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27)
- 2023(3183)
- 2022(2661)
- 2021(2496)
- 2020(2167)
- 2019(4653)
- 2018(4501)
- 2017(9005)
- 2016(4961)
- 2015(5194)
- 2014(5366)
- 2013(5332)
- 2012(5048)
- 2011(4615)
- 2010(4510)
- 2009(4018)
- 2008(4132)
- 2007(3487)
- 2006(2898)
- 2005(2767)
- 学科
- 济(18988)
- 经济(18970)
- 业(13258)
- 管理(13034)
- 企(11011)
- 企业(11011)
- 方法(10692)
- 数学(9713)
- 数学方法(9629)
- 财(5981)
- 银(4663)
- 学(4660)
- 银行(4657)
- 中国(4526)
- 融(4512)
- 金融(4512)
- 制(4460)
- 行(4437)
- 贸(4299)
- 贸易(4294)
- 易(4231)
- 务(4193)
- 财务(4186)
- 财务管理(4173)
- 企业财务(4046)
- 农(3876)
- 理论(3472)
- 业经(3383)
- 技术(3013)
- 体(2733)
- 机构
- 大学(70274)
- 学院(69113)
- 济(29122)
- 经济(28504)
- 研究(25404)
- 管理(24223)
- 理学(20912)
- 中国(20737)
- 理学院(20634)
- 管理学(20200)
- 管理学院(20063)
- 科学(15849)
- 财(15092)
- 京(14370)
- 农(13765)
- 所(13652)
- 研究所(12385)
- 财经(12170)
- 中心(11779)
- 经(11234)
- 业大(11041)
- 农业(10951)
- 江(9997)
- 经济学(9932)
- 财经大学(9429)
- 经济学院(9014)
- 院(8948)
- 北京(8913)
- 融(8822)
- 金融(8708)
- 基金
- 项目(47457)
- 科学(37156)
- 基金(35945)
- 家(32655)
- 国家(32441)
- 研究(31135)
- 科学基金(27247)
- 社会(20410)
- 社会科(19485)
- 社会科学(19480)
- 自然(18717)
- 基金项目(18596)
- 自然科(18356)
- 自然科学(18347)
- 自然科学基金(18050)
- 省(17514)
- 资助(15732)
- 划(15328)
- 教育(14457)
- 重点(10987)
- 部(10924)
- 编号(10749)
- 性(10195)
- 创(9706)
- 科研(9604)
- 计划(9400)
- 发(9264)
- 教育部(9245)
- 创新(9159)
- 国家社会(9005)
共检索到103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左大培
如果中央政府的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没有大的改变,如果群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不发生突然变化,我国今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为10%左右,零售物价总指数也将为10%左右。我们必须强调的是要防止恶性通货膨胀再起。目前,与上年同期相比的零售物价指数上涨率已经降到10%以下,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已经没有了短期内恶性通货膨胀再起的危险。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仍然相当大,它主要是由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前几年本来应该上涨而实际上没有上涨的某些产品的价格今后不能不上涨。这部分产品价格是由于用行政命令手段反通贷膨胀才没有上涨的,但是这增大了企业的亏损和财政的补贴。今后财政用于这方面的补贴不可能再这样快地增...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郑先炳
我国的经济自1991年初爬出谷底并全面回升以来,1992年持续高涨,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938亿元,增长率为12.8%,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元(按外汇牌价折合成美:元为363美元)。农业在没有多大改革措施出台和自然灾害较多、较严重时,增加值的增长率为3.7%,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益民
控制货币投放总量防止通货膨胀王益民近几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逐步加大。通货膨胀是货币超量问题,因此,要研究货币投放总量,我认为,必须分两步走:一是,货币投放总量要“软着陆”,即总量到位不减,以保障供给和保证生产;二是为避免或减轻通货膨胀,货币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大用 王志红
1.通货膨胀压力大体上还未释放出来。去年下半年以来,零售物价指数一直在4%以上,今年一月达到5.1%;35个大中城市的零售物价指数自去年五月以来最低为6.7%,有三个月达到了两位数。有人据此认为新一轮通货膨胀已经开始。更仔细的观察表明,去年下半年零售物价指数的上升基本上是五月份国家提高对城镇居民粮食统销价格造成的。四月份,零售物价指数仅为0.6%,五月份上升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熊家文
俄罗斯遭受恶性通货膨胀的肆虐长达四年之久。这场来势异常凶猛的恶性通货膨胀震撼了俄罗斯,也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俄罗斯恶性通货膨胀的起因和后果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温桂芳
2007年,我国物价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CPI上涨约4.8个百分点.其翘尾因素对今年的影响约3.5个百分点。不仅如此,今年物价仍将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其一,食品价格上涨仍呈继续蔓延之势。虽然从2004年以来粮食连续4年获得丰收。但由于城市人口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结构和食品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导致对粮食的需求增加,粮食的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加上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以及存在气候等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都导致我国粮食难以做到较大幅度的增产。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市场粮价居高不下,这都成为推动粮食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留彦
