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75)
- 2023(9581)
- 2022(7750)
- 2021(7221)
- 2020(6107)
- 2019(13686)
- 2018(13508)
- 2017(26186)
- 2016(13899)
- 2015(15367)
- 2014(14848)
- 2013(14679)
- 2012(13286)
- 2011(11241)
- 2010(11409)
- 2009(10961)
- 2008(11249)
- 2007(10216)
- 2006(9082)
- 2005(8346)
- 学科
- 业(82540)
- 企(78429)
- 企业(78429)
- 济(62308)
- 经济(62212)
- 管理(62178)
- 财(28432)
- 业经(26628)
- 方法(25566)
- 务(24354)
- 财务(24350)
- 财务管理(24327)
- 企业财务(23243)
- 农(22515)
- 数学(17744)
- 数学方法(17643)
- 农业(16963)
- 技术(16013)
- 制(14024)
- 策(13666)
- 划(13280)
- 中国(13047)
- 和(12749)
- 企业经济(12385)
- 理论(12315)
- 经营(12150)
- 体(12073)
- 体制(10688)
- 技术管理(10675)
- 地方(10234)
- 机构
- 学院(197779)
- 大学(191547)
- 济(84603)
- 管理(84341)
- 经济(83137)
- 理学(72346)
- 理学院(71666)
- 管理学(71050)
- 管理学院(70665)
- 研究(56188)
- 中国(47363)
- 财(42817)
- 京(39778)
- 财经(33890)
- 经(30778)
- 江(30651)
- 科学(30413)
- 农(28490)
- 中心(26511)
- 所(26202)
- 商学(25629)
- 商学院(25410)
- 财经大学(24978)
- 经济学(24707)
- 业大(24704)
- 北京(24600)
- 州(23964)
- 研究所(22953)
- 经济管理(22680)
- 范(22461)
- 基金
- 项目(124479)
- 科学(101229)
- 研究(96338)
- 基金(92572)
- 家(78293)
- 国家(77187)
- 科学基金(69655)
- 社会(63880)
- 社会科(60388)
- 社会科学(60371)
- 基金项目(49912)
- 省(49162)
- 自然(43946)
- 教育(43138)
- 自然科(42964)
- 自然科学(42954)
- 自然科学基金(42291)
- 划(39351)
- 编号(39153)
- 资助(35940)
- 业(31865)
- 成果(30620)
- 创(29631)
- 部(27971)
- 重点(26747)
- 创新(26632)
- 发(26527)
- 制(26240)
- 国家社会(26170)
- 人文(25440)
共检索到299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晓东 朱春玲 李朋波
本文基于重男轻女观念的视角,探究地区文化是否会影响当地家族企业的机会主义动机。本文研究发现,重男轻女地区的家族企业更愿意安排男性家族成员担任CEO等重要职位,更多地引入家族成员参与企业经营。由于担心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外部投资者对当地家族企业的投资更为谨慎。本文从地区文化的视角阐释了家族企业的异质性,推动了已有研究从"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有何不同"向"不同地区文化下的家族企业间有何不同"层面深入。
关键词:
重男轻女观念 机会主义动机 家族企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延明 陈阳
经理人薪酬是一种典型的用以降低代理问题的控制机制。以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为对象,从公司绩效、董事会监督及外部大股东控制三个方面对两类企业的经理人薪酬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结果发现:代理理论中以绩效决定经理人薪酬的控制机制在我国非家族企业中是有效的,而在家族企业中效果有限;对经理人经营绩效的评估,会计基础重于市场基础;代理理论在我国主要适用于非家族企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元鸳 孔玉生
2010年,《福布斯》首度发布了对我国家族企业上市公司的调查,发现家族上市公司整体表现优于其它上市公司。从盈利能力角度看,家族企业上市公司表现突出,3年加权平均净利润率达到12.53%,而上市国企只有2.85%,上市民营企业中的非家族企业也只有5.69%。这一结果也与国外对家族企业上市公司的相关研究、报导相一致。由此可见,家族企业上市公司,无论是在欧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亚洲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如中国、日本,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蓬勃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田银华 邝嫦娥 张敏
以2009年沪、深两市184家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回归分析法研究上市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家族企业的高管控制力、总经理特质及企业营业收入与经营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董事会治理结构及总资产与经营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债权人治理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则因上市家族企业规模和营业收入的不同而不同。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素莲 靳共元
