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39)
2023(6541)
2022(5531)
2021(5055)
2020(4141)
2019(9092)
2018(8670)
2017(17670)
2016(9298)
2015(10223)
2014(10082)
2013(10120)
2012(9188)
2011(8348)
2010(8641)
2009(8148)
2008(7870)
2007(7146)
2006(6391)
2005(5670)
作者
(25057)
(20843)
(20536)
(19951)
(13390)
(9735)
(9567)
(8063)
(7819)
(7782)
(7032)
(6753)
(6632)
(6548)
(6532)
(6400)
(6288)
(6088)
(6010)
(5884)
(5198)
(5086)
(5035)
(4790)
(4788)
(4729)
(4634)
(4467)
(4126)
(4112)
学科
(42508)
经济(42478)
(32452)
管理(31438)
(26988)
企业(26988)
方法(14754)
(12770)
数学(12604)
数学方法(12449)
业经(11208)
中国(10713)
(10357)
地方(10279)
产业(9877)
(8528)
(8443)
贸易(8441)
(8230)
农业(7957)
(7673)
(7666)
供销(7657)
技术(7196)
(6386)
银行(6385)
(6226)
财务(6207)
财务管理(6198)
环境(6190)
机构
学院(133437)
大学(128481)
(61928)
经济(60825)
管理(54737)
理学(47079)
理学院(46657)
管理学(46120)
管理学院(45857)
研究(44384)
中国(33579)
(27791)
(26348)
科学(23903)
财经(21369)
(20984)
(20923)
中心(20304)
(19214)
研究所(18712)
经济学(18496)
(17665)
(17012)
师范(16917)
北京(16627)
经济学院(16624)
(16280)
业大(16194)
(16171)
财经大学(15455)
基金
项目(85856)
科学(69601)
研究(67021)
基金(62524)
(52430)
国家(51978)
科学基金(45985)
社会(44283)
社会科(42244)
社会科学(42240)
(34478)
基金项目(31928)
教育(29887)
(27915)
自然(27814)
编号(27422)
自然科(27129)
自然科学(27124)
自然科学基金(26660)
资助(25691)
成果(21804)
(20623)
课题(19270)
(19159)
重点(19096)
(18477)
国家社会(18161)
发展(17722)
(17447)
人文(17223)
期刊
(71476)
经济(71476)
研究(41851)
中国(24401)
管理(21399)
(20677)
(16361)
科学(15344)
(14375)
金融(14375)
业经(13726)
教育(13492)
学报(13278)
技术(12524)
经济研究(12442)
农业(11335)
大学(10950)
学学(10318)
财经(10281)
问题(9105)
(9044)
(8103)
商业(7918)
技术经济(7272)
国际(7232)
现代(6663)
世界(6381)
(6250)
统计(6207)
(6089)
共检索到202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婕  余壮雄  
产业规划为全球价值链升级提供重要推力,是政府实现内循环与外循环良性协作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不同层级政府的政策实施方向则体现了国家发展战略与地方比较优势之间的平衡。文章基于海关数据和重点产业政策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探究央地产业规划差异对出口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和作用渠道。结果表明,中央产业规划通过提高一般贸易的国内增加值率(DVAR)来推动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而地方产业规划则通过提高加工贸易的DVAR这一折衷路径来实现升级效应。此外,还发现升级效应在企业所有制类型和经营规模中存在异质性,而国内要素占比、生产率和创新效率是传导差异升级效应的重要渠道。文章揭示了不同层级政府在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中的差异化效用,为未来产业规划政策的实施空间与调整方向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鹏杨  徐佳君  刘会政  
本文利用我国出口加工区(EPZs)成立之初所实施的"主导产业"扶持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该政策对于企业全球价值链(GVC)升级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发现:(1) EPZs的"主导产业"政策对我国出口企业GVC升级存在负向影响,而这种负向影响在多重稳健性检验下均成立;(2)异质企业视角下考察产业政策对GVC升级的影响发现在国有资本份额较大的企业和重工业企业中产业政策对GVC升级的负向影响尤为明显;(3)对EPZs的"主导产业"政策发挥作用的前提进行检验,发现在比较优势较强的行业,产业政策对GVC升级的负向影响不明显甚至存在正向影响;同时,在错配程度较低的行业负向影响也不明显。由此本文认为,政府在推动GVC升级方面应当"有所作为",但也不能"无所限制",即产业政策要针对比较优势"精准定位",但也应当以不造成资源严重错配为前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贵富  何喆  
本文在罗默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理论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政策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提出了假设猜想。采用中间出口品的国内增加值比例衡量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分别采用虚拟变量、税收优惠、政府研发补贴衡量产业政策,利用2001~2014年我国制造业15个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发现:在五年规划中提及的鼓励、减税、增加政府补贴均能提高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但是随着政策强度的提高,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的边际效果产生了分化,减税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正向促进影响越来越强,而政府补贴的效果则越来越弱。最后,根据理论模型以及实证分析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荣  顾乃华  谭周令  
