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4)
- 2023(1287)
- 2022(1115)
- 2021(1072)
- 2020(851)
- 2019(1992)
- 2018(1967)
- 2017(4421)
- 2016(2338)
- 2015(2672)
- 2014(2679)
- 2013(2658)
- 2012(2593)
- 2011(2126)
- 2010(2117)
- 2009(1984)
- 2008(1857)
- 2007(1692)
- 2006(1540)
- 2005(1399)
- 学科
- 济(12434)
- 经济(12430)
- 方法(6224)
- 数学(6001)
- 数学方法(5973)
- 业(5242)
- 管理(4630)
- 地方(3513)
- 企(3435)
- 企业(3435)
- 税(3091)
- 税收(3027)
- 收(3013)
- 地方经济(2864)
- 中国(2813)
- 财(2811)
- 农(2709)
- 学(2529)
- 农业(2246)
- 贸(2179)
- 贸易(2176)
- 易(2132)
- 收入(1983)
- 制(1719)
- 业经(1645)
- 环境(1557)
- 融(1555)
- 金融(1555)
- 银(1535)
- 银行(1529)
- 机构
- 学院(31894)
- 大学(31319)
- 济(15632)
- 经济(15424)
- 研究(12188)
- 管理(10393)
- 中国(9158)
- 理学(8834)
- 理学院(8762)
- 管理学(8565)
- 管理学院(8527)
- 科学(7943)
- 京(6984)
- 财(6960)
- 所(6642)
- 农(6090)
- 研究所(6016)
- 经济学(5561)
- 业大(5430)
- 财经(5429)
- 中心(5406)
- 经济学院(5159)
- 江(5157)
- 经(4962)
- 院(4849)
- 农业(4493)
- 北京(4377)
- 省(4253)
- 财经大学(3984)
- 研究院(3765)
共检索到49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书强 牛帅红 沈道海 庄仁爱 李延军
针对重组竹方材含水率低、密度大且难刨切的现状,采用不同压力的加压浸注和不同温度的水煮软化工艺对重组竹方材进行增湿软化处理,研究增湿软化后重组竹方材的增重率、传热及硬度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大和时间的延续,重组竹方材的增重率逐步增大,压力1.2 MPa以后增重率增加不明显;随着水煮软化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续,重组竹方材的增重率变化率呈增大的趋势,36.0 h后增大趋势变缓;重组竹内部温度在8.0 h时已趋于稳定。硬度测试结果表明,经过加压浸渍和水煮软化后,重组竹材的硬度下降明显,和未处理材相比下降了36.2%,而重组竹表面的裂纹长度和宽度有所增加,和未处理材相比裂纹平均长度增加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帝树 梅瑞仙 李启岭
用正交试验法,对白桦及毛白杨小径材木方进行了切板前水煮软化处理。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软化介质的温度越高及保温时间越长,木材软化效果越好。超过一定范围以后,继续升温或延长保温时间,会因木材的结构被破坏而降低软化效果。试验还表明,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的木方,水煮前进行水浸泡处理能改进软化效果。
关键词:
软化处理,小径材,切板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胡万河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缓解我国能源危机和环境破坏的有效途径之一。竹材是我国生物质能源开发的重要潜在资源,而竹机制炭是目前市场上最具商业化竞争力的竹材剩余物能源化利用产品。本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炭化-气相-质谱联用、热重-红外联用等科学仪器,系统分析了竹材炭化特性,表征炭化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系统揭示了竹材炭化产物特性;重点研究了固体产物燃烧特性和燃烧动力学参数计算;考察炭化温度、炭化时间、升温速率和升温模式对竹机制炭材料性能影响,优化获得竹机制炭材料制备工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柴媛 李贤军
分别研究了漂白液浓度、漂白温度、漂白时间以及浴比4个因素对重组竹漂白的影响,然后优化漂白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重组竹漂白效果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后趋于平稳;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温度超过80℃后,漂白效果有下降的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浴比对漂白效果的影响不大,只要漂白液完全浸润竹束即可达到漂白要求。在本实验范围内,确定重组竹漂白工艺适宜的工艺参数为:漂白温度70℃、漂白液浓度6%、漂白时间120 min、浴比20∶1。