以高阶理论为依据,从管理者的角度研究家族企业家双重性特征与家族企业融资决策的关系。基于2004~2007年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家族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家族企业家的性别、任职年限、政治身份、企业家的风险倾向、控制权偏好与家族企业融资决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实证研究没有发现企业家年龄与融资决策的相关性。本研究对高阶理论在我国中小家族企业中的应用是一个有益的补充,该研究的启示意义在于,研究家族企业的融资决策时,必须考虑到企业家的相关特征。同时,本文对于更好地理解家族企业的融资行为,优化家族企业的融资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宏 徐金发
浙江的民营经济与家族企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对浙江省非上市家族企业和深交所中小板浙江上市公司的分析发现,浙江家族企业普遍处于高度家族控制下,家族控制则进一步造就了企业在形态、规模和绩效等方面的地区差异。家族企业当前的关注重点和优势在于资产方面,但企业的综合能力还需要强化。浙江家族企业正朝着控制权开放和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这将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这个过程将比较漫长而艰难。
关键词:
家族企业 控制权 家族上市公司 浙江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小刚 李新春
要更全面地理解信任机制就应考虑到信任受托者本身所具有的特质、信任双方的关系、作用于信任双方的社会机制、信任媒介及信任的管理与动态演进。文章分析了华人家族企业的信任特征 ,并以广东中山市家族企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部分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信任机制 广东中山市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曾忠禄 易正伟
“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衰败。”其实这并不是所有家族企业的宿命。通过合理的股份安排和制度保证,许多家族企业摆脱了这个怪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贺志锋
对家族企业的准确界定直接决定了这一领域研究的连续性和可继承性。不同的学者从家族参与度与CEO认知、家族所有权、家族管理控制权、代际权杖交接、多重条件限制、意向和愿景等角度提出了众多的定义,然而,它们都不能严格地将家族企业和非家族企业区分开来。本文将家族企业定义为家庭契约连结的企业组织,与此对应的非家族企业则是通过交易契约连结。家庭契约是一种强信任的、长期的和“连续性公平”的合意,而交易契约则是一种理性算计的、短期的和“竞争性公平”的契约。正是不同的契约性质导致了家族与企业非家族企业在管理行为和生产率上的不同表现。
关键词:
家族企业 定义 家庭契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储小平 李怀祖
本文通过对家族企业成长过程的分析 ,论证家族企业成长瓶颈的实质是信任资源约束 ,进而概括了华人社会3种信任资源产生的机制 ,并分析其对华人家族企业成长的影响 ,提出华人社会独特的泛家族信任既对家族企业的成长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但又对其成长形成制约;泛家族信任的运作成本高于理性制度信任 ,它在企业融资的广度和效度上的能力低于市场经济中的理性制度信任的功能。促进家族企业有效成长的关键是解决当代中国的双重信任残缺的状况。
关键词:
信任 家族企业 成长泛家族信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储小平
约在6年前,中国内地家族企业10多年的蓬勃发展与学界的漠视形成巨大反差,而今家族企业研究已成为热门话题。然而,家族企业并不是一个在经济法意义上可以注册登记的企业组织名称,也不是一个仅仅从经济学的角度就可以界定清楚的企业组织,它还具有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层面特征。既然如此,不同国家的家族企业也是各具特色的。因此,为了深化对家族企业的研究,有必要对家族企业的定义,特别是华人家族企业的定义做进一步的探讨。 学者们对家族企业的定义并没有一致的看法,笔者2000年以来对几种有代表意义的家族企业定义做过初步分析。此后又追踪搜集文献,发现贺志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蕾
主要由家庭成员所有、控制或经营的家族企业,在全球企业总数中占到65%~80%;世界500强中,约40%的公司是家族企业(盖尔西克,1998)。在中国,自1978年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家族企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经济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开放后陆续建立的中国家族企业,开始步入第一次代际传承期。如何选好接班人,从而避免陷入“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衰亡”的怪圈,是中国家族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罗进辉 李雪
文章利用2004-2015年中国A股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相关年度数据,从家族企业股权家族化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股权家族化对家族企业业绩以及对企业是否聘任家族成员担任公司高管的经验影响关系。结果发现:(1)同等条件下,控股家族股权分配的家族化水平越高,其经营业绩表现越差;(2)家族成员担任CEO或董事长等关键高管会加剧股权家族化对家族企业业绩的负向影响关系;(3)同等条件下,公司股权的家族化更可能促使家族企业聘请家族成员担任CEO或董事长。此外,文章进一步分析发现,非核心家族成员参股企业会降低股权家族化与聘请家族成员担任公司CEO之间的正向影响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