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56)
- 2023(6339)
- 2022(5163)
- 2021(4562)
- 2020(3490)
- 2019(7965)
- 2018(7722)
- 2017(14264)
- 2016(7741)
- 2015(8547)
- 2014(8628)
- 2013(8648)
- 2012(8424)
- 2011(7902)
- 2010(8113)
- 2009(7352)
- 2008(7258)
- 2007(6648)
- 2006(6173)
- 2005(5907)
- 学科
- 济(39945)
- 经济(39912)
- 业(19538)
- 管理(18726)
- 地方(16831)
- 中国(15309)
- 企(13479)
- 企业(13479)
- 农(12438)
- 业经(10372)
- 地方经济(9640)
- 发(8916)
- 农业(8739)
- 方法(8529)
- 融(8073)
- 金融(8073)
- 银(7829)
- 银行(7816)
- 行(7722)
- 制(7067)
- 数学(7057)
- 数学方法(6916)
- 学(6766)
- 环境(6694)
- 发展(6648)
- 贸(6627)
- 展(6626)
- 贸易(6617)
- 易(6289)
- 财(6282)
- 机构
- 学院(114497)
- 大学(110285)
- 济(47122)
- 研究(46043)
- 经济(46022)
- 管理(38627)
- 中国(35241)
- 理学(31473)
- 理学院(31022)
- 管理学(30435)
- 管理学院(30224)
- 科学(28406)
- 京(25255)
- 所(24468)
- 农(22208)
- 研究所(21843)
- 财(21796)
- 中心(20228)
- 江(19281)
- 范(17276)
- 农业(17110)
- 师范(17094)
- 北京(16795)
- 院(16592)
- 业大(16517)
- 州(16231)
- 省(16037)
- 财经(15930)
- 科学院(14308)
- 经(14273)
- 基金
- 项目(69780)
- 科学(54056)
- 研究(52645)
- 基金(47116)
- 家(41236)
- 国家(40809)
- 科学基金(33969)
- 社会(32453)
- 社会科(30784)
- 社会科学(30776)
- 省(29762)
- 划(24445)
- 基金项目(24083)
- 教育(23379)
- 发(22453)
- 编号(21977)
- 自然(20351)
- 自然科(19810)
- 自然科学(19806)
- 资助(19441)
- 自然科学基金(19408)
- 成果(18261)
- 发展(18211)
- 展(17861)
- 课题(16904)
- 重点(16198)
- 创(14583)
- 部(14123)
- 年(13800)
- 创新(13657)
共检索到195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倩 黎继烈 王卫 郭璐 朱晓媛
对重组毕赤酵母发酵产青霉素G酰化酶(PGA)的培养条件进行探讨。依据基础盐摇瓶发酵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接种量、甘油浓度、pH以及诱导过程中氨水浓度、甲醇浓度等因素对PGA表达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进行因素组合优化。结果与意义:最佳发酵条件为:甘油浓度40 g/L、氨水浓度0.1%、甲醇浓度1.0%、pH 5.6、接种量10%,在此条件下PGA酶活力达到8 680±12 U/L。本实验结果对下一步利用发酵罐进行重组毕赤酵母扩大培养有借鉴作用。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庆慧 陈婷 黄倢
研究发酵时间和接种量对WSSV-VAP1重组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及重组毕赤酵母中外源基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菌SMD1168/pGAPZaA-VAP1在发酵72h后,蛋白表达量占总蛋白10.45%,控制接种量对基因工程菌Pichia pastoris表达WSSV-VAP1非常重要。外源基因的插入对宿主菌的生长未产生明显的影响,重组质粒在毕赤酵母SMD1168中很稳定。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季更生 王杏文 勇强 余世袁
