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52)
2023(9610)
2022(7809)
2021(7514)
2020(6231)
2019(14174)
2018(14081)
2017(26096)
2016(14724)
2015(16265)
2014(16631)
2013(15912)
2012(14653)
2011(12855)
2010(13114)
2009(12113)
2008(12504)
2007(11306)
2006(10086)
2005(8981)
作者
(41223)
(34594)
(34093)
(33116)
(21810)
(16422)
(15579)
(13173)
(12978)
(12681)
(11921)
(11518)
(11418)
(11415)
(11184)
(10546)
(10030)
(9923)
(9812)
(9795)
(8864)
(8618)
(8341)
(8041)
(7902)
(7796)
(7624)
(7608)
(7118)
(7014)
学科
(53143)
经济(53072)
管理(43842)
(38452)
(32636)
企业(32636)
(29055)
方法(20345)
中国(17829)
数学(17575)
数学方法(17404)
(17184)
(15779)
财政(14206)
地方(13755)
(13581)
财务(13546)
(13539)
财务管理(13498)
(13181)
税收(12911)
企业财务(12885)
(12826)
(12763)
业经(12368)
(11664)
(11649)
银行(11636)
(11013)
(10307)
机构
学院(192946)
大学(192300)
(76602)
经济(74857)
研究(70477)
管理(67211)
理学(56095)
理学院(55426)
中国(54885)
管理学(54415)
管理学院(54040)
(49590)
科学(42735)
(41981)
(36582)
(36257)
财经(33985)
(32738)
研究所(32403)
中心(31683)
(30785)
业大(28797)
农业(28159)
北京(26492)
(26186)
(25845)
(25097)
(24985)
财经大学(24906)
师范(24652)
基金
项目(122846)
科学(94881)
研究(91076)
基金(86619)
(76756)
国家(76074)
科学基金(63683)
社会(56163)
社会科(53102)
社会科学(53088)
(49046)
基金项目(44750)
教育(43005)
(40946)
自然(40098)
自然科(39151)
自然科学(39137)
自然科学基金(38441)
编号(37057)
资助(35469)
成果(32534)
重点(28664)
课题(27669)
(27165)
(26230)
(26210)
(25660)
创新(24125)
科研(23544)
国家社会(23523)
期刊
(92343)
经济(92343)
研究(67059)
中国(50385)
(44486)
学报(34323)
(33027)
教育(28913)
科学(28177)
管理(27076)
大学(25864)
学学(24101)
农业(21427)
(21124)
金融(21124)
财经(17982)
技术(17189)
经济研究(15498)
(15482)
业经(14096)
问题(11677)
(11563)
(11219)
会计(10870)
财会(10501)
(10240)
(9543)
财政(9543)
(9316)
职业(9118)
共检索到320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如梅   胡鸿伟   周天肖  
研究目的:从地方政府行为视角,探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中地方差异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为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提供政策启示。研究方法:案例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受重点任务驱动,首批试点地方分配更多注意力在“农地入市”,改革进展明显优于非首批试点;首批试点地方中,中西部城市的入市改革表现总体上并不逊色于东部经济发达城市,前者依赖政府主导的“以地谋发展”模式的效果明显不如后者。地方财政增收对政府保持供地垄断地位的依赖程度较低的地方开展和推进入市改革的动力相对较强,而高层级政府的关注会强化这一动力。研究结论:地方政府的代理人属性和财政增收的自利属性共同影响其政策创新与执行。入市改革进展是地方政府代理人属性和财政增收激励综合作用的结果,地方政府的回应差异源于该项改革对地方财政收益格局的影响差异以及高层级政府的重视程度差异。建议优化中央与地方间的事权和财权划分,利用政治权威的显著影响促使地方突破对传统的“以地谋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抓紧研究集体土地流转过程中相关税费的收取方案,保障政府在土地增值过程中合理的收益分享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明  
2015年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交易规则及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但现阶段改革离"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一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主要存在与城镇化战略衔接不足、改革举措难以全面推开、与关联改革配套性不够等问题。以上问题只能依靠深化改革的市场化程度来破解,需要在调整规划管理体制、探索市场化机制、深度打通"三块地"改革上有所突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北京市大兴区地处特大城市与平原农区的过渡地带,长期以来城市无序扩张造成的"城市病"和农村要素流失造成的"农村病"两者兼有。自2015年初启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兴把试点探索与落实首都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相结合,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大兴方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雷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启动了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土地出让制度之后的新一轮土地制度变革。对承担改革任务的北京市大兴区和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等地的调研反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将改变过去经营性用地主要来源于国家征收农用地的格局,对土地资源配置机制、货币投放和金融资产形成、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于潇  吴克宁  阮松涛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如何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积极稳妥地打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扇门,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实施保护资源优先战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维护农民土地财产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雷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启动了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土地出让制度之后的新一轮土地制度变革。对承担改革任务的北京市大兴区和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等地的调研反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将改变过去经营性用地主要来源于国家征收农用地的格局,对土地资源配置机制、货币投放和金融资产形成、地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卢圣华   汪晖  
