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85)
- 2023(7476)
- 2022(6454)
- 2021(6068)
- 2020(4840)
- 2019(11233)
- 2018(10966)
- 2017(20486)
- 2016(11584)
- 2015(13084)
- 2014(13474)
- 2013(13161)
- 2012(12318)
- 2011(11168)
- 2010(11628)
- 2009(10621)
- 2008(10575)
- 2007(9740)
- 2006(8921)
- 2005(8058)
- 学科
- 济(48539)
- 经济(48497)
- 管理(34643)
- 业(32714)
- 企(27003)
- 企业(27003)
- 农(16616)
- 方法(16200)
- 数学(13589)
- 地方(13436)
- 业经(13339)
- 中国(13316)
- 数学方法(13279)
- 财(12668)
- 农业(10913)
- 制(10401)
- 策(9941)
- 产业(9589)
- 理论(8436)
- 技术(8199)
- 贸(8139)
- 贸易(8132)
- 易(7863)
- 学(7801)
- 务(7478)
- 环境(7472)
- 财务(7452)
- 财务管理(7425)
- 银(7401)
- 银行(7396)
- 机构
- 学院(164127)
- 大学(157804)
- 济(66968)
- 经济(65197)
- 管理(62656)
- 研究(55104)
- 理学(52193)
- 理学院(51637)
- 管理学(50777)
- 管理学院(50470)
- 中国(42995)
- 京(34233)
- 财(32764)
- 科学(31910)
- 江(28517)
- 所(27502)
- 中心(25966)
- 财经(24200)
- 研究所(24073)
- 农(23896)
- 州(22681)
- 范(22623)
- 师范(22467)
- 北京(22019)
- 经(21538)
- 业大(21241)
- 院(20871)
- 技术(19462)
- 经济学(18971)
- 省(18964)
- 基金
- 项目(99740)
- 研究(79453)
- 科学(77978)
- 基金(67403)
- 家(56479)
- 国家(55929)
- 科学基金(48208)
- 社会(47766)
- 社会科(45305)
- 社会科学(45294)
- 省(42133)
- 教育(36579)
- 编号(34903)
- 基金项目(34533)
- 划(34138)
- 成果(29047)
- 自然(28940)
- 资助(28406)
- 自然科(28136)
- 自然科学(28129)
- 自然科学基金(27584)
- 课题(25665)
- 发(23606)
- 重点(22346)
- 年(21226)
- 部(21135)
- 创(20771)
- 项目编号(20502)
- 性(20348)
- 发展(19788)
共检索到264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江飞涛 王宏伟
2009年年初,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汽车等十个产业实施调整与振兴规划。调整振兴规划是短期应对危机措施(保增长)和中长期产业发展政策(调结构)的结合,其中,"调结构"政策是原有产业政策的延续,具有直接干预市场、以政府选择代替市场机制和限制竞争的管制性特征,是典型的选择性产业政策。从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效果来看:1、振兴规划在保增长、扩内需方面作用显著。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保增长的政策应转向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平衡健康发展方面来。2、振兴计划在调结构上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过于依赖行政手段,政策存在许多值得商榷之处,并由此可能带来负面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范卫宏 郭寿良
本文基于2009年以来我国实施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构造准自然实验,根据十大战略产业中每个产业与其所涉及的高校一级学科进行匹配,结合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识别该学科具有A级的高校从而构建处理组,采取双重差分模型对重点产业政策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检验与分析。本文研究发现,重点产业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正向影响同时也呈现出高校间和地区性差异。重点产业政策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在“211高校”和其他高校中更为明显,更多集中在东部和西部地区高校,而对“985高校”以及中部地区高校则没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丁俊发
本文认为,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绘就了我国物流业振兴的蓝图,为今后我国物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文章指出,《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有六个方面的重点和亮点:第一,首次完整、科学地提出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从国家、区域、行业、企业四个层面,明确了物流业短期和中长期的十大任务;第三,重点规划了九大物流工程;第四,描绘了中国物流业点线面结合的三维空间布局;第五,明确了物流业本身的发展思路和应该达到的目标;第六,明确了物流业发展的政府作为,要求政府做好统筹协调、改革体制、完善政策、企业重组、优化布局、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物流业 调整和振兴规划 重点 亮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介勇 周墨竹 王祥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中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关系着国家现代化的成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规划体系,统筹协调和优化配置城乡要素资源。论文基于地理学综合视角,深入分析乡村概念内涵与乡村发展的基本特征,总结乡村振兴规划的基本性质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构建了乡村振兴规划体系框架。结果表明:①乡村包含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地理空间多重属性,具有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功能,乡村振兴发展是乡村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人文耦合的综合过程;②乡村系统具有要素分散性和发展自组织性、空间异质性和类型多样性、对区域和城市依赖性与产业发展受自然因素强限制的基本特征;③乡村振兴规划是对乡村空间要素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过程,其本质是以促进公平为导向的规划,应更加强调规划参与过程及其统筹协调能力;④当前中国乡村规划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缺少法律基础,规划技术理论发展较滞后,规划边界模糊、规划深度不够,规划实施保障机制不健全;⑤基于上述理论和问题分析,构建了包含主体规划系统、制度保障系统、技术支持系统、多规协调系统和参与反馈系统的"五位一体"乡村振兴规划体系。该体系可以高效配置乡村要素资源,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形成规划合力,增强乡村振兴规划的权威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乡村系统 乡村振兴 规划性质 规划体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谷晨 余军
为了应对国际市场的萎缩、解决我国发展方式中积累的深层矛盾,《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陆续出台并实施。组织生产方式的选择将极大地影响重点产业的格局和效能提升。本文使用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社会资本研究范式,将企业组织、产业组织和宏观结构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探讨,论证了重点产业中组织结构的设计必须有利于增加产业内社会资本存量。同时借助社会资本理论和重复博弈模型的构建,推导出重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依托的结构模式应该是网络化结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过去的2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千
