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33)
- 2023(14514)
- 2022(11974)
- 2021(11446)
- 2020(9202)
- 2019(21437)
- 2018(21502)
- 2017(39544)
- 2016(22577)
- 2015(25562)
- 2014(25988)
- 2013(24794)
- 2012(22556)
- 2011(20344)
- 2010(20428)
- 2009(18077)
- 2008(17549)
- 2007(15733)
- 2006(13969)
- 2005(12165)
- 学科
- 济(80737)
- 经济(80650)
- 管理(58196)
- 业(53345)
- 企(44106)
- 企业(44106)
- 方法(34662)
- 数学(29332)
- 中国(29223)
- 数学方法(28926)
- 教育(24024)
- 农(23807)
- 业经(20211)
- 学(20011)
- 财(18813)
- 地方(18789)
- 理论(18240)
- 农业(15822)
- 制(15611)
- 技术(14106)
- 和(14027)
- 发(13458)
- 贸(13339)
- 贸易(13330)
- 易(12924)
- 环境(12637)
- 教学(11796)
- 银(11585)
- 银行(11543)
- 务(11439)
- 机构
- 大学(309263)
- 学院(303544)
- 管理(115740)
- 济(109693)
- 经济(106728)
- 研究(105247)
- 理学(99913)
- 理学院(98700)
- 管理学(96769)
- 管理学院(96192)
- 中国(71833)
- 京(68717)
- 科学(66000)
- 所(52439)
- 范(50396)
- 师范(50013)
- 财(49710)
- 研究所(47863)
- 农(46838)
- 中心(46769)
- 江(46141)
- 业大(44705)
- 北京(44233)
- 师范大学(40814)
- 教育(40450)
- 财经(39591)
- 院(38577)
- 州(37459)
- 技术(37157)
- 农业(36292)
- 基金
- 项目(208060)
- 科学(163737)
- 研究(159635)
- 基金(145750)
- 家(126081)
- 国家(124860)
- 科学基金(106718)
- 社会(96255)
- 社会科(90766)
- 社会科学(90742)
- 省(83269)
- 教育(79499)
- 基金项目(77261)
- 划(71356)
- 编号(68415)
- 自然(68113)
- 自然科(66471)
- 自然科学(66454)
- 自然科学基金(65209)
- 资助(58915)
- 成果(57945)
- 课题(50007)
- 重点(47692)
- 部(46313)
- 发(45391)
- 创(43301)
- 项目编号(41823)
- 年(40774)
- 教育部(40085)
- 创新(40051)
- 期刊
- 济(123962)
- 经济(123962)
- 研究(97685)
- 中国(70493)
- 教育(67720)
- 学报(47485)
- 科学(43090)
- 农(42975)
- 管理(42195)
- 大学(36959)
- 财(35879)
- 学学(32766)
- 技术(31074)
- 农业(30377)
- 融(22099)
- 金融(22099)
- 业经(20506)
- 图书(20487)
- 经济研究(18763)
- 财经(18206)
- 职业(17209)
- 问题(15838)
- 业(15510)
- 经(15495)
- 科技(14877)
- 坛(14597)
- 论坛(14597)
- 理论(14210)
- 书馆(13894)
- 图书馆(13894)
共检索到456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志信 廖湘阳
重点学科的综合化建设与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吴志信廖湘阳一、趋势:学科发展的综合化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是在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辩证统一中趋向整体化,自然科学开始成为一个多层次的、综合的有机整体,综合趋势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学科间在多个层次上交叉,并分别以特...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熊映平 蒋永华
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要面向未来的经济结构,迎接21 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以知识的应用、传播、增值为基点。重点学科需要重新界定,将与知识经济新产业相关的新兴学科、专业点列为重中之重,实行重点扶持政策,抢占发展高科技的制高点,促进研究生教育的产业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关辉
认为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旨在通过跨学科培养创新人才,但教育过程中的"碎片化"问题阻碍了其目标的实现。有针对性地进行"碎片"整合,是真正实现跨学科教育目标,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跨学科 研究生教育 “碎片化” 整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焦磊 谢安邦
近年来,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跨学科学术组织形式的创新是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成功的关键。国外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缘起较早,且已形成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当前,国外跨学科研究生教育主要有学院内部式,研究生院主导式,独立建制式。本文对以上三种学术组织形式进行解析以期为我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他山之石"。
关键词:
跨学科 研究生教育 学术组织形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焦磊 谢安邦
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路径之一,但传统的基于学科的院系建制是其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组织形式的创新是突破其发展瓶颈的关键。美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发展起步早,目前已形成"学院主导式""研究生院统筹式""独立建制式"三种成熟的组织形式,其中"学院主导式"又涵盖"学院内部式"和"跨学院式"两种形式。对上述三种组织形式及其机制的探析可以为我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些许镜鉴。
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生教育 组织形式 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尹伟 董吉贺
