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3)
- 2023(9341)
- 2022(7473)
- 2021(6789)
- 2020(5605)
- 2019(12440)
- 2018(12859)
- 2017(23362)
- 2016(13311)
- 2015(15270)
- 2014(15718)
- 2013(14870)
- 2012(13454)
- 2011(11915)
- 2010(12046)
- 2009(10936)
- 2008(10898)
- 2007(9891)
- 2006(8877)
- 2005(8102)
- 学科
- 济(49404)
- 经济(49357)
- 管理(36054)
- 业(30169)
- 企(23396)
- 企业(23396)
- 农(17443)
- 方法(16802)
- 地方(15603)
- 中国(15124)
- 数学(13592)
- 数学方法(13252)
- 学(13234)
- 业经(13126)
- 农业(11964)
- 环境(11568)
- 财(10922)
- 理论(9752)
- 制(9702)
- 和(9158)
- 发(8755)
- 划(8118)
- 银(7844)
- 银行(7826)
- 贸(7507)
- 贸易(7495)
- 行(7366)
- 生态(7336)
- 易(7177)
- 融(7142)
- 机构
- 学院(182250)
- 大学(178391)
- 管理(64030)
- 研究(63737)
- 济(62850)
- 经济(60972)
- 理学(53451)
- 理学院(52690)
- 管理学(51318)
- 管理学院(51001)
- 中国(49446)
- 科学(43644)
- 京(40452)
- 农(34488)
- 所(33328)
- 江(31117)
- 中心(30287)
- 研究所(30225)
- 财(29575)
- 业大(29512)
- 范(27407)
- 师范(27137)
- 农业(26689)
- 北京(25597)
- 州(25130)
- 院(24092)
- 财经(22709)
- 技术(22685)
- 省(22680)
- 师范大学(21529)
- 基金
- 项目(121170)
- 科学(92899)
- 研究(89682)
- 基金(82339)
- 家(72833)
- 国家(72195)
- 科学基金(60561)
- 社会(52902)
- 省(50398)
- 社会科(49766)
- 社会科学(49750)
- 基金项目(43761)
- 划(41698)
- 教育(40280)
- 自然(39239)
- 编号(38708)
- 自然科(38086)
- 自然科学(38070)
- 自然科学基金(37297)
- 资助(32851)
- 成果(31552)
- 重点(28284)
- 课题(27777)
- 发(27471)
- 部(24132)
- 创(24087)
- 年(22764)
- 科研(22703)
- 创新(22546)
- 计划(22447)
共检索到284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迟妍妍 饶胜 陆军
重要生态功能区是保障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目前尚无针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本文依托沙漠化防治区建立基于PSR框架的评价指标,以及基于RS与GIS技术的空间评价方法,旨在探索建立一套适用于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空间评价的可行的评价模式。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评价的关键是准确衡量区域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指标选择以反映区域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类活动影响为原则。以沙漠化防治区为例,植被生长、土地覆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侵蚀等情况是衡量防风固沙功能强弱的重要因素,而指标的动态变化才能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能够表征植被生长、植被退化演变、土壤粒径和土壤侵蚀的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波 李晓松 刘文 杨晓晖 卢琦
对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沙漠化影响因素和沙漠化土地分布进行分析,提出制定沙漠化防治区划的原则,并对该地区进行沙漠化防治分区,提出不同区域的沙漠化防治战略对策。根据气候分区、植被和土壤的分布、地貌类型以及沙漠化土地分布情况,将京津风沙源工程区划分为6个治理区,即乌兰察布高原退化草原治理区、锡林郭勒高原北部退化草原治理区、浑善达克沙地沙化治理区、科尔沁沙地西缘沙化治理区、坝上高原-雁北高原风蚀、水蚀治理区和燕山山地水蚀治理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董玉祥
依据沙漠化普查数据 ,论文较为详尽地分析了西藏自治区沙漠化土地的类型、程度、面积与分布 ,介绍了西藏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危害及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简要阐述了其驱动力 ,并按照当前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政策及其优先领域 ,提出土地沙漠化防治工程建设应是西藏自治区的“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项目 ,分析了西藏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对策、途径、技术手段与措施 ,同时探讨了西藏土地沙漠化防治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思路、目标、任务、优先项目与重点区域。
关键词:
西藏 沙漠化 防治 工程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虹
土地沙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国也是世界上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沙漠化的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荒漠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俊林 吉亚辉 柳建平
民勤绿洲已变为沙源,成为我国干旱、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成为全国甚至世界的沙尘暴策源区之一和生态特级危机区。文章分析民勤沙漠化持续恶化、防沙治沙进展缓慢,"整体治理,局部恶化"的根源是缺水,认为投入产出失衡是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主要原因。民勤乃至西北常年少雨干旱,水资源危机越来越严重,草原生态恶化,沙漠化、沙尘暴威胁国家安全。民勤沙漠化防治要统筹规划,机制创新,科学治沙,要治沙与治穷相结合。力求建设和发展,主张从长远考虑,实施"朔天运河引水工程"和"黄石天运河"引水工程,彻底解决西北地区严重缺水局面,从根本上治理民勤沙漠化问题。
关键词:
民勤沙漠化防治 现状与问题 创新机制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国栋 蔡京艳 王贤 董智 范建友 陈平平
浑善达克沙地是内蒙古自治区四大沙地之一 ,2 0世纪 6 0年代以后 ,该沙地发生了严重的沙漠化 ,不仅恶化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且成为京津地区最主要的沙尘源之一 ,对京津、华北等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构成了愈来愈严重的威胁 .该文着重以浑善达克沙地腹地的内蒙古正蓝旗为例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对沙漠化成因和过程进行分析 ,确定该区沙漠化发生发展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沙漠化防治的基本对策和措施 ,为有关的防治和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沙漠化成因 驱动力 防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永欢 樊胜岳