产业政策是否有效推进了产业升级是产业经济实践领域中一个关键的实证问题。借鉴Antras等提出的最新方法,结合微观企业数据库,从价值链上下游视角对企业价值链定位现象进行测算,考察了产业政策、市场结构与企业价值链定位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行业层面,产业政策应重视市场竞争,选择市场竞争度高的行业作为目标产业能显著推动企业价值链定位升级。在行业内部,产业政策应强调提升市场竞争度,一方面坚持普惠性原则,针对整个行业而不是单个企业或部分企业的产业政策,能有效兼容市场选择机制和激发企业价值链升级;另一方面重视"年轻企业"的发展,针对市场竞争程度高、创新动力强的"年轻企业"实施的产业政策,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激发效应更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苟尤钊  吕琳媛  
随着人类进入智能时代,赛博空间、平行世界等概念已无法描述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性。元宇宙带来了生产、娱乐等领域的创新和变革。本文通过对元宇宙内涵的分析,提出将元宇宙视为想象和技术相互作用、相互聚合的一个动态过程而非静态概念。在梳理价值链理论及拉多夫元宇宙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包含感知体验层、网络计算层、平台算法层、内容生态层、经济架构层的元宇宙五层价值链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国内外元宇宙企业的产业布局、发展路径和机遇进行分析,提出促进中国元宇宙产业发展的政策思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盛斌  陈帅  
迅速发展的全球价值链改变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格局,塑造了国际竞争的新优势,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与挑战。它要求传统的以边界措施和市场准入问题为核心的贸易政策向以边界内措施和规制融合为核心的第二代贸易政策转变,以实现公平竞争、消除深层经济扭曲和塑造良好的商业和法治环境。全球价值链也改变了传统的产业升级方式,产业或部门间升级已经逐步转变为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工艺、产品、功能和价值链等多种形态的升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广义贸易政策需要在重新定义与考虑国家核心利益所在的前提下通过更精心的顶层设计为新时代的产业升级服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雅卿   沈开艳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重构下多元化的产业政策目标——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自主、增强韧性、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分析了各目标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以及对应的产业政策工具,形成两大产业政策模式——部门导向型产业政策和使命导向型产业政策。研究发现,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自主、增强韧性的产业政策目标与部门导向型产业政策相匹配;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目标与使命导向型产业政策相匹配,两种模式相辅相成,促进产业政策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实现发展和安全并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莉  朱光顺  李世刚  李夏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中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关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研究如何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政府对市场的有效干预作用,是重中之重。本文以政府主导的广泛实施的重点产业政策为切入点,分析其对企业TFP的影响。以省级的"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中提及的重点产业为依据,利用1999~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微观层面系统地考察了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TFP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样本期内,重点产业政策整体上显著抑制了相应行业内企业TFP的提升。进一步地,本文从地区市场环境、行业特征、企业所有制等角度对重点产业政策的异质性作用进行了探究,发现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内;且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完善以及要素市场扭曲的改善有助于缓解重点产业政策的负面作用。重点产业政策的作用渠道主要是将资源从非重点行业流向重点行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投资效率降低,最终使得整体的TFP水平下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昌文  
在市场经济下,农村产业政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集中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在产业方面的具体要求,具有更明确的目标和特点;二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在利用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对产业和资源进行自觉调节;三是主要从供给方面入手,解决农业等基础性产业的供给和需求问题;四是运用财税、信贷等政策手段,在一定时期内有意识地将资源适度倾斜配置于某些重点产业。由此可见,产业政策并非一种独立的政策手段,而是要通过计划、财税、金融等政策手段才能反映出来,它是宏观与微观、内容与形式、供给与需求的有机结合,是制定计划、财税、金融等政策的基本依据。农村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两...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董红荧  
