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30)
- 2023(9370)
- 2022(8390)
- 2021(8002)
- 2020(6663)
- 2019(15486)
- 2018(15621)
- 2017(29895)
- 2016(16538)
- 2015(18625)
- 2014(18647)
- 2013(18548)
- 2012(16860)
- 2011(15071)
- 2010(14747)
- 2009(13223)
- 2008(12592)
- 2007(10709)
- 2006(9117)
- 2005(7698)
- 学科
- 济(61686)
- 经济(61621)
- 管理(45529)
- 业(43034)
- 企(36523)
- 企业(36523)
- 方法(31843)
- 数学(27693)
- 数学方法(27363)
- 学(15598)
- 农(15558)
- 中国(14739)
- 财(14645)
- 业经(13432)
- 地方(12612)
- 理论(11039)
- 贸(10734)
- 贸易(10730)
- 和(10711)
- 农业(10458)
- 易(10410)
- 环境(10226)
- 技术(10190)
- 务(9741)
- 财务(9683)
- 财务管理(9669)
- 制(9396)
- 企业财务(9176)
- 划(8912)
- 教育(8811)
- 机构
- 大学(231551)
- 学院(229782)
- 管理(93395)
- 济(83626)
- 理学(82101)
- 经济(81679)
- 理学院(81204)
- 管理学(79608)
- 管理学院(79232)
- 研究(75626)
- 中国(52839)
- 科学(51601)
- 京(49588)
- 农(40759)
- 业大(39793)
- 所(38466)
- 财(36352)
- 研究所(35788)
- 中心(33684)
- 农业(32328)
- 江(31480)
- 北京(31062)
- 财经(30197)
- 范(30037)
- 师范(29739)
- 院(27775)
- 经(27541)
- 州(26255)
- 技术(25505)
- 师范大学(24044)
- 基金
- 项目(168317)
- 科学(130208)
- 基金(120975)
- 研究(118688)
- 家(106856)
- 国家(106014)
- 科学基金(90232)
- 社会(71721)
- 社会科(67856)
- 社会科学(67836)
- 省(66721)
- 基金项目(65477)
- 自然(61787)
- 自然科(60302)
- 自然科学(60289)
- 自然科学基金(59166)
- 划(56133)
- 教育(54082)
- 资助(50329)
- 编号(48232)
- 成果(38316)
- 重点(37304)
- 部(35917)
- 发(34941)
- 创(34850)
- 课题(33008)
- 科研(32801)
- 创新(32464)
- 计划(32012)
- 大学(30852)
共检索到315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姣姣 陈媛梅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优化重瓣榆叶梅花朵中多糖提取的工艺条件,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研究了重瓣榆叶梅花朵生长过程中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多糖的主要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和方差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0min,超声波功率120 W,液料比为60mL/g,在上述工艺条件下,测得处于花开初期的重瓣榆叶梅花中多糖的含量最高,其提取率可达到2.809%。说明花开初期时的重瓣榆叶梅花利用价值相对较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怡华 陈媛梅
选用乙醇溶剂提取法,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重瓣榆叶梅花朵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花朵中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乙醇溶剂提取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体积浓度为60%的乙醇溶剂、液料比为35∶1 (mL/g)、水浴温度80℃、提取时间90 min。在该提取工艺条件下,测得开花1周的重瓣榆叶梅花朵黄酮含量最高,为15.546%。重瓣榆叶梅花朵的黄酮提取液具有清除羟自由基(·OH)的能力,且其清除能力和黄酮提取液浓度呈正相关。
关键词:
榆叶梅 总黄酮 乙醇 抗氧化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毅励 陈媛梅 郑彩霞
为验证毛细管电泳方法,研究测定重瓣榆叶梅花朵生长过程中的DNA酶、RNA酶和细胞色素C含量及动态变化的有效性,以磷酸氢二钠溶液为提取液,超声提取重瓣榆叶梅花朵中的蛋白质作为待测液,考察缓冲溶液种类、浓度、pH、分离电压、分离温度及进样时间等因素对HpCE分离检测蛋白质的影响。确定了HpCE最佳测定条件为:运行缓冲液为pH为2.5、浓度为30mmol/l的磷酸氢二钠溶液,0.5mpA压力进样5s,分离电压为8kV,电泳温度为25℃,检测波长为254Nm。在最佳条件下,样品可在20miN内完全分离,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同时检测样品中的DNA酶、RNA酶和细胞色素C。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赫岩 叶冬梅 白玉娥 段国珍 彭鹏 华佳文
