥和钾肥用量监测期内呈下降趋势,分别降低24.1%和50.8%。(3)31年间褐土区小麦产量呈上升趋势,监测末期达到6 651 kg·hm~(-2),比初期提高27.6%;玉米产量较为平稳,监测末期达到8 851 kg·hm~(-2),监测中期和末期均与初期无显著性差异。小麦季和玉米季的地力贡献率分别为49.0%和59.6%;对产量的影响,物理指标中耕层厚度(对小麦产量的解释率,2.7%)和容重(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的解释率分别为1.2%和1.5%)的作用较大;化学指标中有机质对小麦、玉米产量的解释率均较高,分别为2%和1.7%,有效磷对玉米产量的解释率也较高(3.6%);肥料用量指标中,钾肥对小麦、玉米产量的解释率均最高,分别为5.6%和6%,其次,磷肥对小麦产量(1.3%)、氮肥对玉米产量(1.3%)的解释率也较高。【结论】31年间褐土的耕地质量得到提升,但是总体肥力偏低,物理指标处于中等水平。考虑耕地质量对生产力影响的基础上,对于小麦和玉米,需要制定不同的施肥方案,均需提高钾肥的投入,且重点保障小麦的磷肥和玉米的氮肥供应;对于物理指标需要引起高度关注,耕层和容重处于中等水平,但不需要继续优化,维持现状更利于获得高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凤荣 齐伟 薛永森 黄勤
选择华北平原盐渍土区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调查分析建立了该区耕地质量指标 ,它们是土壤水溶盐含量、有机质含量、土壤重金属容量空间、地下水资源的量与质 ;应用这些评价指标对典型样区的土地利用管理进行了可持续性评价。结果是 :近 2 0年来 ,耕地质量和生产力明显提高 ;排水与灌溉系统的建设使农田的抗旱防涝能力大大增强 ,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土壤重金属虽有增加 ,但还未超过限制性标准 ;地下水位不断降低 ,水资源逐渐耗竭。虽然在短期内还不是制约因素 ,但从长远看 ,地下水资源将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隐患。总体上看 ,土地利用在一定时段内是可持续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啸宇 张俊飚 王璇
在中国倡导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化肥投入的政策导向逐渐由增量增产转变为减量增效,如何提高化肥施用效率成为当前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依据湖北省水稻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法测算水稻种植户化肥施用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CLAD模型进一步分析耕地细碎化程度与耕地质量认知对化肥施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水稻种植户化肥施用效率仅为63.85%,若完全消除效率损失,化肥施用效率仍有36.15%的提升空间;耕地细碎化程度显著降低了化肥施用效率,可能与农户的避险行为有关;耕地质量认知显著促进了化肥施用效率提升,说明农户对耕地质量的科学认识能够改善化肥施用效率。因此,提出加快耕地整合与耕地连片经营法律法规建设,加速耕地细碎化治理经验与创新结合,加强引导农户对化肥施用的正确认知,推行科学种植生产模式以提升化肥施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啸宇 张俊飚 王璇
在中国倡导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化肥投入的政策导向逐渐由增量增产转变为减量增效,如何提高化肥施用效率成为当前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依据湖北省水稻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法测算水稻种植户化肥施用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CLAD模型进一步分析耕地细碎化程度与耕地质量认知对化肥施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水稻种植户化肥施用效率仅为63.85%,若完全消除效率损失,化肥施用效率仍有36.15%的提升空间;耕地细碎化程度显著降低了化肥施用效率,可能与农户的避险行为有关;耕地质量认知显著促进了化肥施用效率提升,说明农户对耕地质量的科学认识能够改善化肥施用效率。因此,提出加快耕地整合与耕地连片经营法律法规建设,加速耕地细碎化治理经验与创新结合,加强引导农户对化肥施用的正确认知,推行科学种植生产模式以提升化肥施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昊 银敏华 马彦麟 康燕霞 贾琼 齐广平 汪精海
研究目的:探索种植规模对小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以及耕地细碎化如何调节种植规模对小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以期在“大国小农”的现实语境下为中国耕地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与经验参考。研究方法:贝叶斯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基于遗传算法的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斜率分析。研究结果:(1)种植规模扩大促进了小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2)耕地细碎化程度的提高不利于小农户保护耕地质量;(3)种植规模扩大对小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促进作用,因耕地细碎化的存在而弱化。研究结论:合理推进农村土地互换、有序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在实现小农户进城与返乡“进可攻、退可守”的同时,促进其耕地质量保护行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冯茂岚 罗小锋 杜三峡 唐林
[目的]促进农户采纳化肥减量技术是保障农产品安全、治理农业污染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旨在探究耕地质量禀赋与社会分工对农户采纳化肥减量技术的影响及其内在逻辑。[方法]基于湖北和河南两省700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了耕地质量禀赋与社会分工对农户化肥减量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1)耕地质量禀赋对农户化肥减量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耕地质量禀赋每增加一个单位,化肥减量技术采纳率将提高25%,土壤越肥沃,灌溉条件越便利,通机耕路的耕地,农户越会采纳化肥减量技术。(2)耕地质量禀赋越好,则农户更愿意参与横向分工,促进其采纳化肥减量技术,中介效应为0.062,且纵向分工能明显缓解质量禀赋较差耕地对农户化肥减量技术采纳的负向影响。(3)耕地质量禀赋对小农户采纳化肥减量技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社会分工增强了耕地质量禀赋对小农户化肥减量技术采纳行为的促进作用,而耕地质量禀赋对大农户化肥减量技术采纳行为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因此,多渠道提升农户耕地条件,全方位推进农业社会分工,对不同规模农户采取差异化的激励和引导策略,均是推广化肥减量技术的有效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庆 何翔 杨佩文 王应学 高家卫 施竹凤 徐胜涛 李铭刚 杨群辉 朱红业