关键词:
重组竹 漂白 过氧化氢 白度 色差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孙照斌 陈太安 邓启平
对云南省资源丰富的材用丛生竹种龙竹Dendrocalamus giganteus竹材进行热压干燥特性和热压干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热压温度和水煮温度对竹材热压干燥速度和干燥后竹材强度有显著影响,热压压缩率对竹材强度影响较大,在保证干燥速度和干燥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竹材压缩率,以减少竹材材积损失。竹材较佳的热压干燥工艺条件是:60℃水煮1 h,热压温度150℃,热压压力0.2 MPa,呼吸间隔5 min,压缩率10%。表3参1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亚梅 余养伦 于文吉
【目的】研究抗菌处理工艺对重组竹防蓝变性能的影响,为户外用重组竹制备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有机碘化物3-碘代-2丙炔基甲氨酸丁酯(IPBC)为抗菌剂,采用浸渍IPBC/浸胶、浸渍IPBC/涂胶、重组竹板坯浸渍IPBC 3种抗菌处理工艺,通过实验室和室外防蓝变试验分析3种处理工艺制备户外用重组竹对蓝变菌的防治效力,利用扫描电镜(SEM)、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研究浸渍IPBC/涂胶工艺中抗菌剂在竹纤维化单板和重组竹内的分布。【结果】实验室防蓝变试验结果显示,对照样和采用浸渍IPBC/浸胶工艺制备的重组竹对可可球二孢菌的感染等级均为4级;采用浸渍IPBC/涂胶和重组竹板坯浸渍IPBC工艺制备的重组竹对可可球二孢菌的感染等级分别达1级和0级。室外防蓝变试验结果显示,在成都室外多雨环境中,对照样、采用浸渍IPBC/浸胶和重组竹板坯浸渍IPBC工艺制备的重组竹在2个月内均开始出现蓝变;而采用浸渍IPBC/涂胶工艺制备的重组竹在12个月内仍未发生蓝变,CT检测结果表明竹纤维化单板疏解时产生的裂隙、薄壁细胞腔、导管内壁、纤维细胞的胞间层裂隙中均有抗菌剂存在。采用浸渍IPBC/涂胶工艺制备重组竹时,酚醛树脂胶黏剂在竹材细胞壁上形成一层胶膜,将抗菌剂包裹在竹材与PF树脂胶黏剂之间,并形成有效固着,从而减少抗菌剂流失。【结论】采用浸渍IPBC/涂胶工艺制备的重组竹对蓝变菌具有有效防治效力,可广泛应用于室外环境中。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燕 李贤军 吕建雄 徐康 吴义强
为了获得优化的竹束浸胶工艺,以疏解炭化毛竹竹束作为原材料,较系统研究了酚醛树脂胶黏剂固体含量、浸胶时间、竹束含水率和截面尺寸4个因素对竹束浸胶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竹束浸胶量随胶黏剂固体含量的升高而增大,随浸胶时间的延长缓慢增长;随竹束含水率和截面尺寸的增加而减小;在本实验范围内,竹束的优化浸胶工艺条件为:酚醛树脂胶黏剂固体含量为25%、浸胶时间为14 min、竹束含水率为11%、竹束截面尺寸为10.3 mm2。
关键词:
毛竹竹束 浸胶 酚醛树脂 优化工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梅瑞仙 殷宁 张帝树
该研究通过试验探索了一种使木质零件表面纹理强化的简便方法.强化后,材面由早材到晚材逐渐凸起,色泽也逐渐加深,纹理呈现出柔美的立体形态,富有艺术韵味.这种方法是用处理剂、加热、机械依次处理木材后获得的.处理后的木材性能不减.该研究还探讨了最佳的处理工艺条件
关键词:
木材表面,纹理,热处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欣雨 张秋昊 黄艳辉 皇权飞 杨欣
【目的】竹集成材性能优异,常被用于家具、建筑等行业。涂饰水性漆能有效保护竹集成材,目前竹集成材水性漆涂饰面临水性漆渗透困难、附着力差的问题。因而探究涂饰工艺及清漆和色漆对竹集成材水性漆的漆膜性能和附着机理的影响,有助于解决竹集成材水性涂装的难题。【方法】以竹集成材为基材,采用简易的多次喷涂底漆的涂饰工艺将水性清漆和色漆进行涂饰,并对漆膜硬度、附着力、光泽度、表面粗糙度进行测试,进一步利用电镜和红外分析探究漆膜在竹集成材上的附着机理。【结果】清漆漆膜硬度为1H,附着力为0级,而色漆因含有颜料,硬度更高为2H。颜料颗粒的存在影响了成膜的交联程度,使得色漆的附着力较差为1级,表面粗糙度高于清漆。说明本涂饰工艺能保持较强的附着力与漆膜硬度,能够对基材进行较好的保护。经过水性漆涂饰后的竹集成材表面光泽度显著增加,纵向的光泽度提高了5倍以上,大大提高了其装饰性能。且清漆涂饰前后总色差值较低,说明清漆能较好地保持竹集成材本身的颜色。水性漆中的成膜物质与基材之间产生了物理和化学结合,有助于水性漆更好的附着。【结论】本研究探明了竹集成材水性清漆和色漆的影响以及水性漆漆膜的附着肌理,为竹材的水性化涂装及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绍英 顾杰