一、问题提出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s,GVC)中产业升级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Gereffi(1999)在对东亚服装价值链的研究中提出,产业升级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能提高一个企业或国家进入获利更多、或者技术上更先进的资本及技能密集型活动的能力。他强调了主导企业对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促进作用,并认为通过主导企业对价值链的治理,能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地方产业集群顺利实现阶梯式的升级。Humphrey和Schmitz(2000)提出了全球价值链中产业升级的四种类型:工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詹霞  
我国的地方产业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地方产业集群中存在着"逐底"和"锁定"现象,因此,对地方产业网络的升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方产业网络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载体,正以不同方式快速嵌入全球价值链,通过大量的外部联系寻求与全球产业网络的融合,力求最大程度地获取价值。本文旨在分析地方产业网络与全球价值链的联系,从而提出促使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裘莹  张曙霄  肖刚  
近年来,中国的传统服务外包产业面临着转型与升级的内外部双重压力。本文提出大力发展云外包这一新兴产业模式,通过系统阐述云外包内涵、优势及升级路径,得出如下结论:(1)云外包相比传统服务外包具有两大优势:能够提高价值链的技术租金和大幅度降低产业运营及服务成本。(2)根据全球价值链理论,云外包的升级模式是基于链条升级,将传统的BPO、KPO和ITO服务外包模式逐渐转变为基于云计算的SaaS、PaaS和IaaS模式。(3)云外包面临产业价值链环节洗牌,产业内各个企业将按照是否拥有云计算资源分为两大类:全方位发展型和垂直行业精细化发展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荣  
基于国家"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中有关产业发展的信息,结合2001—201 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经验分析了中国产业政策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微观效应。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扶持与企业价值链升级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基于企业特征的分组回归发现,在民营企业样本中上述正相关关系更明显,但这种积极效应主要产生于严格执行产业政策的硬约束地区,在政策执行软约束地区,企业价值链水平并没有显著改善;产业政策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效应主要是通过信贷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实现的,尤其是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更明显,而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机制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效应不显著。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维富  
资源和原材料的全球配置、产业的全球布局和国际化发展、跨国投资并购、构建战略联盟、注重前沿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等是发达国家实现对全球连续流程产业价值链掌控的主要做法。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升我国连续流程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需针对我国连续流程产业的技术、资源、环境和国际化能力短板,加快实施技术创新、资源控制、绿色低碳和"走出去"战略,提高产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资源控制能力、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蔡培民  魏龙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高新技术企业是推动中国制造业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并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微观主体,亟须相应的选择性产业政策支持。基于2008年开始实施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这一具体的产业政策,利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单数据,考察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研究发现:(1)获得高新技术认定可以显著促进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且对非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大。(2)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中间品进口促进效应是认定政策提升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渠道。(3)选择性产业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相对位置。(4)迎合政策的“伪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政策执行软约束问题对认定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研究旨在论证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为我国积极实施更加有效的产业政策提供策略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