【目的】在滇中典型红壤坡耕地区域设置长期定位试验,考察旱作免耕有机肥培肥对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免耕未施有机肥处理(NA)为对照,设置免耕有机肥培肥(NE)长期定位试验,研究2015-2018年连续4年免耕有机肥培肥处理后对土壤质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NE处理在0~20、20~40 cm 2个土层深度的田间持水量分别提高10.26%~9.46%,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6.32%、9.11%;在0~20、20~40、40~60 cm 3个土层土壤pH分别提高10.80%、7.19%和3.54%,有机质分别提高18.47%、23.02%和30.86%,土壤全氮分别提高11.28%、17.86%和16.22%,土壤碱解氮分别提高7.33%、16.21%和7.36%;提高了Proteobacteria、Acidobacteria和Gemmatimonadetes等3个门类的细菌种群丰度,分别提高23.65%、39.72%和42.08%,而降低了Chloroflexi和Actinobacteria的种群丰度,分别减少53.03%和49.15%;玉米秸秆生物量提高10.86%,玉米产量提高20.09%。【结论】免耕有机肥培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是实现红壤坡耕地合理耕层构建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山原红壤 免耕 有机肥 理化性状 微生物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斌
必须重视耕地土壤的质量管理陈斌目前我国耕地面临两大问题,一是人均耕地少,二是耕地土壤质量下降。1986年国家《土地管理法》颁布后,耕地的数量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作为基本国策逐步纳入了法治轨道。但作为“人地”矛盾加剧的另一侧面耕地质量问题至今仍处于一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秀美 赵庚星 陈百明 路庆斌 宋伟
论文以山东广饶县为例,进行了基于栅格数据的耕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利用GIS技术对研究区域养分采集样点进行插值,得到县域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布图,然后对县域目标产量区划图,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分布图,县域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布图进行栅格化处理,图件栅格大小为50 m×50 m,数量为1145×1684个。研究区域耕地面积为61609.51 hm2,每个栅格代表的面积是0.032 hm2。最后在GIS中对栅格图件进行计算,得到每个栅格的施肥量,进而得到施肥配方。结果表明,栅格数据具有较高的表达精度,研究结果对耕地利用和施肥工作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征地不征土、移民又移土——使宝贵耕地"起死回生"的建设占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程2015年起将在全国全面推动。从国土资源部获悉,根据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及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部署,2015年我国将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国土资源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把这项工作在全国普遍推开。被通俗称为"移土培肥"的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是近年来我国耕地保护、土地管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伯齐
重视农业重视保护耕地伯齐1994年4月128《经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农业部指出实现粮棉增产,当务之急是落实种植面积》的消息的指出:眼下主要问题是:“──粮食计划播种面积可能低于警戒线。从各地农业部门上报的计划面积数字看,今年粮食种植面积为16.4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柯新利 杨柏寒 盛思雨
耕地位移相关研究已成为土地利用变化领域的重要内容,对改进我国耕地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界定了耕地位移的内涵与特征,并通过分析耕地位移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粮食产能和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影响与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晓颖 郑军 张明月
[目的]从法律、事实和感知三个维度阐释和表征流转地经营权稳定性,实证分析流转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家庭农场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及影响的分样本异质性。[方法]采用二元proibt回归对山东省312家种植类家庭农场的微观样本进了行实证检验;为规避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两类行为的替代互补效应,采用Mvproibt回归进行了模型稳健性检验。[结果](1)流转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家庭农场采纳耕地保护措施有积极影响,具体而言,增加正式合同签订备案率、减少流转地权能限制、提升流转地续约预期,均显著提高了家庭农场增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的概率。(2)流转地经营权稳定性对不同特征家庭农场的影响存在分化,更能激励规模较大、种植果蔬类作物和风险偏好程度较高家庭农场采纳耕地保护行为。(3)除地权稳定性变量外,农场纯收入、耕地质量、机械化适应度、“三品一标”认证和有机肥补贴对家庭农场采纳耕地保护措施亦产生显著影响。[结论]为激励家庭农场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应聚焦规范合同签订、保障权能完整和提升续约预期三方面政策,保证流转地经营权的稳定性。并且在激励家庭农场开展耕地保护实践时,要特别关注不同群体的响应分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