本文基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数据,发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显著促进了农村市场主体的增长,改革后试点县农村市场主体的新增数量比非试点县高38.3%。机制分析表明,对国有建设用地指标约束的缓解是入市改革促进农村市场主体增长的主要途径。同时,入市改革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和劳动力就业。本文为理解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乡村振兴和经济增长的微观过程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剑  陈振涛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正在我国三十三个试点区展开,并在入市主体、入市范围和入市收益分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面临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地位缺失,入市范围过窄和城乡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规则不清等问题。在《物权法》与《土地管理法》修订中,应明确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定位并明确其特殊规则。增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应当纳入入市客体,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出让、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价格管制与土地收益分配的法律规则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玉梅  王子柱  
2015年8月27日,中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第一槌"在贵州湄潭县成功敲响。湄潭案例在土地出让、使用用途、平等入市和同权同价等方面突破了现有法律。文章认为,为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试点,首先需要不断优化入市土地、入市平台、入市方式、收益分配、后续服务等环节;其次在坚守改革底线的前提下加快村民自治建设,规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为,遏制土地投机炒作,以防范和化解风险;最后站在系统论高度,处理好农村土地三项制度改革、地方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入市和土地规划及产业发展的关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实质是改革现有的征地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模式,有助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实现,但它的消极影响也显而易见:农用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城乡利益失衡加剧,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受冲击,传统的农用地保护行政管制手段亟需改进与完善。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公平合理配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能更好地贯彻环境公平原则,彰显农地的发展权,保障农民共享改革成果,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等公共利益的实现。农用地的生态补偿宜采用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的模式,补偿标准宜采用机会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应恒  刘余  
在农民增收需求迫切和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双重压力下,各改革试验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初步探索形成了多样化的存量盘查、入市交易以及收益分配方式。但是,当前改革依然面临着集体增收与土地财政矛盾、村庄规划缺失、集体间存量失衡、与征收相比收益差距大以及收益分配不可持续等问题。未来改革中应进一步明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概念范围,建立新型的建设用地指标管理体系,放松入市用途管制,完善入市土地的权能,确立差异化调节金征收标准,同时推动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保障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顺利进行。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祝天智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价同权同等入市。这貌似对十七届三中全会政策的一小步发展,实际是对征地制度改革的一大突破,找准了征地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有望开辟出低成本高成效的征地制度改革之路。该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缩小征地范围,并为改革征地程序积累经验。同时,该政策的推出也面临一定风险,确权定界、加强监管和加快后续整体性改革是防范风险的主要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董祚继  
近年来,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受"三期叠加"影响,各种深层次矛盾凸显,整体经济增长明显放缓,舆论称之为"新东北现象"。"新东北现象"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进展如何,面临哪些困难,改革如何发力?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赴黑龙江省安达市进行了调研。"巢"已筑就,"凤"却迟迟不见安达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总面积3586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其中城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董祚继  
近年来,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受"三期叠加"影响,各种深层次矛盾凸显,整体经济增长明显放缓,舆论称之为"新东北现象"。"新东北现象"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进展如何,面临哪些困难,改革如何发力?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赴黑龙江省安达市进行了调研。"巢"已筑就,"凤"却迟迟不见安达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总面积3586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其中城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建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主体和分配方式的确定提供了政策依据。基于入市收益生成机理,在初次流转中,政府、农民集体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应为参与收益分配的适格主体;在再次流转中,政府和土地使用权人都应是参与收益分配的适格主体。基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程度,初次流转以"征税+农民集体内部协商"的收益分配方式为宜;再次流转以"征税+市场主体自治"的收益分配方式为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