介绍了可降解地膜的应用和发展,分析了可降解地膜制造和使用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材料地膜成型原理──田间成型湿铺。研究了各种成膜材料对成膜工艺及膜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成膜工艺和模拟失效试验。田间成型湿铺工艺减少了成膜周转环节,降低了对膜强度的要求,有利于生物材料在地膜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生物材料 降解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东 张璧光 赵忠信
该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了湿空气的旁通率对热泵除湿干燥机除湿比能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湿空气的旁通率对除湿效率和除湿比能耗有着显著的影响,且最佳旁通率与干燥机所处工况和湿空气参数有很大关系。该文还从实验角度证明了,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用热泵供热可节省能源消耗。
关键词:
热泵除湿,木材干燥,湿空气,旁通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孝周 陈达 郭康权 张保健
【目的】阐明农作物秸秆重组材的制造工艺理论,为研究新的秸杆人造板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作者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农作物秸秆重组材的工艺过程包括原料准备、梳解、干燥、施胶、组坯、预压、热压和后期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原料的收集贮存、秸秆特性对工艺的影响、梳解设备的研制、胶黏剂的选择、板坯的铺装和表面处理。【结论】农作物秸秆是制造重组材的适用原料,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重组材 工艺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鲍领翔 饶久平 兰从荣 林巧佳 杨文斌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考察了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功率、氧气介质压强等因素对炭化竹材表面润湿性的影响,以炭化竹材表面对PF树脂胶的接触角综合降低比作为评定指标,并将等离子体处理最佳工艺应用于重组竹的制造.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最佳工艺为:时间82 s,功率143 W,氧气压强39 Pa.在该工艺条件下表面接触角综合降低比为1.29.采用等离子体处理工艺使所生产的重组竹的弹性模量提高了26.59%,静曲强度提高了30.05%.电子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炭化竹材经氧等离子体处理后,表面因受到刻蚀而更加粗糙,表面湿润性提高.
关键词:
重组竹 等离子体 接触角 响应面分析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艳霞 顾轶卓 李敏 王绍凯 张佐光
该实验集成科研积累的材料性能数据开发形成数据库,设计并构建材料工艺性分析和复合材料成型固化过程虚拟仿真平台,学生可快速分析树脂体系的固化特性、设计和评价工艺制度、探究制件结构因素对工艺制度和工艺窗口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该虚拟仿真实验,避免了常规实验中设备、原材料、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可开展多因素、多条件下的虚拟实验,增大了变量的选择、设计和分析范围,激发了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知识实践和知识扩展以及创新能力提升具有很好作用。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固化工艺 虚拟仿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会 蓝天 盛奎川 常蕊 钱湘群
为制备竹颗粒/PVC复合材料(BPPC)并优化热模压工艺,研究温度及时间等工艺参数对BPPC性能的影响。设定热模压时间5~11min,模压温度165~190℃,制备BPPC并测定其物理力学性能。结果发现,随着热模压时间的增加,BPPC的物理力学性能改善,较佳热模压时间为8min。热模压温度165~190℃范围内,随着模压温度的增加,BPPC的力学性能指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最佳热模压温度为180℃。DSC分析表明,热模压温度对竹颗粒和PVC的相容性影响显著,模压温度180℃时二者呈现较好的相容性。SEM分析发现,热模压温度180℃时竹颗粒在PVC基体中分布均匀,二者的界面相容性较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