以重瓣榆叶梅带腋芽的茎段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消毒方式、初代培养基激素配比和生根培养基激素配比对重瓣榆叶梅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先用75%酒精处理30 s,再使用0.1%升汞溶液消毒8 min或以2%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2 min,外植体感染率最低;2)茎段初代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 0.05 mg/L,诱导率为89.30%;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1 mg/L+KT1.0 mg/L,增殖倍数为4.4,且生长状况良好;4)1/2MS+IBA 0.2 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5)该研究建立了重瓣榆叶梅组培再生体系,为工厂化育苗与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段春燕 王晓凌
【目的】对重瓣榆叶梅Prunus triloba ‘Multiplex’全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序,探究其系统发育位置并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成特点。【方法】以重瓣榆叶梅叶片为材料,采用2×CTAB法提取叶绿体DNA,利用Illumina NovaSeq平台进行叶绿体基因组的测序,组装、注释并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遗传特征。联合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数据,基于全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构建了重瓣榆叶梅系统进化关系。【结果】重瓣榆叶梅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7 827bp,NCBI登录号MT937181,其结构为经典的四分体结构,由1个大单拷贝区域(LSC),1个小单拷贝区域(SSC)及反向重复区域(IRa/IRb)构成,其序列长度分别为86 032、19 023、26 386 bp。GC和AT的总占比分别为36.80%和63.20%。重瓣榆叶梅的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注释到132个基因,包括tRNA基因、编码蛋白基因、rRNA基因,分别为37、87、8个。重瓣榆叶梅叶绿体基因组共编码26 678个密码子和236个符合条件的SSR位点。SSR位点中A/T碱基占优势,碱基偏好性十分明显。【结论】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重瓣榆叶梅和榆叶梅P. triloba聚合成一分支结构,与同属植物长柄扁桃P. pedunculata亲缘关系较近。图4表4参2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董娟娥 梁宗锁 靳爱仙 余震宇 成密红
研究杜仲叶酸性多糖的提取分离工艺及其含量测定的简便方法。结果表明,以提取过药用有效成分后的杜仲叶为原料提取酸性多糖的较佳工艺条件是1.0%的碱水在100℃下提取2次,每次2h;提取液经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多次醇沉等步骤分离的酸性多糖含量可达到41.46%。采用DNS法测定杜仲叶酸性多糖含量时水解时间控制在15~20min,显色反应为10min,检测波长为492nm;在试验条件下,葡萄糖浓度在0.20~0.60mg.mL-1范围内显色灵敏、稳定,线性关系良好;用该法测定杜仲叶渣酸性多糖含量时加样回收率为98.30%,RSD为1.76%;显色溶液在2h内吸光度值比较稳定,能够完全满足测定工作要求,可...
关键词:
杜仲叶 酸性多糖 提取分离 含量测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仲秋 刘建党 王保玲
【目的】在传统水提取枸杞多糖(LBP)工艺的基础上,寻求更优的提取枸杞多糖的方法。【方法】以宁夏枸杞为原料,分析了浸提温度、浸提液pH、液料比和提取时间对LBP得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以LBP得率为衡量指标,优选出碱液提取LBP的工艺条件,分析了碱液提取工艺较传统水提工艺的优越性。【结果】碱液提取LBP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枸杞粉与浸提液的液料比为70∶1,pH为10,温度65℃,浸提时间3.5 h;各因素影响碱液提取LBP得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浸提温度>浸提液pH>液料比>浸提时间。【结论】得到了碱液提取LBP的最佳提取工艺,该工艺下LBP得率可达7.46%,比传统水提工艺提高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强英 张启翔 程堂仁
对榆叶梅6个野生群体的表型性状进行研究,探讨榆叶梅野生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榆叶梅野生群体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广泛的变异,16个性状在群体间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6个性状在群体内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群体内的方差分量大于群体间的,说明群体内变异是榆叶梅野生群体变异的主要来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野生群体可划分为两类,且表型性状并没有依据地理距离而聚类,群体间表型变异表现为不连续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仅达到57.33%,可以代表原始性状的部分信息。
关键词:
榆叶梅 野生群体 表型多样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丰俊 王建中 郝俊 郭晓萍 呼晓姝
针对桑叶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影响因素与水平,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较优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其较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1.5℃,超声波时间30 min,超声波功率100 W,水料比为10 mL/g.采用该工艺条件,桑叶多糖的提取得率达到2.99%.