资源共享是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和保障。当前,有关观念影响了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积极开展,而现有的组织体系造成了不同学科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割,强化了学科壁垒的形成。因此,为推进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必须树立大学科意识,以资源共享为契机,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实现资源配置方式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并正确处理好资源共享中不同学科的利益诉求。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跨学科 障碍 资源共享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纪信
研究生培养质量与重点学科建设●周纪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周远清同志指出,今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工作重点将转移到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上来。这也是所有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形成的共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抓好重点学科建设...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谷贤林 高爱平
大量科技与社会问题的出现是催生跨学科产生、推动跨学科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以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为例对如何通过培养跨学科人才来解决这些问题予以了探讨。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主要有:个体化设计项目、跨学科学位项目、跨学科经验补充项目和非学位跨学科项目四种类型。虽然它们的组织规范程度略有差异,但都以项目或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思维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应对科技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培养项目发展说明:在单一学科仍居高校统治与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建立新的机构或以项目制来推动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要比调整现有的学术组织、学术人员更简单、有效。
关键词:
加拿大 跨学科研究生 研究生培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丁学芳 韩映雄
阐述了"学科文化"和"跨学科研究生"的内涵,说明了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跨学科研究生实现学科文化融入的因素,阐述了跨学科研究生学科文化融入的过程和途径,最后提出了促进跨学科研究生实现学科文化融入的措施。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章成志 吴小兰
随着社会问题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跨学科研究将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必然选择,为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梳理和总结了现有跨学科研究现状:首先,我们从跨学科研究发展历程开始,对跨学科研究概念及内涵进行了剖析;随后,我们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和跨学科知识挖掘三个角度总结了现有研究跨学科研究内容;最后,我们归纳了现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这为后续跨学科研究的开展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和参考。
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 科学引文索引 文献计量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于汝霜 牛梦虎 贾斌 牛卓
学生所学专业跨学科程度越大对跨学科学习的体验就越深,对跨学科素养各方面能力的认可度也就越高。目前各高校基本能落实培养方案中规定的1-2门的跨学科课程,导师及教学组织也为研究生跨学科学习创设了有利条件,但各项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学生跨院系选修课程的各种限制性因素仍需进一步消除。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业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峻杉
分析了我国教育学领域的跨学科研究生的特征,即他们多为自发地通过考试选拔进入硕士或博士阶段学习,其目标取向既有学术性追求,也有各种复杂的生活性追求。认为跨学科比例高、学科背景复杂是我国教育学领域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一个突出特征。学业适应需求与教师有限指导之间的矛盾、成长周期与跨学科优势体现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对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两大挑战。指出应加强前期合理选拔,注重考查研究生跨文化适应能力和原有学科基础素质;教师也要了解跨专业研究生的成长特点,掌握培养跨专业研究生的技巧;在院校层面则要通过跨学科课程和项目的优化设置,建立基础知识补充的有效督导机制,对跨学科培养给予制度保障。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旭微 刘洪彬
阐述了现有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不足之处,认为针对具有理工类学科背景的企业管理专业跨学科研究生,进行"先分后合"的培养方案设计,既能弥补跨学科招收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缺陷,又能发挥其学科优势,从而培养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吕旭峰 范惠明 吴伟
当前,国内外大学开始探索和实践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这是科学研究与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对人才新要求的需要。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势必会促使传统研究生培养导师制度的改革,复合导师制度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导师跨学科知识和思维欠缺、以院系为基础的身份制度、科研经费对跨学科支持不足等都限制了我国高校复合导师制度的建设和推进。构建复合导师制度,必须要统筹跨学科师资力量,建设复合导师团队和指导委员会,增强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经费支持,建立健全遴选、考核与评估、监督制度,使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制度化。
关键词:
跨学科 研究生培养 复合导师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