退耕还林是沙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内容。论文以沙漠化严重的民勤县为例,采用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民勤县农户的退耕还林意愿和退耕还林政策的生态经济效应在农户中的响应进行了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并搜集了相关数据。统计分析表明:退耕还林涉及到农户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农户的退耕意愿主要取决于退耕后经济利益的得失;农户虽然在近期承受退耕地收益减少的负担,但长期可以得到退耕还林的保肥效果和减少风沙灾害损失的生态经济效果。退耕还林具有典型的外部经济性,政府应该为退耕还林的成本全部买单,同时,在调整退耕地结构、优化退耕模式的过程中还要协调好退耕还林与农户增收的关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靖 高亚琪 刘萍 黄力平
从沙漠化土地的类型、面积与分布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托克逊县南部区土地沙漠化的现状,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探讨了该区现代沙漠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托克逊县南部区是新疆重要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其形成与发展是多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驱动的结果。其中风力是研究区土地沙漠化过程的最主要的驱动力。
关键词:
托克逊县 土地沙漠化 现状 自然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常兆丰 刘世增 王祺 王飞 孙涛 刘淑娟 王芳琳
近些年来,沙漠、戈壁光伏产业迅速发展。为了揭示光伏产业对防沙治沙的作用和影响,文章以甘肃河西走廊为研究区,通过调查河西走廊沙漠、戈壁现有光伏产业及其发电量,与植物防沙治沙比较,从光伏转化太阳能、光伏的风障沙障功能以及光伏对植被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光伏产业对于防沙治沙的生态功能。结果表明,沙漠、戈壁光伏产业对于防沙治沙具有十分显著的生态功能,其对于防沙治沙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转化太阳辐射、调节沙漠、戈壁的热力平衡,削弱沙尘暴和风沙流发生发展的动力即大风的功能;二是风障功能和沙障功能;三是集雨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发展沙漠、戈壁光伏产业,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防沙治沙的生态功能。我国沙漠、戈壁面积广大,发展沙漠、戈壁光伏产业前景广阔。沙漠、戈壁光伏产业可望成为继造林治沙、沙障压沙之后的第三条防沙治沙新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艺潇 张宇清 吴秀芹 吴斌 赵紫阳
以防沙治沙效果显著的宁夏盐池县官滩村为例,基于4期TM影像(1989年、1995年、2000年、2007年),采用目视解译的方法得到其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结合2008年实地调查数据、2009年快鸟影像,对聚落的内部空间布局特征及外部土地利用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其1989-2007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情况。结果表明:聚落内部整体布局方向、庭院组合方式及建筑特征减弱了风沙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聚落外部的空间构型进一步抵御了风沙的侵害,其外部近2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反映了当地居民对于沙漠化的响应。官滩村内部的布局和外部的构型相结合,对沙漠化进行了积极的影响与响应,是今后沙区聚落建设的一个科学典范。
关键词:
沙区聚落 沙漠化 影响与响应 官滩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玉祥
以西藏自治区扎囊县为例,探讨了高原温带半干旱地区藏南农牧区土地沙漠化的面积、类型、分布、危害与成因等。成因分析表明,区内沙漠化的产生与发展是由区内的自然沙漠化过程、气候干旱化加剧过程及人为加速过程共同决定的,是以气候变化为主并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同时,还提出了若干沙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包括合理利用耕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发挥草地优势,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开展人工造林,建设防风固沙体系;分步分类实施,整治沙漠化土地;建立治沙机构,重视治沙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君厚 廖雅萍 林进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 ,结合地面调查 ,确定植被状况、地表风蚀状况及土壤状况为沙漠化土地现状程度评价指标选取的 3个方面 ,并给出沙漠化土地程度评价模型 ;在此基础上 ,考虑到非沙漠化土地及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地在面积上的组成比例 ,建立起区域性土地沙漠化总体水平预警模型 ,应用此模型对我国北方 1 2个省 (市、区 )以县为区域 ,进行了土地沙漠化现状水平预警 ,可为全国防沙治沙工程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地沙漠化 预警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富铀 吴育华
客观考察中国北方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和发展过程 ,对于防治沙漠化和发展农牧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 ,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但许多做法仍不够科学合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种养业发展模式应定位为 :在干旱地区以种植优质高产人工饲草为主 ,以种植优质高产玉米青贮饲料为辅 ;在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以种植优质高产玉米青贮饲料为主 ,以种植优质高产人工饲草为辅。以稳定的农牧系统为特征 ,形成具有奶牛养殖和家畜育肥及畜产品深加工能力的集约化畜牧业生产基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秉儒 宋乃平 杨新国
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的永宁县闽宁镇园艺村成功运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IEM)理念,探索出以产业带动土地退化防治、以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的新模式,为防治土地退化和提高社区自身经济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文章以该移民村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层次上分析农户和社区参与土地退化防治项目的自愿行动机制,为条件不利地区运用综合系统管理理念防治土地退化、消除贫困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