对树干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间歇发酵和连续发酵木糖葡萄糖混合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歇发酵时葡萄糖对木糖发酵影响较小,当发酵液中葡萄糖质量浓度小于10.0 g.L-1时,树干毕赤酵母同步发酵利用葡萄糖和木糖。连续发酵木糖和葡萄糖时,葡萄糖对木糖发酵影响较大,以30.0 g.L-1葡萄糖和15.0 g.L-1木糖为发酵底物,当稀释率D=0.08 h-1时,木糖利用率为9.40%,乙醇质量浓度为12.55 g.L-1;当稀释率D=0.04 h-1时,木糖利用率达66.07%,乙醇质量浓度达16.93 g.L-1。图2表2参12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何磊 刘均忠 秦胜利 于佳民 孙谧
以26S rDNA法将实验室保藏的1株产虾青素的海洋酵母菌YS-185鉴定为粘红酵母。以海洋酵母菌YS-185为试验菌株,运用摇瓶发酵优化的方式,探索培养基组分和发酵工艺条件对该菌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菌生长最适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8 g/L、蛋白胨8 g/L,最适生长起始pH值为5.5、转速220 r/min、接种量8%、温度20℃;虾青素合成的最佳培养基组分葡萄糖8 g/L、蛋白胨8 g/L,最佳虾青素合成条件:pH 5.5,转速220 r/min,接种量8%,培养温度25℃。发酵优化后的虾青素产量2.670μg/ml,较优化前的1.572μg/ml提高了69.8%。温度对酵母菌的生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柴丽红 李积胜 车红荣
为了对富铬酵母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用活性干酵母为菌种制备富铬酵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富铬酵母中有机铬总量为指标,确定了富铬酵母的优化发酵条件为:Cr3+质量浓度300μg/mL,接种量120 mL/L,pH 6.5,培养时间28 h,装液量280 mL/L,发酵温度28℃。
关键词:
活性干酵母 无机铬 有机铬 发酵条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爱红 陈丽芝 史宝军 王卫卫
采用DNS法对基因工程菌毕赤酵母所产的木聚糖酶进行测定,研究其最适反应pH,最适反应温度,好;Mg2+,Zn2+,Ca2+对木聚糖酶活性有促进作用;Cu2+,Ba2+,Fe3+等对木聚糖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TLC,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等酶学性质,采用薄层层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该酶的酶解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木聚糖酶的最适pH值为4.5,在pH3.5~6.0稳定;最适反应温度为55℃,耐热稳定性良HPLC测定结果显示,木聚糖酶酶解产物主要以木二糖、木四糖等低聚糖为主,而木糖含量很低;该木聚糖酶是相对单一的内切木聚糖酶.
关键词:
木聚糖酶 酶学性质 底物降解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倩倩 覃杰 马得草 陶永胜
【目的】研究优选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合发酵对‘爱格丽’(Ecolly)干白葡萄酒的增香作用,优化干白葡萄酒的酿造工艺。【方法】将发酵毕赤酵母菌株H5Y-28与酿酒酵母菌株F5以10﹕1、4﹕1、1﹕1、1﹕4、1﹕10比例接种,进行模拟葡萄汁的混合发酵,并以酿酒酵母纯发酵为对照,发酵过程中监测酵母的活菌数、总菌数,建立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按相同接种比例进行爱格丽干白葡萄酒的发酵应用,以酿酒酵母纯发酵和添加发酵毕赤酵母胞外酶处理作为对照,酿造次年4月,对所酿葡萄酒酒样进行香气的感官分析和GC-MS分析。【结果】菌体生长动力学表明,随着发酵毕赤酵母接种比例的升高,其存活数量和存活时间明显增加,但优选菌株H5Y-28的高比例(10﹕1、4﹕1)接种处理会降低酿酒酵母的最大生长数量。感官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发酵有利于增强‘爱格丽’葡萄酒的果香和花香,尤其是热带水果香气,但高发酵毕赤酵母接种比例(10﹕1)会给葡萄酒带来较强的生青味,而酒样1﹕1、4﹕1仅引入较弱的生青味。