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30)
2023(2087)
2022(1820)
2021(1719)
2020(1614)
2019(3801)
2018(3768)
2017(6823)
2016(4116)
2015(4556)
2014(4576)
2013(4361)
2012(3983)
2011(3619)
2010(3753)
2009(3469)
2008(3279)
2007(2764)
2006(2284)
2005(1990)
作者
(13255)
(11309)
(11100)
(10481)
(7327)
(5513)
(4915)
(4472)
(4335)
(4222)
(3924)
(3798)
(3791)
(3717)
(3571)
(3465)
(3322)
(3322)
(3248)
(3215)
(2995)
(2838)
(2670)
(2639)
(2631)
(2572)
(2522)
(2447)
(2427)
(2359)
学科
(18651)
经济(18645)
方法(13193)
数学(12552)
数学方法(12244)
管理(10438)
(9357)
(8230)
企业(8230)
(3667)
中国(3195)
理论(3172)
(2934)
(2575)
技术(2459)
(2425)
贸易(2424)
环境(2371)
业经(2366)
(2364)
地方(2314)
(2231)
(2143)
(2008)
农业(1901)
(1827)
(1710)
人事(1698)
人事管理(1698)
财务(1695)
机构
学院(57372)
大学(56986)
管理(21851)
(20784)
经济(20394)
研究(20356)
理学(19628)
理学院(19416)
管理学(18588)
管理学院(18505)
(15684)
科学(15140)
中国(13021)
农业(13000)
业大(12992)
(12214)
(11892)
研究所(11163)
中心(8909)
(8543)
农业大学(8463)
(8057)
(7865)
(7569)
技术(7465)
北京(7174)
科学院(7162)
(7011)
(6709)
(6702)
基金
项目(44085)
科学(33901)
基金(31985)
(30200)
国家(30034)
研究(26612)
科学基金(24785)
(18852)
自然(18486)
自然科(18156)
自然科学(18153)
自然科学基金(17807)
基金项目(16290)
社会(16131)
(15951)
社会科(15369)
社会科学(15364)
资助(14695)
教育(13356)
计划(10602)
重点(10412)
编号(9792)
科技(9562)
(9287)
(9228)
科研(8932)
(8928)
创新(8693)
(8046)
大学(7533)
期刊
(17760)
经济(17760)
学报(14889)
(14448)
研究(12395)
科学(11074)
农业(10711)
中国(10419)
大学(10137)
学学(9846)
管理(8270)
(6367)
技术(6217)
统计(5795)
(5336)
业大(5328)
教育(5271)
(5171)
决策(4807)
农业大学(4503)
技术经济(3666)
(3477)
中国农业(3183)
科技(3122)
经济研究(3071)
财经(3002)
(2936)
金融(2936)
林业(2845)
自然(2795)
共检索到77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太和  
岗优151是江油市种子站与四川省种子站合作育成的一个重穗型超高产杂交中稻新品种。于1995~1996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组区试,平均单产8507.1kg/ha,比对照汕优63增产4.64%,两年产量名列第一。在原四川省五大生态区均表现增产,其高产稳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德海  王晓燕  马荣荣  禹盛苗  朱练峰  欧阳由男  金千瑜  
【目的】探明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的重穗、超高产与生理特性的关系。【方法】以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轻穗型常规晚粳稻秀水63和中穗型籼型杂交晚稻汕优63为试验材料,进行组合(品种)间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源、流、库"等生理特性的对比考查与测定,研究和探讨甬优6号超高产的生理特性。【结果】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突出的生理特性是:①"源足",表现为叶面积指数大、叶片功能期较长、叶绿素含量多、叶片光合速率高、比叶重和粒叶比较大;②"流畅",为齐穗期单株茎鞘物质向成熟期的穗部输出量大、输出率和转换率高;③"库大",为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和有效颖花量多、库容量大、穗重5g以上;④"根强",为次生根发达、根量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海明  于天一  肖小平  逄焕成  汤文光  聂泽民  任天志  汪柯  李玉义  杨光立  
以双季常规稻搭配(湘早籼45号-湘晚籼12号)为对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T优705-湘丰优103(M1,早熟早稻-早熟晚稻)、金优974-丰源优272(M2,中熟早稻-中熟晚稻)、金优402-T优6135(M3,迟熟早稻-迟熟晚稻)3种双季杂交稻搭配的早、晚稻生长发育和周年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早、晚稻(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表现为:M3>M2>M1>CK。早稻分蘖盛期和齐穗期,各处理水稻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M1>M3>M2>CK;灌浆期和成熟期,水稻植株的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顺序为M3>M2>M1>CK;晚稻齐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M3>M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花劲  周年兵  张军  张洪程  霍中洋  周培建  程飞虎  李国业  黄大山  陈忠平  陈国梁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郭保卫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以期为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粳杂交稻有代表性的品种甬优538、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通过栽培措施的调控,形成超高产(≥10.50 t.hm-2)和高产(9.75 t.hm-2≤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建丰  袁隆平  邓启云  陈立云  蔡义东  
对7个冠层形态性状具有一定差异但又具有较高产量水平的杂交稻组合与对照组合汕优63的光合形态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比对照显著增产的4个组合具有以下光合作用优势:在每穗粒数增加、库容扩大的基础上,剑叶长度增加、叶角较小,冠层各部光的分布比较均匀(消光系数小);在孕穗末期、抽穗后10d和抽穗后30d的光饱和光合速率及抽穗后10d的群体光合速率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增加;抽穗前茎鞘中能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并能有效运转至籽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家奎  阴国大  
