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88)
2023(6317)
2022(5270)
2021(4901)
2020(4007)
2019(9055)
2018(8926)
2017(16348)
2016(9064)
2015(9969)
2014(9769)
2013(9507)
2012(8928)
2011(8291)
2010(8298)
2009(7724)
2008(7651)
2007(6651)
2006(6302)
2005(5870)
作者
(27241)
(22703)
(22469)
(21515)
(14384)
(10904)
(10141)
(8843)
(8766)
(7962)
(7865)
(7803)
(7532)
(7388)
(7383)
(7132)
(6727)
(6640)
(6573)
(6450)
(5734)
(5729)
(5596)
(5348)
(5177)
(5155)
(4959)
(4831)
(4602)
(4590)
学科
(39591)
经济(39537)
管理(21212)
(18290)
(15197)
企业(15197)
方法(12841)
地方(12084)
中国(11691)
数学(10923)
数学方法(10807)
(10414)
(9376)
(9241)
(9105)
业经(8453)
地方经济(7771)
(7766)
(7582)
金融(7581)
(6816)
银行(6791)
(6654)
体制(6497)
农业(6230)
(5866)
贸易(5862)
(5836)
理论(5718)
(5623)
机构
大学(126322)
学院(123922)
研究(55222)
(52899)
经济(51805)
管理(41381)
中国(40961)
理学(34692)
理学院(34179)
管理学(33513)
科学(33493)
管理学院(33275)
(29712)
(28720)
研究所(26914)
(25757)
(24800)
中心(23421)
(20536)
(20272)
农业(19566)
财经(18946)
北京(18804)
(18715)
业大(18583)
师范(18459)
(17354)
(16540)
科学院(16540)
经济学(16537)
基金
项目(82919)
科学(65340)
基金(59939)
研究(59539)
(54782)
国家(54345)
科学基金(44806)
社会(37809)
社会科(35738)
社会科学(35728)
(31626)
基金项目(30701)
自然(28771)
(28185)
自然科(28044)
自然科学(28030)
自然科学基金(27538)
教育(27387)
资助(24525)
编号(22740)
重点(20304)
成果(19821)
(19564)
(18749)
课题(17515)
(17244)
国家社会(16315)
创新(16254)
科研(15848)
计划(15721)
期刊
(63387)
经济(63387)
研究(44158)
中国(31390)
学报(23459)
(22566)
科学(20759)
(18889)
教育(18831)
大学(17505)
管理(17432)
学学(16126)
农业(15209)
(14158)
金融(14158)
经济研究(10844)
财经(10081)
技术(9681)
(8877)
(8625)
业经(8608)
问题(7851)
世界(7426)
(7012)
国际(6948)
(6199)
业大(5899)
资源(5875)
科技(5628)
(5607)
共检索到206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郭春丽  王蕴  曾铮  
在增长核算框架下,财税、金融、土地、户籍、行政、国企、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改革通过要素投入和TFP两条渠道,效率改善、技术提升和要素投入增加等三种效应促进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以上领域改革对经济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并呈现出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技术进步,改革所带来的效率提升效应大于要素增加效应,改革对资本积累的影响大于对劳动投入的影响等特征。对"十三五"时期的预测表明,相对于没有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重点领域改革部署、经济增长只能保持6.36%的基准情景而言,全面和部分落实重点领域改革部署,GDP分别有望保持7.39%和6.88%的年均增速。分领域看,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红利最大,土地、户籍和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春丽  易信  
本文通过构建增长核算分析框架来测算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1979—2013年GDP年均9.8%的增长中,土地制度改革贡献了1.72个百分点。对"十三五"时期的情景预测表明,相对于不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土地制度改革部署,只是延续制度惯性,土地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下降到0.22个百分点而言,完全落实改革部署能达到0.45个百分点,部分落实也能达到0.34个百分点。为了更好释放土地制度改革的增长红利,未来应加快农村土地"还权赋能"和城镇土地"内涵挖潜",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用途转换和出让中的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春丽  易信  
本文通过构建增长核算分析框架来测算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1979—2013年GDP年均9.8%的增长中,土地制度改革贡献了1.72个百分点。对"十三五"时期的情景预测表明,相对于不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土地制度改革部署,只是延续制度惯性,土地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下降到0.22个百分点而言,完全落实改革部署能达到0.45个百分点,部分落实也能达到0.34个百分点。为了更好释放土地制度改革的增长红利,未来应加快农村土地"还权赋能"和城镇土地"内涵挖潜",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用途转换和出让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农民分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相关制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春丽  易信  
户籍制度改革可通过增加劳动要素投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这两条渠道,以及劳动力参与扩大、结构重配和技能提升这三种效应释放增长红利。分析表明,在1979~2013年GDP年均9.8%的增长中,户籍制度改革贡献了1.42个百分点。预计"十三五"时期,基准情况下户籍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下降到0.36个百分点,完全落实改革部署则能达到0.56个百分点,部分落实改革部署仍能达到0.46个百分点。为了更好地释放户籍制度改革的增长红利,应以剥离户籍与福利的内在联系为重点,探索新型户籍准入制度和城市福利保障获取机制,并配套推进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和财税体制的联动改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立坚  