笔者利用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分析了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对河南相关产业的影响,认为河南在实施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的过程中经济增长的质量的确有所提高,但总体上还是处于粗放式的经济发展阶段;对河南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是技术效率指数,而技术进步对河南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小。河南必须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规划为契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敬琏 陈澍 王佳宁
2009年1月14日,钢铁和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率先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继而,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及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分别于2月4日和2月11日被高层首肯。可以预料,电子信息、轻工业和石化产业、有色金属和物流业的振兴规划也将悉数在2月过会且毫无悬念。面对现阶段外需急剧下滑和内需结构性调整的情境,产业振兴规划不仅试图推动重化工业更快地增长,更要维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即"保需求"和"调供给",前者的效果大都集中在中短期以维护稳定,后者则大多定位于中长期的产业发展。因此,从2009年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姜长云
《乡村振兴战略:理论、政策和规划研究》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研究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根据党的十九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进行的探索和思考。本书深入探究了乡村振兴战略定位、中国特色和战略导向,全面分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点和基点,并对若干新思想、新论断进行了专门讨论,以及作者
关键词:
振兴战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学工
随着《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之一出台以来,物流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实现物流的科学发展,农产品物流将是重中之重。因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先先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振兴始终是政策着力的重点。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正处于推进落实的关键时期,原有的产业扶贫政策面临"进退去留"的抉择。产业扶贫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整体看,安徽省产业扶贫为促进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政策实施中的诸多问题和不足仍需重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海波 毕洁颖
随着中央公布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顶层设计已经明确倾斜支持西部地区摘帽时间晚的脱贫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虽然消除了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问题,但由于社会发展尤其是人的发展的历史滞后性,很多内源性问题在脱贫攻坚期内难以彻底解决,依然需要在"十四五"衔接过渡期加强针对性政策支持力度,夯实脱贫基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根本在产业,关键在人。本文通过构建融合诱致性技术-制度变迁理论和人力资本提升理论的解释框架,结合对西部民族脱贫地区的深入调研与案例考察,阐释了对于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社会发展滞后的"三区三州"脱贫地区而言,应有效利用政府掌握的强财政资源配置权,基于资源禀赋条件,形成诱导产业做大做强的制度安排,针对民族脱贫群众的弱人力资本特征,寓培训于田头,切实提高其内生发展能力,推动乡村产业形成资源、政府、市场、技术和人协同效应下的"阶梯式上升"内生可持续发展路径,并产生持续稳定助农增收成效。最后,针对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从提高村集体组织带动能力、强化与农产品电商等消费新业态对接、加强村社内部产业发展人才的培育和脱贫群众人力资本的提升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政策调整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海波 毕洁颖
随着中央公布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顶层设计已经明确倾斜支持西部地区摘帽时间晚的脱贫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虽然消除了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问题,但由于社会发展尤其是人的发展的历史滞后性,很多内源性问题在脱贫攻坚期内难以彻底解决,依然需要在"十四五"衔接过渡期加强针对性政策支持力度,夯实脱贫基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根本在产业,关键在人。本文通过构建融合诱致性技术-制度变迁理论和人力资本提升理论的解释框架,结合对西部民族脱贫地区的深入调研与案例考察,阐释了对于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社会发展滞后的"三区三州"脱贫地区而言,应有效利用政府掌握的强财政资源配置权,基于资源禀赋条件,形成诱导产业做大做强的制度安排,针对民族脱贫群众的弱人力资本特征,寓培训于田头,切实提高其内生发展能力,推动乡村产业形成资源、政府、市场、技术和人协同效应下的"阶梯式上升"内生可持续发展路径,并产生持续稳定助农增收成效。最后,针对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从提高村集体组织带动能力、强化与农产品电商等消费新业态对接、加强村社内部产业发展人才的培育和脱贫群众人力资本的提升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政策调整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怡安 肖敏 李贵平
近年来,如何有效提升企业创新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的焦点。本文以中国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为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显著提高企业创新水平,且产业政策冲击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呈逐渐增强趋势。异质性分析发现,产业政策对民营企业、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对非高科技行业企业的创新效应更强。机制检验表明,产业政策通过税收、政府补贴和市场竞争3种机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尤其是民营企业技术创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甘旭峰
中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出,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外需萎缩和内需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长期发展中存在突出问题的需要。日韩两国产业政策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日本 韩国 产业政策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