关键词:
桑叶多糖 超声波 提取 响应面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阎巧娟 李道娥 刘向阳 郭佩玉 韩鲁佳
研究了加热法提取工艺条件对苜蓿叶蛋白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通过不同pH值和苜蓿的不同生长期的单因素,以及不同加水比例、加盐比例、提取液pH值和絮凝温度对蛋白质含量影响的多因素试验,得出了制取高蛋白质含量叶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
关键词:
苜蓿 叶蛋白 加热法 蛋白质含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丽华 段玉峰 马艳丽 丁红军 李尔春
【目的】探讨槐花水溶性多糖提取的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提取温度、时间、次数和料液比等因素对槐花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考察了Sevage法、三氯乙酸法、盐酸法、胰蛋白酶+Sevage法对槐花多糖所含蛋白的脱除效果,并对槐花多糖的还原能力,及清除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提取槐花多糖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6 h,提取次数4次。槐花多糖的最佳清除蛋白方法为胰蛋白酶+Sevage法,蛋白清除率为85.23%。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槐花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效果好、安全性高的新型天然抗氧化物质。【...
关键词:
槐花多糖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龚志华 邓燕莉 陈芳 胡雅蓓 张月 肖文军
以资源丰富且多糖含量高的茯苓为原料,以茯苓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植物复合酶SPE-002提取茯苓多糖的技术参数(SPE-002加酶率、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酶解反应体系pH值),并通过正交试验及验证试验加以优化,结果表明,加酶率5.0%(即加酶量为底物的5.0%)、酶解时间90min、酶解温度50℃、酶解pH值5.0是植物复合酶SPE-002提取茯苓多糖的最优技术参数.在该优化条件下,茯苓多糖提取率为11.78%.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梦娟 徐怀德 安兴国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天麻多糖,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从天麻中提取天麻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响应曲面法建立超声提取的二次响应曲面方程,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水比对天麻多糖超声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法可使天麻多糖提取率得到较大提高,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6℃,提取时间34 min,料水比1:45,在此工艺条件下,天麻多糖提取率为32.78%。
关键词:
天麻多糖 超声提取 响应曲面法 参数优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淑凤 于娜 刘长江 张黎斌
为了提高白灵菇胞外多糖的提取率,用冷乙醇沉淀法对白灵菇胞外多糖(PNEP)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分析了乙醇浓度、加入乙醇体积倍数及醇析时间三因素对白灵菇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组合为A1B3C3,即乙醇浓度为100%、加入乙醇倍数为4、醇沉时间为12h,在此条件下白灵菇胞外多糖的提取率最高可达3.08g·L-1。
关键词:
白灵菇 胞外多糖 醇沉 提取条件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 刘克海
以日本海马(Hippocampus mohnikei)为原料,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粗多糖工艺条件,通过柱层析进行纯化,测定海马多糖的单糖组成,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时间47 min、浸提温度87 ℃、液料比23 mL/g为最佳提取条件,粗多糖HP得率为9.91%;通过柱色谱分级纯化得到2种多糖HP-1和HP-2,HP-1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以摩尔比11.32: 6.39: 5.64组成,并含有少量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鼠李糖,HP-2主要由氨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以摩尔比 29.03: 18.18: 8.48: 6.30: 4.88: 2.70组成,并含有少量岩藻糖和木糖;HP-1、HP-2具有良好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且HP-2最强,同时HP、HP-1及HP-2均具有还原力,表明海马多糖具有良好抗氧化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