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香气成分的含量随着发酵毕赤酵母接种比例的升高而增加,尤其是萜烯类和C13-去甲类异戊二烯化合物。此外,添加胞外酶能显著提高葡萄酒品种香气的含量,尤其是C13-去甲类异戊二烯化合物的含量(高于纯酿酒酵母发酵酒样90%)。混合发酵显著增加了酒样中发酵香气中的乙酸酯、C6—C12脂肪酸及其酯类、异戊醇与苯乙醇的含量。与单一酿酒酵母发酵酒样相比,1﹕1接种比例有助于提高酒样中26%品种香气成分和39%发酵香气成分的含量,尤其是显著地提高了中链脂肪酸乙酯的含量(40%)。【结论】毕赤酵母与酿酒酵母1﹕1接种处理不影响酿酒酵母生长,且具有较强的增香酿造潜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开云 耿青伟 李纪元 范正琪 陈东亮
【目的】通过摇瓶发酵,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的产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初始pH值、无机盐的质量浓度;利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碳源质量浓度、氮源质量浓度、接种量、培养温度等参数;同时考察发酵时间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生长及油脂产量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时,斯达氏油脂酵母发酵生物量及油脂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碳源;以(NH4)2SO4为氮源时,则生物量、油脂产量均最高;最佳初始pH值为6.0~6.5;无机盐离子的最适添加质量浓度为:MgSO4.7H2O 1.5 g/L,KH2PO43.0 g/L。碳源质量浓度、氮源质量浓度、接种量、培养温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玛丽 王茜 杜军 赵峰梅 梁爱华
对来源于大肠杆菌的植酸酶基因app a进行突变获得植酸酶基因突变体app a-2QN,利用酵母表达系统在摇瓶培养条件下表达后,该植酸酶突变体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为提高该植酸酶的表达量,降低植酸酶的生产成本,对表达该酶的重组酵母菌GS115/app a-2QN进行了高密度发酵研究,通过控制发酵过程中碳源(甘油)的添加使得菌体生长达到一定密度,从而实现高效表达。在诱导蛋白质表达阶段,发酵液中甲醇的含量影响植酸酶的表达量,利用变色酸分光光度法对甲醇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5 L发酵罐中进行高密度发酵147 h后,菌体浓度OD600Nm达到313,通过将甲醇浓度控制在2.5%左右,经过诱导1...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吕星星 王莎莎 赵震 陶妍 谢晶 钱韻芳
β-防御素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阳离子小分子抗菌肽,是机体特异性免疫系统中的重要蛋白质免疫因子。鳜鱼β-防御素(Siniperca chuatsi β-defensin,ScBD)多肽链由N端的信号肽和C端的成熟肽组成,通过构建产鳜鱼β-防御素的毕赤酵母重组菌株,以解决天然免疫小分子抗菌肽的来源问题。首先通过RT-PCR从鳜鱼脾脏中分离编码β-防御素成熟肽的基因ScBD,将其与表达载体pPICZαA连接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ZαA-ScBD并转入毕赤酵母X-33;通过含高浓度博来霉素的YPD平板筛选阳性转化子后,于28 ℃、250 r/min和pH 6.0的条件下,使用1%甲醇诱导表达96 h;经镍离子亲和层析对重组毕赤酵母菌株的产物进行纯化,并对纯化产物进行MALDI-TOF/TOF质谱鉴定;通过平板涂布法和浊度法检测该重组菌株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基于质谱分析的一级结构鉴定证明纯化产物为分子量6.35 ku的预期重组ScBD;抑菌试验显示重组菌株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的抑制率分别为94.34%、86.97%和85.92%。本文构建的重组毕赤酵母菌株能有效合成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ScBD,为鱼类来源天然小分子抗菌肽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技术途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玛丽 王茜 杜军 赵峰梅 梁爱华
