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77)
2023(4954)
2022(3815)
2021(3748)
2020(2871)
2019(6245)
2018(6490)
2017(10525)
2016(6047)
2015(6425)
2014(6306)
2013(5298)
2012(4740)
2011(4185)
2010(4537)
2009(4301)
2008(4337)
2007(3906)
2006(3753)
2005(3396)
作者
(14420)
(12029)
(12026)
(11999)
(7564)
(5739)
(5562)
(4761)
(4510)
(4317)
(4121)
(4053)
(4045)
(3904)
(3844)
(3636)
(3525)
(3491)
(3464)
(3458)
(3093)
(2946)
(2893)
(2868)
(2840)
(2762)
(2750)
(2669)
(2488)
(2421)
学科
(15873)
经济(15833)
管理(15419)
(10548)
(9855)
企业(9855)
(8435)
中国(7451)
(7323)
教育(6527)
体制(6150)
(6053)
(5643)
业经(5451)
教学(5282)
工作(5211)
理论(4964)
(3918)
税收(3819)
(3784)
(3639)
银行(3639)
(3609)
金融(3609)
学校(3583)
(3568)
方法(3402)
学法(3383)
教学法(3383)
(3336)
机构
大学(76737)
学院(72339)
研究(26838)
(26028)
经济(25308)
管理(22665)
中国(19825)
理学(18554)
理学院(18322)
管理学(17790)
管理学院(17638)
(16643)
(16194)
科学(14585)
(13345)
师范(13157)
(12507)
(12496)
中心(11668)
财经(11326)
教育(11111)
研究所(10950)
北京(10667)
师范大学(10353)
(10309)
(10176)
(10138)
(9796)
业大(8796)
财经大学(8432)
基金
项目(45191)
研究(38880)
科学(34665)
基金(29586)
(24924)
国家(24640)
社会(23540)
社会科(21906)
社会科学(21898)
科学基金(20917)
教育(20582)
(18248)
成果(16708)
编号(16484)
(14858)
基金项目(14607)
课题(13278)
(11877)
自然(10849)
(10744)
重点(10743)
资助(10720)
大学(10618)
项目编号(10596)
自然科(10569)
自然科学(10564)
(10423)
自然科学基金(10384)
高校(10137)
(10029)
期刊
(34958)
经济(34958)
研究(28970)
中国(23513)
教育(23048)
(14125)
管理(12422)
学报(10884)
(9970)
大学(9699)
科学(8761)
技术(7810)
学学(7803)
(7335)
金融(7335)
图书(6634)
农业(6503)
财经(6338)
(5613)
经济研究(5566)
职业(5354)
书馆(5095)
图书馆(5095)
高等(4994)
业经(4757)
(4340)
高等教育(4165)
改革(4082)
(4082)
(4002)
共检索到128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衡  
高校治理变革探索中,纵向、横向权力关系重塑关注"减权""放权",暗含"由治理体系到治理效能"的"以变促治"逻辑。实验主义治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聚焦"治权"问题,具有报酬递增撬动效应,实现了逻辑转换——"以治促变"。"最多跑一次"改革治理探索,为"由治理效能到治理体系"的变革路径提供了佐证。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郝德永  
任何治理都需要治理理论支撑。以“政府退出”为立足点的西方治理理论,淡化、弱化国家治理权力与地位,明显存在逻辑缺陷,并造成了治理实践“失灵”现象。近年来,受西方治理理论的影响,分权、放权,构建多元、多极治理体制,实现多元权力共享与多元主体共治,成为课程治理体制改革的最强声音与最大共识,使课程治理实践面临严峻的失偏、失控与失败风险。西方治理理论存在逻辑缺陷及其在治理实践中日益“失灵”,这些问题的凸显促使治理理论发生了深刻变革。特别是元治理理论、国家建构理论、“回归国家”理论的兴起,强有力地推进了国家治理体制及体系的重构。强化国家治理,重构国家课程治理体制及体系,关键在于重构课程治理逻辑。作为国家事权,课程治理须遵循国家性、政治性、协同性、制度性四个维度的逻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汪彬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是完善空间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战略目标,从战略层面回答了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的目标和路径,是推进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制度,构建和推动区域经济优化布局的基本遵循和重要依据。"十四五"时期,要按照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战略目标要求,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发挥优势化地区空间集聚效应,推动空间治理与宏观经济治理有效衔接,提高政策治理效能;建立空间利用绩效考核机制,完善空间治理法律法规体系;鼓励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构建空间治理的全方位要素支撑体系,形成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向东  冯泽华  