本文考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恶性通货膨胀时期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的短期关系。恶性通货膨胀可近似看作是纯粹的货币现象,使用恶性通货膨胀时期的数据,研究者可以尽量避开实际经济变量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股票收益与事后实现的通货膨胀和事前预期的通货膨胀本质上都是正相关的。股票能够几乎完全对冲预期通货膨胀风险,也能部分程度上对冲未预期通货膨胀风险。中国恶性通货膨胀时期的经历支持了费雪效应假说,这一时期股票是一种不错的保值品种。该结论有助于重新认识"股票收益—通货膨胀之谜"。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健,在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经济运行正向政策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经济运行中仍存在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包括全球经济增长放慢,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较大,上游产品价格快速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有荣
本文对我国学者分析货币政策效应时所借鉴的主要西方理论及据此得出的我国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必然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的结论提出质疑 ,并结合我国实际 ,对目前盛行的模型进行修正 ,推导得出在我国通货紧缩背景下实施适度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并不必然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的结论。
关键词:
扩张性货币政策 恶性通货膨胀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鹏
经济转型时期,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自然不能象过去那样靠大量增发票子,放松银根来解决。本文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阐述,指出新一轮经济增长过程中仍有可能发生新一轮通货膨胀:一、对我国经济“软着陆”后为促进经济增长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的基本判断;二、“软着陆”后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辨析;三、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可能引发或加速通货膨胀的诸多隐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与防止通货膨胀反弹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软着陆”,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反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禹济昌
现有文献表明 ,40年代中国爆发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民党政府在中日战争期间庞大财政预算赤字导致大量的货币发行。但本文笔者认为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 ,事实上 ,英国在 1 941年 7月对中国金融政策的调整才是导致中国 40年代恶性通货膨胀爆发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这说明了货币政策的改变对政治和战争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中央货币平准基金 资产冻结 恶性通货膨胀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启迪
根据通货紧缩对经济的最终影响,可以分为良性通货紧缩和恶性通货紧缩。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从理论角度证明了恶性通货紧缩对经济有害,而良性通货紧缩对经济有益。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在中长期内,决定中国通货膨胀水平的五个因素分别为产出缺口、全要素生产率、货币、贸易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而本轮通货膨胀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其次才是经济下行因素,即本轮通货紧缩是以良性通货紧缩为主、恶性通货紧缩为辅的结构性通货紧缩。因此,对当前通货紧缩应采取适当容忍的态度,不应单纯针对价格水平进行大幅干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启迪
根据通货紧缩对经济的最终影响,可以分为良性通货紧缩和恶性通货紧缩。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从理论角度证明了恶性通货紧缩对经济有害,而良性通货紧缩对经济有益。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在中长期内,决定中国通货膨胀水平的五个因素分别为产出缺口、全要素生产率、货币、贸易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而本轮通货膨胀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其次才是经济下行因素,即本轮通货紧缩是以良性通货紧缩为主、恶性通货紧缩为辅的结构性通货紧缩。因此,对当前通货紧缩应采取适当容忍的态度,不应单纯针对价格水平进行大幅干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捷子
经济学家戴园晨在8月15日出版的《瞭望》海外版撰文指出,我国的物价改革已遇到了一个危险的对手——贯性通货膨胀。贯性通货膨胀既由货币发行量过大引起,还因为工资物阶交替上涨从成本方面推动其产品价格上升,屡“杀”不止的惯性涨价就是这两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目前解决惯性通货膨胀的关键是控制成本“推动型”通货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米建国
结构性通货膨胀原因米建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产业结构失衡是多年来一直制约我国宏观经济效益提高的棘手难题,虽经多年调整,进展总是不太明显。通货膨胀与产业结构失衡两个问题搅在一起,更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使本已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为了治理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