本文系统的论述了作者的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观点:①通过扩大遗传背景,增强杂种优势,提高选择机遇;②统筹兼顾,全面平衡有关量构成因素,以协调产量这一总体矛盾;③超高产杂交水稻的培育,既需注意植株外部形态的改良,又应关注内部生理机能的改善,在扩大“库、源”前体下,使“库、源、流”三者协调发展;④充分认识杂交水稻是由不育系和恢复系配组形成的特点,在目标性状的选育中,主要着眼于二者优良性状的互补而不必分别求全;⑤综合运用多种育种技术,提高育种效率;⑥特定组合的产量是在特定的条件下的具体表现,产量与环境是密切依存的。因此,只有良种与良法相结合,才能达到产量潜力的进一步突破。根据这一育种思路,育成了超高产中...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建丰  袁隆平  
为了给水稻超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以 15个具有超高产 (单产超过汕优 63 )潜力的两系杂交稻组合和对照汕优 63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超高产杂交稻产量构成因素、经济产量 (单株粒重 )、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等性状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1)比对照增产极显著的组合在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两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 ,个别组合在生物产量不变的情况下 ,依赖经济系数的提高也可比对照显著增产 ;2 )超高产杂交稻产量的增加不是依赖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增加 ,而是必须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每穗粒数以扩大库容 ,并保证源的有效供给以提高籽粒充实系数 ;3 )每穗实粒数分别与经济系数、生物产量和单株粒重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包灵丰  林纲  赵德明  李云武  贺兵  
以优质香型杂交水稻宜香2292为材料,在四川南部主要针对基本苗、施肥水平对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本研究设置了9.0、18.0和36.0万株/hm23种水平的基本苗;3个施肥水平,水平1为纯N 75 kg/hm2、P2O537.5 kg/hm2、K2O 60kg/hm2,水平2为纯N 112.5 kg/hm2、P2O556.25 kg/hm2、K2O 90 kg/hm2,水平3为纯N 150 kg/hm2、P2O575 kg/hm2、K2O 120 kg/hm2。结果表明宜香2292随着肥力水平的提高,要求基本苗随之提高;在相同基本苗水平和相同肥力水平下,适度密植有助于提高产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开阳  蔡明历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了Ⅱ优 5 0 1的生育特点和高产栽培技术 ,结果表明 ,Ⅱ优 5 0 1作中稻栽培 ,具有生育期适中 ,较耐高温、穗大粒多和结实率高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早、大田有效分蘖期短 ,株型较好 ,生物产量、净同化率和经济产量高等特点。生产上宜采用每hm2 2 5 .6万穴 (11.7cm× 33 .3cm)的密度和促蘖保花法 ,培育带蘖壮秧 ,够苗晒田提高成穗率、确保足够穗数是获得高产的关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临麦4号系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白度)、超高产、广适型小麦新品种,其杂交组合为鲁麦23×临9015,2006年8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06046号,2006年1月1日通过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公告号为CNA002514E。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早熟高产抗病杂交辣椒新品种─—洛椒4号洛椒4号是洛阳市郊区辣椒研究所采用早熟甜椒自交系和早熟大果型羊角椒自交系配制的一代杂种,1992年参加河南省辣椒品种区试,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显著超过对照品种湘研1号。该品种现已推广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平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杜明伟  罗宏海  张亚黎  姚炎帝  张旺锋  夏东利  马丽  朱波  
【目的】研究超高产条件下棉花的光合生产特征,总结超高产形成规律,提出超高产的产量结构和光合生理指标,对挖掘品种产量潜力,构建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杂交棉标杂A1为研究对象,采取定向培育超高产试验示范田,以一般产量水平条件下常规棉品种(系)为对照,研究超高产条件下标杂A1产量形成过程中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光合速率和光合物质积累与分配等变化。【结果】与常规高产棉田相比,标杂A1皮棉单产达到3500kg·hm-2时,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叶绿素SPAD值、单叶光合速率在盛铃期至初絮期显著高于对照;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且持续时间长,群体呼吸速率占群体总光合的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安成立  张改生  王寿山  岳秀琴  王红  杨明明  唐涛  鱼晓玉  李长斌  
为探求杂交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运用农业生态学和统计学原理,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期x1、播量x2和施肥量x3为调控因子,以每hm2产量y为目标函数,研究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条件下,影响小麦产量的3个生态因素权重依次为施肥量x3>播量x2>播期x1;目标产量为7 500~9 000kg/hm2时,杂交小麦高产的最佳农艺方案为:施肥量x3(纯N和P的质量,m(N)∶m(P2O5)=1∶1)为208.24~301.88kg/hm2,播量x2为218.28~301.29万粒/hm2,播期x1为10-04—10-19。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中育12号,2008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豫审麦2008003),已申请品种保护,品种申请号:20080360.9一、品种来源中育12原名04中70,1998年利用改良的百农64矮败小麦为轮回选择群体,选择可育单株,采用改良系谱法经多代选择,于2004年育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洪松  
1992~1995年,以汕优63、K优3号、K优5号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单茎茎鞘干物重与再生力的关系及其高产途径。结果表明:(1)头季稻生长后期光合物质是影响再生芽生长的主导因素,环境因素仅能通过光合物质间接起作用;(2)头季稻生长后期单茎茎鞘干物重分别与再生芽活芽率、芽长、芽重、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头季稻产量、收获指数分别与再生芽长呈极显著负相关;(3)在保证头季稻高产所需有效穗数前提下,提高成穗率、提高头季稻抽穗后单位颖花绿叶占有量、施促芽肥可有效增加母茎单茎茎鞘干物重,实现中稻及再生稻双高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