当前,实现碳达峰目标正处于攻坚期、窗口期。数字化浪潮下,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深层次嵌入国家公共治理全局,形塑了基于数据、面向数据并经由数据的数据治理逻辑。基于碳达峰面临碳治理主体区隔、碳数据质量不高、碳应用停滞不前等系列挑战,必须革新传统治理逻辑和机制体系,数据治理逻辑在实现碳达峰目标任务中的价值因而得以证成。数据治理逻辑革新了“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方式”的传统范式,深度嵌入了碳达峰治理图景中赋能碳数据获取、管理和应用的全流程、全链条,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三维联动、三方驱动的碳达峰治理架构。须处理好政府管理、市场配置和社会自治的协同嵌套关系,合理界定并充分发挥各主体在实现碳达峰中的独特作用,通过建设有为政府推进数字化碳治理方式,通过维护有效市场形塑数字化碳交易模式,通过打造活力社会发展数字化碳普惠机制,以此构筑交织多元、公私有序的碳行动数智体系,赋能实现碳达峰战略目标。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汪彬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是完善空间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战略目标,从战略层面回答了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的目标和路径,是推进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制度,构建和推动区域经济优化布局的基本遵循和重要依据。"十四五"时期,要按照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战略目标要求,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发挥优势化地区空间集聚效应,推动空间治理与宏观经济治理有效衔接,提高政策治理效能;建立空间利用绩效考核机制,完善空间治理法律法规体系;鼓励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构建空间治理的全方位要素支撑体系,形成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曼  
人类历史经历的三次知识转型,不仅反映出知识权力格局的变化,更引发了大学治理模式的变革。前现代社会以理性知识为基础,大学是人们探求真理获得纯粹理性冲动的场所,知识的自由权力属性外在地表现为大学的自治模式;现代社会过于追求科学知识的功利价值,以服务国家和节能增效为宗旨,在大学治理上就更加推崇大学的管制模式;后现代社会以协商知识为表现形式,知识民主权利的凸显造就了大学的共治模式。为提高大学治理绩效,需要以理性知识的追求孕育大学解制型治理的理念,以科学知识的功能凸显大学市场型治理的责任,以协商知识的精神营造大学参与型治理的氛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云抒  
源自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极大地推进了农村地区的资源、资本和农民之间的有机联结,是我国农村改革政策的一次创新之举。结合目前的试点成效来看,“三变”改革对农村地区的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促进了乡村振兴的深入贯彻。在“三变”改革由地方实践探索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过程中,结合改革在乡村振兴中的任务和功能上看,还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要准确把握“三变”改革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联逻辑,提出富有成效的纾困方案,激发农村要素活力,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道路。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朱成晨  朱德全  
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的变革,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而深化职业教育质量管理改革的重心,须从职业教育质量本身出发,全面认清新时代职业教育质量生成、质量变革和质量治理的"三大逻辑"转向,并以质量治理行为的"变",有针对性地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万变",从而打破制约职业教育质量的瓶颈问题,有效助推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一、从"倒逼形成"到"主动引领"的质量推进逻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胜   戎成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课程质量,加强课程治理是职业教育课程质量提升的关键。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教育课程治理的逻辑是以“多元共治”促进职业教育课程“善治”目标的实现。在这一逻辑下,建构“多元共治”课程治理的行动框架,即多主体参与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研定、多渠道提升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质量、多层级优化职业教育课程组织体系以及多机制保障职业教育课程评价运行。提出具体实践抓手,包括搭建与完善校企政协作共治职业教育课程的体制机制、将企业用人标准完整纳入课程标准、以1+X证书制度作为校企共治课程的桥梁、提升课程治理手段的信息化水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张海生  