对来源于大肠杆菌的植酸酶基因app A进行突变获得植酸酶基因突变体app A-2QN,利用酵母表达系统在摇瓶培养条件下表达后,该植酸酶突变体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为提高该植酸酶的表达量,降低植酸酶的生产成本,对表达该酶的重组酵母菌GS115/app A-2QN进行了高密度发酵研究,通过控制发酵过程中碳源(甘油)的添加使得菌体生长达到一定密度,从而实现高效表达。在诱导蛋白质表达阶段,发酵液中甲醇的含量影响植酸酶的表达量,利用变色酸分光光度法对甲醇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5 L发酵罐中进行高密度发酵147 h后,菌体浓度OD600nm达到313,通过将甲醇浓度控制在2.5%左右,经过诱导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元 张强 傅虹飞 贲浩
【目的】筛选猕猴桃果酒发酵优势菌株,优化果酒发酵工艺。【方法】以猕猴桃果皮为材料,通过分离、纯化和筛选获得适合猕猴桃果酒发酵的酵母菌菌株;以果酒酒精度和VC含量为指标,系统分析了酵母接种量、初始SO2质量浓度、初始糖度、发酵温度和初始pH值5个因素对猕猴桃果酒品质的影响,然后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对猕猴桃果酒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猕猴桃果酒发酵的数学模型。【结果】筛选获得2株酵母菌株1-21和1-31,菌株1-21发酵活力强,发酵得到果酒的VC含量高,适合作为猕猴桃果酒发酵的主发酵菌株;菌株1-31发酵得到的果酒香气独特,香气组分含量高,适合作为猕猴桃果酒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佳惠 尹雅洁 李欣悦 柳凯 梁运祥 赵述淼 胡远亮
将Brevibacillus brevis US575角蛋白酶基因kerUS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在毕赤酵母GS115中表达,以提高角蛋白酶产量。结果表明:优化的基因可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重组角蛋白酶的分子质量约30 ku,最佳反应条件为pH 9.5和60℃,1 mmol/L的Mn~(2+)、Ba~(2+)对角蛋白酶活性有促进作用。此外,重组角蛋白酶易降解干酪素和β角蛋白(羽毛粉),酶促反应最大速度v_(max)=0.019 g/(L·min),K_m=4.64 g/L,比活力=440 U/mg。研究获得的产角蛋白酶重组毕赤酵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孔利 张子辉 王珊珊 张杰
从喂食聚乙烯塑料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 (Hübener))幼虫的肠道液中分离筛选出1株能还原Cr(Ⅵ)的酵母菌ZJH-1,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季也蒙毕赤酵母菌(Pichia guilliermondii)。该菌株对Cr(Ⅵ)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7mmol/L,在含有50mg/L Cr(Ⅵ)的条件下,对其他重金属的MIC分别为Cu(Ⅱ)13 mmol/L、Pb(Ⅱ)6 mmol/L、Ag(Ⅰ)4 mmol/L、Mn(Ⅱ)16 mmol/L、Ni(Ⅱ)3mmol/L、Co(Ⅱ)3mmol/L、Cd(Ⅱ)0.9mmol/L和Hg(Ⅱ)0.2mmol/L。以Cr(Ⅵ)还原率为指标,考察了温度、pH、接种量、供电子体以及不同重金属离子对Cr(Ⅵ)还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液体培养基(YPD)中,菌株ZJH-1还原Cr(Ⅵ)的较优pH和温度分别为9.0和40℃;在最适条件下,接种量为8%时,Cr(Ⅵ)的还原效果最佳;当葡萄糖作为供电子体时,48h内Cr(Ⅵ)的还原率为100%;菌株在含有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培养液中,除Cu(Ⅱ)、Pb(Ⅱ)和Co(Ⅱ)外,菌株ZJH-1还原Cr(Ⅵ)的能力和生长能力均受到抑制,抑制顺序为Mn(Ⅱ)>Hg(Ⅱ)>Ag(Ⅰ)>Ni(Ⅱ)>Cd(Ⅱ)。对菌株ZJH-1还原Cr(Ⅵ)能力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ZJH-1在Cr(Ⅵ)污染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