从2014年开始,中国经济将发生举世瞩目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将再次开启改革开放的大门,通过以政府自身职能转变为基石的"制度红利",来替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直所采用的、为避免中国经济硬着陆而实施的一揽子刺激经济的"政策红利"的方式,探索和确立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占斌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改革开放35年来,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都承担着中国改革发展重大历史使命,体现了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目标和经验。当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全局性的战略部署,并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等一系列新目标、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措施。我们必须强势突围当前的改革困境,敢于啃硬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董祚继  
近年来,随着土地供需矛盾加大、用地成本上升和"土地财政"趋紧,土地管理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现行土地制度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正经受重大考验。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地方积极开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积累了不少新鲜经验。这些实践表明,支撑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土地制度优势依然存在,在坚持土地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创新,完全可以释放更多土地红利。推进土地审批制度改革,保障稳增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新明  
以服务实体企业、促进经济发展为理念,主动出击,推动各项外汇改革措施在苏州工业园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使改革红利惠及外向型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1994年成立的苏州工业园区从一片郊区鱼塘洼地迅速蝶变为全国经济开发区综合考评第一名,成为苏南经济改革开放的样板。苏州工业园区一直是江苏外汇管理部门的重要服务对象,在其高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锐  
历经10年风雨路里程,“一带一路”依托开放与包容的经济融合大背景,沉淀出了合作与共享的经济融合驱动力,释放出了共赢与普惠的经济融合超级红利,并将经济融合的全球治理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未来“一带一路”下的经济融合势必面临着西方国家竞争的挑战,但同时在国际认知、价值确认以及力量整合等方面累积出了较为厚实的基础,其朝着合作多边化、动能科技化与过程绿色化方向前行的脚步将更为坚定与铿锵。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达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方式具有明显的排浪式消费特征。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消费行为趋于理性,多元化和个性化消费特征明显。因此,应采取正确的政策引导消费,充分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确实成为经济驱动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子扶  
本文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分析了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在治理结构、管理机制、风险承担、经营方式、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思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结构、规范发展的目标方向,同时,阐述了实现这些目标应该改革和完善的重点内容和具体措施,提出了通过全面、持续、深入的改革、完善,使农村信用社能够真正适应市场,契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释放出更多改革"红利",服务"三农",做出贡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新焕  张宝英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产业成为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引领带动作用最强的产业,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推动数字产业朝着跨界融合、平台化和生态化的方向深化发展。世界各国应在数字技术产业、数字商务产业、数字创意产业、数字民生产业、电子政务等领域推进务实合作,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数字人才培养、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保障,推动数字产业加速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万海  
当前我国高中教育改革进入了全面战略调整的关键期,对未来改革目标的定位和路线设计依赖于对近百年来的历史发展经验的梳理和反思。从高中教育的本体视角来看,我国正确地作出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性质定位,同时探索构建"升学、就业、生活"三位一体、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辩证统一的高中任务观,克服高中培养目标的空泛,而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务实表述。这些经验对当前相应领域的争论和未来道路选择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厉以宁  蒋承  
40余年的改革历程表明,第二类非均衡经济的现实情况决定了我国经济改革的起点是构建具有充分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市场主体逐步建立的过程,既是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在市场中发挥更大价值、实现优化配置的过程;从微观个体的角度看,这也是人力资本的潜力得到释放的过程。在市场主体的建立过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及不同类型民营企业家的成长,都在新的制度条件下逐步实现了人力资本的释放。未来的人力资本理论更应关注如何利用人们创造出来的制度和财富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各类需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