从知识生产视角来看,大学由学科内部的知识生产到多学科、跨学科的交叉知识生产再到超学科的知识生产,决定了大学治理模式由学者为主的学术治理到学术与行政合作的学校治理再到大学与政府、社会、市场等多主体合作的跨界治理的变迁。在跨界治理的秩序维度中,学者与学术仍是大学治理的核心主体,大学需保持合理的治理边界,同时政府、社会、市场应与大学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工作环境,以真正促进知识创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勤   仝宇  
当前,全球经济治理面临民主赤字、责任赤字和制度赤字的三重赤字。基于技术-经济、技术-社会和技术-制度的逻辑框架,对人工智能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理论逻辑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技术-经济框架下的马太效应、技术-社会框架下的AI决策二律背反效应和技术-制度框架下的治理主体转化效应分别对民主赤字、责任赤字和制度赤字产生影响。在政策路径上,人工智能赋能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全球化模式,塑造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构建符合伦理、透明的人工智能监管框架,驱动全球经济治理健康可持续发展;强化国家AI主权,应对全球经济治理主体的“多中心化”趋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留成  
文章从人才成长、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三个视角分析了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治理体系构建需求,并从逻辑起点、主要目标、作用机理、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梳理了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治理体系的构建逻辑。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认同共同愿景、搭建信息管理平台、丰富实习内容、巩固育人共同体、加强政府治理、拓展实习结果应用等推进路径,以期构建基于高职生发展的实习治理体系,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际效果。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佳玲  
异质性作为边疆治理的重要情境构成,关乎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无疑是边疆治理取得成效的关键。从异质性为视角切入,分析异质性调适与边疆治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边疆异质性形成的复杂治理情境是边疆治理行为产生及复杂性的重要原因:异质性越大,边疆治理难度越大,边疆治理越难取得成效;减小异质性可以增加边疆与国家整体治理体系的吻合度。但是,减小异质性受到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异质性减小不是简单粗暴地消除边疆特征、按照腹地统一标准进行同化,而是有选择地对异质性因势利导,坚持以"合为纲、异而治"的治理方略,对异质性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进行调适以优化边疆治理。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罗生全  随国栋  
教材建设现代化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知识选择活动,这种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和合主体性的知识选择通过特定的主体来完成。政府作为教材建设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承载主体,是实现教材建设目的价值与手段价值内在统一的重要保障。从治理的内在逻辑看,政府参与教材建设现代化治理,遵循着以目的价值与手段价值辩证统一为遵循的价值导向逻辑,以构建系统完备的政府职能体系为载体的结构变革逻辑,以政府行权履职过程精细化调适为主轴的技术优化逻辑。未来,教材建设现代化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匡正治理主体的价值行为,推进政府职能运转的独立体系建设,以及兼顾话语权力的宏观支配与微观调适的场域适切。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合文  
高校去行政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高校的关系。高校行政化的宏观制度表现为一种干预主义,标志是政府和高校之间形成了"行政文化",以及高校实质性办学自主权受到干预。解除管制是在新自由主义、新公共管理理念下对政府干预主义的一种回应,但不是解决行政化的正确选择。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制度选择是要建立一种管制治理模式,正确区分政府与高校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并通过契约管理、增强管制透明度和政策回应性等对政府干预行为进行限制,对市场力量进行引导,对高校行为进行约束。从干预主义到管制治理的改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稳步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